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3個叛逆期,父母最好的成熟期,多學習少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從個體心理發展來看,孩子從幼年到成年,都會經歷3個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得很逆反——當然,因為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個體特質不一樣,父母可根據自家孩子的年齡特點區別對待,本文只提供一個參考意見。

可以說,孩子人生必經的三個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

因為當我們陪伴孩子渡過這些叛逆期的時候,父母必須去學習,在這種激烈的成長期,父母跟著孩子成長的步子,變得成熟。

若父母能夠讀懂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學會尊重孩子,親子衝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結果了。

「叛逆期」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叛逆期的三個階段

2-4歲 寶寶叛逆期

6-8歲 兒童叛逆期

14-16歲 青春叛逆期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這個概念,而對寶寶叛逆期的認識是不足的。

比如我以前跟朋友們聊天,談到兩歲多的兒子有點叛逆。

就有朋友打趣說,這麼小就叛逆啊!他們覺得是不可能的,因為一般人認為只有青少年才叛逆,這是一個誤區。

圖片為繪本《野獸國》

2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小怪物」(2-4歲)

孩子從兩歲的時候開始就會形成自我意識,這個時候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

於是總是說「不」,他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去!」「去吃飯!」「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時甚至懶得回答,直接甩頭就走。

而且在這個階段,孩子有一個明顯的行為就是「打」人,記得那時候小小魚就經常動手打奶奶,因為他覺得奶奶是軟柿子吧,反正打了也沒事。

每次我看到了會進行一個干預引導,但是過幾天又犯。

後來我就覺得無法禁止孩子這樣做,那就改變大人。

我要我媽也適當反擊,拍他幾下重的。

讓他知道被打是很疼的,打人和拍桌子是不一樣的。

就這樣,慢慢地改變了。

在這第一個叛逆期內,孩子非常需要表達自己。

如果你不理解他的意思,他就會氣急敗壞。

有時候他們儘自己所能跟你講一件事,但是父母沒有聽懂,要麼搪塞過去,要麼不理睬,這樣只會讓孩子著急上火,於是吵鬧。

很多父母覺得這是孩子無理取鬧,非打既罵,企圖逼孩子就範,完全沒有去顧及孩子的想法。

因為孩子才剛剛開始說話,詞彙量有限,發音又不標準,所以要表達一個概念好難。

有時候我都為孩子捏一把汗。

有一次小小魚跟一位阿姨介紹自己的恐龍。

他提到了「副櫛龍」,這種恐龍不如霸王龍有名氣。

所以大人一般都不知道。

他當時說了很多遍,我在隔壁房間是聽懂了的。

但是不管怎麼講,阿姨還是不明白,他急得像猴子一樣蹦了起來。

甚至撩起自己的袖子,指著自己手臂上的痣,說「痣」,「是副櫛龍」,因為二者同音。

最後還是我幫忙解釋才搞清解圍。

所以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必須有足夠的耐心,需要平時多留心觀察,去了解孩子的一些特點。

這樣能避免很多的衝突了。

幫助孩子渡過這個叛逆期,就要了解這個階段幾個主要的敏感期:

詛咒敏感期 2-4歲

特點:它發生於出生後2歲到3歲,孩子在這時發現語言和肢體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就是罵人的話。

比如小小魚也會說「把你咬碎吃掉」、 「你就是屎巴巴」,還有一些跟他差不多大的娃也會在一起就放狠話:「打死你」、「把你踢死去」,這些聽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辭,出現的頻率是相當高。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很快發現一句話能表達一個意思,這個發現又使他開始重複說一句話。

語言的秘密何止於此!很快,兒童又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話有時候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劍一樣能刺傷別人,詛咒的敏感期來了。

建議: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語言,因為這並不是他真的想表達的,慢慢等待這個階段過去。

最差的方法就是反應強烈,有些甚至還為此打孩子,覺得是孩子不聽話。

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發現了語言的力量,而且他們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就是詛咒,而且成人反應越強烈,孩子就越喜歡說。

另外就是建議不要總是跟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威脅孩子,這樣孩子會將你的行為方式用來對付小夥伴或者對付你。

占有敏感期 3-4歲

特點:孩子強烈地感覺到了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

並且對你的大道理一概不聽。

比如有一次,一個小傢伙要玩小小魚的滑板車,他不准,兩個人差點打起來。

我把他帶回家後問他:

「你覺得那個小弟弟怎麼樣?

好玩。

那你想跟他一起玩嗎?

那他的玩具你喜歡嗎?

喜歡

那你的滑板車可以借他玩

不行,那是我的」

……

不管怎麼樣都繞不過去。

我也還是尊重他的選擇。

因為心理學認為: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並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探索物質背後的精神,才可能超越於對物質的占有。

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於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而這要靠孩子的自覺,家長不要過早地進行干涉。

可以給予引導,慢慢讓孩子進行人際交往。

建議: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不要覺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從孩子手裡搶走送給那些小的。

在這個問題上,年齡和面子都不應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

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

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3

第二個叛逆期:敢於反抗的小大人(6-8歲)

當孩子進入小學之後,思想在逐步走向獨立,特別是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們,此時已經有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於是行動也開始獨立。

他們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

於是這個「小大人兒」就會極力地去掙脫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說了算。

於是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成長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幾個明顯的心理特徵:

期望父母的認同!

