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用「乖」和「懂事」要求孩子,ta長大後會越痛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平時都怎麼要求孩子的呢?「要懂事啊」、「要學乖啊」、「要聽話啊」......

似乎「乖」「聽話」「懂事」是家長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身為家長總會有意無意間用「乖」來衡量孩子的好壞。

在家乖不乖,在學校是否聽老師的話,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就連家長們相互碰面了,聊起孩子,也是三句離不開「孩子聽話嗎?」這一話題......

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感覺到:自己表現得「乖」,爸爸媽媽就會高興;自己很聽話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家就會喜歡自己,夸自己「懂事」。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

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而心理分析師對這種現象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我孩子幼兒園有一位媽媽,她分享了自己對於「乖」孩子的感悟:她說她記得很清楚,小的時候,奶奶帶她出去玩。

路過路邊的糖果攤,奶奶指著說:「想要嗎?」她搖搖頭說,「不想要。

」奶奶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但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

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結果長大以後,自己就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其實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都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當你經常看到長輩對孩子說:「你再淘氣我就不喜歡你了!」或是「再這樣做我就不愛你了!」孩子眨巴著眼睛,馬上安靜下來,希望奶奶還疼愛著自己。

看到此情此景,我都心裡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

在幼兒園的分享會上,曾有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平時很乖,入幼兒園時就非常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周後卻出現了愛打人、半夜哭醒的問題。

這是為什麼?

我忍不住當面指出:與其說你的孩子聽話乖巧,不如說你的孩子沒有安全感。

正常情緒下的孩子,沒人願意去幼兒園。

因為3-4歲的孩子還不明白為什麼要去幼兒園,為什麼去了幼兒園就見不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她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ta知道不哭鬧才會讓你們更喜歡ta。

可是這麼小的孩子就學會了控制自的情緒和天性,這合理嗎?

另外,也有人說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

其實道理很簡單:越乖的孩子,隨著他漸漸長大,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爛好人。

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我家孩子,也是個活寶上躥下跳上房揭瓦,但我會合理表達我的不滿,從不以「再這樣就不喜歡你了!」為要挾條件。

因為我們是愛孩子的,我們愛的是那個原原本本的他。

同理,我願他做出人生選擇是因為自己的真實喜好,而不是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討好別人。

我會支持孩子做出的決定並提醒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不是「你就做一個乖孩子,按照我給你指點的人生活下去。

培養孩子的方法千千萬萬,最壞的可能就是那個「乖」小孩!所以從現在起,你可以讓孩子做個生氣的寶寶、真實的寶寶、走自己路的寶寶、叛逆的寶寶;唯獨,不要做一個乖寶寶~~~

讓媽媽每一分錢花的有價值!

hi,寶媽 關注公眾號 辣媽剁手寶典 mumbuy2016 (長按複製)

寶寶餵養科普知識 / 母嬰產品檢測 / 打折促銷資訊 / 達人媽媽真實分享

閱讀今日文章

《多大孩子能吃奶酪?奶酪真的比牛奶營養高?》

《為什麼要用「乖」和「懂事」要求孩子,ta長大後會越痛苦?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越乖,長大後越痛苦

「懂事」「乖」是長輩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或有意或無意地常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這也成了家長問的最多的問題。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沒出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