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明白這個道理,就可輕鬆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梅子姐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出現一些不好的習慣,但總是壞習慣養成容易,改起來卻難了,我們總是向朋友請教,或看到有關此類的教育信息時,我們總是第一時間打開,希望可以幫助我們改掉孩子的不好習慣,可總是發現改了半天,孩子的壞習慣還在身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給他改了好多次,都沒有用,反而越來越執拗,到最後我也是拿他沒有辦法了!後來從朋友那裡得到了些方法,也嘗試了下,可是管用了一段時間又不管用了,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孩子的壞習慣就是這麼難改?我用的方法在育兒書上也都是這樣教的,為什麼用起來還是不管用呢?是不是孩子太小?說不定孩子再大大了就好了!
無論是哪個家長,孩子的身上都曾出現過一些壞毛病或一些不好的習慣,甚至這些壞習慣到現在還沒有改掉,這些問題令我們非常煩惱,比如我的孩子特別愛吃糖,天天在家偷吃或哭鬧著讓家人給買,就是改不掉;我的孩子吃東西從來不洗手;我的孩子東西總是亂扔;我的孩子總是喜歡玩手機、平板;孩子見到搖擺機總是哭鬧拔不動腿、我的孩子總是愛動手打人......等等。
家長們也應該知道我們今天的話題了,就是圍繞著「改掉孩子的壞習慣」,讓家長們明白,為什麼孩子的壞習慣總是這麼難改掉,什麼情況下才容易產生不好的習慣!我相信,如果家長們可以領悟到今天的內容,對你的教育一定會有非常大的幫助,還會幫助家長避免孩子走向叛逆。
接下來我需要請出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因為他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今天的答案,他被稱為可以媲美「佛洛依德」的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這個人就是斯金納,可以說他的許多經典研究給全世界的教育都帶來了非常大的啟發。
其中,斯金納最著名的研究實驗之一「迷信的鴿子」,這個實驗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教育啟發,也將幫助我們揭開今天的問題答案。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個實驗:
斯金納及他的科學團隊找來了一群鴿子,他們分別把這些鴿子放到一個特製的籠子裡,籠子裡有一個每隔15秒鐘就可以掉下一粒食物的裝置,幾天之後,實驗結果出來了,科學家發現這些鴿子像瘋了一樣,每隻鴿子的情況都不相同,有的鴿子在籠子裡不停地逆時針旋轉,有的鴿子用頭不停的撞籠子固定的一個位置......,可是奇怪的是,當科學家把這些鴿子從籠子裡拿出來之後,所有的鴿子就恢復了正常。
其實,這個實驗我們都知道,籠子裡掉食物與鴿子的行為沒有任何關係,可是鴿子認為他們只有做這些奇怪的行為,食物才會掉下來。
我們有沒有感覺到這個現象,跟我們很多現實中迷信的現象很類似呢?比如中國古代的求雨,燒香拜佛祈求孩子可以考上大學......等等,都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中國古代各地都有各自不同的求雨儀式。
我們知道這些求雨儀式與天上會不會下雨、燒香拜佛與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學,這個之間都沒有半點關係,可是這些人總是認為只有我們這麼做,天上才會下雨,只有我們燒香了拜佛了,孩子才會更容易考上大學,這是因為這些行為和結果之間的聯繫被無意間強化了。
迷信行為,在心理學中,其實都是人們認知和探索世界的過程當中的一種本能反應,我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認知可以去解釋宇宙中所有的事物,所有的科學也是從迷信中開始的。
所以我們會發現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們總是通過個人的思想去解釋很多孩子出現的問題,我們沒有專門為養育孩子學習過教育專業知識,但是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這就是我們用自己的認知去解釋事物的原因。
我們通過這個實驗證明了動物也是可以「迷信」的,科學家之後的研究才是給我們的教育帶來最為重大的啟發,當鴿子養成了通過做這些奇怪的動作來獲取食物的壞習慣時,科學家就想幫助這些鴿子改掉壞習慣,當鴿子出現這些行為的時候就不給鴿子食物,用這樣的方法對鴿子進行壞習慣行為的消退,科學家想知道鴿子無意中養成的壞習慣,需要經過多少次的消退才可以徹底改掉。
家長們猜測一下,需要多少次呢?結果顯示每隻鴿子需要經過平均一萬次以上的消退才會改掉壞習慣,科學家們還發現,年齡越大的鴿子經過消退的次數越多,也就是說越年輕的鴿子越容易改掉。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改掉一個壞習慣比養成這個壞習慣的難度要大的多的多,也告訴我們,孩子的年齡越小,越容易改掉,壞習慣伴隨孩子時間越長,孩子的年齡越大,改變的難度也就越大。
這個實驗也告訴了我們為什麼年齡越大的人思想越頑固,就像年齡大的鴿子一樣,行為被強化的次數多,時間太長,改變起來就越困難。
所以有時候我們在認為孩子固執的時候,我們需要反思一下,也許這個時候固執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
當孩子身上出現壞習慣之後,不要認為孩子大了就會自然改正或越好改正,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自己也是「科學家」,你可以認真反思一下自己,觀察下自己,我們現在可是真的長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身上的壞習慣那麼容易改正嗎?如果那麼容易改正,做好孩子的榜樣還會成為那麼難的事嗎!?
