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你了解自己的寶寶嗎?高需求寶寶和低需求寶寶的優劣大對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各位寶爸寶媽們,你了解你家寶寶嗎?

高需求寶寶與低需求寶寶

「為什麼我們的寶寶如此不同?別的寶寶都能睡整覺了,也可以讓任何人抱,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累人?」 「我的孩子放不下,必須抱著才開心,放下就大哭。

」「我的寶寶拒絕躺在床上入睡,掙扎、大哭,每次睡覺都要經歷艱難的哄睡大戰。

」「爸媽平時也都說我的寶寶不能離人,等待一分鐘都會焦慮,急了就大聲喊,只能抱睡,對環境的變化異常敏感......」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耳熟?那麼這時候你的寶寶有可能就是高需求寶寶。


高需求寶寶(high need infants)的概念最早由美國西爾斯博士提出,以下是高需求寶寶的特徵:

  1. 很敏感。

    高需求的寶寶對環境特別敏感,她們喜歡熟悉的環境,很容易因為環境的變化而不安,不願意接受變化,在白天容易受到驚嚇,晚上也睡得不安穩。

    這種敏感的性格會讓她們對信賴的、不變的看護人產生很深的依戀,在早期父母可能會照顧得精疲力竭,但是長大後這種敏感的個性會給寶寶帶來益處,讓寶寶更容易懂得和人相處。

  2. 反應強烈。

    高需求寶寶的哭鬧是一種迫切的要求,喜怒哀樂等情緒特彆強烈,若是她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會出現很強烈的抵抗,在感受到挫折的時候也會有更激動的反應。

    這樣的寶寶雖然讓父母疲於奔命,卻也激發出她們豐富的創造力。

  3. 需要大人抱。

    別指望高需求的寶寶能安靜地躺在床上,高需求的寶寶是個「放不下」的寶寶,喜歡時刻在大人懷裡,特別是和媽媽頻繁的身體接觸,她們對於「和媽媽融為一體」無比著迷,特別不喜歡嬰兒床,晚上睡覺都要靠著媽媽的乳房。


  4. 需求多。

    高需求的寶寶自然需求多,而且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有強烈的渴求,一定要滿足。

    尿布濕了馬上要換,發現晚了就哭鬧;餓了馬上要吃,餵奶晚了就哭鬧.....需求不斷,而且要馬上給予滿足。

    比如要求父母抱抱,如果父母沒有注意這個信號,溫和的寶寶可能會放棄,但是高需求的寶寶會大吵大鬧,繼續要求,直到父母把她抱起來。


  5. 極度活躍,精力充沛。

    高需求的寶寶每時每刻都在興奮,身體總是扭來扭去,活像一條大鯉魚。

    做每件事都會投入很多精力,笑的時候很開心熱烈,哭的時候異常高亢,使勁全身力氣,分分鐘就要背過氣去,沒有得到滿足時會激烈抗議。

    因為她們的感受比較深,交流比較強,所以能與他人建立深沉持久的關係,這種寶寶長大後可能是很熱心的人。

  6. 吃奶次數多,奶量需求大

    高需求的寶寶不存在所謂的就餐時間,她們每兩三個小時就會來一次長長的吃奶行動,吃奶對於高需求寶寶來說不光是獲得「食物」這麼簡單,吃奶滿足了她們和媽媽的親昵需求、身體接觸需求、溝通需求。

    高需求寶寶有著旺盛的精力,自然也就吃得多,根本不遵循3-4小時餵奶的普遍規律。


  7. 入睡難,容易醒

    高需求的寶寶什麼都需要比別人多,唯獨睡覺不是。

    這類寶寶很難自己入睡,喜歡被抱睡或者奶睡,日間小睡時間非常短,大概僅僅30分鐘到1小時,醒了就哭鬧;夜間睡眠較日間好一些,但是餵奶次數較多,睡覺期間容易被聲音吵醒,任何微小的環境刺激都可以對她造成干擾,仿佛在身體里裝了發條,永遠有充沛的精力。


  8. 難以預期。

    高需求寶寶的情緒與需求難以捉摸,當天有效的安撫方法,隔天卻不管用了,照顧這樣的寶寶讓生活充滿變量,也會激發父母的創意天分。

    我老公就曾經為了哄睡在分離焦慮期頻繁夜醒的依依寶寶自創了一門哄睡手法(具體可參看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分離焦慮期,新一輪的頻繁夜醒如何應對),經過檢驗,短期內確實有效,但是很快就失去效用了。


