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打小報告,父母要引導決不鼓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童愛告狀是他們的年齡特徵決定的。
大人對於孩子實事求是的告狀要認真對待,及時予以正確處理,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更好的成長。
「老師,我被××打了。
」
「他拿了××的東西不還。
」
為何有些孩子太會告狀了,遇上他們真是受不了!
孩子為什麼會告狀
其實,孩子「告狀」是一種依賴心理的表現,不少父母或老師苦於無法制止其這種行為,於是就對愛「告狀」的小孩產生反感。
實際上,孩子的「告狀」是否應該制止,主要需看其「告狀』的動機。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孩子的告狀動機主要有五種:
1、被別人欺負後,想尋求大人的保護。
2、檢舉他人,希望成年人對他的是非判斷作出肯定。
3、追求自我表現,想從成年人那裡得到肯定的評價。
4、做錯了事想逃避責任,免受批評和懲罰。
5、是嫉妒他人,企圖利於告狀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告密」 不可鼓勵
年少的孩童愛告狀是他們的年齡特徵決定的。
大人對於孩子實事求是的告狀要認真對待,及時予以正確處理,當然更重要的是強化孩子自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淡化其「告狀意識」乃至依賴心理。
例如,大人可以這樣對孩子講:「××弄壞書不是故意的,以後你和他一起愛護書好嗎?」如果對孩子的「狀述」不置可否,不僅會使一些有害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還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而如果鼓勵他們的告狀行為則會使其他孩子爭相效仿,以致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得不到發展,更為嚴重的是,會使一些小孩養成時時窺視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態,導致其人格的畸形發展。
所以一旦孩子告錯了狀,老師或家長應該及時對他進行提醒、幫助和糾正。
總之,大人對待孩子告狀的處理方式必須依據孩子的告狀動機而定。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視野的開闊,孩子的「告狀積極性」會逐漸消失。
區分」告訴「和」告密「
寶媽寶爸一定要告訴孩子,tattle telling(告密)
和telling(告訴)不一樣。
有時候如果對方有危險,比如一個小小孩爬到了一個水池邊,你得馬上告訴老師,那叫告訴;但如果你告訴了老師一件事情,會讓他人遇到麻煩,那就是告密。
告密就是讓他人不舒服,讓他人遇到麻煩,從動機上進行區別。
這動機的不同,則決定了是告密還不是告密。
比如在成人世界,壞人作奸犯科,警察是希望你去舉報的,這樣的舉報,性質上是維護社會正義,並非是給別人製造麻煩,當然是值得鼓勵的。
如何機智地處理孩子的小報告?
1.了解原委,對症下藥
在你給孩子貼上告密者的標籤之前,先放緩腳步來把真相弄弄清楚,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把握的是孩子們打小報告時的心理。
的確,孩子需要逐漸學會不打小報告,但是在孩子早年,這種行為也是孩子知道尋求幫助的一種手段哦。
他們還分辨不出什麼信息是值得告密的,而什麼是無關緊要的。
例如,「爸爸,傑克在玩我的玩具汽車。
」與「爸爸,傑克在大馬路上玩耍。
」
——很明顯,這兩種情況,前者只是惱人的情況,而後者則是危險的警告。
父母需要做到的就是逐漸讓孩子區分這兩種情況,並且及時將有用的信息進行匯報。
2.別使用賞罰
大多數情況下,寶寶告密都是屬於沒事找事,表達不滿的情況。
因此父母切忌表揚告密者,而懲罰另一個孩子,這樣會給孩子誤導。
孩子在賞罰之中只會更加確信一點,那就是打小報告是正確的做法。
3.告密的代價是......
當孩子為小事而打小報告時,給他一些事情去做,這會自然地加重孩子的負擔,孩子便會知道以後不可以再這麼做。
例如,當孩子告訴你,「哥哥搶我的玩具。
」與其立即做出回應,不如對孩子說,「你為什麼不把哥哥的行為畫成一幅畫呢,我稍後會來看的。
」孩子會立即意識到,啊?花那功夫去畫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
4.GET備選方案
當孩子遭遇困境,父母需要向孩子給出備選方案,而不是任由孩子打小報告。
告訴孩子,「如果你能冷靜下來,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那麼我給予你的幫助或許會更大。
」並鼓勵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
隨後詢問孩子告密的動機:是為了讓父母或老師懲罰對方,還是本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事情的真相如何?不如向他了解清楚後再做決定吧!
①微信關注柚柚育兒免費領取精美繪本喲②下載柚柚育兒app,與千萬寶媽一起快樂育兒
可怕,孩子成了「告密者」!
孩子愛打小報告會不會被其他小朋友孤立?會不會對性格養成帶來不好的影響?老師、家長眼裡司空見慣的小報告,曾是幾代人校園記憶里最熟悉的部分,今天也依然是家長和孩子關注和討論的焦點。拉著老師或者家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