說到這裡,我經常看到網絡中,許多朋友經常會發一些關於自己或孩子的,堅持21天養成好習慣的信息,目的是為了養成好習慣或為了改正不好的習慣,雖然這樣的堅持值得鼓勵,但我還是先要給家長們潑一盆冷水降降溫,因為你堅持21天也無法養成好習慣。
「21天養成好習慣」的這個概念,我看過最早提到的是在一本叫「不抱怨的世界」的書中,這個21天指的是連續21天,如果在21天內無論什麼原因,如果又出現了要改正的壞習慣,那麼這個21天就要重新開始,直到21天內再也不出現一次要改正的不好習慣。
你可能會說,我的孩子在我的督促下很好的堅持了21天,我是想說,在孩子不情願的時候,他再堅持21天也不會養成習慣的,這要求自覺自律自願,這個21天可是非常嚴格的,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以,當我們定下21天的目標時,很多人的心理就被設定了終點線,到那天如果發現習慣還沒有養成,很多人就會選擇放棄,這反而不利於習慣的養成。
我們要明白這個21天真正的意義,再來堅持做這件事情,如果你有毅力,意識很好,具一些人的真實統計,真正做到堅持21天養成好習慣的,最少也要基本經歷半年以上的時間。
世界上真的沒有那麼容易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容易與否還是要看個人的修為。
當然,堅持住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鴿子的實驗到此還沒有結束,在改變鴿子壞習慣的消退過程中,如果科學家無意間又讓鴿子在壞習慣出現時吃到了一次食物,這相當於又強化了一次鴿子的壞習慣,科學家發現,這樣的強化行為會導致鴿子的壞習慣更難改變,甚至永遠無法改變。
這段話具有的教育意義,如果父母可以理解,必將成為培養孩子習慣成敗的關鍵所在。
不知道家長們是否可以理解?
很多家長知道吃糖對身體不好,而孩子經常在家中偷吃,或哭鬧著讓寵愛自己的家人為自己買糖吃,當家長決定為孩子改變吃糖的習慣時,決定從此不再給孩子吃糖,可是堅持了幾天,孩子這天因其他事情表現不錯,或孩子苦苦哀求,或孩子大哭大鬧,導致家長鬆了一次口「算了,就再滿足你一次吧!」,最終在孩子改變吃糖習慣的過程中又吃到了糖。
你這樣的行為就相當於鴿子在改變壞習慣的時候,無意中又讓鴿子吃到了食物一樣,這會強化孩子的壞習慣。
所以這樣的家長在改變孩子壞習慣的時候,總是壞習慣越改越嚴重,甚至一輩子都改不掉。
這可不能怪孩子,要怪就怪我們自己,沒有掌握科學教育孩子的方式。
說不給孩子吃糖,結果卻因種種原因導致中途破壞了規矩,這屬於家長教育孩子時言行不一的體現。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會經常出現以下三種危害大的教育問題:
1、家庭中教育的不統一
父母之間、與老人之間的教育不統一,一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他家長跑來勸阻、護短。
這在教育中的害處非常大,孩子都是利己主義者,孩子明白誰會向著他、護著他,孩子認為誰護著他誰就是正確的。
之後出現教育問題,孩子自然會跑到保護自己的家長身邊。
這種教育的不統一,非常容易造成強化孩子壞習慣行為的發生,你會發現這種家庭中的孩子,壞習慣會越改越難,孩子的壞毛病、壞習慣也是越教育越多。
如果你無法讓家庭中所有成員做到完全一致,最起碼也要基本保持一致,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袒護、護短,不要否認另一個人的教育,就算當時有什麼意見也要先藏起來,等孩子不在的時候,你們再內部商討做出一致的決定。
2、自己的言行不一
家長總是喜歡吼孩子、嚇唬孩子、欺騙孩子,經常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怎麼怎麼樣、你再打人我就怎麼怎麼樣之類或類似的話,可是家長總是在一次一次的說,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做,但父母卻從來沒有真的像嚇唬時說的那樣去做過。
很多家長還會總是標準不一,自己做的卻不讓孩子做,比如:自己玩著手機,還總教育孩子,手機對眼睛不好不能玩,看到孩子在玩時還會嚴肅的批評孩子。
雖然以上這兩種情況家長看起來是很嚴格,其實是一點教育原則都沒有的。
