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近人情」的家長,我喜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Part 1

回老家時,帶心心去朋友D家玩,朋友D也有孩子,家裡非常多的玩具。

新環境、不一樣的玩具,一上午心心都玩得不亦樂乎。

臨走時,心心瞄住了柜子上的小娃娃,喊著:「寶寶想拿!」

我勸心心,咱們要回家了,可以改天再來玩。

心心不同意,提高音量:「寶寶想拿回家!」

這時,朋友D聽見了,熱情地把娃娃遞給心心:「送給你,拿回家玩吧!」

「這哪行?心心不能要,這是姐姐的玩具。

姐姐回家看見娃娃不見了,該傷心了。

」我阻止道。

心心大哭,不停重複:「寶寶想要!」

還沒來得及共情,朋友D「責備」我了:「你有必要這樣嗎,孩子想要就拿去嘛,姐姐那麼多玩具,沒關係的,快拿上!」說著就塞到心心手上,又被我立馬退回。

我真的不是客氣,只是不想讓孩子養成喜歡什麼就要據為已有的任性心理。

這次通過哭鬧得到了不屬於她的玩具,下次她還是會在同樣的事情上摔跟頭。

我解釋給D聽,D卻覺得我小題大做,不顧我勸說的再次塞給心心,哄道:「媽媽不好,寶寶拿著哦。

我趕緊把娃娃奪下來放回柜子上,堅定地帶著心心離開。

心心哭的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Part 2

2歲孩子對物品歸屬的心理總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所以同樣的事情很快就發生了。

那是在早教課前,心心看到一個小姐姐拉著可愛的玩具小狗走路,她感興趣了,手伸過去:「媽媽,寶寶想要!」

姐姐聽到,馬上警覺起來。

告訴她媽媽:「妹妹要搶!」

那位媽媽解釋道:「妹妹不是搶,是想玩了。

你願意給她玩會兒嗎?」

姐姐護著「小狗」,急忙搖頭:「不願意!」

於是那位媽媽跟心心說:「小朋友,不好意思,姐姐不願意。

如此「不近人情」!不過我喜歡。

心心被拒絕,出乎意料地沒有哭鬧,她好像也能接受,並試著去找別的玩具。

看似「不近人情」「不懂事」的家長,卻是更加地尊重孩子。

她知道孩子的自我意識在建立,強迫分享會讓孩子更加迷茫;也知道對另一個孩子說「不」,正當且是她需要面對的,這樣直截了當地拒絕,讓孩子學會界限感。


Part 3

成人世界的人情世故要求我們要謙虛、謙讓、有禮貌、熱情…

不謙虛是不好的,所以遇人閒聊時,我們故意互相恭維:你家孩子多棒啊,看看我家這個,哎…,站在一邊的孩子自信心碎成渣。

不謙讓是不好的,所以硬把孩子的東西當人情送給別人,孩子傷心大哭,我們還責怪她怎麼這麼小氣,不就一個玩具嘛!

不禮貌是不好的,所以遇人總強迫孩子向叔叔阿姨問好,不管孩子狀態如何。

孩子犯了錯,又強迫孩子道歉,不管他是否真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不熱情是不好的,做不到熱情,起碼不能說「不」啊,所以「熊孩子」來做客,在你家沙發上穿鞋蹦跳,你心疼到不行,說出來的還是:「沒關係。

可孩子的世界卻不是這樣。

他們需要父母在人前對他的認可和鼓勵,如同平日裡一樣。

他們分不清我們口中對他不一的評價孰真孰假。

他們希望我們能守護住他的玩具,因為那都是他的朋友。

就算要送人,那也必須徵求一下他的意見。

他們喜歡自願自發的問好和真誠的道歉,若當時做不到,請給他一些時間。

他們需要向我們學習勇敢說「不」,捍衛自己的權利,讓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和感受。

或許孩子們是對的。

我希望孩子們將來擁有的是一個「人情回歸簡單」的時代,是一個更加「溫暖且真實」的時代,一個人與人之間更加有「界限感」的時代。

要做到如此,就需要我們這一代家長的「不近人情」。

作者簡介:

心心媽:育兒路上努力追求自我成長的全職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堅信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小孩,而學習是成為好父母的唯一捷徑。

微信公眾號:一起學育兒,ID:xinxinmayuer。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懂這3個關鍵原則,難怪寶寶越哄脾氣越大!

今日關鍵詞:發脾氣寶寶發脾氣一直是家長們的世界級頭號難題,很多家長們留言說,即使試著同理共情和寶寶好好說話,也依然並沒有什麼用。孩子依然放肆哭鬧根本聽不進去,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該怎麼辦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