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喜歡說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他們說謊有時是由於不讓他們說真話。
有些家長常以打、罵等懲罰手段來對待孩子的錯誤。
一個孩子打破了一個花瓶,媽媽回家後,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媽媽,可媽媽一聽珍愛的花瓶被打破了,很惱火,把孩子狠狠地訓斥了一通。
從此,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況。
為了逃避懲罰,就採取說謊來保護自己。
想讓孩子避免說謊,父母不但要聽得進孩子令人高興的真心話,也聽得進令人傷心的真心話。
▪ 被家長哄騙之後心態發生改變。
孩子的感情體驗無論是積極的、消極的,或是矛盾的,都不應該鼓勵他按照父母的意願來說,而應該按照孩子自己的體驗去說。
例如,孩子生病時,不想服藥,家長騙他說藥不苦;不想打針,家長騙他說打針不痛。
這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什麼印象呢?那就是可以用說謊的方法欺騙別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和實現自己的意願。
▪ 家長所謂的權宜之計往往會成為孩子說謊的樣板。
如有人敲門找爸爸,爸爸不願見,就叫孩子告訴找他的人說:「爸爸不在家」。
家長騎車帶孩子,被民警發現並批評時,家長就對民警說:「孩子生病,急著送醫院」。
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景,情急之下就會說謊。
所以,家長平時應該時刻留心自己的言行,切斷孩子說謊的隱性心理動機,為孩子做出誠實的榜樣。
▪ 在家長的誘導和刺激下說謊。
母親急著催孩子起床去上學,孩子還想睡一會,哼哼唧唧的一臉苦相。
母親不應提示說:「是不是肚子疼?」孩子為了達到目的,就會按母親的提醒順杆爬,謊稱肚子疼得利害。
如果真的肚子疼,孩子會主動說出來的。
孩子和玩伴打架了,有的母親會不由自主地鼓勵孩子說謊:「是不是他先打你?」,「是他先惹你的,對不對?」,「你沒有打他,他就哭了,對不對?」,「他 頭上的包是自己不小心摔的,對不對?」這樣的提示絕不會使孩子誠實地說出事實真相「不,他是我打哭的」。
刺激孩子說謊的家長往往自食其果。
▪ 孩子的願望得不到實現,孩子內心有一種渴望。
孩子由於判斷不准,把心裡想的當作事實說出來,說出自己對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的一種想像,如「我看見一隻漂亮的小狗在天上飛」,「我爸爸有一把**」, 或是把鄰居奶奶送的東西說成是自己的奶奶送的。
這種謊言說出了孩子希望的事實和渴望的場景。
這時候,審慎的家長就會理解孩子的心理希望和動機,而不是簡單 責備孩子說假話。
從謊言中了解到的情況可以用於幫助孩子分清現實和希望。
總而言之,父母的態度和言行不應該引起孩子用謊言為自己辯護的心理動機,也不應該有意提供說謊的機會。
發現孩子說謊,我們的反應不應該是斥責和懲罰,而是就現有的事實向孩子講解,使孩子懂得和感受到沒有必要對我們說謊。
寶寶撒謊的三種形式
▪ 幻想性撒謊
3歲內的寶寶無法分清想像與現實,常常把想像的事物當作現實的事物來描述。
他們往往會即興、隨意地把自己聽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經過自己的想像加工,套用到現實的人或事上去,出現沒有邏輯、不真實的「撒謊」;他們也可能把自己的願望施加到某件事情上,把本來不存在的事情說得跟真的一樣,但是又漏洞百出,
這只是他們通過想像表達自己願望的一種方式。
他們的這種撒謊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帶有非常明顯的幻想痕跡。
▪ 被動性撒謊
寶寶天性想要做好某件事情,獲得媽媽或其他自己喜愛的人的讚賞。
當他們做錯事情後,會因為擔心受罰而說謊。
其實,寶寶天性純真、直率,他們不會隱瞞自己的意圖,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不會控制自己探索的慾望。
但當他發現自己的誠實引起了媽媽的不滿甚至是責罰時,為了逃避,寶寶就會嘗試說謊。
尤其當寶寶說謊後成功逃避責罰時,他們的說謊行為就會得到鼓勵。
▪ 行為性撒謊
有些被父母嬌生慣養的寶寶,習慣於一切玩具、食品都歸自己所有。
他們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東西,只要自己喜歡都有可能悄悄地把它拿回家。
為了怕媽媽發現而失去這些東西,寶寶也可能編一些小謊言來讓自己的行為變得更加合理。
【微信公眾號-育兒快訊】
一對80後父母,從事兒童教育6年,寶貝1歲4個月,特開辦的兒童教育公眾號,育兒快訊(ID:yuerkuaixun)更多教育話題.育兒資訊,家長課堂,請關注我們。
你的孩子不是在說謊 —」說謊」背後的動機
孩子撒謊——智商提高的外在表現1:理解別人的想法大部分孩子在三歲之前,都不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是一樣的。舉個例子,兩個三歲的小孩在玩玩具車,一個小孩趁另一個不注意,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