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了,我可以做些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讀小學,放學回家後,他告訴你,今天在學校被同學打了,你會是什麼樣的反應?

相信不同家長面對同樣的事情,都會有著不一樣的反應。

例如有的家長會主張孩子打回去,有的家長會主張孩子告訴老師,有的家長會直接與打人的孩子的家長聯繫等。

那麼,當孩子在學校被打時,作為家長的你可以做些什麼呢?

一、積極傾聽,引導孩子表達

當孩子向你傾訴自己被打的經歷時,表明他對你還是足夠信任的。

此時,你首先應肯定孩子對自己的信任,並積極傾聽孩子的心聲,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誤區:一些家長得知孩子被打時,馬上著急著要進行干預或引導教育,事實上,第一步,讓孩子充分表達才是最為關鍵的。

你首先所要做的事情是,積極傾聽,關注孩子的言語信息及情緒狀態。

孩子被打時是什麼感受?目前在描述的時候又是什麼樣的感受?

孩子告訴你自己被打的事情,通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孩子被打了,感到很難過、委屈,希望得到你的安撫;

2、孩子被打了,感到有些驚慌、恐懼、焦慮,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希望你能夠幫助自己;

3、孩子被打了,他覺得自己能夠去處理好,但想聽聽你的意見。

不管是哪種情況,被打的時候,正常都會有情緒體驗,而這部分是你需要重點關注的。

讓孩子充分地表達情緒,宣洩情緒,才能進一步地走進孩子的心裡。

二、換位思考,理解孩子

當孩子選擇告訴你自己被打的事情時,孩子內心的深處是渴望得到你的理解與回應的。

因此,當你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應嘗試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站在孩子被打時的情境中,感受孩子的感受,並及時地表達對孩子的理解。

在親子交流中,「看到」並「感受到」是家長應傳遞給孩子的訊息,不管孩子是什麼樣的狀態,當家長願意呈現出一個抱持的、理解的、溫暖的形象,則能夠讓孩子獲取愛的能量。

誤區:然而現實中,我注意到,有一些家長在聽說孩子被打時,會急著指責孩子,讓孩子反思自己哪裡做錯了,並開始進行說教,這是典型的缺乏對孩子的理解。

而缺乏對孩子的理解的惡果是,孩子以後遇到問題或有心事時,很可能就不向家長傾訴了。

理解孩子,高度共情,讓孩子感覺到你在用心地關注,他的感受你都懂。

提醒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要避免自己過多的情緒捲入,例如聽到孩子被欺負時,你可能會處於憤怒的情緒中,此時的情緒可能會干擾對孩子狀態的理解。

三、引導反思,做好安全教育

在你理解孩子感受的,安撫好孩子的情緒之後,才是引導孩子思考,這件事情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啟發?引導孩子主動地發現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後續加以改進,從而減少人際方面的直接性衝突。

在孩子心平氣和的時候討論這個話題,才能促進孩子覺察與反思。

在這裡,你要避免帶入指責與批判,就事論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打人事件性質比較惡劣,例如帶有校園欺凌、暴力性質等,你應在現實層面進行必要的干預,例如聯繫學校及對方家長等。

因為被打涉及到人身安全問題,此時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你可以結合發生的事情,引導孩子看到,面對類似的情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

讓孩子能夠認識到,如果打人者明顯比自己強大,或者打人者是一群人,明顯帶有欺凌的性質的,應以保護自己的安全第一原則,避開攻擊,積極向周圍可以尋求幫助的人積極求助。

考慮到有特殊情況,當被打已經發生時,你還需要引導孩子做好自我保護,例如保護好頭部等重要部位,進行必要的正當防衛等。

四、鼓勵支持,授之以漁

提醒孩子做好安全保護之後,你要鼓勵引導孩子積極探索,面對打人者,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進行面對?

