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早教 家長要認清11個「要」與「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了解早教的「要」

所謂「早教」,絕非簡單的學習知識、培養才藝,這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目的。

讓寶寶在自然的環境中、從生活里學習,引導寶寶去做這個年齡階段應該會做、能做的事情,促進他在身體、智力以及心理方面的生長發育,才是早教應該起到的作用。

此外早教的意義還在於抓住寶寶成長的關鍵期,通過外界的剌激和引導,充分挖掘他的潛能,包括幅度較大的運動、精細動作、視覺跟蹤、內耳平衡節奏、語言、接受指令能力等的訓練,從而使寶寶的反射能力、空間感、身體協調能力及智商等都能得到合理的開發並有所提高,從而避免未來生活中不必要的學習障礙,同時也為培養社交能力及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1)要充分肯定寶寶的長處

古語云:「數子十過,不知獎子一長。

」父母跟寶寶講道理,應充分肯定寶寶的長處,對寶寶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再對寶寶的過錯予以糾正,這樣寶寶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數落寶寶的過失,責怪寶寶這也不是、那也不對。

只會讓寶寶產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2)所講的道理要合理

父母跟寶寶講的道理應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也不能苛求寶寶,因為大人信口胡說,寶寶是不會服氣的,大人的要求過分苛刻,寶寶是辦不到的。

如生活中有的爸爸媽媽自己喜歡吃零食,卻對寶寶大講吃零食的壞處,這樣的話,寶寶是不會聽從的。

(3)要給寶寶申辯的機會

父母跟寶寶說理時,寶寶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這時應給予寶寶申辯的機會,父母應該明白,申辯並非強詞奪理,而是讓寶寶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給寶寶申辯的機會,寶寶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4)要了解寶寶的情緒狀況

寶寶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偏激,因而父母跟寶寶講理時,要充分了解寶寶的情緒狀況,在其情緒較好時,對其進行教育,如果在寶寶情緒低落時跟他說理,是不會奏效的。

(5)要將早期教育融入兒童的日常生活之中

教育必須滲透到寶寶的整個生活中,與生活共存。

年齡越小,教育與生活越不能分開。

在每一項生活照料中都蘊涵著豐富的教育成分,如在吃、睡、拉、撒中發展獨立性,養成衛生習慣和積極勤快的生活態度。

在外出散步時,泥土上的螞蟻、樹上的小鳥、風中飄動的樹葉、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和行人,都可以成為寶寶觀察的對象,寶寶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是大量的,寶寶能夠為一個目的去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

如果父母要求寶寶收拾好玩具才出去玩,那寶寶就會為了達到玩的目的而學習收拾玩具,練習條理性和做事的能力;如果父母堅持做好一件事後再給寶寶講故事,可以練習寶寶為了達到聽故事的目的而學會等待。

生活中隨時都有這類可利用的教育因素,可以說處處是教材,隨時可以教育。

父母應該時時做個有心人,把教育因素融入寶寶的生活之中。

(6)要將早期教育融入遊戲去

遊戲是一種重過程而不重結果,把活動過程作為活動對象的活動,具有愉悅性、開放性、多變性、自主性、無功利性等特點,很符合寶寶活動的需要。

大大小小的寶寶都會熱衷於遊戲,追求過程的快樂。

年齡越小,行為的目的意識越差,越是會被過程所吸引。

遊戲的過程能使寶寶的身心潛能得到開發,精神世界得到豐富。

有遊戲陪伴的童年是幸福的,他們有機會在自由寬鬆的氛圍里吸收環境中的有益成分,為後期的發展積聚力量。

同時他們也在遊戲中學會自我取樂,獲得愉快的心情。

為此,父母應當珍惜寶寶的童年,創造條件讓寶寶在遊戲中成長。

為寶寶創造遊戲情境,鼓勵寶寶參加或欣賞寶寶的遊戲。

正如福祿貝爾所說:「在遊戲中培養幼兒是一切教育的開端」。

(7)要順應寶寶的天性

寶寶的成長教育應順其自然。

而愛玩正是寶寶的天性。

「玩」不僅是寶寶獲取知識經驗的良好途徑,也是寶寶社會化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想像力、創造性得到激發,並逐漸形成樂觀、熱情的品格和互幫互助的協作精神。

