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苗,做家長的應該知道哪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周一本來是豆兒去社區醫院打疫苗的日子,但是由於豆兒最近有點拉肚子,就推遲到本周。

本周一豆媽請假在家準備帶豆兒去打疫苗,豆爸說「打疫苗前3天孩子不能吃藥,或者拉肚子好了沒有超過5天也最好不要打疫苗」。

在諮詢醫生後,豆媽決定將打疫苗的時間再往後延了。

作為新生代的父母,我們除了要理性對待疫苗事件外,還需要科學的了解疫苗相關知識,做到心底有數。

1、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

嬰兒出生後,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奶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

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

嬰兒6個月以後,來自母體的抗體免疫逐漸消退,抵抗力會逐漸減弱和消失,此時若接觸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孩子就容易受一些傳染病的傳染。

為了提高兒童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就需要有計劃地按時給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以保護兒童健康地成長。

預防接種有兩種方式:

一 種是在沒有染病之前,給孩子接種和內服滅活菌苗和疫苗,使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

如同戰士平時「實戰演習練兵」一樣,若再受到同種的細菌或病毒侵襲時,機體 就有能力殲滅這些入侵之「敵」。

接種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屬於這一類。

這種預防接種,醫學上叫做「人工自動免疫」。

通常,免疫在接種後1~4 周左右的時間出現,免疫抗體保持數日至數年,故須反覆接種。

另一種是在已接觸傳染病的孩子尚未發病時,給其注射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抗 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將抗體--「援兵」輸入體內,增加消滅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從而防止發病或減輕症狀。

這種方法叫「人工被動免疫」,特 點是注射後立即生效,但維持時間短,通常2~3周即消退。

只適用於緊急預防或治療。

2、什麼叫計劃免疫?

計劃免疫是根據疫情監測和人群免疫狀況的分析,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利用生物製品對人群進行的預防接種,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達到控制以至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3、為什麼有的同一種預防針要打幾次?

人得傳染病後,身體內能夠產生抗體,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樣的病。

預防針就是按照這個道理,將各種病原微生物通過人工的方法,使其毒性減低,製成 疫苗,注入人體,使人得一次「輕病」。

與自然得病相比較,預防接種使人所產生的抗體量要少些,維持的時間也短。

因此,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再打一次預防針,把預防的作用加強一下,使抗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4、幾種預防接種可否同時進行?

過去認為,幾種預防疫苗同時接種可能互相影響,甚至使接種後反應增強,因此有些地方規定,兩種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種之間必須間隔2周,兩種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種之間必須間隔4周。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並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時接種。

例如,在服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的同時接種卡介苗或「百白破」類毒素混合製劑,非但不會影響免疫力的增加,而且還可使反應不加重。

但為了保證安全,兩種或兩種以上製劑不能同時應用在同一部位。

5、需加強接種的疫苗

1歲內完成了幾種疫苗的基礎免疫後,在小兒體內產生了足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內的抗體會逐漸下降,因疫苗的不同下降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有些疫苗需要在小兒1.5-2歲期間需要進行加強接種,有些疫苗要等到小兒4歲以後才需要加強接種。

1.5-2歲期間需要加強接種的疫苗有【百白破混合疫苗】和【麻疹】,接種的方法與基礎免疫相同,4歲加強一劑【脊灰糖丸】,以後到6歲時在接種一次【白破類毒素混合疫苗】。

另一種需要加強接種的疫苗是【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初次接種是在小兒8個月時接種的,間隔一年的時間,則需進行加強接種一次,最好是在每年的4-5月份接種,因乙型腦炎的發病流行季節是在每年的夏秋季節,該疫苗在小兒6歲時還應在加強接種第二次。

6、哪些情況下應暫緩預防接種?