  9. 極度粘人。

    很多寶寶可以自己玩了,小小玩具就能滿足她,但是高需求寶寶不行,她們對玩具興趣不大,最喜歡的是被大人圍著,熟悉的面孔和人聲是她們的最愛。


  10. 不會自我安撫。

    高需求寶寶無法接受替代方案,她們需要不斷地和父母互動,安撫巾、奶嘴等起不了用處,雖然會讓父母筋疲力竭,卻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11. 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幾乎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過程,7-11月大的寶寶就會表現出害怕和媽媽分離的特徵,高需求寶寶的分離焦慮要比一般的寶寶來的早、去的晚,而且程度更加劇烈。


下面來看看高需求寶寶在嬰兒時期的特徵是如何隨著她們長大而發生變化的:

嬰兒時期特徵 青少年時期特徵

警覺 熱情

敏感 深沉

榨取精力 富有激情

高需求 機智

哭鬧 有支配力

大聲喊叫 有主見

無法安慰 有決策力

極度敏感 有毅力

身體接觸需求 富有洞察力

低需求寶寶:就是大家口中好帶的天使寶寶,很少哭鬧,就算是鬧腸脹氣,也是哼哧吭哧的一邊扭一邊睡,不是特難受了都不會醒。

平時可以沒事就乖乖睡覺,吃飽睡、睡飽吃,醒來會自己玩手指或發獃,別人看到就微笑以對,誰抱都可以,愛熱鬧,特別容易滿足快樂,如果你理她,她就咯咯笑,不理她就自己玩自己的,安靜得沒有存在感。

這類寶寶學齡前,可以自己坐在沙發上一整個下午,可以自己看著書乖乖的坐在旁邊玩幾個小時,所以大家都說,你看低需求寶寶多好養,應是來報恩的吧。

面對高需求寶寶,爸媽更要放輕鬆

只有經歷過狂風暴雨,才能體會真正的寧謐。

其實沒有標準的育兒方法,媽媽應最了解孩子適合哪種方式,起初可能無法準確了解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就會與寶寶培養出默契,知道她想睡覺時會有哪些行為、肚子餓時會有什麼表現。

教養孩子本來就需要時間磨合,照顧高需求寶寶尤甚。

那麼面對高需求寶寶怎麼放輕鬆?

1.記得你自己的需求

很多新手媽媽都害怕沒把孩子照顧好。

在前三個月無數個不眠之夜裡,都拿著手機瘋狂地看別人的育兒手記,想找出自己的方法那裡有錯誤,雖然身邊有好多親戚同事媽媽級的朋友,而且個個都自命是育兒高手,但是卻不見得了解如何照顧高需求寶寶。

每個媽媽回憶那時的辛苦狼狽,都會有無語問蒼天的感覺,其實,教養孩子本來就需要時間磨合,照顧高需求寶寶尤甚,孩子固然非常需要你,但你更需要保持充沛的戰鬥力,所以,找個機會放鬆一下,抽空把自己的需求規劃規劃:有的媽媽也許想要一個星期能夠溜出去跟朋友聊聊天;也可能只想好好的睡一大覺;或者有機會就給自己放個假,和老公計劃出外旅遊。

帶娃的平時媽媽可以諮詢有育兒經驗的親友做為心理支持,互相分享與支持能減輕心理負擔,因為當家長的身心不佳,而對孩子束手無策時,常會因盛怒之下,做出錯誤的抉擇,建立舒壓的管道,就顯得非常重要。

2.讓他受點挫折吧

「別急著老是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個建議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蠻困難的,除了自己這一關之外,還有身邊的家人與親戚,大家都有不一樣的主見。

有的長輩聽不得孩子一聲哭;有的長輩見不得寶寶有一點髒,很多時候,依媽覺得該了解育兒方法的不該只有媽媽,應該是所有身邊的人都要一起被教育。

孩子也跟大人一樣,他們自有求生的本能,能察言觀色、能妥協,你必須讓他知道你的極限。

例如哭一陣子,讓他了解他也要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不然高需求寶寶會被你慣的更難以被滿足。

另外有一個小地方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肯定的語氣跟他說話,不然他會比你還要焦躁。

