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紹寶寶疫苗接種攻略,為寶寶的健康疫苗接種一定要仔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健康問題,而疫苗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疫苗應該什麼時候接種,都有什麼作用,接種時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我國的計劃免疫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和B肝疫苗。

接種這些疫苗,都是免費的。

Q: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

A:嬰兒初生時,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乳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

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

6個月以後,嬰兒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消退,抵抗力會逐漸減弱和消失,此時若接觸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孩子就容易受到傳染而發病。

為了提高兒童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預防傳染病的發生,需要有計劃地給寶寶進行預防接種,以保護寶寶健康成長。

Q:通常需要給寶寶接種哪些疫苗?

A:首先應該為寶寶接種所有國家計劃免疫的疫苗,也就是五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B肝疫苗。

另外,由於威脅寶寶健康的疾病還有很多,例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風疹、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疾病)等。

目前國內部分地區已將麻風腮三聯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等列入免疫規劃中,因此為了讓寶寶能夠遠離疾病的威脅,有條件的家長應儘量給寶寶接種包括免疫規劃內以及規劃外的所有疫苗,給寶寶的健康多加一重保障,目前國內的自費疫苗(也稱為「計劃外疫苗」)有麻風腮三聯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A肝疫苗、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乙腦疫苗和流腦A+C群疫苗等,有些疫苗分國產和進口兩種,媽媽們可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為寶寶選擇接種。

Q:為什麼同一種預防針有時要打幾次?

A:人得傳染病後,身體內能夠產生抗體,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樣的病。

預防針就是按照這個道理,將各種病原微生物通過人工方法,使其毒性減低,製成疫苗,注入人體,使人得一次「輕病」。

與自然得病相比較,預防接種使人產生的抗體量要少些,維持的時間也短。

因此,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再打一次預防針,把預防的作用加強一下,使抗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Q:幾種預防疫苗接種可以同時進行嗎?

A:過去認為,幾種預防疫苗同時接種可能互相影響,甚至使接種後反應增強。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並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時接種。

例如,在服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的同時接種卡介苗或「百白破」類毒素混合製劑,非但不會影響免疫力的增加,而且還可使反應減輕。

但為了保證安全,兩種或兩種以上製劑不能同時應用在同一部位。

Q:哪些情況下應暫緩預防接種?

A:在進行預防接種時,每種預防製劑均有一定的接種對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進行預防接種的。

有以下情況時不宜進行預防接種:

患傳染病後正處於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兒童不宜打預防針。

若此時打預防針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種疾病引起發熱的小兒,若打預防針,會使體溫升高,誘發或加重疾病。

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小兒,打預防針後易發生過敏反應,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製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更易產生過敏反應;對有癲癇和驚厥史的患兒打預防針,尤其是打乙腦或百白破混合製劑的,易使兒童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等;有嚴重佝僂病的孩子不宜用脊髓灰質炎疫苗。

患急慢性腎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的小兒,打預防針後可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響病兒的康復。

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兒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只要心臟功能好,照樣可以打預防針。

預防接種期間,若小兒正處於不舒服,有嘔吐、腹瀉和咳嗽等症狀時,在徵得醫生的同意後,可暫時不打預防針,待症狀好轉後再補打。

Q:怎樣減少預防接種後的反應?

A:大多數疫苗接種後是不會引起嚴重反應的,但是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在進行預防接種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程度不同的反應。

主要的有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發生過敏反應也是很少的。

為了保證安全,減少反應,各種預防接種必須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時候進行。

如果孩子有病,就暫時不要接種。

例如,發熱時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聯疫苗;腹瀉時不要口服脊髓灰質炎糖丸;空腹飢餓時不宜打預防針,以免發生低血糖等嚴重反應。

打針後暫時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計劃免疫疫苗:卡介苗

作用:可以增強寶寶對於結核病的抵抗力,預防嚴重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

接種時間: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進行接種。

接種方法:在新生兒的左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進行皮內接種。

接種後反應:接種後2-3天僅可見在接種部位有小紅點樣的針眼,幾天後便很快消退,似正常皮膚。

到新生兒快滿月時,才會出現局部反應,接種部位出現紅腫,並形成腫塊;以後腫塊中央逐漸變軟、形成小膿庖;當小膿庖自行破潰後,可滲出黃白色的膿液,此時局部形成潰瘍,並結痂;再流膿結痂,這樣反覆多次;最後經過2-3個月,痂皮脫落,形成一顆永久性的略凹陷的圓形疤痕。