在進行預防接種時,每種預防製劑均有一定的接種對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進行預防接種的。

在有以下情況時均不宜進行預防接種:

患傳染病後正處於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兒童不宜打預防針。

若此時打預防針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種疾病引起發熱的小兒,若打預防針,會使體溫升高,誘發或加重疾病。

有哮喘、 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小兒,打預防針後易發生過敏反應,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製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更易產生過敏反應;

對有癲癇和驚厥史的患兒打預防針,尤其是打乙腦或百白破混合製劑的,易使兒童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等;有嚴重佝僂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兒麻痹糖丸疫苗。

患急慢性腎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的小兒,打預防針後可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響病兒的康復。

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兒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只要心臟功能好,照樣可以打預防針。

預防接種期間,若小兒正處於不舒服,有嘔吐、腹瀉和咳嗽等症狀時,在徵得醫生的同意後,可暫時不打預防針,待症狀好轉後再補打。

近一個月內注射丙種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種。

待以上疾病恢復正常後,即可進行常規接種。

如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時,不能進行任何預防接種。

7、怎樣減少預防接種後的反應?

大多數疫苗接種後是不會引起嚴重反應的,但是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在進行預防接種後,可能會出現一些輕重不同的反應。

主要的有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發生過敏反應也是很少的。

為了保證安全,減少反應,各種預防接種必須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時候進行。

如果孩子有病,就暫時不要接種。

例如,發熱時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聯疫苗;腹瀉時不要口服小兒麻痹症糖丸;空腹飢餓時不宜打預防針,以免發生低血糖等嚴重反應。

打針前做好孩子的工作,讓勇敢的孩子先打,以消除膽小孩子的緊張 害怕心理。

打針後二至三天內應避免劇烈活動,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潔衛生。

暫時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8、兒童免疫接種有什麼誤區?

1)有些傳染性疾病已經絕跡,因此,兒童無需接種有關疫苗。

由於免疫接種的實施,多數疾病在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發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

這並非意味著傳染那些疾病的細菌及病毒已經絕跡,獲得對這些疾病的免疫,仍是必要的。

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或地區可能還很普遍,旅遊者可能會將這些病菌帶過來,很快得到蔓延。

免疫接種也可間接保護那些不能接種疫苗或對疫苗沒有反應的人。

如果他們周圍的人群都接種了疫苗的話那麼,他們感染上傳染病的幾率就會降低。

2)水痘不是致命性的疾病,因此,不必接種水痘疫苗。

每年大約有9000人因發生水痘而住院,約100人死於水痘,水痘疫苗將使多數兒童獲得免疫,很多研究表明這種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其有效期限究竟有多長以及以後要否加強劑量還在研究中。

3)母乳餵養的兒童無需接受免疫。

母乳並不像疫苗那樣可以預防傳染病,母乳餵養的嬰兒可能少患感冒,母乳並不能預防象百日咳、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等這樣的嚴重疾病。

4)即使接種了疫苗,但仍會感染上相關疾病,所以,有人認為疫苗不起作用。

疫苗有效這一點勿容置疑,全世界已有數以萬計兒童獲得象脊髓灰質炎、麻疹、白喉等疾病的免疫。

事物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疫苗對絕大多數人起作用,但對極少數人來講,他們對疫苗沒有任何反應,可以說,接種疫苗獲得免疫率為85%以上,不接種疫苗獲得免疫率為零。

5)百、白、破疫苗可導致嬰兒猝死綜合徵。

將注射DTP疫苗與SIDS聯繫起來,這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不實的說法,是因為嬰兒在接受第一次疫苗注射時的月齡為兩個月,這時 正好是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高發期。

兩者之間並無內在聯繫。

6)一次接種一種以上疫苗對兒童有危險。

多年的經驗與研究證明用於兒童期常規疫苗可以同時接種,效果安全,多種疫苗同時接種引起的副作用,不會比每種疫苗單獨接種時大,如果放心不下的話,可與醫生商量,分開接種。

9、接種多種疫苗,會否傷害人體免疫系統?

由於疫苗越來越多,家長們常會提出質疑,接種這麼多疫苗會不會對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傷害?小兒的身體是否能夠承受呢?

