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家裡的熊孩子,這三招就夠用了!屢試不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父母在自己的育兒經驗中,面對孩子打遊戲,不寫作業的情況,很多家長都很頭疼。

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孩子一直鬧騰,根本受不住。

整個一天都不停的在對孩子說:「你不能看電視,你不能打遊戲,你要寫作業……」,但似乎完全沒有效果。

脾氣大一點的父母可能情緒上來就會說,這就是要打,要罰。

不懲罰,孩子不會長記性的。

平和一些的父母可能看過一些心理、育兒類的書籍課程,知道對孩子的打罵是不可取的,但心裡其實也很無奈:如果不能打,又能怎麼辦呢。

今天就給有育兒苦惱的父母送上幾個非打罵的,又能訓練孩子守規則的辦法。

no.1 選好孩子玩耍的場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容忍度。

如果父母一直對自己的孩子說「不,不,不,你不能碰這個,你不能拿那個」,這時候孩子對你說的「不准」會逐漸免疫,他不知道你說的哪個「不」是最重要的,久而久之,就會當成沒有聽到一樣。

首先應該確定自己的底線,哪些事是真的不能做的(比如,打人、跑到馬路中間),其他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容忍的。

在孩子玩耍的地方,首先把重要的東西、危險的東西都收拾掉,然後就讓他去折騰吧。

把衣櫃的衣服弄亂、把枕頭和化妝品放到地上這些都不是事,不必要聲色俱厲的斥責孩子。

參與進孩子的活動,鼓勵你覺得好的行為,無視你感覺不好的行為,這樣孩子的不好行為會慢慢減少。

NO.2 規則要有一慣性

孩子從2、3歲開始,就會學習理解世界上的規則,並嘗試遵守這些規則。

但是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還很弱,他們不能理解很複雜的規則,給他們定的規則必須簡單明確。


簡單的說,就是,對於同一類行為,你的反應必須一致。

發出的指令必須簡單易懂。

敲黑板,重點,重點,重點:如果你不讓孩子打人,當孩子打陌生人,你大聲說:「寶貝,你不能打人,這樣我生氣了」;當孩子一邊笑一邊拍打爸媽時,你也要同樣大聲說:「寶貝,你不能打爸爸媽媽,我們很痛,會生氣的」。

不要覺得自己孩子好可愛,又是鬧著玩的,就笑著讓他打。

那樣,孩子會以為自己打人是對的,然後這樣去打別人。

NO.3 你不能對孩子的行為真的生氣。

如果孩子穿著自己的新衣服就在泥地上打滾、或者哭鬧著就是不肯去洗澡,這確實容易讓人生氣。

但父母不能真的生孩子的氣。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非常敏感,尤其是對於生氣,從1歲開始就能知道自己媽媽是不是在生氣。

所以父母一生氣,這種情緒就會把孩子整個注意力都吸引過去,孩子聽不到你在說什麼,他只能感受你在生氣、他很害怕。

這時,你會覺得他完全不聽話,不聽指揮,可能會更加生氣,讓情況短期內迅速升級。

很快,不打孩子一頓,根本下不來台。

也不要一天到晚的吼孩子,大聲音,對孩子而言更多的是一種關注可肯定的表達。

你會發現,越吼他,他還越來勁了。

敲黑板,又是重點:正確的做法是,告訴自己保持平靜,深呼吸,數到3,然後蹲下去,保持表情嚴肅,用嚴厲又正式的口氣告訴孩子,你不能這樣做,不然爸爸媽媽真的會非常生氣。

孩子對表情的理解能力比聲音強,他們更容易懂。

賽老爺子研究所,我們不僅是心理學的搬運工,還是心理學的研究者。

喜歡就關注我們啊!更多育兒,情感,心理測試在等你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媽注意了,千萬別打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

點擊上方關注 柚柚育兒百萬媽媽育兒首選回復陪伴和孩子一起做999件事我們常聽到寶媽說孩子熊起來簡直恨得牙痒痒,不打不行,可是每次打完孩子之後呢?無非是看著孩子可憐巴巴的樣子,父母又心軟,心疼孩子...

一言不合就打人?家有「熊孩子」怎麼辦可好?

訂閱「超級育兒師」,貼身育兒管家編者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曾經聽話的「天使」寶寶變得暴力起來——一言不合就打起人來,這可怎麼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往期的「小問題大麻煩」曾和爸爸媽媽們聊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