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我是為了你好」當口頭禪,你給的孩子未必需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靜女

有天早上,我正收拾東西準備上班,兒子走過來,拿了一個我已經棄之不用的包,非要讓我換上,我隨口說,這個包媽媽已經不用了,謝謝兒子!

沒成想這小子不依不饒,堅持讓我換上,嘴裡還振振有詞道:「媽媽,我是為了你好。

看到兩歲半多的兒子一本正經的樣子,我哭笑不得,阿姨在一旁也樂不可支地說:「看來又是跟你學的啊。

後來,我終於還是磨不過這小子,拿上了那個包。

等靜下來時,我心裡不由得一驚,這句「我是為了你好」多麼熟悉啊,這的確是我平時經常對兒子說的話。

兒子不想喝水,我說你得喝水了,這是為了你好;兒子想去爬石頭,我怕他摔著,堅持不讓他去,說是為了他好;兒子喜歡挖土玩,我擔心他弄髒衣服,也打著為他好的旗號阻擾他……

「我是為了你好」,我用這句話無形中綁架了兒子發展的自由空間,實際上,我一直在按照我心裡的一套標準規則來約束他的成長。

我似乎忘了當初自己曾經很討厭這句話。

想起小時候,媽媽嘮叨著說為了我好的時候,我心裡是抗拒的,充滿了疑惑和不滿,甚至媽媽越是阻撓的事情對我的誘惑力越大。

沒想到這一幕很快就在我身上重現,並且似乎愈演愈烈。

兒子才兩歲半多,我已經無法容忍他時刻說出的「不」。

他不好好吃我做好的營養餐,我生氣;他拒絕洗澡洗臉,我發火;他不按時睡覺,我也大發雷霆。

有時候,我已經覺得焦頭爛額,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明明是為他好的事兒,為什麼他就不能聽呢?

尤其是想到肚子裡馬上就要臨產的二寶即將來到,我更焦慮。

一個孩子尚且難以教養,一旦倆寶一起鬧騰,那豈不是要翻了天了?

機緣巧合,5日,無意中聽了國際育兒專家、貝因美創始人、成功生養教體系創立人謝宏先生的一場講座,中間很多育兒的現實困惑心有戚戚焉,突然有了頓悟之感。

謝宏先生認為,天底下沒有生來「聽話」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具備獨一無二的人格,都會給父母帶來無盡的挑戰,尤其是挑戰我們的耐心。

因此,父母不應該用自己的行為標準來要求孩子,要求孩子遵守大人的一切安排,而應該幫助他們學會做正確決定的方式,教育孩子獨立思考,不受他人的想法所左右。

應該說,我們的孩子自脫離母體,便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應該用自己固有的標準和世俗的需求去約束他。

很慚愧,之前我一直以為我在精心的育兒,用正確的方式來教養孩子,其實一直都是錯位的。

我給予的,未必是孩子需要的。

比如我覺得吃蝦可以補鈣,就要逼著兒子多吃蝦,他一旦不吃,我就想盡各種辦法去威逼利誘。

換個角度,如果我們成人不喜歡某種食物,但卻被逼著吃,心裡什麼感受呢?

我們經常會表揚一個孩子很乖,很聽話。

但這真的就是好事嗎?誰也不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是個唯唯諾諾、毫無主見的人,但是為什麼在孩子小時候要求他們聽命於自己呢?

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真到了教養孩子的現實中,卻在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跟孩子較真、生氣。

實際上,我們所謂的愛,可能只是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和恐懼罷了。

謝宏先生認為,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尤其是在二胎時代到來之後,如何正確的教養孩子,我們需要了解兒童發展的科學原理,理解兒童成長的各種需求,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同時,我們要學會審視自己,常常反省孩子的教育是否理性。

坦白講,尊重孩子,給孩子以足夠的自由,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

我們固有的一些成見和社會準則已經沉入到了我們的潛意識,一不小心就會跳出來刺激一下我們的教育理念。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的培養需要自由,需要在自己的意願基礎上被喚起和激發。

這種充分自由的空間需要親子之間共同創造。

而在我們和孩子的需求之間有衝突的時候,如何親子雙方有效溝通、輕鬆解決,實在值得我們去關注和學習。

謝宏先生倡導我們做一個學習型父母,不斷積累育兒理念,更新自己的育兒價值觀。

的確,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父母既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父母上崗也需要有資格證的吧?

認識到這點,突然心裡覺得輕鬆了很多。

晚上,在已經到睡眠時間時,兒子還在床上蹦來蹦去時,我已經淡定了很多,我會微笑著看著這個精力旺盛的小傢伙,想著如何引導他的規律睡眠,而不再去說,「兒子聽話,趕緊睡覺,我這是為了你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占便宜是教養

微信號:給孩子最好的(zuihao8888)給你最輕鬆、實用、有效育兒策略◆ ◆ ◆ ◆ ◆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可就怕天使變成了熊孩子。熊孩子的存在令許多家庭備感頭疼與無奈。有人說熊孩子的存在...

兒子3歲後 爸爸要做育兒擔當

男孩子的性格當中充滿冒險這一特質,當孩子三歲以後,教育的重任不妨從媽媽身上轉移到爸爸身上,爸爸的言傳身教勝過媽媽無數的嘮叨。所以爸爸們不要總是忙於事業而忽視了自己兒子的教育,否則當你發現想和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