生活中有許多父母認識不到「玩」對寶寶成長的意義,武斷地認為「玩」就是不務正業,似乎只有整天識字、背書、讀外語、做算術才是「正經事兒」。

那些望子成龍心切的父母更是費盡心機地給寶寶「開小灶」,寶寶們被驅趕著像一群小羊不停地「吃草」。

事實上,又有多少寶寶能接納、能消化?所以,父母對寶寶的成長應保持一顆平常心順其自然。

(8)要重視對寶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任何知識的學習過程都包含著一系列科學的複雜的心理因素,其中一些因素是有關學習積極性的問題,如情感、意志、行為等這些都屬於非智力因素的範疇,非智力因素對智力的促進及認識過程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和強化作用。

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以上諸因素結合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寶寶潛力的發展。

超常寶寶智能和特殊能力的發展,除了他們可能具有的較好的素質條件外,主要是後天的努力。

他們都具有共同的個性特點:好學好問、富於自信、意志堅強,干一件事總能排除多種困擾,堅持到底。

這些都是非智力困素作用的結果。

在早期教育過程中,培養寶寶的非智力因素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好的個性品質可以使人終生受益,所以要把寶寶表現出來的某些優良品質作為契機來努力進行培養,以促進寶寶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因此,父母要把握住寶寶心理發展的「最佳期」這一良好契機,不失時機地搶在春天裡播種。

(9)要豐富寶寶的體驗

在安全、健康、衛生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豐富寶寶的體驗。

寶寶的學習是建立在遊戲與體驗的過程中的。

早教不是為了把一個寶寶教育成為超級天才,而是通過感官和親身體驗,挖掘出寶寶身上的各種潛能,使他擁有更多的經驗。

在豐富寶寶體驗的時候要注意重複性、一致性、適齡性。

例如,在早教機構上完早教課回家後,要重複課上的內容,讓寶寶重複了解,且每次的行為或標準要保持一致,並且早教的內容要針對寶寶的年齡為宜。

(10)要儘量讓寶寶的感官多吸收,鼓勵寶寶表達

多感官的吸收比起生硬枯燥的平面接觸更能讓寶寶體驗事物的多面性。

例如,看一本旅遊的書和實際去旅遊,當然是後者來得生動有趣得多。

同時,要多鼓勵寶寶表達,即使他的表達是不正確的,也不能責備他。

舉個例子:當你叫寶寶拿皮球時,他拿來了籃球,此時,你不能告訴他「寶寶你拿錯了」,而是應該用鼓勵的語氣告訴他「寶寶你真厲害,拿了籃球過來,現在去拿皮球過來」。

當他又拿了籃球時,你還是應該鼓勵他,「寶寶拿了兩次籃球過來,真厲害」。

(11)要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寶寶,尊重寶寶的個性

在面臨選擇時,不要擅自幫寶寶做決定,要讓他自己選擇,只要是在安全、健康、衛生的前提下,鼓勵和認同寶寶的決定。

不要命令寶寶,而是給他選擇。

#p#副標題#e#

2.須注意早教的「不要」

寶寶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經開始學習了。

寶寶需要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已經成為大多數父母的共識。

可是,也有許多父母認為,在寶寶還小的時候,應該儘可能地讓他「自由地」成長,不要給予太多人為的引導和約束,否則不僅會「破壞」原本經松、愉快的童年,還會對寶寶的健康和能力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在嬰幼兒階段,寶寶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教育開始得越早,越有利於潛在能力的發揮。

如果父母可以注意早教的「不要」,對寶寶一生的健康成長都有好處。

(1)不要著急,不要比較

寶寶在不同的階段上,會發展出不同的能力水平,如果對他的要求超出了這一實際水準,難免有些強人所難。

尤其是尚小的寶寶,有時候差幾個月,身體和智力的發展就會有很大差別,了解了這一點,爸爸媽媽就不要太著急了。

此外,還要避免與其他寶寶做無謂的比較;隔壁鄰居家的寶寶早就會拍球了,誰誰家的寶寶早就會說英語了。











其實這是沒有意義的,每個寶寶都有自己成長的節奏,有可能在這些方面比別的寶寶稍慢一點,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卻稍快一點,都是正常的,要求寶寶樣樣事情不能落後於別人、都要跟別人一樣或者比別人好,那可太想當然了。

