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哭會鬧,才是健康小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新疊積木疊到最後一個的時候全倒了,他生氣地倒在地上大哭大叫!媽媽跑了過來數落了一番,小新擦擦眼淚跟媽媽說:「為什么妹妹一哭,你就笑笑地抱起來哄她?為什麼我哭你就罵我?」
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當新生兒出生,家長所期待的就是孩子的哭聲。
新生兒會哭,代表著肺部開始呼吸、血液循環系統開始工作,這時候大人們是喜悅的。
所以,嬰兒時期,寶寶一哭,媽媽就急著換尿布、沖牛奶,或哄孩子,這時候父母會因嬰兒的哭聲感受到幸福。
但是隨著父母無法快速地安撫孩子的哭聲,或者孩子在半夜開始大哭,父母於是覺得「哭鬧」是件煩人的事情,甚至當孩子開始上學,父母、老師就認為孩子的大哭大鬧是件不成熟的事,甚至是壞小孩的表現!同樣的哭鬧,為什麼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認定呢?
張旭鎧表示:「哭聲對嬰兒來說主要是溝通的工具,到了一歲後,哭聲就只成為負面情緒的表達方式,所以家長的感覺會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哭聲在不同時期所代表的意義也有所不同,當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只能利用哭聲、叫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肚子餓了、尿布濕了,或是想要找人玩等等,所以當家長滿足了嬰兒的需求,寶寶自然就不哭了!但是當孩子漸漸地懂得其他的溝通方式,例如用手比或是說話了以後,「哭鬧」就成為情緒表達的表現方式了,所以變得不好安撫,甚至造成家長困擾,於是「哭鬧」成為親子關係的絆腳石
事實上,孩子會哭鬧,父母要先覺得高興,張旭鎧認為:「這是因為孩子想要跟你溝通啊!」所以,要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發展,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處理原則:
-
一歲前的孩子沒有口語,無法用語言表達情緒,所以哭鬧、表情及動作就是情緒表達溝通工具。
-
一歲後,孩子的自制能力開始提升,逐漸能夠控制情緒,並且開始學習利用語言表達情緒,這個時期,家長如果能夠理解孩子的情緒,並且引導孩子做正確的情緒表達,那麼孩子將來的EQ將會比同年齡兒童高出許多。
-
三歲之後,孩子不僅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更可以感受別人的情緒,因此這時候是訓練孩子「察言觀色」的最佳時機,利用圖畫或是觀察報章雜誌上人物的照片,都可以幫助孩子練習同理別人情緒的能力。
孩子哭鬧不止、滿地打滾,有多少父母能夠淡定?
寶寶出生時的第一聲哭聲,能讓父母幸福的掉眼淚;寶寶不會說話哭鬧時,父母會緊張的檢查寶寶的身體,並找出哭鬧的原因;但寶寶一旦學會了說話,這時再哭鬧,沒有多少父母能夠淡定,「還哭,再哭把你送人了」!...
當孩子大哭20分鐘後,後果竟然如此嚴重!
忙了一天回到家的父母們,大都希望夜晚能安安靜靜地讀報紙、看電視、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做一些浪漫、溫馨的遊戲,然而寶寶並不能時刻配合我們的心愿。所以,即使是承受力極佳的父母,對嬰兒長時間的哭聲...
准媽媽:你是不是也在「禁止」寶寶哭?孩子哭鬧時,首先請對她說這句話!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大發脾氣、大哭大鬧的時候,當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的需求,當他們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當他們想要發泄情緒時……他們就可能會以哭鬧的方式來表達。這很常見,也很正常。
寶寶哭鬧不能抱,你是懶還是糊塗?
前幾天,一位媽媽留言:我家寶寶3個月了,經常哼唧求抱抱,一抱就好!周圍人都不讓抱,怕養成壞習慣;又怕不抱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鬧哪樣啊,我迷茫了…」小編不禁感慨:唉,現在當個媽真不容易呀,連寶寶哭...
愛哭的孩子有奶吃?老豆奶媽千萬別這樣做!
經常會聽到媽媽們抱怨孩子老是哭個不停,稍微一點不滿意就立馬哭起來,尤其是對於1-3歲的小孩,愛哭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明顯特徵,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父母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事,就用哭來表達他們此刻的心情。
寶寶哭鬧不止,可能是腸絞痛,這些緩解方法新手寶媽必學!
急診夜班經常遇到莫名哭鬧的孩子,2個月大的小昊就是從傍晚開始就閉著眼睛大哭,有時候大聲尖叫、放屁,很難安撫,家人輪流抱、拍、搖、晃小昊壓根就不買帳,媽媽用母乳哄能稍微好一會,但是隔一陣又開始亂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