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生就會養?新手爸媽不得不注意的四條警戒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晚小孩自己把體重秤拉出來,墊張紙站上去,然後大聲嚷嚷:媽媽,快來看呀,菲菲長胖了!我和他爸爸都沒動。

才26個月的小娃娃,哪裡就看得懂秤了?她說她長胖了,無非是這段時間外婆接手餵養,的確是長胖了,身邊大人的議論,小兒學舌罷了。

結果,小孩兒不依不饒地叫喚,我們只得過去捧場觀看。

不看則已,一看都傻了:一個月不到,竟然增重3斤半!

一家人開心之情自不用說,外婆更是驕傲自豪,欣然接受著我們的讚美和感謝。

到了晚上,夫妻倆躺在被窩裡聊起來,老公卻表達了開心感激之外的另外一種情緒。

他說:「長胖增重當然好,但是我覺得外婆的撫育方式太原始,只是簡單的餵養,像養豬一樣,沒有關注小孩的內心成長。

我中途回家就撞見外婆自顧自幹活,小孩自己在一邊玩。

要知道,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陪伴。

他的這一席話,首先是暴露了他對事實缺乏調查研究,信口雌黃(所以小吵一架),其次是反應了在家庭中,永遠存在兩種育兒觀念的差別。

過去,育兒分歧多出現在新舊兩代人身上。

比如老一輩人拒絕奶粉只認母乳、不分時間場合地點的緊抱不放、無原則的寵溺,年輕一代父母科學餵養、從小培養獨立能力和有條件縱容。

而現在,像我們家這種同屬於新時代新環境下的育兒分歧,比如陪伴還是放手,卻成為了現代家庭日漸凸顯的焦點。

老公有個觀點和我是一致的,那就是,既然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那就要多學習多嘗試。

作為新手父母,我想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加注意:

首先,家庭和婚姻和睦,分歧時保持技巧性陣線一致

現在很少有小夫妻兩個上班還能帶娃的,基本都會有2(夫妻倆)+1(孩子)+2(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者2(夫妻倆)+1(孩子)+1(奶奶或外婆)的家庭模式。

人一多,嘴就雜,話多摩擦也多。

我們不妨設想這樣的場景:飯桌上小孩子不愛吃飯,老婆覺得葷素沒搭配,老爸覺得口味太清淡不好吃,老媽覺得是小孩子老吃零食沒肚子再吃飯……

周總理曾經講過,小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

如果家庭成員之間不懂得互相之間的尊重和遷讓,勢必會讓天性見風使舵的小孩子鑽了空子,利用了家庭的規則漏洞,淘氣鬧翻天。

那麼,最終的結果是,無法修正的成長伴隨一生。

所以,當家庭成員間因為某件事不能達成一致時,最好能夠及時收住爭論,以某個人的意見為暫時性標準,待事情結束後,背過孩子重新理清規則。

規則一旦制定,不僅要第一時間告知孩子,還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遵守。

其次,補充父母的學識和修養, 讓孩子接受新的社會教養理念

有一些父母,育兒的觀念來源於自己的父母,也就是祖父母一代。

而祖父母的育兒觀,又來源於自己的父母。

按照並不嚴謹的計算方式,半個世紀前的育兒觀和育兒方式,真的適合你們古靈精怪的小寶寶嗎?有很多小夫妻,忙於工作和事業,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到孩子能夠獨立思考的時候,忽然發現孩子有那麼多的問題需要去修正。

曾經有個父親跟我吐槽:孩子小時候多乖,讓幹嘛幹嘛,可是到了初中,怎麼就說不聽了呢?更怪異的是,跟兒子的好幾次溝通,都有一種是在和自己的父母爭辯的似曾相識感。

這當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可以讓我們借鑑到,老人的陪伴成長,帶給孩子教育的,不僅僅是溺愛那麼簡單,也夾帶著不科學的教養方式、落伍的世界觀、過時的社會相處法則。

第三,在家也要有姿態,以身作則地影響孩子而不是語音操控孩子

我們都很忙,我們都很累。

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年輕夫婦們也希望家是寧靜的港灣,可以肆意放鬆。

所以,有的新手爸媽在孩子面前也保持著一種彼此鬆懈的姿態。

電腦、手機等電子數碼產品不但成為年輕人們放鬆的出口,甚至逐漸成為父母與孩子交流的媒介。

這裡無意誇大描述負面影響,但如果父母在家呈現給孩子的,不是正面積極的生活方式,又怎麼可能通過說教來指揮孩子建立正面積極的生活方式?

年輕的父母們,在家裡最好少爭吵、少懶散、少爆粗,多看書、多交流,建立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氛圍,幫助孩子建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

最後一點,父母要認識到自己的不完美,對教育要有敬畏感

不要以為會生孩子就會做父母。

作為家長,面對兒童,面對教育,要有敬畏感。

你是否能不斷地學習,不斷「從師而問焉」,決定了你自身的分化情況,也決定了你所影響的孩子的未來發展。

父母給了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支持,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但不能拿來操控他們,背後沒有隱藏的議題——我受苦是為了我要你優秀,好讓我有面子,等等。

BY 事兒媽嘮事兒 註:文中材料略有他處摘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