最後話說回來,即便寶寶一直都學不會拍球又有什麼問題呢?據說列寧一輩子都沒有學會發大舌音(俄語中最難學的一個發音),這也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寶寶的能力發展能夠全面當然很好,可是要求他百分之一百「全面」,那也同樣是不切實際的。

(2)不要低估對寶寶的愛心,不要打寶寶

傳統的中華民族表達感情是比較含蓄的。

因此要衝破傳統的表達方法,把愛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寶寶直接地感受到,將寶寶包圍在這種愛的氛圍中是建立親惰的有效方法。

還有不要打寶寶,寶寶是一定會犯錯誤的,但要記住,他並不是故意的。

寶寶在2歲的時候就會撒謊,若是打他,只會對他產生更大的壓力,繼而繼續撒謊。

正確的做法是告訴他什麼是對的,而不是責備他、甚至打他。

(3)不要「拔苗助長」

有很多父母對早教有著不符合實際的期望值。

有些父母覺得,應該及早為寶寶做好上學的準備,讓一個4歲的寶寶提前掌握小學的知識內容。

這樣「拔苗助長」,其實是父母在寶寶的早期教育中急過了頭,忽略了學習的基礎。

學會思考,才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前提。

早教一方面要適應寶寶思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寶寶掌握思維方法。

(4)不要因攀比挫傷寶寶的積極性

有時候,也不是故意的,但是父母就喜歡對寶說:「你看,那個誰家的寶寶怎麼學得那麼好啊,你怎麼什麼都不會?」這樣的攀比會讓寶寶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種受挫感,開始消極面對學習。

其實,寶寶小時候,學英語的興趣很容易培養,越長大反而越提不起勁頭學了。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採取鼓勵的策略,關注寶寶個人的進步,而不是老拿其他寶寶的長處做比較。

寶寶教育只能在寶寶毫無對抗情緒的情況下進行,促使他們自願地得到發展。

(5)不要死記硬背

父母在對寶寶的學習輔導或者監督時,目標不應該放在毫無意義的知識羅列上。

在寶寶階段,寶寶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周圍五彩繽紛的世界,逐漸豐富感性知識。

知識只有成為智力活動的推動力才具有價值。

(6)不要追求「標準答案」

在應試教育中,都會有一個標準答案,只有答出標準答案,才算滿分。

但是現實生活並沒有這樣的答案。

社會是變化的,寶寶的未來是要自己創造的。

所以父母要在寶寶的嬰幼兒階段培養創造性。

在優秀的早教引導人,經常使用的方法是引導寶寶思考,發現並鼓勵他們的新想法,在創造性方法的運用中提高寶寶的創造能力。

(7)不要總是單獨生活

追求寶寶全面和諧發展,培養良好的個性,是當前世界嬰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

嬰幼兒時期,是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

寶寶老是自己玩,或者總纏著父母,其個性上會得不到平衡的發展。

讓寶寶融入團體中,在集體中與他人交流和玩耍,就是一種互相作用,彼此促進的成長發展。

嬰幼兒教育基礎打得牢固,性格才能均衡發展。

(8)不要忽視自己再寶寶早教中的角色

許多父母雖然接受了早教的理念,但實際上並沒有尊崇早教的理念。

例如,一些父母只管每次帶寶寶去上課,一周一兩次,陪著上課就算完成了「早教」任務,就期待寶寶能真的得到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提升,但實際上,效果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不是早教學校的問題,而是父母忽略了早教學校和家庭早教的銜接關係。

寶寶在早教學校學習的內容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給予必要的重複和強化,這是由寶寶的認知特點決定。

早教學校的教學理念也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給予貫徹,以統一的標準讓寶寶接受持續的教育,而非學校一套,回家就變成另一套,這樣的雙軌早教成效可想而知。

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去愛寶寶,還是用傳統的方式教育寶寶,即使上早教課,也是把早教推給學校,自己卻缺乏與寶寶進行互動。

其實對於嬰幼兒來說,關鍵是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灌輸,這需要父母和早教學校同步去做。

