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這些情況,你會應對嗎(5)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接上一篇)

二十一. 故意惹大人生氣(叛逆)

典型表現:孩子變得不那麼「聽話」了,以拂逆大人的意志為樂,處理不當了,他還會爆發嚴重的執拗,有時候都讓人手足無措……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容易發生在兩三歲的孩子身上。

成因: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會越來越有自己的主張,但成人出於社會規範的限制,往往會對孩子實行這樣那樣的限制,偏偏幼小的孩子尚不懂得拐彎抹角,於是便經常公然反抗,以至於有「故意作對」之嫌。

對策:1、認識到「叛逆」是每個正常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階段,調試自己的心態,適應孩子特殊階段的表現。

2、就具體事件講究說服策略,不動輒用「你要聽話」來訓導孩子。

因為對於叛逆期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說教可能會有兩個負面後果:一,讓他們更加逆反而故意不聽大人的話;二,如果孩子經常迫於大人的權威而變得「聽話」,則他們表達自我的主張就容易被壓抑,甚至形成一種「奴性人格」。

3、「欲擒故縱」+「君子協定」,讓孩子自覺就範。

比如,我的女兒桐桐不愛睡覺,有時候晚上9點多了還在床上跟我們鬧騰或看書,如果強硬逼她睡覺,肯定難以達到目的,這個時候,我們便先退一步,跟她商量個「君子協定」,允許她再玩或再看一會兒書,比如5-15分鐘,但玩完或看完就得睡覺,往往就能達到讓她睡覺的目的。

4、利用孩子的叛逆心理來個正話反說、聲東擊西,比如,桐桐有時候挑食,很難勸她吃進去某個東西,遇到這種情況,有時候我就把這個食物準備好之後,先拿給桐桐爸,等桐桐爸吃的津津有味時,我再故意說:「別讓桐桐看見了,她可不能吃這個」,小傢伙一聽自己不能吃,拗勁就上來了,非要跟我們搶著吃,往往她原本不要吃的東西就在這樣的爭搶中吃進去了。

5、應對逆反期的孩子,雖然要以寬容、尊重和藝術地處理為主,但有種情況也需要父母堅持一下底線,那就是當孩子的「叛逆」會招來生命危險、健康風險或妨礙他人時,比如,不讓他動插座,他偏要動,大冷天的讓她穿衣服,她偏不穿,不讓他打小朋友,他偏要打。

而且,這個時候往往由不得父母「迂迴」制止,當下的強硬阻止便成為不可少的應對之策,只是事後最好跟孩子講清個中的道理。

孩子也需要這樣的規範來明白行為的限度,這有助於他們的正常社會化。


二十二. 不收拾玩具

典型表現:玩具玩完後滿地狼藉也不管,或者就地一扔就干別的事情去了。

成因:孩子不愛收拾玩具與歸位意識發展不力有關,再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秩序感。

對策:歸位習慣的背後是良好的秩序感,但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來說,秩序感的發展還不會很充分,所以家有這個年齡寶寶的家長不要期望值過高,3歲之後的孩子,隨著秩序敏感的加強,就有可能以歸位為樂了。

但孩子不會天然發展出歸位意識,需要父母做如下方面的引導:

1、注意言傳身教,養成用過的東西及時歸位的習慣,並及時通過語言強化這樣做的道理,一來這樣可以喚起孩子的秩序感,二來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示範,因為孩子是「偷學大師」。

2、多給孩子看一些帶相關情節的繪本或碟片,引導孩子向故事裡的小主人公學習。

3、如果不管大人想什麼辦法孩子都不配合歸位,則可以引入強制措施,比如孩子玩喜歡的玩具的時候,不及時歸位就把這個玩具「沒收」,讓他們體驗不及時歸位帶來的負面結果,而且,給孩子制定的歸位規則就要執行到底,一旦破壞就果斷地給孩子「懲罰」,不破例,不讓孩子心存僥倖。

另外,家裡玩具太多有時候也會讓孩子隨便亂扔,可以把孩子不大用的玩具收起來,就留幾個常用的在外面,這樣孩子就知道珍惜了


二十三. 臭 美

五歲多的青青越來越愛美了,每天都要挑選漂亮的衣服穿,早晨經常因為穿哪件衣服磨蹭好久,有時候弄的媽媽上班都遲到了,這還不算誇張的,更讓媽媽不解的是小傢伙經常偷偷用媽媽的化妝品打扮自己,有一天媽媽下班回來,看到小傢伙把自己的小嘴巴塗的血紅血紅,還抹著重重的眼影,真是有點哭笑不得,又有點擔心,這孩子這麼小就這麼臭美,以後上學了還有心思學習嗎?

