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帶娃VS婆婆帶娃ᅵ看我泣血控訴三天三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槓媽作為一個職場媽媽,每每跟閨蜜聊起帶娃問題,心裡都是傷感的,最大的遺憾是奔波於工作,錯過了孩子成長的好多個美好瞬間。

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在吃飯問題上與孩子大戰三百回合,一碗飯從熱得冒氣到溫溫到冰冰涼,內心的感受與此不謀而合,從最初勸說孩子吃飯的熱情到熱情消退再到心灰意冷。

哎,看過了許多育兒的道理,依然解決不了孩子吃飯的問題。

怒從心起,怨天尤人。

怪公婆寵著孩子,在一歲左右的黃金學吃飯時候,愛整潔的性格生生剝奪了孩子學習探索的慾望;怪自己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自己木有一如既往地額耐心,有時候打著趕時間怕飯冷的幌子,不斷的催促,甚至包辦;繼而升華到內心對自己的行為的包容與理解,自己上了一天的班不容易,自己也是想讓孩子多吃點,自己不想讓孩子覺得媽媽不好奶奶最棒,媽媽不會照顧吃飯;再深想下去,不得了了,怪自己不能當全職媽媽,不能在家按照自己的意願帶孩子,要是孩子是自己一手帶,絕對不是現在這副模樣;再下去,就開始怨家裡這個臭爸爸,要是爸爸會掙錢,多多的掙錢,我至於還要為生計所迫奔去上班嗎?

哭! 這就是由一頓飯引起的血案!

這中間穿插了親子理念、婆媳關係、職場與家庭的平衡、夫妻關係……

是的,孩子的那麼多不好的生活習慣,我想很多和婆婆共同帶孩子的媽媽們,都一定在內心在較勁吧,心裡的假設一波波的,如果不是婆婆帶,我自己就能讓寶寶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玩耍、好好說話、好好走路……

天真吧,少婦!你以為天下間就你一個人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這種哲學問題的深層次探索上,你永遠有一個天然的同盟,對,沒錯——你婆婆·寶寶奶·老公媽。

對,親,別抱怨,別甩鍋。

關於孩子誰帶的問題上,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則:

A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經濟條件紮實的家庭,媽媽可以在不為金錢所憂的前提下安心陪伴孩子成長,那是極好的!要是家裡經濟不穩固,節衣縮食咬牙切齒讓老公扛起養家的大旗,自己吃糠咽菜帶娃抹淚,槓媽勸親還是省省。

自己奮鬥吧,婆婆能搭手,心存感激,經濟上自己獨立了,工作中有交際視野了,在帶娃的問題上,你會放得更開,也能存一份豁達。

誰帶孩子多不重要,重要的帶娃人的心態。

B好的育兒理念要堅持,壞的育兒理念要摒棄,因人而異。

不論是自己帶娃,還是婆婆帶娃,找尋好的育兒理念,800年前的育兒老觀念,所謂經驗之談,過了它的時效性,其實就無所謂經驗了,那些手洗尿布、端屎把尿、追趕餵飯、裹腿包身、快速學步等,您就省省吧,都不可取,能有多遠甩多遠。

那些孩子哭的時候堅決不能抱,孩子跌倒必須自己爬起來,孩子衣服應該比大人少一件,孩子看電視不能超過10分鐘,這樣的,因人而異吧,每個寶寶對安全或依賴的需求不一樣,發育的程度也不一樣,生個孩子照書養,太費勁。

尊重孩子的專注、尊重孩子的探索、尊重孩子的好奇、尊重孩子的親密,這些都沒有問題,放之四海皆準。

C協同分工,合理運作。

在帶娃的問題上,有些問題可以是媽媽主導,比如科學的育兒方式,有些問題是奶奶主導,比如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及時溝通,適時調節,是養育的重中之重。

就正常情況而言,多數奶奶是愛孩子的,媽媽更是愛得深沉。

少一點揣測與指責,多一點溝通與諒解,由此帶來的家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人人有責。

D爸爸的作用。

超級奶爸們,帶娃的世界裡需要你,要想自己老媽開心老婆開心,記住一點,維護老婆在養自己孩子上的權威,同時認可老媽在帶孫子上的辛苦。

在雙方面前多講對方好話,多送送花買買禮物,偶爾帶出去旅個游,再有和老婆來個小浪漫,好處盡在不言中。

更重要的是,和自己那可愛肉乎的寶貝膩歪在一起,奶爸泡個奶、洗個澡、帶到遊樂場瘋、讀個可愛的繪本、講個睡前故事,行動的力量大於一切。

鼓勵奶奶去跳個廣場舞,鼓勵老婆刷你的卡逛個爽街買買買,日子就舒服了。

So,關鍵不是誰帶娃,而是人人要在帶娃的過程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心態上,要永遠向著太陽,對大家的付出要看得到,心存感激,原則性問題上,尊重原則,非原創性問題上,尊重孩子的個性。

養育孩子的同時也是在養育自己,尊重自己的孩子,感謝孩子帶給自己的成長。

隨時謹記:再小的個體,也有大大的能量。

帶娃不易,媽媽們加油!

看這裡,看這裡,看這裡,下載最美媽咪APP~有24小時醫生在,孕媽咪有任何疑問都可以諮詢醫生,隨時解答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