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寶寶打疫苗必須知道的注意事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接種疫苗,俗稱打預防針,是保護寶寶少受或不受某些傳染病侵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心存疑慮的家長也不在少數。

寶寶這麼小,打這麼多針,他承受的了嗎?對寶寶身體本身有沒有什麼傷害呢?

接種疫苗好怕怕

據這項專題研究的負責人保羅·奧菲特博士解釋:"幾十年來,推薦的兒童疫苗數量猛增,2歲前一般要接受11種疫苗,打20針。

故越來越多的父母擔心嬰兒無力安全應付這些疫苗,或者懷疑這些疫苗可能損害嬰兒的免疫系統。

但我們的研究表明,嬰兒的免疫系統並不像父母們想像的那麼脆弱,疫苗根本不會削弱嬰兒的免疫系統,反而會增強嬰兒防範嚴重疾病的能力。

接種前後要注意什麼?

1、寶寶打預防針之前,家長要給寶寶洗洗澡,換上乾淨衣服,向醫生說清楚寶寶的健康狀況,經醫生檢查認為沒有接種「禁忌症」方可接種。

2、打預防針後,寶寶要避免劇烈活動,家長要注意觀察,如果寶寶有輕微發熱反應,一般在1~2天就會好,如果反應加重,應請醫生處理。

3、在飲食方面,民間流行一些不妥的做法,如:主張給寶寶吃些小魚、小蝦或香菜之類的「發物」,意在讓預防針「發」出來以取得療效。

另外一些家長則主張「忌口」,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生怕干擾了預防針的效果。

其實,預防針一般是由滅活疫苗或活疫苗製成的,其免疫作用是靠它的抗原作用刺激身體,產生能殺滅或抑制病菌或病毒的抗體來完成的,只要抗原達到一定數量,身體內就會產生足夠的抗病力,達到有效的預防傳染病的目的,因此,即使吃「發物」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至於「忌口」(如不能吃雞蛋、魚、水果等)更沒有道理,因為打預防針與生病不同,注射疫苗後獲得的抗病作用主要體現在抗體的質量上,而抗體實際上是一類特殊蛋白質,若能多吃點蛋、魚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使體內製造抗體的原料增多,反倒可以提升免疫力。

若片面聽信傳言,造成寶寶體內製造抗體的原料缺乏,反而削弱了預防針的功效。

預防針多打好還是少打好?

過多地注射疫苗,不僅不能使寶寶獲得應有的抗病力,反而可能使免疫力降低,甚至無法產生免疫力,醫學上稱為免疫麻痹。

如同我們進餐,本來吃300克食物就夠了,獲得的營養足以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行,若為了多獲得營養而拚命多吃,吃上500克甚至上千克,表面上看吃入的食物多了,但實際上獲得的營養並不會成比例地增長,反而因加重了胃腸的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而減少了營養素的吸收,得不償失。

另外,各種疫苗確係用病菌、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製成,雖然經過殺滅和減毒等特殊處理,但仍會有一定毒性,接種後可能發生一些反應。

尤其是在製作過程中,不可能將培養細菌或病毒生長所用的物質完全清除掉,這些殘留物質可能引起過敏反應,輕者出現皮疹,重者發生休克。

這種過敏反應的發生往往隨著打針次數的增加而增多。

為避免發生意外,應在不影響免疫力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接種次數與注射數量。

接種疫苗太少的話,正如進餐一樣,沒有一定的數量保證,身體很難獲得足夠的營養,同樣不是明智之舉。

正確之舉是嚴格遵照計劃免疫程序進行,因為計劃免疫程序是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科學試驗而制定的,不要隨意更改。

如:寶寶出生時注射卡介苗與B肝疫苗,2個月時服用脊灰疫苗,3個月時注射百白破三聯疫苗,8個月時接種麻疹疫苗等等。

既不要漏打或少打,也不要多打。

只要我們堅持這樣的「方針」,完全可以避免接種疫苗的某些副作用而盡收其利,保護寶寶免受傳染病之害。

選擇正常的接種方式哦

如何判斷疫苗接種後的效果?

