寶寶不聽話 家長可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給寶寶營造快樂的氛圍

寶寶14個月-16個月之間就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寶寶自我意識表現出來的行為活脫脫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讓爸爸媽媽很苦惱。

比如,當寶寶能說「不」的時候,就很喜歡一直說「不」表達自己的意願,感受自我力量。

家長不必認為寶寶這是有牴觸心理,他們口中的「不」和大人的「不」性質是不一樣的,寶寶是在享受自己說話產生的影響,比如讓媽媽生氣。

家長不要一味制止寶寶,有時候跟著寶寶改變下自己的語氣,效果就不一樣了。

少在孩子面前展現消極的情緒,少用否定詞,寶寶反而能更聽爸爸媽媽的建議。

二、鼓勵寶寶說出想法

當寶寶想要桌子上的餅乾,媽媽不清楚,以為是要杯子喝水,就遞給寶寶杯子。

寶寶的心意沒有被理解,馬上就哭起來,讓家長認為寶寶脾氣壞,一會要一會兒不要。

寶寶哭得越憤怒,越來越煩躁,也越來越不好被理解。

面對上述情況,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儘量讓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的問寶寶「想要什麼,好好說」,鼓勵寶寶把名稱簡單的說出來,寶寶如果不會說,家長也不必著急的指責,這樣只會讓寶寶更不願配合大人。

在和小朋友交往時,媽媽也要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形成一個習慣,當寶寶有要求、有想法的時候就不會純粹的大哭了,衝突也變少了。

三、教寶寶簡單的手語

寶寶一歲多的語言發展還不是很好,沒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常常會遇到溝通上的挫折,讓寶寶很煩惱,一直哭鬧。

這時候爸爸媽媽不妨教寶寶一些嬰兒手語,當寶寶需要什麼就用手語清楚的表達,減少因溝通不良帶來的挫折感,寶寶明顯就快樂多了,然後大人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對寶寶越有耐心。

四、選擇適合寶寶的遊戲

玩玩具時,沒法玩出自己心中想大那樣,寶寶就生氣的把玩具扔了,這是受挫的表現,爸爸媽媽還容易把孩子當做沒耐心或脾氣差的表現。

其實,寶寶有了自我意識,但是能力還跟不上自己的想法,常常會有挫折感,忍不住發脾氣。

家長在理解寶寶的同時應該為寶寶選擇難度適當的遊戲。

比如給寶寶買適齡的玩具,1歲多的孩子可以玩普通積木,那些對精細動作要求較高的玩具只能在寶寶長大一點再接觸。

然後和寶寶一起玩時要仔細觀察,在寶寶遇到困哪時及時引導幫忙,減少寶寶的挫折感,讓寶寶體驗成功的喜悅。

當再遇到類似情景時,寶寶可能就會想到請爸爸媽媽幫忙,而不是丟東西、哭鬧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送給孩子的一個「好習慣」

送給孩子的一個「好習慣」三歲看大,是指習慣,人一生受益的好習慣。爸爸媽媽給孩子一生最珍貴的就是好習慣。孔子曾說「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嬰幼兒時期是家庭給孩子生成習慣,長大了,就是習慣左右孩子...

如何正確教育愛哭鬧的寶寶

寶寶愛哭鬧是讓很多家長都頭痛的一個問題,寶寶哭鬧一方面是情緒的宣洩,另一方面是餓了或者尿褲子了。對於後者可以採取餵食或者換尿布等方式解決,對於前者要甄別寶寶是在發泄什麼情緒,並進行合理的引導,切...

38個好方法有效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不知道如何去撫養、教育寶寶,也不知道該如何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下面小編推薦38個好方法,幫助您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1、餵奶對小寶寶而言,吃可是生活大事,特別是當他還沒有語言...

寶寶愛哭?可能是您還不懂TA哦

對於還不大會用語言表達思想的孩子來說,哭,往往是向父母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種方法。餓了,睏了,摔倒了等等,都需要藉助哭來向家長發出「訊號」。家長可以從不同的哭聲中聽出徽小的差異。那麼孩子愛哭該怎...

「4要4不要」,應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昨天在早教課堂,再一次目睹一個三歲多的小男生在課堂上用手打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如果不是老師及時制止拉開,另一個家長護住了被打小朋友的頭,情況可能會有點嚴重。他的爺爺就站在身後,先是觀望,然後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