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無可忍打了孩子,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一個媽媽,我偶爾會出手打自己的孩子。

我知道這種做法是無能的表現,因為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來教育孩子了,只能動粗。

事後,我會深深的責怪自己:為什麼當時就不能忍一忍?可在當時,我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我也會深深的懺悔:打孩子以後,應該做些什麼來彌補孩子受傷的心靈?孩子會不會從此就有了心理陰影,會不會對他的一生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無論如何,打孩子都是不提倡的

打孩子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已經被很多人提過了。

它就是父母無能的一種表現。

作為父母,我們很多時候並不知道怎樣去處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沒有學到更好的辦法來教育孩子,只能通過打這種方式。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我們都不贊成打孩子。

但是,萬一真的打了孩子,也不用太糾結。

父母打孩子的時候,基本都是下面幾種情況。

1. 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破壞了已經立好的規矩。

2.跟孩子講道理,講了十遍八遍,孩子根本不聽。

3.孩子做某件事觸動了父母長期積累的壞情緒。

    父母帶孩子不光身體累,心也累。

    長期以往積累了很多的怨氣。

    然後會因為孩子做的某件事,觸發了父母的憤怒,孩子就挨打了。

    我相信,在這幾種情況下,父母們只不過是一時情緒激動,只是在很努力地試圖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

    可是,我們試圖立規矩的這種行為被孩子無視了,結果就引來了後面的暴力。

    很多爸爸媽媽們會跟我一樣有這樣的憂愁:我們看過很多育兒書,知道很多所謂的科學育兒道理,面對一個育兒專業術語,我們甚至可以侃侃而談,可是回到自己的育兒生活中,我們卻發現那些育兒知識經常被我們瞬間拋在腦後,反而是我們突然爆發的壞情緒取代了一切科學育兒,我們竟然變成了自己所不齒的那種父母。

    想到這裡,我就覺得很揪心。

    因為這並不是我們所希望的結果。

    其實,關於打孩子這件事,我們不用太揪心。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或許就會得到一些安慰。

    • 孩子的心理最終形成什麼樣,不是單一的由打不打這件事決定的。

      他的成長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而不是單一的因素。

      偶爾一次的挨打,並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過大的傷害。

    • 孩子的心理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脆弱。

      即便打了孩子,但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依然很親密很友好,孩子也知道父母是愛他的,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打,也就不會產生那麼大負面影響。

      這還得看孩子自身的狀態。

    • 即便迫不得已輕輕打了孩子,父母總會有機會去彌補。

      真誠的道歉、溫暖的擁抱、事後耐心的講道理、專心的陪伴,父母的這些做法都會迅速修復孩子心理上的創口,讓孩子意識到,其實爸爸媽媽還是非常愛他的。

    • 挨打使孩子意識到父母也是凡人,也會有情緒。

      父母溫柔地對待孩子是愛孩子的一種方式,同時父母情緒失控、精神緊張甚至偶爾控制不住打孩子,也是父母愛孩子的一種方式。

      只有做父母的接納了自己,孩子才會接納你。

      孩子才會允許自己成為一個有情緒的、活生生的人。

    但是,如果是經常性地打罵孩子,經常性情緒失控,那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這種情況,可能需要諮詢一下心理醫生。

    雖然打孩子不一定對孩子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但我們依然希望打罵的行為,都不再發生。

    作為父母,我們不但要勇於對自己的錯誤,還要決心改變,做出改變。

    當我們有能力掌控自己的這些情緒時,才有可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為。

    少兒科普讀物,讓科普融入生活,日積月累,寓教於樂。

    微信公眾號:SEKPDW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媽注意了,千萬別打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

    點擊上方關注 柚柚育兒百萬媽媽育兒首選回復陪伴和孩子一起做999件事我們常聽到寶媽說孩子熊起來簡直恨得牙痒痒,不打不行,可是每次打完孩子之後呢?無非是看著孩子可憐巴巴的樣子,父母又心軟,心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