免疫系統每天都在面對不同的外來抗原,比如在進食時都會將各種細菌引入體內,讓免疫系統不停接受各種抗原刺激,加上現在不斷有抗藥性細菌出現,破壞了人體的防護網。

而據有關研究表明,嬰幼兒的免疫系統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弱,足以安全有效地應付疫苗對免疫系統構成的挑戰。

疫苗不會削弱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反而會增強嬰幼兒防範嚴重疾病的能力。

從總體上看,大規模的接種確實發揮了防範效果。

家長不要以為健康投資就是給孩子買所謂的健康食品,在兒科醫師眼 中,給孩子最有效的健康投資就是接種可免於病痛的疫苗。

10、打了預防針就百分百保險嗎?

那是不是打預防針越多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

疫苗是用病菌、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製成的,雖然經過殺滅和減毒等特殊處理,但仍會有一定毒性,接種後可能發生一些過敏反應,輕者出現皮疹,重者發生休克。

這種過敏反應的發生往往隨著打針次數的增加而增多。

目前沒有一種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絕大多數疫苗的有效率在95%以上,但支氣管肺炎疫苗的有效率較低,大約為70-80%。

疫苗是對抗嚴重感染症的重要手段,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接種某些疫苗,像水痘疫苗只適用於沒有得過水痘而年齡大於1歲的兒童及成人,如果在接種前 2-3星期曾接觸過水痘病人,此時再接種水痘疫苗,仍有可能長水痘,但可能長得較輕微。

11、接種疫苗後的正常反應

兒童打疫苗後出現低熱、針孔處紅腫和硬結等現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預防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

接種部位反應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結、淋已管發炎。

注 射部位腫大的硬結範圍又分為輕、中、重。

輕的直徑小於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間,超過5厘米為重反應,這種反應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大。

果局部紅 腫較重,可以熱敷(卡介苗接種後紅腫嚴禁熱敷)。

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左右。

並要勤換內衣,避免破潰後感染。

如局部感染時可塗龍膽紫藥水。

這 些症狀可通過熱敷或自行在一天內消失。

比如麻疹預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種者不會有特殊的反應,一部分的人會有1-2天的局部腫痛,約5%的兒童接種後1-2 周,會產生紅疹,5-10%的兒童在接種4-10天後發燒,輕的37~37.5℃,中的37.6~38.5℃。

39℃以上為重的。

除此之外,部分小兒可伴有「頭 痛、頭暈、全身無力、寒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以上反應一般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很少持續3天以上。

如果重度發燒可服用退燒藥。

一般體溫恢復正常後,其他症狀也就自行消退。

如果高燒不退或有其他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到正規醫療單位打疫苗,其安全性是有保證的。

一方面正規醫院醫務人員有安全注射的意識,另一方面,對兒童免疫接種過程做到一人一針一管。

另外,大部分疫苗是需要恆溫保存,在不正規的醫療單位很難保證疫苗的保存質量。

因此,給小孩接種疫苗,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醫療單位。

12、注射預防針後要加強那些方面的護理?

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過多;

保護打針部位的清潔,不要用手抓;

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

辣椒等;

多喝開水;

家長隨時觀察小兒接種後的反應。

13、接種疫苗後會有那些不良反應?

孩 子在接受預防接種後,多數沒有或有很輕反應。

少部分孩子可出現輕微的不良反應,其中有些屬於正常反應,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反應。

局部反應是在注射部位出現 紅、腫、熱、痛或局部淋巴結腫大。

全身反應局部寒戰、發熱、頭痛、食慾減退、嘔吐、腹痛等。

這些情況一般都不需要治療。

只要讓小兒多喝水並減少活動,過 1~2天後,這些反應都會消失。

異常反應和上述一般反應同時或先後發生,但只是個別人或少數人發生,發生的多少與疫苗種類和接種者體質有密切關係。

【異常反應】則包括以下三種:

1)血管 神經性水腫與過敏性休克;

2)神經系統變態反應;

3)暈針等。

異常反應的發生率雖然很低,但家長還是應該注意自己的孩子有無高度精神緊張及過敏體質。

如果出現暈針或過敏性休克,應讓病孩平臥,口服溫開水或糖水,頭部放低,還要採取相應的緊急對症處理措施。

接 種疫苗後還可能偶合其他疾病。

一種情況是,被接種者正處於某一急性傳染病的潛伏期,接種後剛好發病;另一種可能是被接種者已患有某種疾病,但臨床症狀不明 顯,接種以後,症狀表現明顯或加重;還有些慢性病人在接種後發生症狀加重或急性發作的情況。

這一些情況統稱為偶合或誘發。

偶合及誘發其他疾病是一種巧合, 有些人把這種情況與接種反應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

14、接種疫苗後是不是寶寶就不會得病嗎?