這是接種卡介苗的正常反應過程。

特別提醒:接種後給新生兒洗澡時應當注意,避免將洗澡水弄濕注射部位的皮膚,為此洗澡時,可用乾淨的手帕或消毒紗布將上臂包紮起來,也不要經常用手去觸摸,以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其他細菌感染。

接種部膿腫或潰瘍超過6個月不愈的話,應該再檢查一下寶寶是否腋下淋巴結明顯腫大,建議帶寶寶去結核病防治所檢查,如確為膿包,需要用消毒注射器將膿液抽出,一般2~3次即可痊癒。

接種卡介苗後,接種人員都會在新生兒的接種卡上做記錄,如果接種證上沒有記錄,應及時向新生兒出生的醫院詢問原因,以便在可以接種時,及時進行接種。

計劃免疫疫苗:B型肝炎疫苗

作用:接種後可預防B型肝炎。

接種時間:新生兒出生後1-2天內接種B型肝炎疫苗,滿月後和6個月時,再各接種一針,方可在體內產生抵抗B型肝炎病毒的能力。

如果第二或第三針沒有接種的話,原來接種的第一針是不起作用的。

三針接種的時間應按規定的時間進行,如不能按照要求的時間進行接種的話,可適當延長几天,但不能超過半個月。

接種方法:B型肝炎疫苗接種在新生兒的右上臂,為皮下注射,決不可與卡介苗接種在同一部位。

接種後反應:B型肝炎疫苗接種後一般沒有什麼反應,少數新生兒可有輕微的反應,如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疼痛、輕微發熱,但均不需要處理,2-3天後,即可恢復正常。

計劃免疫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

作用:簡稱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製劑,白色顆粒狀糖丸,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接種時間:寶寶出生後第2個月-第4個月,應口服三顆小兒麻痹糖丸,即完成了全程的基礎免役,在嬰兒體內產生了足夠的抗小兒麻痹症的抗體,可維持2-3年。

寶寶4歲左右還應再服一次以強化對該疾病的抵抗力。

接種方法:口服

接種後反應:有極少數寶寶服用脊灰疫苗後發生一過性腹瀉,可不治自愈。

接種禁忌:對牛乳及牛乳製品過敏的寶寶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體疫苗。

特別提醒:脊灰糖丸是一種活性疫苗,切勿加在熱開水或熱的食物內服用。

計劃免疫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

作用:由百日咳菌苗,精製白喉類毒素及精製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可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接種時間:嬰兒出生後滿3個月開始接種第一針,要完成該疫苗的基礎免疫,還需在出生後滿4個月和滿5個月時再各接種一次。

即在嬰兒體內產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三種傳染病的抗體。

接種方法:在寶寶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進行肌內注射。

接種後反應:注射百白破三聯疫苗的第二針後,因注射劑量增加了,往往會發生一定的反應,如在接種後的當天晚上嬰兒會哭鬧不安,難以入睡,有時還會發燒(一般不超過38.5℃)。

注射的局部會紅)腫、疼痛,也可使嬰兒煩躁不安。

這種反應一般可持續1-2天之後自行恢復,不需處理。

特別提醒:如果嬰兒體溫升至39.5℃以上,有抽搐、驚厥、持續性驚叫等嚴重反應,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在進行第三針注射時,應將上述情況反饋給醫生,由醫生決定是減少劑量注射,還是改用白破疫苗注射,或是不再進行第三針注射,以免再次發生嚴重反應或過敏反應。

計劃免疫疫苗:麻疹減毒活疫苗

作用:接種麻疹疫苗可預防麻疹。

寶寶8個月時,由母親傳遞給嬰兒的麻疹抗體逐漸消失,而使嬰兒對麻疹的抵抗力下降。

這時必須採取人工方法,即注射麻疹疫苗,使嬰兒體內經過一次輕微的麻疹病毒感染,從而在體內產生相應抗體,對麻疹生成抵抗力,這種抵抗力一般可持續3-4年。

接種時間:寶寶8個月時都應接種麻疹疫苗。

接種方法:在寶寶的臂外側進行皮下注射。

接種後反應:接種麻疹疫苗後,反應很輕,僅少數寶寶在接種後6-10天可能發熱,但體溫不會超過38.5℃,持續2天即消退。

寶寶的精神、食慾均不受影響。

也有的寶寶接種後,發熱的同時可出現皮疹,多見於胸、腹及背部的皮膚,皮疹數目不多,並且1-2天內即消失,皮疹消失後也不象患麻疹那樣皮膚上留有褐色斑。

因此,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特別提醒:在寶寶患有發熱、其他疾病的急性期、恢復期時,均應暫緩接種。

