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父母的處理方式決定他還會不會再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楠說起兒子小時候的事:兒子第一次偷的是鄰居家的一個玩具,她很生氣,罰兒子不許吃飯,面壁思過一下午;第二次偷的是同學的一個小模型,小楠拿皮帶抽他,孩子哭喊著不敢了;第三次兒子又偷東西,很貴,小楠心灰意冷,一句話沒說,拿出卡和存摺取錢賠給人家。
回家後,小楠給兒子做了飯吃,把自己反鎖在臥室里一天不出來,也不吃不喝。
兒子慌了,在外面使勁的拍打門,哭著說「媽媽我錯了、媽媽你打我吧……」。
第二天小楠打開門出來,就看到在自己臥室門口哭睡著的兒子,旁邊還放著他認錯改正的保證書,從那以後,兒子真的就再沒偷過東西。
心理學家們認為,內疚感會促使孩子坦白、道歉、彌補、並避免再次犯錯。
所以,聰明的父母要學會利用孩子犯錯後的內疚感,促使孩子主動認錯、自我改正並彌補,從而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家長也不要以為只有那些本性純良的孩子才會被內疚感左右,改正自己。
不要認為那些「惡劣」的叛逆少年不會被內疚感擺布。
事實上,這些孩子只是沒有被你觸及那根「內疚神經」。
一旦觸及了,那麼任何的說教、教育就會變得輕而易舉,因為孩子有強烈的想通過改正、彌補消除愧疚感的心理需求,這是所有人都會存在的一個弱點。
1、告訴他,他所犯的錯造成的後果和代價
孩子犯錯後,父母一定要告訴他們,由於他的過錯,將會帶來多麼大的後果和代價。
因為,錯誤和代價越大,所帶來的彌補感和內疚感就越強,就會越有效的促使孩子去改正,將他往積極正面的方向引導。
2、不要打罵,打罵會減輕孩子的內疚情緒,於事無補
打罵懲罰孩子,會讓孩子錯誤的以為這就是他犯錯的代價,甚至引起他情緒的反彈,變得更加變本加厲、憤怒、叛逆、執拗等,根本起不到解決問題的效果。
越是經常遭受打罵懲罰的孩子,心裡的內疚情緒就越少,越難改正錯誤。
3、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對孩子的美好期望
「你這樣做媽媽很傷心」「媽媽相信你不會再犯這樣的錯了」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明確你的感受,並同時告訴孩子你對他改正和進步的期望。
孩子是需要引導的,我們有必要給孩子明確的正確的方向指導。
面對孩子的錯誤,如何懲罰才有效
當孩子犯錯時,很多爸媽都忍不住用打罵這種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打罵過孩子之後,爸媽往往又會後悔,覺得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那麼,孩子犯錯,如果不打不罵,又該怎麼處理呢?
為何聰明父母教育孩子更輕鬆?差別就在如何對待孩子犯錯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之前做過一個心理學的實驗,他對一些孩子進行了測試,但是在測試之前,他安排了一個孩子故意大聲的泄露了大部分的答案都是B,然後實驗的人員在給他們發問卷的時候,問他們有沒有得知這樣測...
忍無可忍了,能不能打孩子
當父母的總是會遇到下面這樣的場景:帶著孩子逛街,看到玩具就走不動,什麼都想買,怎麼說都不肯走,急了說他幾句,直接就撒潑耍賴就地打滾;約定好只看半個小時的電視,看了40分鐘還不願意關電視,說好多遍...
孩子犯錯打和罵?錯!5種「懲罰」方式讓孩子心服口服
每個人在孩提時代都會頑皮、犯錯,如果孩子犯了錯,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呢?有一部分家長會選擇簡單粗暴的打和罵,而這種體罰式的懲罰方式看似約束了孩子,但其實弊端很大:一方面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一定傷害...
「孩子,打你罵你我也心疼,可這都是為了你好啊!」
智慧君平時看新聞時,會比較關注家庭和親子、育兒類的事件,一方面是通過新聞中的案例糾正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一些錯誤的做法。最近一起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讓我印象深刻:這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