從原則上來講,預防接種的效果應該是不得病,從幾十年的預防接種的實踐來看,許多傳染病也都得到有效控制。

現在的孩子得麻疹、百日咳、小兒脊髓灰質炎 等疾病的已非常少見。

因此,從總體上來說接種疫苗後應該不得病。

有 極少數例外,接種疫苗仍得病。

這可能與所接種的疫苗和被接種的對象兩方面有關。

預防接種的原理是將已經死亡或衰弱的特定病毒或細菌注射入體內,使身體認得 它們並激活防衛系統,從而產生出專門的抗體和免疫細胞,來對抗未來這些病毒或細菌可能引起的疾病。

如果人體所接種疫苗因劑量不足、注射方式不正確,達不到 使身體產生出足夠的抗體或免疫細胞時,就不能有效對抗這些病毒或細菌的入侵。

例如水痘疫苗的接種應在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用消毒劑消毒,待干後皮下注射疫苗0.5毫升。

有的醫生在注射疫苗時針刺的太深,注射到了肌肉里或是劑量太低,影響了預防效果從而未達到目的。

又 如,小兒麻痹糖丸應用清潔的湯勺將糖丸研碎,然後溶於冷開水中服用,如用熱開水溶化或混入其他飲料中服用,就會將疫苗中的病毒殺死,影響免疫效果。

疫苗儲 藏不正確,使其失去了應有的活力,也會使免疫效果大打折扣。

小兒麻痹糖丸的保存適宜溫度是8℃以下,所以在氣溫超過8℃時,應從冷藏箱中拿出來後立即口 服,時間長了就失去了作用。

有些疫苗的接種需要多次完成,這樣才能達到真正不得病的目的,這就是所謂「加強免疫」。

1歲之前預防結核病、脊 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等傳染病所接種「四苗」,應在嬰兒第一年內完成,使小兒體內對這6種病產生特異性抗體,但它在體內只能維持一段時 間,體內抗體濃度會降低,此時應再接種 1-2次,通過再次接種再次刺激機體產生抗體,使抗體維持在足以抵抗病原體的較高水平上。

如果半途而廢,機體仍會得病。

所有的疫苗接種都可能會有缺點,疫苗並非百分之百地保護每一個接種的人、也不能完全對抗同一族譜中的所有細菌。

同時,對疫苗過敏的人也不適合使用。

15、對自願打的預防針該如何選擇?

在已開發國家,預防針有家庭醫生為他們提供建議、作出選擇。

針對我國現狀,專家們建議可以參考這樣一些因素:

1)當地是否出現某種傳染病流行。

2)以前是否接種過。

除了流感疫苗保護期只有一年,其他大多數疫苗都有比較長的保護期,不必重複接種。

3)是否屬於重點保護人群。

例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重點保 護人群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7歲以下的幼童和體弱多病的人;A肝疫苗重點接種人群是沒有感染過的兒童及餐飲業工作人員、經常接觸A肝病人的醫務人員和經 常出差、飲食衛生沒有保證的人。

4)有無接種禁忌症。

每種疫苗的使用說明書上都開列有禁忌症,即什麼情況下不能接種。

5、是否處於疫區。

例如出血熱疫苗, 一般只有生活在疫區和要前往疫區的易感成人才需要接種。

16、名目繁多的預防針,都要打嗎?