對雞蛋過敏的寶寶應當慎重使用麻疹疫苗。

在注射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後,需間隔一個月才可接種麻疹疫苗。

而接種麻疹疫苗後二周,才可注射胎盤球蛋白或丙種球蛋白等,以免影響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

納入計劃免疫管理的疫苗

納入計劃免疫管理的疫苗,所有的管理程序都和計劃免疫內疫苗沒有什麼區別,所不同的是這些疫苗在有些地區不是免費的。

乙腦疫苗

用於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

接種對象為1歲以上的寶寶。

由於流行性乙型腦炎在我國流行較廣,目前我國已將此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程序之中,對所有健康寶寶均予以接種。

疫苗注射應在乙腦流行季節前集中進行。

流腦疫苗

國內目前應用的是用A群腦膜炎球菌莢膜多糖製成的疫苗,用於預防A群腦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接種對象為3歲以上的寶寶。

流腦疫苗一般也是安排在流行季節前集中注射。

不能漏掉的疫苗接種——計劃外疫苗

由於種種原因,有些疫苗暫時沒有被納入計劃免疫,但從預防疾病的角度出發,接種疫苗是最安全、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麻風腮三聯疫苗(MMR)

麻風腮三聯疫苗均為進口疫苗,接種後可同時預防麻疹、風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三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一般寶寶滿1周歲就可接種第一針。

對雞蛋過敏的寶寶要慎重選擇此疫苗。

水痘疫苗

水痘是由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發的以皮膚出疹為特徵的傳染病。

水痘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尤其是在兒童中。

主要傳播途徑為空氣飛沫、直接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

對感染水痘的寶寶,只能採取隔離措施,因此,預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種疫苗。

如果寶寶暫時沒有送幼兒園的打算,可以等一等,在寶寶決定上幼兒園前一個月左右再打就可以了。

Hib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簡稱Hib,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染,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2個月—2歲的嬰幼兒很容易被傳染。

由於國內普遍存在抗生素濫用的現象,使得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上升,感染後比較難診治。

所以,避免寶寶患病的最好方法是及早免疫預防,所用的疫苗是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又叫Hib疫苗。

寶寶滿兩個月就可以接種Hib疫苗。

無論你是孩子媽媽還是正在備孕,都推薦你加媽媽超人的公眾微信號「mamachaoren」,我們每天都會推送科學的育兒方案,解決媽媽的各類問題,有問題還能後台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種疫苗護健康 寶寶必打預防接種知識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對病毒的抵抗能力很弱,而接種疫苗就相當於是寶寶的"金鐘罩",能保護小寶寶嬌嫩的身體免受重病的侵襲。因此,為了讓孩子從一出生就有健康保障...

招遠:預防接種———家長必須了解的知識

一、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嬰兒出生後,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奶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嬰兒6個月以後,來自母體的抗體...

寶寶疫苗攻略大全,純乾貨!

嬰兒初生時,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乳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6個月以後,嬰兒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消退,抵抗力會逐漸減弱和消失,此...

絕對不能給寶寶漏種的疫苗!新手媽媽必看

切記,本篇文章介紹的所有疫苗,千萬不能漏種!否則寶寶患這些疾病的風險就大了很多。免費疫苗(計劃免疫疫苗)1.卡介苗——出生第一針接種卡介苗,可以增強寶寶對於結核病的抵抗力,預防嚴重結核病和結核性

接種疫苗有哪些好處 兒童接種疫苗的禁忌有哪些

接種疫苗是將疫苗製劑接種到人或動物體內的技術,使接受方獲得抵抗某一特定或與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藉由免疫系統對外來物的辨認,進行抗體的篩選和製造,以產生對抗該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體,進而使受注射者...

關於疫苗,做家長的應該知道哪些?

上周一本來是豆兒去社區醫院打疫苗的日子,但是由於豆兒最近有點拉肚子,就推遲到本周。本周一豆媽請假在家準備帶豆兒去打疫苗,豆爸說「打疫苗前3天孩子不能吃藥,或者拉肚子好了沒有超過5天也最好不要打疫...

寶寶疫苗接種全程指導

寶寶接種疫苗Q&AQ: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A:嬰兒初生時,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乳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6個月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