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工作,卻失去了他:職場媽媽的心酸——孩子跟我不親了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留守兒童居多,近些年來雖得以改善,卻也依舊存在,並且也存在著許多稱不上是留守兒童卻似留守兒童的孩子:三四線的家庭,父母為了掙錢養家或為改善一家子的生活留串在一二線城市工作,忙碌於工作之際,於是不得不將孩子留於老家中,讓祖輩幫忙帶著,一年半載才回一次家。

然而,這樣的家庭會出現什麼問題?思姐這陣子在後台看到了一個蠻扎心的困惑:

6歲女兒,因為我跟孩子他爸長期在外工作,所以從小就跟著奶奶,我們也會經常打電話回家,這幾天因為休年假就回家了,想好好陪陪孩子,可是她像是把我們當外人,甚至見了爸爸會怕,會躲在奶奶身後,而雖然不會怕我但也不願跟我親近,也不大願意開口叫媽媽。

我知道是因為她從小跟奶奶長大,而我們陪她的時間太少了,但是也是沒辦法的事。

這樣,我們該如何緩解?

Q:著實扎心。

那麼如此不得已的爸媽到底該如何改善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通常情況下,父母是孩子最初照顧者,是孩子主要的依戀對象。

但是當奶奶擔負起了孩子大部分的生活時,孩子就會對奶奶產生依戀。

因為從小跟奶奶長大,從心理學上來說,奶奶就是他心理上的母親,奶奶替代了媽媽的功能。

所以孩子對父母是很失望的,他在感情上很受傷的,也就是說父母沒有去滿足孩子的期待,而是把爸媽的功能給了爺爺奶奶。

但是家長可以不必太過於焦慮

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交往對象是會不斷增加的,從家庭成員到外面的親朋好友,孩子依戀程度是會改變的,甚至會有多個依戀對象。

而在當下,家長可以如何去改善這種局面呢?

首先,引導孩子去看到父母的付出與不得已,比如說父母需要去掙錢養家,所以才把父母的撫養權與撫養責任給了爺爺奶奶。

其次,父母本身要自己學會成長,讓自己從內心去成長。

有力量去接納,有力量去包容,這才是根本之道。

也可以從表面去做一些改善也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要強求自己,否則內心會有委屈與憤怒,所以從根本上去學習去成長去接納才是基礎的。

事實上,在家庭中還會出現類似地跟家中個別成員不親的情況,比如孩子跟媽媽親過於爸爸,通常情況是因為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多過於爸爸,因為媽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當全職媽媽,但要爸爸犧牲做全職爸爸卻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

說到底就是陪伴時間的多與少影響著孩子對家長你的依戀

而其次也有因素是因為父親不善於對孩子表達他的愛意

所以除了朱丹華老師提到的緩解措施,家長還應該試著跟孩子做朋友,先從孩子興趣愛好的點切入,了解他的喜好與習慣,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愛意

其次對於孩子不好的行為不要做出不好的評價,不然會增加他的反感,那樣其實就是相當於把他推遠了。

而雖然平時遠在外地工作,不能時常陪伴孩子,但是可以利用現有的通訊工具,例如視頻,通話等方式多與孩子溝通,期間還可以加以引導孩子去明白理解爸媽的不得已與苦心。

工作與家庭對於許多人來說,總是難以雙全,但需要家長去找一個平衡點忙碌於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陪伴孩子的需要,這樣才能避免給孩子造成不可逆轉的心理傷害。

瀚思心理顧問團·朱丹華:國內首屈一指的女性精神分析小組和自體心理學小組組建者,師從紐約精神分析主席Arlene Richards以及芝加哥精神分析主席、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的同事Jeffrey Stern。


瀚思心理編輯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到1歲的小P孩,也需要爸爸的陪伴嗎?

寶寶需要爸爸的陪伴嗎?大概絕大多數人都會毫不猶豫的給出肯定的回答。爸爸的陪伴為什麼重要?所有關注育兒知識的父母想必都會能說出個七七八八。那麼,在寶寶不足一歲、懵懵懂懂的嬰兒期,爸爸是不是也要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