你的這些出爾反爾和恐嚇,在教育中就是言行不一,這不僅不會改變孩子的壞習慣,還會加劇不良習慣的形成。
雖然有時孩子還小,你可能會嚇得住孩子,可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是會知道你在嚇唬他、在欺騙他。
你每說一次假話,在孩子的心裡你的話就失去一份價值,直到孩子再也不把你的話放在心裡。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在不停的說,而孩子卻把說的話當耳旁風的原因。
不僅如此,這還極易導致孩子走向叛逆。
3、不會反思
很多家長總認為自己曾經接受的家庭教育不算成功,現在自己長大當了父母,所以下決心,一定要讓孩子不能再經歷我們那時候的錯誤教育。
我們的想法是對的,可是我們並沒有因此去為了孩子或為了做好教育,給我們的大腦充電學習,而是憑藉著曾經父母對自己的教育認識去教育孩子。
還總是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就像這隻「迷信的鴿子」一樣,總是認為自己做的這些奇怪動作才是獲得食物的原因。
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是來自以往的傳統經驗,或是只是對自己以往教育的自我認識而已,可是這些傳統經驗和自我認識,在科學上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如果我們不懂得自我反思,就會在教育中成為老頑固,最終必定會害了孩子。
以上三點在家庭教育中非常常見,也是導致教育失敗的罪魁禍首。
我們現在明白為什麼我們在改變孩子行為習慣的時候總是失敗了嗎!?我們總結一句話把它記住:兒童已經養成的習慣在消退過程中,如果偶爾得到強化,消退過程不但會失敗,而且會促進強化行為的發生。
我們不僅要讓自己做到言行一致,還要動員整個家庭成員,我們要把教育貫穿到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中,這些細節體現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懂教育和不懂教育的家庭在這些細節上會存在非常大的差別,兩者家庭中產生的孩子也必定存在很大的差別。
作者|小梅子姐姐(微信號:zhiboshu_Education):專業早期教育老師,用多年教育經驗,大量真實教育案例,幫助家長們建立教育意識、分析解決教育過程中孩子出現的行為及心理問題。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小梅子姐姐!
好方法幫助孩子輕鬆改掉壞習慣
人無完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出現一些小毛病或壞習慣。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成一個完美的成功人士,一旦孩子出現了壞習慣,家長就會希望孩子能儘快的改掉壞毛病。但是,一個習慣的改變不是...
你家孩子吃飯時候有這些習慣嗎?一定要改呀!
寶媽們普遍反應,孩子在家吃飯很不老實,這一頓飯總是得追著喂,弄得全家雞飛狗跳的,每次一頓飯大人都累的心力交瘁。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裡有能力給孩子各種營養的食物,但是孩子有一些吃飯時的壞習慣,...
三歲時候想要養成好習慣,先讓孩子學點心理學,作為爸媽你知道
孩子養成好習慣有多重要?生活技能的培養、智力的開發,性格的塑造、品格的形成,全都要靠好習慣。可讓媽媽頭疼的是,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簡直太難了:飯不好好吃,覺不好好睡,做事不專心,學習不認真……臭毛病...
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隔代親」問題
小梅子姐姐:許多家庭因為父母工作繁忙,孩子不得不由老人幫帶,這也為父母減輕了許多的壓力和負擔,我們本應因此而感到高興和感激,可也因此帶來了讓我們困擾的問題,就是經常說的「隔代親」帶來的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