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夠讓孩子愛跟你聊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很多家庭中都有一種普遍的現象: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吃飯,看電視的時候,沒什麼話題可聊,各吃各的,各看各的,之後便各自去忙別的事情。
很多家長都非常困惑 ,為什麼孩子和朋友,同學都是有說有笑的,可是只要一回到家,孩子就和自己形同陌路,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有的父母把孩子不願意和自己溝通歸因為他們處在青春叛逆期,他們想自己做主。
這個理由貌似合情合理,但是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真正原因並不是這樣的。
下面我們來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
心聲1:爸爸媽媽根本不了解我的想法
爸爸媽媽什麼事都給我做好規劃,根本不會在乎我的想法,我也有自己的思想,既然他們不願意聽,我就索性不講給他們聽!
心聲2:爸爸媽媽對我的事情根本不重視
在爸爸媽媽的眼裡,只有他們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根本不重視我的事情。
有時想和他們傾訴一下煩惱,他們根本沒有耐心聽我講下去,更不會安慰我。
還不如去找我的朋友傾訴!
心聲3:爸爸媽媽跟我聊天永遠只有「學習」這一個話題
在學校學習壓力本來就已經很大了,想回家好好放鬆一下,但是,一回到家,爸爸媽媽一個勁兒地問我的學習,包括什麼趕緊寫作業了,抓緊複習了,下次要考好點了……這樣讓我感到很厭煩,根本沒有和他們聊天的慾望。
心聲4:爸爸媽媽總愛拿我跟「別人家孩子」比較
每次只要考試成績不理想,他們就會跟我說:「你看人家某某每次都比你考得好,又乖巧懂事,我怎麼生了個你這麼個不爭氣的孩子?」他們這樣說弄得我一點自信都沒有,爸爸媽媽為什麼就不能給我一些鼓勵呢?這樣子,我怎麼願意和他們交流呢?
聽了孩子的心聲,父母們有沒有覺得是時候該反省一下自己了?那麼父母們該怎麼消除與孩子之間的隔閡呢?怎麼樣才能夠讓孩子愛跟你聊天?
家長應時刻保持一顆童心
孩子之所以願意和朋友同學推心置腹地講話,是因為他們都是同齡人,相處起來沒有壓力。
所以,家長要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時刻保持一顆童心,向朋友一樣去接納孩子。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要多花些時間在孩子身上,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喜好及內在需要,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耐心聽孩子講話
很多家長在孩子跟他們聊天的時候,總是一副很忙的樣子,對於孩子的問題也總是「嗯」「嗯」地敷衍了事。
根本沒有仔細聽孩子的話,這樣的溝通方式孩子當然不會舒服,隔閡只會越來越深!
多和孩子談談學習以外的事情
家長不要孩子一放學回家就張口閉口都是學習,多和孩子談談學習以外的事情,對孩子來說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解壓方式。
節假日,多帶孩子去戶外走走,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不要讓學習成為孩子生活的全部內容。
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要注意,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就不要再把他們當成什麼也不懂的孩子,整天就知道讓他們學習,家長應該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家長為此要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主動走近孩子、了解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完全按家長的意願去做事。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閱歷經驗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對自己積累知識有很大益處。
小喵老師說
大人有時候需要用孩子的思維來看待事情,而不是用自己的成人思維來跟孩子交流,互相理解,相信你會跟孩子建立很好的親子關係,只要你想改變,並且加上一些科學的方法。
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方式,你還沒學會?
每個孩子都有傾訴的願望,耐心地傾聽不僅能滿足孩子傾訴的需求,促進親子關係,還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如何促進親子關係?有時媽媽一邊炒菜一邊盛飯,孩子卻...
孩子的八句話驚醒你,TA們為什麼在逐漸遠離你!做家長的都看看吧
最近一位高中生家長在後台私信學魁榜師姐,他告訴師姐,寒假已經開始半個月的時間了,孩子每天跟她說不到十句話,不是玩手機,就是學習,每次都是她主動找話題,兩人的溝通時長也不過十分鐘,她感覺孩子在逐漸...
這樣和孩子相處,就能成為知心朋友
我們經常會去問一些中小學生的家長,是否會經常和自己的孩子聊天,可是常常得到的答案是家長很少和孩子聊天。只有很少數的家長會表示自己和孩子溝通順暢。而同樣,在對一所高中的307位學生的調查發現,有...
連孩子的這些事你都不知道,你好意思說你了解孩子?趕緊反思去吧
在生活中我們見過兩類這樣的孩子。第一類:每天放學回家一堆話,恨不得把自己經歷的學校生活時光全部給爸爸媽媽講一遍,有時候很多爸爸媽媽甚至會覺得孩子很嘮叨,每當孩子想要表達的時候,想要分享他們成長故...
想更好的了解孩子,你就必須學會「撬開」孩子的嘴,讓他們多說話
在生活中我們見過兩類這樣的孩子。第一類:每天放學回家一堆話,恨不得把自己經歷的學校生活時光全部給爸爸媽媽講一遍,有時候很多爸爸媽媽甚至會覺得孩子很嘮叨,每當孩子想要表達的時候,想要分享他們成長故...
媽媽,你知道為什麼我假裝沒聽到你說話嗎?
很多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的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雖然孩子越來越大了,但是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卻一點也沒有因為孩子逐漸長大而有所減少,不僅關心他們的物質生活,對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是呵護有加,然而孩子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