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照顧下的陷阱(多忙都要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下年輕的爸爸媽媽們,都面臨著職場壓力、職位競爭和職業發展,於是在很多時候,不得不將孩子的照顧,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誠然,對於照顧孩子來說,除了爸爸媽媽之外,我相信沒有比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更適合的了,他們是如此的愛孩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愛自己的孫輩甚至超過了當年愛自己的孩子。
其實,正如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常困惑於如何養育孩子,當年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是手忙腳亂的學著如何做父母。
正是因為如此,如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他們會發現自己當年對孩子的照顧和養育不夠,而心中的這些遺憾會無意識的想要補償給自己的孫輩,這就是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容易溺愛孫輩的根本原因。
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感嘆,自己做了父母才發現自己的父母是如此的不易,這份感嘆的背後是體驗到了照顧孩子的辛勞和不容易。
對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想對自己的父母道一聲辛苦了,既為當年父母撫育自己,也為今日父母照顧孫輩,這是他們真實又樸實的想法,但中國傳統的內斂文化讓他們愛在心頭口難開。
爺爺奶奶照顧孫輩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這份流淌在血液里的濃情,可以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為了孩子奮不顧身,更不要說平時無微不至的照顧了。
然而,研究發現,平時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為主要照料者的兒童,在注意力穩定性、專注習慣養成、自我認知能力、探索探知習慣等等諸多方面,要明顯的弱於同齡兒童的平均水平,甚至還暴露出了明顯的能力發展和習慣養成缺陷,這值得年輕的爸爸媽媽,包括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注意。
那麼,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無微不至下的照顧到底會給兒童帶來哪些可能的負面影響呢?
「無微不至」的陷阱
「乖,吃完這一口,爺爺帶你出去坐搖搖車。
」「幹嘛要寶寶自己穿衣服啊?來,奶奶幫你穿!」
從小追在屁股後面餵飯,各種高檔玩具堆滿房間,壓歲錢多得可以稱得上小基金……
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中都出現過,祖輩們在生活中會盡己所能、想方設法地滿足幼兒提出的各種要求。
然而,就是他們這種追著兒童餵飯等日常行為,對兒童卻無意識的產生著影響。
1、影響兒童的認知訓練
首先是兒童的認知能力訓練,兒童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一定既有眼的部分,也有手的部分,用手去觸摸、感受、認識外部事物,這對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非常重要。
而感覺統合能力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大腦神經網絡的發展,進一步影響兒童的動手能力、記憶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
2、影響兒童的自理能力訓練
其次,追著餵飯這樣的行為,影響著兒童的自理能力訓練,而自理能力訓練的背後是兒童生活習慣的養成,沒有基本的生活習慣養成,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兒童的注意力缺乏,條理性差,做作業拖拉,自我管理能力差都是和生活習慣養成有著密切的關係。
此外,追著餵飯類似的行為,也剝奪了幼兒鍛鍊自己、服務自己、享受快樂、體味成功的機會和權利。
3、影響兒童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式
第三,追著餵飯這樣的行為,讓孩子形成「世界應以我為中心,我想要什麼都應該得到」的思維定勢,結果他們需要什麼就一定要馬上得到,不能等,也不願付出努力。
顯然,這樣的性格,讓他們很難和同齡人一起遊戲、合作、建立友誼。
他們在情緒管理、同理心和延遲滿足方面的能力欠缺,會直接導致他們的入學不適應,入學不適應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自我邊緣化,一種是成為問題兒童。
關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哪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呢?還有哪些問題是值得年輕爸媽關注的呢?更多教育實踐和教育觀點,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能石教育),下期文章更精彩!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其實是家長平時這裡出錯了,看後趕緊改!
追著孩子餵飯,第一擔心孩子吃不飽,第二就是感覺孩子吃的到處都是不衛生,其實一個好的吃飯習慣需要我們從小培養,一個好的吃飯習慣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對孩子的消化吸收也是非常好的,那怎麼樣去培養呢?
寶寶3歲半還有這些壞習慣,這是誰的錯?
1,寶寶的獨立性和好的生活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姐姐家的寶寶橙橙3歲零8個月,已經上幼兒園小班在上小班之前都是由姐姐自己一勺一勺的給寶寶餵飯,寶寶在看電視就做的寶寶身邊喂,寶寶在玩遊戲也是在寶寶身...
小區婆婆間的養娃攀比,你正在經歷嗎?
上個周末,幾個寶媽紛紛找沫沫老師吐槽,小區帶娃婆婆之間攀比成風:最喜歡炫耀的就是娃娃,聽到一個婆婆說他的孫子好聰明,4歲不到就可以從1數到一百,不會錯,看到父母開了一次手機密碼,馬上就記住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