3.正面思考

寶寶的天性很難被改變,所以正面思考的能量對於媽媽們其實非常重要。

試試看,念頭一轉,前途立刻寬廣,世界馬上變得不一樣。

寶媽們可在你精疲力盡充滿挫折感的時候在腦海里提醒自己:孩子是這樣的天真可愛,還有很多可取的優點;會這樣黏著媽媽,就只有這幾年了。

年輕寶媽們別太緊張太擔心,放鬆心態接受寶寶的一切要求,寶寶會給你應有的回報。

4.相信你的直覺

高需求寶寶的父母常被指責,是因為太寵愛孩子或是把孩子抱成了習慣。

寶爸寶媽們,閉上你的耳朵,相信你的直覺,不用聽別人的批評或指責,但是要不停的接收新的信息,不斷地學習、付出與反省,媽媽應最了解孩子適合哪種方式,起初可能無法準確了解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就會與寶寶培養出默契,知道他想睡覺時會有哪些行為、肚子餓時會有什麼表現。

教養孩子本來就需要時間磨合,照顧高需求寶寶尤甚,寶媽們要以正向心態面對,思考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如果期待孩子只要乖乖聽話、不要有自己的意見,即使不是高需求寶寶,一般嬰兒也不太可能符合這樣的期待。

假如認為孩子是上天給予的寶貝,想辦法了解他的需求與特質,磨合出雙方都能接受的相處模式,一定會漸入佳境,並在育兒生活中找到許多樂趣。

高需求寶寶固然讓人生無可戀,你以為低需求寶寶就省心了嗎?

號稱特別容易滿足快樂的低需求天使寶寶,養起來是不是爽到不行吶?事實是——並!沒!有!

1.低需求的娃更容易受傷害

首先,低需求寶寶的感受能力相對遲鈍,容易受到傷害

對於高需求的寶寶來說,他稍有不適,一定會大哭大叫的告訴你,聽見聲音再做反應完全來得及。

而低需求的寶寶就不一樣了,不知是特別能忍還是真的感覺不到疼,受傷了都沒動靜,讓家長很難察覺,寶寶有時候神經太大條,讓家長更容易疏忽犯錯。

有個朋友的寶寶就是這樣的低需求寶寶,她給她寶寶剪指甲沒看清,一下剪到肉上,嘩嘩流血寶寶也沒哭,如果寶寶一疼就躲就哭,家長還能早點剎住,不至於剪那麼深。

低需求寶寶往往摔跤如同家常便飯,好像摔了也不疼似的,走路特別不認真,經常亂跑亂跳,一定要緊緊盯著,常常是一夏天膝蓋都血糊糊沒好過。

所以低需求寶寶受傷,很多是因為家長的疏忽和錯誤,這讓家長們內心更加內疚與煎熬。

其次,低需求寶寶一般對安全感要求也低,對危險容易不自知

低需求寶寶天生仿佛自帶安全感,不粘人,特別好帶,但是也是增加了許多安全問題。

高需求寶寶往往在外面跟著媽媽簡直像是連體人一樣,拽著媽媽的手、衣角、包包,一刻都不鬆開,媽媽一秒鐘不在他視線里都不行,別說被人拐走了,媽媽就算有意扔他都扔不掉。

可是低需求寶寶就太讓人擔心了,經常一個分神人就不見了,看見什麼好玩的就跑去看了,根本也不會和家長打招呼,很久看不到媽媽都不知道害怕,帶這類寶寶出門真是讓家長膽戰心驚的,恨不得拿繩子把她捆起來。

還是之前那個朋友,聽她說過有一次她送寶寶去上學,把寶寶從車上弄下來後,轉身拿個書包的幾秒鐘,寶寶就一下子衝到大道上了,可真的把她嚇得魂飛天外,萬幸的是當時沒車,要不然後果都不敢想。

這類寶寶又不能每天把她栓在腰上,整天擔心她安全,寶媽們也是心好累。

再次,低需求寶寶太聽話,特別容易對權威屈服

你可能疑惑了,太聽話也是毛病嗎?當然是了,低需求寶寶因為對自己的感受不太在乎,也懶得堅持自己的想法,也就特別容易犧牲自己利益去討好別人。

低需求寶寶都有這個太聽話的問題。

即便是最鬧騰的時候,她的哭鬧也要比高需求的寶寶少很多,再不願意的事情,哭個幾分鐘也就乖乖招辦了,讓她聽話的代價很小,所以家長總是不自覺的想要控制她們,因為她太好控制了,而控制孩子是會上癮的,特別是為人父母,尤其要警惕。

