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批評孩子,孩子不會傷心?家長都應該看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該吃晚飯了,七歲的兒子拿著新買的電子遊戲機不肯放,叫了幾遍也沒反應,劉寧決定來點硬的。

於是劉寧抱起兒子往飯桌上拖,兒子還是哭鬧著不肯放,掙扎間竟把媽媽的頭給敲出了個大包。

劉寧這下可火了,生氣地把兒子說了一頓。

兒子也一邊哭一邊頂嘴:「只說我,你上次該吃飯的時候還玩手機呢,哼!」

看著兒子哭得可憐兮兮的樣子,劉寧一下子心軟了,開始後怕,自己這樣批評孩子,會不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

劉寧把這件事發到朋友圈,立刻使一群媽媽好友產生共鳴。

劉寧這才發現,原來,不少做媽媽的都有類似的困擾:孩子難免會犯錯,不批評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評會不會過火呢?或者說,怎樣批評,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傷害孩子呢?

其實,這與我們批評孩子的方式有關!

如何讓孩子樂於接受批評?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批評也要表揚。

這種方式,被稱為三明治效應。

即批評孩子的時候,將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肯定中間。

先肯定,再批評,然後再肯定,孩子會容易接受。

比如,剛給孩子買了一個平板,孩子很喜歡。

但是有一段時間孩子只顧著玩平板而忽略了寫作業,以前的成績能在班上排十幾名,這次卻一下跌到二十幾名。

這個時候教育孩子,就不能說:你再這樣一直玩,媽媽就把平板送給其他人了。

而要這樣告訴孩子:你那麼喜歡玩電子產品,說明你的好奇心很強,動手能力也很強,如果學校有這方面的比賽,你一定能名列前茅。

但是,一個好孩子,除了要有好奇心,動手能力強,還要學習好,你覺得呢?

看這次因為玩這個, 成績下降那麼多,有必要把平板收起來一段時間了,下次如果你把成績趕上來,媽媽再把這個還給你。

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更會小心地去維持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他們愈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了打擊,則設法維持別人的好評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實際情況正如洛克所述,孩子如若被父母當眾揭短,甚至被揭開心靈上的「傷疤」,那麼孩子自尊、自愛的心理防線就會被擊潰,甚至會產生以丑為美的變態心理。

孩子有缺點,父母要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善意的批評,並指出改進的措施,父母這樣的批評,一般來說孩子都能容易接受。

比如:一個星期天,一位六年級的小學生邀請他的同學來家聚會,他們玩得正開心,媽媽回來了,看到家裡亂七八糟,便火冒三丈,當著同學的面把他臭罵了一頓。

兒子覺得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同學們也感覺下不了台階。

這孩子一氣之下就到姥姥家去住,每天都從姥姥家直接上學,母子倆僵了兩個星期,最後還是媽媽主動承認錯誤,化解了矛盾,孩子才肯回家。

批評孩子要有度。

曾經看過我的一個長輩教育她的女兒,不管女兒做了什麼讓她看起來「難以忍受」的事情,反正就是先將孩子打一頓(當然不是很疼),起初的時候很有效果,好像孩子是聽話了很多,什麼都按照媽媽的心意去做,但是後來我再去串門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我這位長輩像往常一樣「教育」孩子時,孩子沒有像原來一樣哭鬧,反而笑嘻嘻的看著媽媽打她,打完之後她該做什麼還做什麼,完全沒有把挨打當作一回事。

所以這就像俗語說的「打皮罵滑」了,每天重複地批評孩子,有一點不對就大呼小叫,久而久之孩子習以為常,批評也就不起作用了。

最正確的做法是:每天批評孩子不要超過三次,孩子犯一些小錯誤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重新對別的東西產生興趣。

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個好榜樣。

就像本文開始提到的劉寧的例子,有時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劉寧之前有隻顧著玩手機不吃飯,孩子就會只顧著玩電子產品而不吃飯;家長吃飯的時候挑三揀四,孩子也一定會挑食......所以家長要求孩子達到的標準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在孩子面前為自己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言簡意賅,學會傾聽。

批評的話不在於多,要言簡意賅,恰到好處。

尊重孩子的個性和尊嚴,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弄清事情的原委,然後對症下藥,講清利弊,給出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多用這樣的語調:

來跟媽媽說說,為什麼會變得這樣

媽媽告訴你,這樣是不對的。

媽媽相信你是個好孩子,下次一定要注意哦!

批評是一門藝術,每個做家長的,都應該努力去學習、去探討這門藝術,以便對孩子的批評能有的放矢,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孩子的心田。

認為這篇文章說的有道理,請點個ZAN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媽媽,請把這些話爛在肚子裡!

1前兩天,去朋友開的一家樂高學校參觀,順便觀摩了他們的一節親子公開課。當時,我前面坐著一對表兄弟,弟弟大概五六歲的樣子,而哥哥應該剛上小學。兩個人都玩得有模有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