建議:青青的行為,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性別社會化過程中對媽媽的角色認同,希望通過模仿成為像媽媽一樣美麗的人,由於還不懂得美的真正內涵,就選擇了這種表面的模仿;第二個是孩子進入了審美敏感期,這個敏感期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特別對於女孩子來說,處理好這個敏感期,對於孩子將來的氣質、審美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些人長大後也不會怎麼打扮自己,就可能源於這個敏感期沒有得到較好的尊重和引導。

所以遇到青青這種情況,家長不妨這樣處理:1、引導孩子從更深層次上認識美的內涵,比如,可以引導孩子,衣服只好乾淨、得體就是美的;真正的美不僅僅穿的漂亮,更重要的是做事漂亮,心靈美。

2、遇到孩子挑選衣服的情景,可以給孩子制定方便執行又有一定選擇餘地的規則,比如,挑選衣服不能超過三次,或者在頭天晚上睡前挑選好次日的衣服等等。

這樣既尊重了孩子的意願,又不會耽誤太多時間。

3、給孩子提供安全無毒的化妝品,允許孩子在家裡化妝,但事先約好,出門要抹掉。


二十四. 喜歡說髒話狠話

丁丁今年4歲多,原本是個脾氣比較溫和的孩子。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小傢伙卻一反常態,喜歡說一些很難聽的狠話。

比如,爸爸不小心惹了他,小傢伙就氣的沖爸爸大嚷「給我滾出去!在不滾就把你踢下樓去」,丁丁要吃零食,媽媽拒絕了他。

小傢伙因此很不高興,惡狠狠地說:「哼,不讓我吃糖,我就把你吃掉!一口一口地把你咬碎,吞下去!」爸爸媽媽納悶極了,實在不明白自己溫和的兒子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野蠻…

建議:丁丁這種說狠話的行為表現,如果排除了模仿的因素,應該是進入了「詛咒敏感期」的緣故,試圖通過說狠話體驗語言的力量,而不是孩子變得野蠻了,這個時候,父母不必從道德意義上去評判孩子的行為,也不要從字面上去理解孩子語言的意思,因為有時候他們一般並不會去實踐這些語言表達的東西,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這些語言是什麼意思,他們只是從父母驚愕、激動的表情里,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才愈加喜歡使用這些語言而已。

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繼續講這些話,裝作沒聽見即可,孩子在發現自己說出來這些話並不能達到期待的效果後,就沒有繼續使用的動力了。


二十五. 抗拒幼兒園

冰冰今年三歲了,前幾天幼兒園開學,爸爸媽媽把她送到了幼兒園,沒想到一貫活潑開朗的冰冰非常反感入園,每天都哭哭啼啼的不肯去,強行送到幼兒園後,小傢伙在那裡也像變了一個人似得,不同小朋友講話,也不好好吃飯,媽媽道理講了一大堆,小傢伙還是不喜歡幼兒園,可把媽媽愁懷了……

建議:冰冰的表現,是入園初期的孩子常見的情緒和行為障礙,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入園初期往往會面臨多重的適應任務:一個是跟媽媽或其他教養者的長時間分離,二是獨自面對陌生的幼兒園環境,三是從多人圍著自己轉的家庭教養環境被迫轉向較少受到關注的集體生活環境,如此等等,這些突如其來的轉變對於一個三歲孩子來說,無異於一下子遭遇多個突發事件,其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是相當巨大的,哭鬧、拒斥入園、行為退化等表現就往往成為他們宣洩情緒、應對困境的方式。

這個時候,當父母的千萬不要過於焦慮,更不要談起幼兒園就衣服愁眉苦臉的樣子,否則孩子更容易把幼兒園看成可怕的場所。

妥善的做法是給這個時期的孩子更多的愛和寬容,在情感上支撐他們,允許他們出現暫時的行為倒退,比如尿褲子、粘媽媽等,為了減少入園焦慮,父母還可以在孩子入園前就做一些準備工作,比如帶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提前上該幼兒園的親子班、給孩子找個熟悉的同伴一起入園等等,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入園初期受到的衝擊。

可以期待,隨著孩子入園焦慮的消失,孩子很快就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請善待孩子的20個「異常」行為

做父母是一個職業性很強的工作,但是大多數父母都是未經培訓直接上崗了。不過,我一直覺得,只要開始就不晚。1見人就哭的尷尬 典型場景:小葉子是個7個月的女孩子,長的像洋娃娃似得,人見人愛,小區的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