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1個月自殺2次,背後原因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孩子?
家中的規則是珍惜,能抵達珍惜的途徑是理解和接受。
文/心海一隅
來源/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01
前不久,一位爸爸帶著女兒,急匆匆趕到武漢兒童醫院急診科,他告訴醫生,14歲的女兒晴晴前一天晚上吃了一瓶護肝藥。
醫務人員一下就認出這對父女,他們前段時間剛來過,也是因為女孩故意吃了多種感冒藥想自殺。
才不到一個月,晴晴「故技重施」,又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
晴晴的爸爸是一名老師,在女兒4歲時與妻子離婚,之後他一人獨自撫養晴晴,在女兒的身上傾注了很多心血。
醫院導診問晴晴為什麼要吃藥,她輕描淡寫地說:「沒什麼,我就是不想活了。
」
在導診的開解下,晴晴才說:
「因為爸爸不理解,我說的他都不聽,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
而張先生也是滿腹委屈,他說這些年他一直很疼晴晴,但是晴晴卻越來越不聽話了。
他更擔憂的是晴晴經常跟朋友討論,哪種死法好。
這則新聞看得我是觸目驚心,一方面是為晴晴對生命的淡漠感到痛心,一個花季女孩原本應該有美好的未來,而她卻一直在想著如何死。
另一方面我更為張先生的做法感覺痛心,他身為教師,雖然一心為了晴晴好,但是他卻忽視了晴晴的心理成長,不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導致親子關係疏離,孩子生無可戀。
02
隨手翻翻新聞,青少年自殺的事例比比皆是,每一條都讓人觸目驚心。
2018年1月,江西南昌一名15歲男孩跳樓自殺,並留下遺書稱「我曾給這個世界帶來不少歡笑,但我卻無法為自己帶來歡樂。
」
2017年11月,江蘇豐縣一名10歲女孩在家喝農藥自殺,留下手寫遺書和告別視頻,雖然遺書上說是她自己的原因,但是她希望父母不要再爭吵了。
2017年1月,雲南鎮雄縣一名15歲男孩在除夕夜喝農藥自殺,他留下最後的話語,說死了是對自己的一個解脫,他死了,爸爸就高興了,就不會有什麼事情煩他了。
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這些十來歲的孩子,原本應該有美好的未來,他們為什麼這麼決絕地放棄生命呢?
梳理這些孩子留下的隻言片語,不難看出,導致他們走上絕路的最大原因就是,父母對他們的不理解和不包容。
當孩子想要跟父母傾訴心裡話,想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的時候,很多的父母們卻武斷地告訴孩子,聽爸爸媽媽的話沒有錯。
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絕,一次又一次地不被接納,孩子的心理只會越來越封閉,當最後一根稻草壓過來的時候,就是孩子絕望的時刻。
03
在《爸爸去哪兒5》中,陳小春說他因為工作忙,很少陪兒子Jasper,所以兒子跟他並不親近。
節目一開播,陳小春就因為黑著臉讓Jasper快點走而上了熱搜,很多人看到了Jasper的是機智應對,我卻看到陳小春後來的改變。
當場跟兒子說了對不起以後,晚上當Jasper再次提起白天的事情,陳小春又一次誠懇地道歉,並請求兒子原諒他。
後來,陳小春和Jasper之間的互動越來越順暢,就是因為陳小春懂得了跟兒子溝通的重要性,才會贏得兒子的信任和愛。
兒童心理學家齊常才說,親子溝通就是父母與孩子的有效情感交流,包括語言、肢體和面部表情的互動交流。
他強調,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有沒有蹲下來跟孩子平等交流非常重要,很多父母之所以跟孩子之間出現溝通不暢的問題,主要是沒有先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孩子都是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的,他們願意跟父母說出心裡話,但是很多父母卻並沒有做到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04
沒有哪一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想不開,更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走上絕路,那麼身為父母,就要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和行動。
蹲下來和孩子平等溝通。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每個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
從孩子脫離母體的那一刻,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
他不是父母的附庸,更不是父母實現理想的工具,他就是他自己,獨一無二的存在。
晴晴之所以在一個月內兩次要自殺,就是因為她的爸爸對她的要求是聽話,根本不給晴晴傾訴心裡話的機會。
即使是晴晴用自殺來反抗,這位身為人民教師的爸爸,卻滿腹委屈地抱怨自己為晴晴付出很多,他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更談不上平等對待孩子。
我們應該明白,孩子藉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但是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我們應該尊重他作為人的權利,並且尊重他的人格。
接納並包容孩子的想法。
為什麼有些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跟父母說話呢?不是孩子不想說,而是孩子說出來的話,得不到父母的認同,甚至會遭到批評和指責,孩子當然不願意再說。
父母應該主動營造一個和諧輕鬆的溝通氛圍,讓孩子樂於跟父母敞開心扉,樂於溝通,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雲南雄縣的15歲男孩就是認為自己的存在給父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所以才會覺得死了更好,而他根本不知道父母對他的愛,因為父母從來沒有跟他說過。
沒有表達的愛,等於不存在。
有些父母直到看到孩子的遺書,才明白孩子的真實想法,但是到了那個時候已經為時過晚,想要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那麼父母應該主動承擔起跟孩子溝通的職責。
無論孩子說出的話多離經叛道,父母首先應該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且包容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才會願意跟你分享內心的感受。
引導孩子學會疏導情緒。
心理學作家武志紅說,真愛是看到孩子的真實存在,發現孩子的真實需求,並幫孩子實現他的需要。
看一場孩子喜歡的電影,去郊外騎自行車散散心,哪怕是拉著孩子的手一起走一走,都會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始終不會變。
當孩子情緒穩定以後,可以跟孩子深入交談幾次,共同協商,找到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解決辦法,並且付諸行動。
台灣生命教育專家林昆輝說,家長最該做的,是要讓孩子愛你,讓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能想起父母。
自殺者心中有父母時,他就不會選擇死亡,只有心中已經沒有人值得他留戀時,他才會失去生存的動力。
心理學家許添盛說,一切「問題」都根源於,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啟發,用懷疑代替信任,讓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愛。
那些放棄了自己生命的孩子,該是何等地找不到生命的出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才會選擇自殺。
武志紅說,家中的規則是珍惜,能抵達珍惜的途徑是理解和接受。
父母一定要承擔起職責,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會讓孩子在迷惘中找到出口,學會珍惜生命,活出屬於他們的精彩人生。
特別提示
母親節優惠活動截止到5月15日,
先領券再購物,全場通用。
- 作者 -
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14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 ,爸媽的育兒寶典,轉載已獲授權。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陳小春多次凶兒子!而他家的教育方式是……
爸爸去哪了5,終於開播!其中最讓人期待的肯定是「山雞哥」陳小春和兒子Jasper的互動啦。大家都以為Jasper會是一個高冷的小孩,卻沒想到他是一個溫柔又體貼的小暖男。節目中陳小春一如既往的帥酷...
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平等的交流
人與人之間需要平等,父母與孩子之間也需要平等。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即使是剛剛學步的孩子,都渴望父母平等地對待自己。在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中,平等顯得尤為重要。如果父母不能平等對待孩子,就意味著居高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