1.觀察打預防針的部位有沒有變化。

由於接種疫苗後,疫苗中的病菌、病毒要在體內生長繁殖,才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力,所以,注射部位常會發生某些反應。

以卡介苗為例,接種2~3天後,打針的部位皮膚略有紅腫,並很快消失,兩周左右局部再次紅腫,並破潰形成潰瘍,直徑一般不超過0.5厘米,有少量膿液,然後結痂,痂皮脫落後留有輕微疤痕,前後持續約2~3個月。

如果如期出現上述反應,說明接種成功。

假如接種後未見到任何變化,表明接種失敗,應及時給予補種。

2.觀察寶寶的抗病能力是不是有所增強。

一般來說,接種疫苗後2周左右就可以產生免疫力,1個月左右免疫水平最高,以後便逐漸降低。

如果接種疫苗2周以後,不再患所種疫苗能預防的這種傳染病,特別是在流行季節或周圍有這種傳染病流行期間,表明接種成功,效果很好。

3.還有一些辦法,如皮膚試驗、體內抗體測定等,更能準確地檢測疫苗接種的成敗。

以抗體測定法為例,是在接種疫苗後3~4周抽血化驗,如果接種後血中抗體濃度比接種前增長4倍以上,說明接種成功。

不過這些方法較為複雜,且須在醫院由醫生來做,家長自己不能操作,這是它的不足之處。

疫苗接種

如何處理接種後的不良反應?

1.卡介苗接種的不良反應。

臨床資料顯示,卡介苗接種後較為常見的合併症是化膿性淋巴結炎,發生率約為0.5%~4%,多與卡介苗菌種、劑量、寶寶年齡、接種途徑及接種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關。

如果發炎的淋巴結腫大不超過1厘米,屬於正常反應,不必處理。

如果腫大超過1厘米,且發生軟化,又不能自行消退,可在嚴格消毒的情況下作局部抽膿。

如果局部已經破潰流膿,可撒上異煙肼粉,再用消毒紗布包紮,同時口服異煙肼,劑量按每天每公斤體重8~10毫克計算,療程約1~3個月。

切忌用不衛生的方法擠壓或隨便切開排膿。

2.百白破三聯疫苗接種的不良反應。

接種後常常出現發熱與局部反應,約有2%~6%的寶寶接種後發熱達到39℃或以上;5%~10%打針局部出現明顯紅腫和硬結或疼痛,持續48小時以上;個別嚴重的寶寶,也可能出現驚厥或神經系統症狀,此類寶寶以後複種不可再用百白破三聯疫苗,改用白破二聯針,因為神經系統反應通常由百日咳菌苗所引起。

出現高熱症狀的寶寶,可服退燒藥;出現驚厥及神經系統症狀的寶寶,應及時就醫。

3.麻疹疫苗接種的不良反應。

麻疹疫苗接種,一般很少出現嚴重反應,約有5%~15%的寶寶在接種6天後開始發高燒,持續可達5天以上,最好請醫生處理。

留意觀察寶寶的情況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種疫苗護健康 寶寶必打預防接種知識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對病毒的抵抗能力很弱,而接種疫苗就相當於是寶寶的"金鐘罩",能保護小寶寶嬌嫩的身體免受重病的侵襲。因此,為了讓孩子從一出生就有健康保障...

寶寶打預防後不能吃什麼

1、寶寶打預防後不能吃什麼在飲食方面,民間流行一些不妥的做法,如:主張給寶寶吃些小魚、小蝦或香菜之類的「發物」,意在讓預防針「發」出來以取得療效。另外一些家長則主張「忌口」,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

寶寶疫苗攻略大全,純乾貨!

嬰兒初生時,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乳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6個月以後,嬰兒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消退,抵抗力會逐漸減弱和消失,此...

疫苗打多會降低免疫力嗎?聽聽小編怎麼說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疫苗分為兩類。一類是計劃內的,由政府免費提供,為強制性接種;一類是計劃外的,由公民自費且自願受種。不少家長認為,二類疫苗接不接種無...

寶寶多打疫苗會降低免疫力嗎

導讀:為了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寶寶出生後,會接種一些不同類型的疫苗。對此,有的家長認為,寶寶接種的疫苗越多,其抵抗力越弱。事實果真如此嗎?聽聽專家怎麼說吧。

關於疫苗,做家長的應該知道哪些?

上周一本來是豆兒去社區醫院打疫苗的日子,但是由於豆兒最近有點拉肚子,就推遲到本周。本周一豆媽請假在家準備帶豆兒去打疫苗,豆爸說「打疫苗前3天孩子不能吃藥,或者拉肚子好了沒有超過5天也最好不要打疫...

寶寶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

接種疫苗是為了預防一些傳染性很強、對人體危害較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因為疫苗本身就是減毒或滅活的細菌或病毒,當它進入人體時會對免疫系統進行攻擊,迫使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從而達到預防相應細菌或病毒再次進...

0-3歲寶寶打疫苗預防針應該知道的7個注意事項

在寶寶0-3歲之間,要根據要求進行免疫接種,以達到預防各類病毒、疾病的目的,是疾病防治最有效、經濟的方法,從而減少寶寶患病的機率,促進寶寶的健康生長,但是寶寶在打完疫苗預防針後,家長朋友有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