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環境衛生 打滅蚊攻堅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採取簡單措施防蚊防病
本報訊(記者/簡梅芳)近期,東南亞出現寨卡病毒疫情,登革熱病也進入高發時期。
昨日,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目前我市暫未出現登革熱病及寨卡病感染病例,因蚊媒傳播為兩種疾病主要傳播媒介,市民要注意做好家居清潔工作,翻盆倒罐清除積水,殺滅蚊蟲,做好預防工作。
伊蚊可傳播登革熱寨卡病毒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負責人介紹,我市是登革熱病老疫區,每年8月至11月是我省流行季節,其中9月尤為高發。
登革熱是由蚊子叮咬人傳播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傳染病,主要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在我省主要是白紋伊蚊。
登革熱病患者多以突發高熱為首發症狀,持續發熱3~5天,嚴重頭痛、眼球後痛、關節和肌肉痛,發病後三四日會出現淡紅色斑丘疹、噁心、嘔吐、輕微流牙血和鼻血等症狀,極少數患者會出現出血、休克,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死亡。
和登革熱病一樣,埃及伊蚊也是寨卡病毒主要傳播媒介,白紋伊蚊、非洲伊蚊、黃頭伊蚊等也可能傳播該病毒。
感染寨卡病毒後,患者多會出現斑丘疹和中低度發熱,同時伴有非化膿性結膜炎、關節肌肉痛、全身乏力及頭痛等症狀,少數可出現腹痛、噁心、腹瀉、黏膜潰瘍、皮膚瘙癢等症狀。
相比登革熱病,寨卡病多為輕症,一般持續2~7天後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較為少見。
寨卡病毒可通過體液人傳人
該負責人指出,登革熱病的主要傳染途徑是通過蚊媒傳播,不會經由人傳人,而寨卡病毒除了通過蚊媒傳播外,還可通過體液人傳人。
當人被帶登革病毒蚊子叮咬後,病毒會通過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血液而發生感染。
登革熱病的潛伏期是2~15日,多為5~8日。
倘若患者在發病前1天至病後退燒前被蚊子叮咬,病毒會進入蚊子體內繁殖,10天後帶病毒的蚊子再去叮咬人而繼續使更多人發病。
並且,伊蚊可持續攜帶病毒,並經卵傳播給下一代,具有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的雙重作用。
病人與隱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傳染源和宿主。
寨卡病毒除了可通過蚊媒傳播外,還會在人與人之間通過體液傳播,例如母嬰傳播、血液傳播以及性傳播等。
寨卡病毒有3~12天的潛伏期,而發病前2~3天到發病後3~5天是傳染期。
「孕婦若感染了寨卡病毒,可能導致新生兒的宮內感染,也可在分娩過程中傳播給新生兒,所以孕婦要格外注意。
」該負責人說。
注意家居衛生清除蚊孳生地
該負責人提醒,預防登革熱病和寨卡病的關鍵是滅蚊,所以市民要注意搞好家居衛生,清除蚊孳生地。
家居滅蚊首先要清除積水,翻盆倒罐清除閒置積水,對於暫時閒置未用的容器應當逐一翻轉倒放。
家中若種養水生植物,容器要5~7天換水1次,換水時要衝洗植物根部,徹底洗刷容器內壁,或者換成泥土栽種。
家庭儲水用的水缸要注意加蓋密封,並定期清洗,以防滋生蚊蟲。
在清除蚊孳生地的同時,市民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被蚊子叮咬。
睡覺時應放好蚊帳,避免在蚊子出沒頻繁時段(早上八九時和下午五六時)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若到登革熱病或寨卡病流行區旅遊或生活,應穿長袖衣服,並於外露的皮膚塗上驅蚊藥物。
「外出旅遊回來,若出現發熱、關節肌肉痛、皮疹等症狀務必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或傳染給他人。
」該負責人說。
製圖/謝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