例如,學小提琴的問題,應先通過音樂課程讓寶寶先享受拉小提琴的樂趣,一旦他們發現自己對小提琴感興趣,父母就無須強制他們,他們會自覺自愿地去學。

但回到家,父母仍然需要讓寶寶去享受,而不能像以前那樣繼續用強迫的方式逼寶寶去學琴,這種貫徹對於早教的成效至關重要。

由於中國的早教理念還不太成熟,父母們需要更多引導,了解更多的早教理念,所以除了課後貫徹早教課上的內容,父母也應該和寶寶一起在早教中體驗學習的過程,感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

(9)不要迴避對寶寶的性教育

視「性」有如洪水猛獸,不讓寶寶接受性教育,這是中國父母常犯的一個錯誤。

而實際上,性教育是寶寶的必修課,為什麼要這樣說呢?當寶寶長大一些,許多父母會發現很多跟寶寶有關的性信息就來了,這個問題會讓父母感到特別困惑,因為父母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如寶寶常問的一個問題:「媽媽,我是怎麼來的?你怎麼生的我啊?」媽媽就會很難回答。

甚至寶寶還會問更複雜的問題,父母更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因為我們中國的父母大部分都沒有受過正規性教育,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但是又不得不面對。

所以,對寶寶進行適當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10)不要對寶寶說的話

在家庭里,父母對寶寶主要靠語言交流來進行教育。

因此,父母的語言對寶寶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父母經常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就會嚴重影響寶寶健康心理的形成與發展,很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①寶寶的自信是在父母的一次次肯定中逐漸樹立起來的,所以,當寶寶某件事沒做好時,父母不要說:「你真笨!」這樣寶寶會表現出退縮和沮喪的狀態,因而不敢嘗試新的探索,要鼓勵寶寶繼續努力。

②寶寶心裡承受能力比較差,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因此,父母要給寶寶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遇事互相指責、互相貶低,這樣會降低父母在寶寶心目中的威信,導致寶寶不尊重父母。

所以,父母之間應和睦相處。

③寶寶的模仿力很強,父母的語言對寶寶具有很大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因此,父母說話要規範、流暢、文明,儘量避免說粗話、髒話。

否則寶寶會效仿父母說粗話、髒話,會給寶寶帶來不良影響。

④寶寶的自尊心和積極樂觀的態度是靠父母的尊重來培養的。

所以,父母要尊重寶寶,不要隨意傷害寶寶的人格和自尊心。

當寶寶做錯事的時候,批評寶寶要就事論事,不要牽涉寶寶的人格。

父母可以說:「你今天做的事是不對的!」並給寶寶講清為什麼不對,哪裡不對,耐心給寶寶講道理,說服寶寶改正,而不要說:「你這笨蛋,總是做錯事!」這樣會傷害寶寶的自尊心,使寶寶失去與父母相處的樂趣,也會給寶寶造成很大的壓力,讓他產生壓抑感。

⑤快樂是寶寶的天性。

培養寶寶快樂的個性除保證他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外,還要有恰當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中,要多採用正面的教育,如寶寶看書的姿勢不對,父母要用商量的口氣對他說:「你可以坐端正些嗎?」而不要說:「不要這樣看書。

」又如寶寶畫的畫有的地方不是很好,父母要親切、婉轉地對寶寶說:「你畫得很不錯,如果把這個地方再好好改一下就更好了。

」而不要說:「瞧你畫的這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的!」這樣,寶寶會以為父母是在故意挑他的毛病,或認為父母不喜歡他、不愛他,會很傷心。

⑥恐懼心理對寶寶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因此,父母不要嚇唬寶寶。

例如,寶寶不好好睡覺,父母要靜靜地陪在寶寶身邊,或輕聲地給寶寶講故事哄他入睡,而不要說:「你要再不好好睡覺,就讓別人把你抓走!」又如,寶寶不聽話時,要耐心地給他講道理。

糾正他的錯誤,不要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丟到大街上去!」經常恐嚇寶寶,寶寶會產生恐懼心理,容易變得膽小、怯懦、退縮、孤僻。