在 兒童預防接種證上,一般列有7種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B肝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

而接種證上沒有列出的還有預防 水痘、A肝、肺炎、流感、出血熱、腮腺炎、風疹、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

面對種類繁多的疫苗,家長們很想知道,哪些預防針是必須打的,哪些是自願選擇的。

國家規定納入計劃免疫、有統一免疫規程的疫苗只有5種,即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B肝疫苗。

這5種疫苗兒童必須普遍接種,疫苗接種的經費由政府負擔;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流腦和乙腦疫苗。

其 他疫苗由地方衛生防疫機構根據疾病發生和流行的特點、規律, 確定針對某一重點保護人群接種,或是向公眾推薦,由人們自己選擇接種或不接種,費用一般是自己承擔。

只有當某一地區出現疫情或發生大的自然災害,為避免某 些傳染病暴發流行,才會有針對性地要求人群普遍接種某種疫苗。

預防傳染病,最積極的辦法還是講衛生,多鍛鍊身體。

有的疫苗雖然很好,但是如 果給不是很需要的人打,即使個人有能力負擔,也是衛生資源的浪費。

也有專家指出,預防針不宜打得過多過濫。

因為疫苗在生產過程中要使用某些人體細胞或動物 蛋白,疫苗提純過程中,難以完全去除這些蛋白,接種疫苗後,人體在產生對某種疾病抗體的同時,也會產生異體蛋白抗體,有可能造成過敏反應。

17、國產、進口疫苗價格懸殊,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進口疫苗的生產線都是按照GMP要求建設的,國產疫苗生產企業現在也在大力實施GMP改造。

但都是通過國家藥品生物製品檢定部門嚴格檢驗的,因此其質量和安全性都是可靠的。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使用。

18、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有什麼區別?

目前,我國預防接種的諸多疫苗常常有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的區別,為此,不少家長諮詢有關的問題。

從多年的臨床觀察效果和研究證實,國產、進口疫苗都安 全有效,價格上的差異在於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毒株及其培養工藝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產生抗體數量的多少,防疫時間的長短,副反應的大小等方面的區別。

目前,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都通過了國家衛生部門的嚴格檢查,生產線都是按照GMP要求,由國家醫藥監督管理局批准生產。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使用

19、打疫苗是不是要貪多求全?

疫苗中的防腐劑——硫柳汞,對嬰兒的神經發育具有毒性,因此注射疫苗時,不要「貪多求全」。

硫柳汞為抗微生物劑,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硫柳汞一直被用於防止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疫苗。

小劑量的硫柳汞可引起過敏反應,大劑量硫柳汞則可引起 神經和腎臟毒性,導致嬰兒神經發育遲緩。

鑒於硫柳汞的上述毒性,美國兒科學會和公共衛生署曾於1999年7月8日發表了關於硫柳汞的聯合聲明,主張逐漸減少在某些疫苗製造工藝和作為疫苗防腐劑的硫柳汞用量,並建議對新生兒避免使用含硫柳汞的B型肝炎疫苗。

美 國環境保護局和世界衛生組織為此分別制定出從出生到14周齡之間(大多數嬰兒疫苗在此 時期內接種),汞的接觸安全限度為34微克和159微克。

嬰兒在出生後14周內通常接受3劑百日咳疫苗接種,則汞的接觸為75微克,如果把B型肝炎疫苗納 入免疫程序,則出生頭14周間汞的最高接觸量為112.5微克,再加上b型流感疫苗,則汞的總量高達187.5微克,大大超過了各機構制定的最高限值。

世 界衛生組織強調,接種疫苗是預防許多疾病的重要手段,疫苗中硫柳汞的副作用與疾病的危害相比,仍是極其輕微的,因此,為了避免造成現行免疫接種系統出現混 亂的局面,世界衛生組織支持繼續使用現有疫苗,同時希望各國加緊研製無防腐劑疫苗和聯合疫苗,儘可能減少兒童汞接觸量,確保兒童健康。