這個階段是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

如果你給予孩子正面管教的力量。

肯定孩子的優點,給予他鼓勵和正面暗示,會對孩子非常有幫助。

因為孩子通過周邊人的評價來感知自己,確定行為方向。

如果得到了認同,他們就會強化那些好的行為,力求自己變得更好。

但是也有很多的父母喜歡貼標籤,導致「好孩子」往往會成為「問題孩子」。

「搗蛋」,「嬉戲」,「胡鬧」,「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體現,不能一味地進行打擊,反而需要父母的接納。

當孩子只是在行為上沒有控制好,在道德品質方面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時,完全通過引導就能改變,千萬不要打上標籤,將孩子推得遠遠的。

錯誤的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走向錯誤的成長方向。

我就記得我們小時候,有一個本來很優秀的小夥伴,就因為當時偷偷花了學校退回的課本錢,被父母反覆打罵和埋怨,後來他乾脆自暴自棄,讀完小學就當小混混去了。

因為父母一直的否定,只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反正我沒有什麼好的,隨便你們說什麼好了,於是便真的破罐子破摔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理性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辦,那些優秀的品格我們還是要教給孩子,比如善良、謙遜、誠實勇敢等。

給孩子感受到尊重

不要總是跟孩子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但最後孩子的選擇永遠以落空而告終。

在這個階段,父母的一言堂絕對是殺傷性武器。

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與孩子商量,也可試著逐步將自主權交還給孩子,並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時候,幫助和引導孩子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比如對於閱讀習慣的培養,孩子不喜歡文學名著,那麼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然後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

比如喜歡漫畫的孩子,父母和可以跟孩子商量,讀一些健康地漫畫何嘗不可?關鍵是保持孩子的興趣,增強他閱讀的動機。

先打開了書本,然後再加以引導,涉獵更廣泛才有希望。

如果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過分地加以強制,往往會讓孩子心情壓抑,往往通過叛逆來達到目的。

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很多孩子一到了這個階段就變的「不聽話」,而且學習也提不起勁兒。

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缺少真正的陪伴。

很多人的觀念認為只要給予小寶貝親密的愛與陪伴,等孩子上學了就可以放鬆一下了。

於是父母開始把重心又轉移到事業上去了。

所以留守兒童以這個階段的為主。

父母的缺位,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孩子把精力都用來對抗父母了。

其實,孩子在這個階段,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把孩子交給手機往往讓孩子沉溺網絡。

不如多陪孩子讀讀有趣的書。

比如我給一位媽媽推薦了3d立體西遊記,讀過後她感慨很深:

」之前總是抱怨孩子要玩手機遊戲,平板遊戲,其實根源在父母,我們沒有陪伴他們一起遊戲一起探索,在覺得應付不了他們的時候就拿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塞手機給他們,這本書打開了孩子們的想像之門,當他看到書里蹦出立體的畫面那睜的大大的眼睛,伴隨一聲聲的驚嘆。

有了這樣的體驗,親子間的距離又近了。

4

第三個叛逆期:青春期的成長痛(14-16歲)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於是經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心情鬱悶煩躁!所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像一座座行走的火山,煩著呢,等著噴發。

而這個時期,因為孩子已經渴望像一個真正的大人那樣生活,那樣做自己的決定。

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和期待。

給孩子一些積極地引導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遠離家庭,走入社會,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他們通過社會來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

孩子們有自己的社交,擁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長輩等,這些都有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當然父母不要想著去干預孩子的社交圈,只能儘量給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比如給孩子一些忠告,帶他出去接觸接觸不同的人,讓他自己去感受。

假期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高校學府感受,有條件的父母還可以跟孩子一起遊學一番。

給孩子自己的空間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是一無所知的,於是有父母去翻看孩子的日記本,偷偷翻看孩子的手機、QQ或者微信等。

最後往往導致孩子對父母沒有信任,更加不跟父母交流。

父母如果此時強行干預,效果肯定是適得其反。

所以一定要試著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確引導他。

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事物的能力,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基本形成,但是孩子們的世界和父母的世界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不要怕代溝限制了交流,但是更不能因為唐突干涉孩子,侵犯孩子的個人空間而產生矛盾和衝突。

父親需要積極參與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生理髮育的高峰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分泌旺盛。

這種生理特徵讓男孩兒和女孩兒們身體內充滿著躁動和不安。

有時候他們自己都無法控制自己。

比如感情的變化,注意力的轉移,敏感焦慮等問題,往往導致孩子們過於偏激。

而這時,家長必須充分地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點,積極地做好親子溝通,在說話的語氣上、事情的選擇等方面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

不要什麼事都給孩子安排好,因為你眼裡的世界和孩子眼裡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包辦一切,而是要儘量多溝通,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

在這階段,孩子更喜歡跟一個理性的男性溝通,而不是一個嘮叨的女性。

所以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在孩子青春期,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總之,不同的孩子每個階段的心理發展都不一樣。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孩子。

根據孩子的實際特點調整教養的方式。

不要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孩子,要先從自己身上,從家庭找原因。

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一定的道理。

在孩子最初的成長階段,父母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要抓緊這做父母的有效期。

始終記住:越用心的父母養育的孩子,叛逆的問題會越少,而孩子人生的3個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熟期,多點學習,少點焦慮。

中小學家長關注的微:ID:名校資訊, mingxiaozixu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人生的3個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記得有位專家曾形容過孩子的叛逆期:「教育是一座摩天大樓的話,叛逆的問題就是這座大樓的地基」,我們都知道,如果地基沒有打好,很有可能整座摩天大樓就會轟然倒塌,可想而知,孩子的叛逆問題是多麼嚴峻的問...

順利帶孩子度過「叛逆期」,我們有話說.....

提到孩子的叛逆期,相信很多家長對這個話題並不陌生。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難管叛逆。所謂的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但對孩子來說從聽話到不聽話是孩子學習獨立思考得過...

遇到孩子叛逆你可以這樣做

孩子的降臨,給每個家庭帶來了莫大的歡樂,成長過程中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也是屢見不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而且還不止一次。很多人都為孩子不聽話而傷腦筋,其實不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到了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