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睡覺,沒那麼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你馬上就要三歲啦,要學會自己睡覺了。

「媽媽,你幾歲啦?」

「三十歲」

「你都這麼大了,還不是跟爸爸一起睡。

這…….

讓孩子自己睡覺是一件令很多爸爸媽媽都很頭疼的事。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媽媽晚上要給孩子餵奶、換尿片,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就把他放在自己身邊。

慢慢地養成了孩子與父母同睡的習慣,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起得讓孩子學會獨立睡覺,於是難題就來了。

學會自己睡覺,是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那一天起,就成為了一個獨立的人,不再依附著媽媽來成長了。

從那以後,他慢慢地長大,長大是一個學會獨立的過程,學會自己睡覺,學會自己吃飯,學會去上幼兒園,到後來獨自在異鄉求學求職,成家立業,真真正正地成為不依賴父母的獨立的個體。

讓孩子學會與父母分開睡,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是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要學會和父母分開睡,即便不能分房睡,也要分床睡。

兩三歲的年齡,正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這個時候學會獨立睡覺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防止孩子對父母過於依賴,造成對孩子性格上的影響。

長期跟家長一起睡的孩子,往往膽小敏感,喜歡粘著爸爸媽媽,不愛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

不是孩子不願意,是媽媽不捨得

對孩子而言,貪戀在父母身邊所帶來的踏實感和安全感只是一時的,一旦他習慣了獨立睡覺以後,就未必願意跟父母一起睡了。

其實,稍微年長一些的小朋友內心也期待有自己的小空間,屬於自己的小床和小房間。

反倒是有些父母,尤其是媽媽,對孩子格外捨不得,她們不放心孩子自己睡覺。

擔心孩子怕黑,擔心孩子睡覺會踢被子,擔心孩子尿床等等,尤其是看過很多孩子睡覺在被子裡捂死的實例更是讓媽媽們都心驚膽戰的,總覺得孩子在自己身邊才踏實。

其實媽媽對孩子的依戀更大,很多孩子在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就不太願意跟父母過於親近了,所以媽媽對於這樣孩子完完全全依賴自己的時光格外珍惜,雖然自己也很辛苦,但就是希望這樣的時光長些再長些。

讓孩子獨立睡覺,你需要做這些

剛開始讓孩子學習自己睡覺,一定會遭到拒絕和反抗,所以不可以操之過急。

首先得讓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讓他覺得能夠自己獨立睡覺是長大的表現,是很棒的事情。

孩子都很渴望長大,你可以告訴孩子,這是長大的第一步,就像動畫片里的第一集,後面還有很多集,放完了你就成為了真正的大孩子。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布置一個孩子喜歡的環境

可以帶孩子到家居商場,挑選他喜歡的小床、被子、枕頭等等,然後和他一起布置他的房間,告訴他這個屬於他的小天地,可以自己說了算。

這樣,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真的長大了,有一些事情是可以自己做決定的,從心理上滿足了孩子獨立的需要,同時也為孩子創造了單獨睡覺的環境。

孩子剛開始獨立睡覺的時候,肯定會有些害怕,給孩子講講睡前故事,把他喜歡的玩偶放在旁邊,陪孩子睡著以後再離開。

最讓媽媽受不了的是,半夜寶寶醒了,抱著布偶來敲你的房門,哭兮兮地可憐樣子,那個場景幾乎讓媽媽心都化了。

於是,心一軟就前功盡棄了,媽媽們一定要穩住,哪怕再辛苦也要堅持帶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陪著他重新入睡,慢慢地習慣就好了。

第一次自己睡覺

繪本《第一次自己睡覺》就告訴我們一個幫助孩子自己睡覺的好方法。

故事裡的小朋友櫻子,也是一個正在學習獨立的小朋友,她長大的第一件事就是勇敢嘗試自己一個人睡覺。

她把喜歡的小布偶們排了一張值班表,第一天是狐狸,接下來是小貓、小熊、小兔子和小企鵝。

當媽媽偷偷將自己也加入到了陪睡值班表里,櫻子看到媽媽陪自己睡覺很驚喜,但這並沒有影響她的「獨立」。

這個時候媽媽知道,孩子已經完完全全可以自己獨立睡覺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們的作用不就是相信你、陪伴你、然後慢慢退出的過程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媽媽過分溺愛寶寶,只會害了他!

從小孩子就被當做是寶被爸爸媽媽寵愛,什麼都想給他最好的。而孩子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很依賴父母,相比之下更依賴媽媽。其實,孩子太過於依賴父母並不是什麼好事,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讓孩子獨立睡覺,媽媽該放手了!

「小宇,你已經三歲了,該自己睡覺了,因為你已經長大啦!」「媽媽,你幾歲啦?」「三十歲」「你都這麼大了,還不是跟爸爸一起睡。」以下媽媽表情略過………………現在很多媽媽幾乎成了孩子的全職保姆,對孩...

孩子長到這麼高的時候睡覺的小床說分就得分

兒子四歲了,已經上了一年幼兒園。和幼兒園其他孩子的媽媽聊天,我發現只有我家孩子是和大人一起睡的,其他家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床。我之前在某本書上看見,說孩子5歲之後分床睡才最好,所以現在我是應該等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