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有我陪你度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曾經那個喜歡粘著我們的"小跟屁蟲"變了,變得不愛說話了,變得脾氣大了,變得愛頂嘴了,變得事事都跟我們反著來了,這讓我們很有挫敗感,因為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想怎麼樣而感覺很無助,我們通常定義說孩子的「叛逆期」到了。

其實,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些狀態,我們還需要從自身來找找原因,我們平時是怎麼跟孩子溝通的?我們是否慣用了家長的權威教育方式?是否尊重信任了孩子?是否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理解和同理了孩子?

很多家長會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跟孩子溝通,一開口就很生氣,說出來的都是氣話,事後也很後悔,可當時就無法控制自己。

他還沒意識到,其實家長這時候說的話,大多是自己的情緒,而非是事件的本身,當我們宣洩自己情緒的時候,我們會自己把自己的火搓起來,語言也許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宣洩,那麼事件也將升級,對孩子的傷害也就產生了,縱使過後再後悔,也不能彌補了。

那麼,我們怎麼跟孩子溝通呢?遵循以下的語言模式,就能提升我們跟孩子溝通的有效性:

1、用「我」代替「你」:「你總是那麼膽小!」改成「我希望你勇敢自信。

」我相信你會勇敢的去嘗試 「

2、鼓勵代替抱怨:「你老是是那麼磨蹭!」改成「你比昨天提前了五分鐘做完作業,有進步,加油!」

3、給出明確指令,易理解可操作:「快去整理你房間,不整理完就別出去玩」改成「快把玩具放回玩具箱,我們就可以出去玩了。

4、少說「總是」「老是」:「你總是做不好,怎麼這麼笨「。

改成「偶爾做不好也很正常,可以再試試看。

我們都承認,會說話是一種能力,」一句話讓人跳,一句話讓人笑"充分體現出語言模式在我們的交流溝通中是很重要的能力,當我們擁有了這種能力,而我們的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學習到這種能力,對他一生都會有益。

大多數我們所說的叛逆期,其實還是我們的親子溝通中出現了問題,出現了不對等,孩子在弱小的時候,也就是10歲前,對父母還有依賴感,即使對父母的某些言語或方式有異議,心裡委屈,他們也會採取低頭認錯。

當10歲後,他們的自我意識慢慢建立,成長會讓他們覺得有力量感了,「成人期"的到來,他們會堅持自己的想法,聽從自己內心,當某些觀點與父母發生分歧時,他們敢於說出來,也許這些想法很幼稚,也許根本就行不通,但他們會固執己見。

這個時候,還沒準備好的父母會接受不了,會覺得掌控不了了。

這個時期的相處,與其操控孩子的成長,不如給予接納,傾聽。

托馬斯.戈登就把這樣的接納能力比喻為肥沃的土壤,把孩子比喻為蘊含成長能力的種子,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一段歷程。

用柔和之心面對孩子,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孩子是我們面前的鏡子,我們自己什麼樣看到的就什麼樣。

關於」青春期「和」如何與孩子溝通「的話題,我會在今後的文章里逐步推出,歡迎對這一話題有興趣的親們,關注和留言給我,非常樂意與大家一起交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一生的3次叛逆期,家長們一定不能忽視

最近,發現我們家快兩歲的小帥哥總是一個勁兒地跟我說「不」,還特別地「堅持己見」。「垃圾桶髒死了,別老去碰它,你看看手手多髒」「不髒!」「今天我們坐了很久的搖搖車了,搖搖車也累了,讓搖搖車休息一下...

應對叛逆期孩子犯錯的方法

孩子叛逆,是家長最頭疼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其實,家長不明白的是,所有的叛逆都表示著孩子在長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的叛逆行為,如果家長能夠理解這些行為背後隱藏的心理需求,也許所有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