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緊張,放輕鬆——聊聊孩子「婚姻敏感期」的那些事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女兒有男朋友了!」這句話,在兒子幼兒園班級的微信群一下子炸開了鍋。

「寶貝要親親和抱抱」、「兒子說要送禮物給女朋友」、「他們還說要結婚」……家長們越聊氣氛越緊張,難道孩子們都提前進入「早戀」了嗎?

原創圖片請勿盜用

「別緊張,放輕鬆。

您的孩子可能是進入「婚姻敏感期」了。

在兒童心智發展的過程中,會經歷許多的敏感期,而「婚姻敏感期」就是必經階段。

大部分的家長會發現從幼兒園中大班開始,孩子便熱衷討論「結婚」的概念,其實,更有部分孩子在3歲多就進入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階段了。

作為家長和老師,對此不必大驚小怪,一定要心平氣和、科學理性地跟孩子交流。

兒子交了「男閨蜜」,爸爸有點小緊張

兒子上小班的時候,就和班上的一個小男孩關係特別好,出門要穿同款的衣服,上課要同桌,排隊要牽手,睡覺挨隔壁,就連上興趣班都是形影不離,最後到了暑假,那小男孩索性「夜不歸宿」,收拾了包袱,拖著行李箱就跑到了我們家,小哥倆就這樣待了半個假期。

兒子說:「我只喜歡男孩子,不喜歡女孩子,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以後我還要跟他結婚呢!」爸爸一聽就傻了眼,心裡嘀咕著,「這還了得,萬一性取向有偏差怎麼辦?」於是立馬糾正道「男孩子可以喜歡男孩子,也可以喜歡女孩子,但是要跟女孩子結婚的哦!」「我不我不,我就要跟男孩子結婚!」

兒子交了「女朋友」,媽媽有點小擔憂

「媽媽,我告訴你,我有女朋友了!」前段時間,我家4歲多的兒子放學回家跟我分享了這樣一個小秘密,我聽完後覺得他既可愛又可笑。

可是,往後每天他都要念叨著「女朋友」:在商店看到漂亮的頭飾和裙子,要求買來送給「她」;看我梳妝打扮,也提出要給「她」打扮一番;在外人面前也是肆無忌憚地高談他和「她」的親密關係。

某天清晨,老師私下給我發了一組兒子和「女朋友」在幼兒園的親密寫照,當然不是我們大人所想的「親密關係」,而是兒子很紳士地為「她」搬椅子,邀請她一同共進午餐。

當兒子看到照片後,面帶羞澀地說:「是呀,我喜歡她嘛,所以給她搬凳子,不過其他男孩子也有為其他女孩子服務呀!」「噢,是嗎?那媽媽想知道,你喜歡她什麼呢?她是你在幼兒園玩得最要好的女同學吧?」我問道。

「不對!是女朋友,不是女同學!女朋友和女同學是不一樣的,女朋友是可以親親和抱抱的,女同學是不可以的。

因為她愛我嘛,所以她就是我女朋友咯!」儘管以前聽說過「婚姻敏感期」這個專業術語,但是聽完兒子的一番言論,我還是倒抽了一口涼氣,心裡納悶著「誰教的?從哪兒學的?我們好像沒怎麼給他看過情感節目吧?」懷著一絲小擔憂,再次仔細拜讀了孫瑞雪編著的《捕捉兒童敏感期》,才令我豁然開朗。

原創圖片請勿盜用

幼兒的「婚姻敏感期」,單純而美好

孩子從三四歲開始,隨著自我意識的產生,性別角色意識也逐漸增強。

在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階段,他們只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強烈的好感,比如女孩會說要和爸爸結婚,男孩會說要和媽媽結婚,而且十分好奇生命的起源,自己從哪裡來,媽媽又是怎樣生寶寶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就會對「結婚」產生一定的認知。

但是孩子們所說的「結婚」只是他們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

比如當想和某一個小夥伴玩時,他們都會說想和他結婚。

這是表達他們內心喜愛最直接的方式。

因此,孩子表達愛的方式都是十分單純和美好的。

開個家庭會議,聊聊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對於孩子在「婚姻敏感期」出現的種種行為,家長不必過度焦慮和強化,也不必用成人世界的婚姻觀、道德觀來評價孩子。

與其批評和說教,不如開個家庭會議:

——讓孩子懂得感恩,知道父母及同伴為他所做的一切;

——讓孩子暢所欲言,自然大方地分享他和同伴之間的親昵故事;

——傾聽並尊重孩子的感受,理解並正確引導孩子的交往行為,賦予孩子自主交往權;

——頭腦風暴,列舉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被允許的合理要求或約定;

——制定家庭活動計劃,多帶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見識不同性格類型的人,拓寬眼界,幫助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學會選擇和取捨。

此外,家長也要自覺凈化孩子的生活軟環境。

言傳身教,家長的言談舉止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方式。

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話聊天的語氣和措辭也要注意分寸,不過於親昵;儘量不看愛情劇,不瀏覽成人網站和黃色書刊,給孩子樹立正面的道德觀和婚姻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尷尬了,女兒說要嫁給爸爸

俗話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這話一點不假。不知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形:突然有一天,你那呆萌的女兒很認真的告訴你她要嫁給爸爸!當這超囧的問題向爸爸媽媽襲來,腫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