20、扎過B肝疫苗,為什麼沒產生抗體

這 分好多種情況,不能說就是未成功,一、確實未成功;二、成功了但未檢測出,現在不少醫院B肝五項的檢測結果不可信,同時醫院B肝五項的檢測針對的基本為病 人,病人的抗體水平和注射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水平不在一個數量級,所以經常會出現產生了抗體卻檢測不出來的情況,建議正規大醫院或是專門的傳染病醫院檢測, 他們的結果可信度較高;以上兩種情況均可以再次接種疫苗(即使你體內已產生了抗體而未檢測出,接種也沒關係);第三種情況就不太好了,那就是已經感染了變 異的B肝病毒,在這種情況下,現有醫療檢測手段無法檢測出已感染了,同時體內因已存在了B肝病毒所以對B肝疫苗就沒有反應了。

寶寶加強建議使用10微克的B肝疫苗,以前所用的B肝疫苗為5微克,確實有的人抗體產生得不好,可以用一下這個,需要確定的是你們那裡是否有這一種乙 肝疫苗,是大連漢遜生物的,深圳康泰的10微克不能用於寶寶。

寶寶先扎一針,一個月要扎第二針時先作一次檢測,如第二項(表面抗體)陽性了,二、三針就不用打了,如仍為陰性,把二、三針按時間注射。

家裡人如果只是抱抱寶寶不會傳染B肝,但應提醒的是不要讓他們親寶寶,口水也有一定傳染性。

重新注射三針疫苗對寶寶身體不會有任何不良影響。

21、有關麻疹和麻-腮-風疫苗的問題

寶 寶雞蛋過敏是不能打麻疹疫苗的,因為麻疹疫苗是在雞胚中(也就是受精的雞蛋)培養的。

不過現在有一個解決辦法,可以使用葛蘭素史可公司的麻-腮-風 三聯疫苗,這是麻疹、腮腺炎、風疹三聯的疫苗,對於雞蛋過敏的寶寶可以使用,而且還可以一下子防3個病,不過屬於自費疫苗進口的,價格各地不同。

另 A肝疫苗有多種,國產的減毒活疫苗效果一般,三歲以後才能扎,價格較便宜,一針20元以內,國產和進口的滅活疫苗效果差不多,基本上都能100%保 護20年以上,二歲以後扎比較好,國產的188元/兩針,進口284元/兩針,都是間隔半年扎,我個人認為在寶寶要上幼兒園前,提前半年左右給紮上就行, 不用扎得太早。

22、關於水痘疫苗

如果寶寶暫時沒有送幼兒園的打算,可以等一等,在寶寶決定上幼兒園前一個月左右再打就可以了。

這個病傳染的太快了,寶寶如果在幼兒園裡有一個小朋友得了,沒有抵抗力的寶寶有90%的可能會感染上。

但有一點要注意就是這個疫苗的保護率在90%左右,也就是打過疫苗的寶寶有10%還會有發病的可能,但是症狀會明顯的輕。

23、胎盤球蛋白能否代替預防接種?

健康產婦胎盤血含有丙種球蛋白,從胎盤純化提出的丙種球蛋白,稱為胎盤(丙種)球蛋白;若從正常人的血清提取的,則稱為人血清丙種球蛋白。

胎盤球蛋白與丙種球蛋白都含有一些抗體,主要用於預防麻疹、傳染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或用於免疫力特別低下的人。

但它們並不能代替預防接種,因為它們是蛋白質。

一般來說,胎盤球蛋白注射於人體後三至四周內,體內有一定的抗體濃度,過了這段時間,抗體濃度逐漸減少,最後消失。

因此,注射球蛋白以後能防病只是短暫的,而不能持久的增強體內的抵抗力。

況且注射球蛋白預防疾病的能力與注射球蛋白含量有關,注射量過少,僅能起到部分的甚至不能達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歸結一句話, 球蛋白不能代替預防接種。

24、為什麼不要經常注射球蛋白?

有人迷信丙種球蛋白,把它看成是防病的萬能藥,要求醫生給小孩注射球蛋白。

某些家長不惜花錢買球蛋白來經常給孩子注射。

當然,球蛋白也不是不能經常注射,如果孩子患先天或後天性低丙種球蛋白缺乏症時,經常注射丙種球蛋白是一種治療的方法。

但是,球蛋白並不是能防百病的,而且這些製劑如果處理不當,還會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它攜帶有B型肝炎病毒,注射後可導致小孩患B型肝炎;還有的製品 如果保存不妥,注射後有時還可發生過敏反應,甚至危及孩子生命。

因此,不能經常注射球蛋白。

25、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可否預防接種?