被打往往是孩子在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時出現的問題。

孩子的問題,如果能通過孩子獨立思考、探索,得以解決,是最有利孩子成長的,可以啟發孩子的智慧與情商。

然而現實中,面對孩子被打,不同的家長通常有不同的「家長視角」,例如,有一些家長告訴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當「狼」而不是「羊」,孩子被打時,他會主張孩子馬上打回去。

仔細分析,家長的觀點,往往是其人生經驗的總結。

通常家長會向孩子傳遞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經驗,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

然而,家長的教育方式就一定是適合自己的孩子的嗎?這裡需要打一個問號。

觀察日常孩子的互動可以看到一些現象,孩子之間的打鬧或打架,有時候是屬於他們之間互動的一種方式,有的孩子在打架完以後,彼此的關係很快會得以修復,和好如初。

這提示,孩子的人際互動,有其自己的模式,我們要順應他們的模式。

這在「家長視角」中可能被誇大或扭曲,因此,單純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回應,有時候與現實情境是脫節的。

如果注意觀察,我們還會發現,孩子被打時,相對膽小的孩子在處理衝突時,可能會選擇向老師求助,而天性驍勇的孩子則可能會選擇直接打回去。

因此,有的家長認為,可以以此作為引導,來完善孩子的性格。

例如,鼓勵膽小的孩子打回去,鼓勵驍勇的孩子克制等。

這種「缺啥補啥」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幫助孩子完善自我。

然而,這裡面的問題在於,如果只是單純以某種方式來引導孩子的話,孩子可能會壓抑天性的部分,陷入內心的衝突,長久以往也不利於孩子解決實際的問題。

「家長視角」存在的問題在於,常常是直接替孩子作出選擇,以家長的人生經驗或價值觀為標準,這抹殺了孩子自主探索和選擇的空間。

應對被打這件事情,更重要的是你能夠給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向孩子準確地傳達訊息——「爸爸媽媽支持你捍衛屬於自己的正當權利」。

鼓勵孩子能夠自己探索,用屬於自己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

你可以結合已經發生的事情,鼓勵引導孩子想到各種可以應對的情況,並進行比較分析,選擇更符合自己內心期待的方式。

相比追求一個標準化的答案,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培養孩子的維權意識、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更為根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五、後續跟進,做孩子的「加油站」

經過以上的互動,孩子在你這得到了理解、關懷和支持,也增強了面對問題的信心,也許他正嘗試著去探索屬於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

後續你可以對事情的進展保持適當的跟進,了解孩子實際的應對情況,及時化解孩子後續可能存在的疑問和困惑。

讓孩子了解到,遇到類似困擾自己的事情,可以隨時向你們傾訴,你們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你們要謹記,要避免一直充當孩子的「保護傘」,並非所有問題都幫孩子處理得萬無一失,就是對孩子有最好的。

孩子遇到挫折、困難,選擇直面問題,勇於探索與嘗試,將都是一次次的成長。

成長路上,孩子需要陽光,也需要雨露。

儘量做孩子的「加油站」吧,僅僅是提供支持和助力,把方向和旅程還給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惑,缺乏動力時,知道你們是值得信賴的,可以在你們這裡獲取理解、關懷和支持,加油,充電,繼續上路。

每一次的經歷,都將豐富他的閱歷,而他也會在「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中,化解自己的問題,積攢自己的經驗,培養屬於自己的能力。

相信屬於他的人生旅程,一定會有屬於他的風景,屬於他的精彩!

(溫馨提示:以上的思路不僅僅限於孩子被打這件事情哦,積極傾聽,理解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思考與探索,給予孩子精神支持,做孩子的「加油站」,孩子將在愛中獲得更好的滋養與成長。

小時候你是否被打過?

你的孩子是否有被欺負過?

孩子被欺負了,你支持怎麼做?

進入對錯「熱議」頻道參與討論吧!

作者:鄭秋強

對錯平台入駐專家

高校專職心理諮詢師

應用心理碩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高級沙盤遊戲諮詢師

個人微信公眾平台:psyzqq

對錯教育:專注於3-12歲的親子教育問答

提供專業、科學、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意見

想教出優秀孩子,就關注對錯問答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欺負」了,父母可以做什麼?

有媽媽給我留言說,自己的孩子在玩的時候經常遇到不明原因被小朋友打了,哭的很委屈,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最近的比較火的校園欺凌事件,我也有所關注,但角度更多的是思考作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可...

怎麼讓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是無法理解孩子做每件事情的理由,總是會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判定孩子的對錯,其實教育孩子狐妖的就是聆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和明白孩子是因為什麼理由去做事情,然後針對性的給予關心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