⑦遊戲可以益智,可以發展寶寶的思維。

父母要培養寶寶對遊戲的興趣,以與寶寶平等的態度參與寶寶的遊戲,並把寶寶放在主角的位置上。

如果寶寶有困難需要啟發、誘導或示範時,父母不要包辦代替。

例如,寶寶搭積木遇到困難了,父母可以說:「寶寶,認真開動腦筋,爸爸媽媽相信你一定會搭好的。

」而不要說:「你應該把這塊積木放在這兒,把那塊積木放在那兒?」這樣,寶寶就很難享受到自己努力後成功的喜悅,時間久了寶寶就會失去對遊戲的興趣。

⑧寶寶對父母的信任,是他們可以和父母和睦相處的基礎。

因此,父母要注意取信於寶寶,不要因為他們還小,就經常對他們說假話,假話說多了,寶寶就會再也不相信父母的任何話了,後果無異於「狼來了」。

雖然寶寶很小,但父母對他們也要信守謠言,說真話。

⑨寶寶認識事物往往是先入為主,所以,父母在回答寶寶提的問題時,一要準確,二要實事求是。

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說:「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等我弄明白了再告訴你好嗎?」不要因為面子問題而亂說一氣。

這樣讓寶寶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對寶寶是一種誤導,會在寶寶腦子裡形成錯誤的概念。

⑩寶寶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因此,父母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應儘量保持一致。

當父母教育寶寶時,父母不要說:「都是媽媽(爸爸)不好,把寶寶給弄哭了,爸爸(媽媽)替你打媽媽(爸爸)。

」這樣的話,寶寶會無所適從,還會在受到一方懲罰時,去找另一方尋求庇護,長此下去,不會令寶寶改正錯誤。

(11)不要故意輕視、貶低寶寶能力

故意輕視、貶低寶寶的能力,也是「精神懲罰」的一種表現。

有的父母為防止寶寶產生驕傲情緒,經常貶低寶寶的進步,盲目地拿別的寶寶的長處和自己寶寶的短處相比,責罵訓斥,諷刺挖苦,使寶寶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從小就萌生自卑意識。

而一個自尊心從小就受過挫折的人,會出現很多心理行為的障礙,諸如自我否定、缺乏愛心、焦慮等心理疾病,長大也難以適應社會,甚至會走上犯罪道路。

在寶寶建立起初步的自尊心,爸爸媽媽要像珍視和保護一件精美的玻璃器皿一樣,珍視和愛護寶寶的自尊心,避免自己的言行給寶寶帶來傷害,要讓寶寶的心靈永遠沐浴在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愛心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珍愛寶寶的自尊心,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父母要注意場合,不要在大庭廣眾下粗暴地諷刺、挖苦和訓斥寶寶應多採取正面引導、個別談心的方法,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②當寶寶做錯事時,不要訓斥和責怪,應弄清寶寶的動機和緣由,再加以引導,幫助寶寶找原因。

③在教育寶寶時,要注意有針對性,就事論事,不要把從前的「歷史問題」和「陳年舊帳」抖出來,嘮叨個不停,使寶寶灰心喪氣,以致自暴自棄。

④對寶寶要求適度,不要過分嚴格,應適當放鬆要求。

在過分嚴格的背景下長大的寶寶,往往缺乏自尊心,有過分依賴的心理;相反,對待寶寶的缺點也不能放縱和姑息遷就,在不損傷寶寶的自尊心的情況下,應採取循循善誘的方法,使寶寶克服缺點。

⑤當寶寶取得成績和進步時,對成人而言哪怕是多麼微不足道,也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

⑥不要總是當著寶寶的面誇獎別的寶寶,並與之相比較,這樣容易使寶寶產生自卑心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父母請進!

一位家長母親教育孩子的五條我的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中最關鍵的就是:家長特別要注意孩子身上一些細微的變化,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和教育好孩子,使之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長。我的女兒現在讀五年級,從她出生...

孩子如何開展早期教育

1.教育重點(1)身體素質有些家長把智力培養和學習當做早教最要緊的事,卻忘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不管是獲得知識財富或是事業娛樂都離不開一個健康的身體,在幼年這個體能培養的關鍵時期,給孩子塑造...

智力開發黃金期,寶寶不容錯過

自古以來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最重視的問題,好的教育能給孩子的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寶寶早教對於寶寶至關重要,研究表明,0-3歲是寶寶早期教育的黃金時期,因為寶寶在3歲以前大腦發育最快。

在生活中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很多媽媽以為早教是「早早地教孩子學知識」,但真正的早教是給孩子創造環境讓他在與周圍事物的互動中獲得感受和理解。「我在做過近600家寶寶個性化早教指導的過程中感受到,爸爸媽媽都能夠在寶寶的教育上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