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要封殺《小豬佩奇》的家長,更該多看看這部「弱智」動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偉大的魯迅曾經說過:

一件事物火不火,要看它有沒有被做成表情包。

很明顯,今天要說的這部動畫做到了——

《小豬佩奇》

又名《粉紅豬小妹》

這部首播於2004年的英國學前兒童動畫,在十多年後的今天,頻頻以表情包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微博、朋友圈。

不少早已成年的90後、甚至80後,都拜倒在這隻(目標受眾為2-5歲幼兒的)粉色小豬的石榴裙下。

在網際網路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以《小豬佩奇》為素材,製作了各種表情包,用一種娛樂的方式,去消解負面情緒。

所以說,動畫片《小豬佩奇》應該是老少皆宜,人畜無害的。

但最近,卻有一群家長,掀起了抵制《小豬佩奇》的浪潮。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媽媽在網上發貼說,自家寶寶看了這個動畫片就開始跳泥坑、學豬叫……

隨後引發許多父母共鳴,家長們紛紛表示:

不要再給孩子看《小豬佩奇》了!

但是,這個黑鍋真的該動畫片背嗎?

我們知道,模仿是學習的第一步。

孩子就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逐漸構建自己的世界觀和行為模式的。

但問題是,他們只會簡單模仿,而不會對信息作出是非判斷

我們也常常看到這樣的新聞:

和這些相比,跳水坑、學豬叫,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但在這時,父母有沒有想過,這其實是自己的失職?

據我了解,不少家長都是這種狀態:

嫌孩子吵鬧,或者打擾自己忙別的事情時,就給他放動畫片看。

讓動畫片替自己「帶孩子」。

於是孩子在沒有家長陪伴和指導的情況下,模仿了動畫片中的一些行為,最後鬧出了事,家長才跳出來嚷嚷:

封殺《喜羊羊》!

封殺《熊出沒》!

封殺《奧特曼》!

封殺《小豬佩奇》!

……

動畫片沒錯,模仿動畫片的孩子也沒錯,責任在家長。

只要家長引導得當,告訴孩子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就會出現有益的結果。

比如:今年8月,美國一位10歲男孩模仿電影《末日崩塌》中心肺復甦的動作,救了溺水的弟弟一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這則新聞報導,救人的男孩只有10歲

而《末日崩塌》的年齡分級是PG-13。

PG-13的意思,不是「13歲以下禁止觀看」,而是「1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在父母陪同指導下觀看」。

所以,只要父母能給予適當的指導,哪兒有那麼多「少兒不宜」。

更何況是一部《小豬佩奇》。

出於好(tong)奇(xin),我也看了不少的《小豬佩奇》。

它每集只有5分鐘,故事也都非常簡單,基本都是關於教孩子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認識新事物等貼近生活的內容。

所謂「教壞」小孩跳泥坑的,是第一季第一集。

一天,雨過天晴,佩奇在泥坑裡跳著玩。

媽媽看見了,並沒有阻攔或是批評,而是說:

如果你要在泥坑裡跳,必須得穿上靴子才行。

「對不起,媽媽。

佩奇道了歉,乖乖穿上靴子。

後來,當佩奇看到弟弟喬治在泥坑裡跳時,模仿著媽媽的話說道:

喬治,如果你要在泥坑裡跳,必須得穿上靴子才行。

你看,這就是一次關於模仿的正確示範。

佩奇不僅知道了在泥坑裡玩必須穿上靴子,還學會了教導弟弟。

這一切都源於豬媽媽高明的育兒技巧——宜疏不宜堵

那些喊著要封殺《小豬佩奇》的家長們,只看到了小豬跳泥坑,卻沒想過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背後的意義。

之後我又看了幾集,愈發覺得《小豬佩奇》不僅適合孩子看,家長更應該多看——

豬爸豬媽簡直就是育兒大師啊!

比如:有一次喬治把自己的恐龍玩具弄丟了,佩奇自告奮勇地說自己是偵探,一定能幫他找到。

但找了幾次都沒有找到。

這時,豬爸爸雖然最先發現了掛在樹上的恐龍玩具,但他沒說,而是把功勞讓給佩奇,引導她往高處找找。

佩奇找到後,豬爸爸稱讚她說:

「幹得好,佩奇!你真是個出色的偵探小姐!」

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喜歡在孩子面前「逞能」,來樹立自己的權威,而忽視了幫助孩子「逞能」——自信的建立在孩子成長中十分重要。

總之,家長們能從《小豬佩奇》中學到的東西太多了。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可怕的真相:

每生產一隻吹風機,就會有一隻小豬被殺害!

讓我們團結起來,抵制吹風機(尤其是粉色吹風機),保護小豬佩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