先天性心臟病的種類很多,如小型室隔缺損、房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

這些先天性心臟病早期都不至於出現心功能改變,因此預防接種不會對他們產生嚴重 影響。

相反,這些兒童因為心臟有缺陷,所以比健康兒童更易感染疾病,而且一旦感染疾病也較難治癒,因此更應該預防接種。

只有那些【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如青紫四聯症或其他複雜畸形),或已經出現心功能障礙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才不能打預防針,但口服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還是安全的。

26、曾經抽過筋的兒童可否預防接種?

首 先要弄清楚抽筋的原因。

並不是所有抽過筋的兒童都不能預防接種。

譬如,有的兒童因低血鈣而發生過抽筋,但已經好了幾個月,就不影響接種。

還有一些兒童在新 生兒期有過顱內出血,或者以後曾有不明原因的抽筋,且伴發熱或不發熱,懷疑或已經腦電圖檢查證實患有癲癇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即使已經治療,但還沒有治癒 的,就不能接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招遠:預防接種———家長必須了解的知識

一、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嬰兒出生後,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奶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嬰兒6個月以後,來自母體的抗體...

寶寶疫苗接種全程指導

寶寶接種疫苗Q&AQ: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A:嬰兒初生時,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乳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6個月以後,...

兒科專家解答「疫苗接種」的18個熱點問題

「接種疫苗是兒童最安全,且性價比最高的預防疾病、殘疾以及死亡的方式。我們極力倡導家長監督寶寶接種免疫來預防危險的兒科疾病,因為預防一種疾病,比不得不去治療它,承受生活中因它帶來的後遺症要好得多。」

防疫針到底該不該打?

這兩年連續出現的疫苗事件,讓各位寶媽心驚膽戰,在預防孩子疾病的同時,到底預防針該不該打?下面小編來給大家解答。

0-3歲寶寶打疫苗預防針應該知道的7個注意事項

在寶寶0-3歲之間,要根據要求進行免疫接種,以達到預防各類病毒、疾病的目的,是疾病防治最有效、經濟的方法,從而減少寶寶患病的機率,促進寶寶的健康生長,但是寶寶在打完疫苗預防針後,家長朋友有些事情...

計劃內疫苗接種時間表

計劃內疫苗(一類疫苗)是國家規定納入計劃免疫,屬於免費疫苗,是從寶寶出生後必須進行接種的。計劃免疫包括兩個程序:一個是全程足量的基礎免疫,即在1周歲內完成的初次接種;二是以後的加強免疫,即根據疫...

寶寶疫苗攻略大全,純乾貨!

嬰兒初生時,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乳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6個月以後,嬰兒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消退,抵抗力會逐漸減弱和消失,此...

寶寶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什麼是免疫接種?免疫接種是將疫苗以注射或口服方法注入人體,使身體產生抗體以抵抗疾病的入侵。為什麼要接受免疫接種?嬰兒出生後,可從母親體內獲得一定的抵抗傳染病的能力,但隨著月齡的增長,抵抗力會逐漸...

寶寶疫苗接種手冊全面解讀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嬰兒出生以後,隨著一天天長大,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漸減弱或消失,尤其是在生後6個月到3歲這段時間。因此,必須適...

在天津,哪些疫苗孩子必須得接種?答案是……

疫苗作為最有效預防疾病的手段,每個人從一出生就會開始接種。接種之後,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對這種疾病形成免疫性。像骨髓灰質炎,也就是小兒麻痹症,雖然死亡率不高,但是致殘率非常高,在有了疫苗之後,發病率...

郝爸爸:不懂預防接種,就敢帶娃打針?

我做母嬰好多年,到處給人講帶娃。後來自己當了爸,才知道以前那些東西,停留在理論階段的東西,講來都是扯淡。一個連娃都沒帶過人,到處給人講怎麼帶娃,這不是耍流氓麼。我向那些年見過我耍流氓的朋友說聲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