2.低需求的天使娃需要更多關注

對待低需求的寶寶,很容易被她的溫柔慣壞了,她就像一個不會報警的彈簧拉力器,好像你用力多猛都能承受,但是過了臨界點終究會拉壞的,所以寶媽們得集中十二萬分的注意力克制自己控制她的衝動才行,一不小心,就會培養出一個萬事依賴,毫無主見,不會維護自己利益的窩囊包子,想到這裡每個寶媽肩上仿佛就有千斤重擔。

3.孩子無論怎樣都是獨一無二的

沒有一個孩子是不讓人操心的,你覺得別人家孩子好,只是用別人家孩子身上的好處,來比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但是別人家孩子讓人操心的地方,你往往是不知道的啊!

自來熟、活潑愛說話的孩子,常常會不分場合不合時宜的插嘴

整天自推,愛看書的學霸孩子,往往不會和人打交道

運動能力強、體力好的孩子,容易渾身精力無處發泄喜歡搞破壞

想像力豐富,創造力強大的孩子,最愛的可能就是惡作劇

……

孩子的個性其實沒有缺點或者優點,只有特點,一個性格特點,永遠都是一體兩面,就像有光就有影。

家長們不要整天想著怎麼讓孩子像「別人家孩子那樣」,事實上你只是和別人一樣「葉公好龍」。

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孩子,接納孩子,針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給他最適合的管教方式。

無論淘孩子還是乖孩子,養起來都有講究,有熱情羨慕「別人家孩子」,還不如靜下心來,嘗試弄懂一下自己家孩子吧,他可能很多地方讓你不滿意,但他一定是獨一無二的。

最後依依寶媽想和各位寶爸寶媽們說的是,無論是低需求寶寶或者高需求寶寶,每個家長對孩子抱持合理的期待與教養方式,也避免跟別人比較教養成果或是孩子的個性,育有高需求寶寶的父母可以跟其他父母交流,各地都有母乳支持團體,跟其他媽媽交流能受益良多。

媽媽也要適當放鬆,不要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身上,能讓其他人替手時就儘量休息,即使只是讓自己透個氣都好。

希望大家在育兒的路上都是順順利利,每個寶寶都是充滿安全感與愛,若真的有教養上的困擾,可以與依媽分享,或向醫師諮詢、請教專家等,為自己增加親職學分,在育兒上會更輕鬆自在。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依依寶媽】,kayla0323。

依依寶媽是一位用心對待孩子成長,關心育兒品質的孩子母親。

我以最嚴謹的精神、最認真的態度、最接地氣的文字,誠意推送原創文章,內容囊括科學餵養、教育手記、帶娃心得、孕產哺乳、親子旅遊、剁手推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克服寶寶的分離焦慮症

大多數家長發現嬰兒在5-6個月大時開始會察覺到身邊的人不見了,並且出現情緒反應,十個月大之後分離焦慮的情況更為明顯,離開一下子,寶寶就可能哭泣不止,讓家長十分心疼,到了兩歲以後,分離焦慮就會開始...

你和孩子還在溝通基本靠吼,成敗只能靠打嗎?

同同媽媽又洋洋得意的告訴我:「我那個小霸王今天又弄砸了,我居然沒打沒吼他就把他搞定了哦✌️」端地想起了每次孩子淘氣都會忍不住一頓打罵。自己過後也很後悔,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天因為寶寶把書撕壞...

聽懂寶寶哭聲 帶小孩也可以變得很輕鬆!

「哭泣」可以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人一生中哭泣最多的時期就在出生後的1個半月,此時孩子每天平均會哭3小時。哭泣既可以及時反映孩子的需求,也是孩子健康與活力的象徵。所以當寶寶不哭不鬧,別高興得太...

怎樣讓孩子乖巧又聽話

相信大多數寶媽都很苦惱,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又乖巧又聽話,而自己家的孩子卻是個調皮不懂事的熊孩子呢!那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乖巧又聽話呢。哎,許多寶媽都對這個問題犯起了難,確實不容易啊。

「延遲滿足」的概念,大多數家長都理解錯了

最近朋友的孩子因為遇到一件事來諮詢小編,也讓小編想到了關於延遲需求滿足的問題,在此,先分享一下這個真實案例:朋友的兒子3歲,行為規矩,很少哭鬧,原來她有一條帶娃的「制勝法寶」:延遲滿足。當她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