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容忽視,家長應該怎麼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要重要,家庭教育是根,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枝葉,如果根沒有長好,那麼枝葉是絕對不會茂盛的。

既然家庭教育如此重要,那麼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言傳身教。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講道理,不能說:「我是你媽媽,我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父母必須說清楚其中的道理,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理由。

告訴孩子怎麼樣做對,怎麼樣做不對,循循善誘,諄諄教誨,這就是言傳。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能光說大道理,而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

比如說,你不能一方面要求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方面你自己又帶著孩子採取「中國式過馬路」的方式闖紅燈。

這就是身教。

如果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對客人、對孩子的小夥伴熱情相待,孩子也會接受和善、和諧氣氛的薰陶,成為善良,開朗,樂觀的人。

父母在社會上交往,對不同人的態度也容易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如果父母對上級阿諛奉承、對下級視為奴僕,孩子的心中就會自然地也將人分等級;如果父母靠人際關係在社會立足,與周圍的人溝通良好,有較高的情商,從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誤解,孩子自然也會樂此不疲,有樣學樣。

做父母的不要忘記,不論是能言善辯還是拙於表達,讓孩子印象深刻的未必是父母說了什麼,而是他們那雙眼睛看到的父母如何為人處世。

其次,就是家庭環境一定要是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

這即是說父母的關係應該是融洽的,如果父母三天兩頭的吵架,孩子就會變得敏感,害怕與人接觸。

研究顯示,成長於父母關係不和睦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不會太拔尖,甚至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存在較明顯的問題。

同時,父母還應該多一點耐心和陪伴。

為人父母,養兒育女,並不是僅僅給孩子優越的物質條件和富裕的生活內容就夠了,一個好的父母還應該具備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和生活嚮導的資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給孩子什麼是善與惡的行為、什麼是好與壞的標準,用足夠的耐心是引導孩子,抽出更多的時間參與到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去。

最後,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欺騙孩子。

很多時候當孩子提出一些要求的時候家長總是順口胡亂地許下一些承諾,但最後卻總是不去兌現,就很容易會使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感,同時也會使孩子養成撒謊的壞習慣。

曾子是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比肩的中國古代五大聖人之一,也是孟子的老師。

他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創作了《大學》、《孝經》等對中國古代思想產生巨大影響的作品。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曾子強調做人要忠誠老實,嚴於律己,並用這個原則教育孩子。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

他的小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子的妻子被鬧的沒辦法,就對孩子說:「好孩子,你留在家裡,我回來給你殺豬吃。

」孩子終於留在了家裡。

過了一會,妻子回來了,曾子準備去殺豬。

他妻子連忙上去制止他說:「我剛才是和孩子鬧著玩的,你怎麼真的要殺呢?」曾子認真的對她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今天你說話不算數,騙了孩子,明天孩子就會學著你說謊話,糊弄你,再說了,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在心裡覺的母親的話不可靠,你以後再對他進行教育,他也許就不會聽了。

這樣做,對我們的孩子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最後,曾子還是堅持把豬殺了。

言出必行,只有你不欺騙孩子,孩子才不會欺騙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壞習慣跟父母的4個字息息相關

今天的這篇主題,有點像是上篇的延伸(《這些小孩子「生錢有道」,買東西「出手闊綽」,店老闆為何哭了?》)在上一篇中我主要是從孩子「偷錢」的心理和家長的應對方式上來說,那麼今天我想做一下歸因,為什麼...

你對孩子撒過謊嗎?

中國古代有一個寓言故事,叫《曾子殺彘》講述的是:曾子的妻子一天要到集市上去,但她的孩子哭喊著要跟著她一起去。於是她就給孩子說:「你不要去,等我從集市上回來後給你殺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