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能力培養不容忽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何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父母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2~3歲是孩子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期。
父母應利用各種機會與孩子對話,鼓勵孩子多講話。
(2)3~6歲是語言發展的最迅速時期,而在這時孩子的語言逐漸變得豐富,父母與孩子交流時宜用普通話,而且發音要準確,吐字清楚,語句連貫。
(3)上小學的孩子父母要督促其多閱讀課文,讀完後再讓孩子複述,這樣可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4)父母要引導孩子聽廣播、聽故事、多讀課外書,擴展他們的詞彙。
(5)要幫助孩子完善口頭表達能力。
孩子說話時偶爾說半句話,父母聽不懂,此時不能譏笑孩子,應該讓孩子重說,直到說完整。
有的孩子說話時往往對某事敘述不清,父母應耐心給予糾正,教給孩子如何才能敘述好,只有這樣。
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才能提高。
作為家長,在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時應注意這樣幾點:
①從孩子出生起(甚至應該更早些)就要經常和孩子說話,而且要注意用標準的發音說正確的話。
②在孩子會說話之前,啟發他說話的願望。
③儘可能多地讓孩子了解周圍事物的概念,為此,家長要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什麼東西叫什麼,還應該為孩子創造機會,使他獲得事物或經驗與代表該事物或經驗的詞彙或語句之間的聯繫。
④要使孩子的生活環境豐富、有趣。
⑤要經常和孩子對話,即使是大人之間的談話,如果孩子在場也要注意自己的談話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⑥當你與孩子說話時應該精神飽滿,充滿活力。
不要在孩子面前老說一些無精打采的話,否則,不僅會影響孩子說話的情調,而且還會使孩子產生「說話原來就是這樣有氣無力,生活就是這樣精神不振」的感覺。
⑦不要因為覺得兒語有趣而模仿孩子說兒語。
否則會使孩子把不規範的言語表達方式延續更長的時間。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不斷地糾正孩子的語言。
不斷糾正孩子的語言所造成的不良後果是嚴重的,這樣做會比你根本不關心孩子的語言更糟糕。
會使孩子喪失說話的信心。
家長要做的只是儘量說得準確、標準,而儘管讓孩子自己去說他自己的話好了。
⑧儘可能為孩子創造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和說話的機會。
真正的語言能力是在不斷地交流使用中發展的。
⑨一旦孩子可以認字和閱讀書籍了,就要儘可能地為孩子提供必要的讀物。
而且,最好要讓孩子多講述自己看到、聽到的或自己的想法。
孩子為什麼「金口難開」?
孩子「金口難開」?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5%靠專業技術,另外的95%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而好的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主要憑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出生後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