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琳文化」孩子越「乖」,越需要被關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轉自錢志亮工作室
(ID:qzlgzs)
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
「乖孩子」像蘋果,「熊孩子」像草莓。
草莓出了問題在表面,
容易及時發現,
而蘋果出了問題,
外表依然可以很漂亮,
藏在裡面的問題不容易發現。
經常有家長在後台諮詢:「孩子不乖怎麼辦?」
現在的教育觀念中,老師和父母常常把「乖與不乖」作為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
誠然,在家跟父母對著幹、成天在學校闖禍、不認真學習、經常調皮搗蛋,這樣不乖的孩子,誰看了都頭大。
我們常常關注不乖的孩子,付出很多精力去糾正他們不良的習慣、揣摩他們行為背後的內心需求。
這是因為他們能夠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不高興就哭鬧,不喜歡就和父母對著幹。
可是,乖孩子不一樣。
1、乖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乖孩子」聽父母和老師的話,不搗亂,不給大人製造麻煩,服從是他們最大的特點。
但也正是因為他們懂事、省心,外表看來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因此父母老師常常覺得根本不需要為他們操心。
他們忽視了一點,乖孩子一般分為兩種:
-
一種是沒主見的乖,父母老師長輩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
另一種是有主見的乖,他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樣的事。
遺憾的是,大多數的「乖孩子」屬於前者。
很多孩子小時候只是為了聽到父母口中「真乖」「真聽話」「真懂事」的誇獎,硬生生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忽視自己的真實感受,一味順從。
這樣的孩子,常見的特點是有問題也不說出來,不與長輩辯論,按照大人教導的舊經驗辦事。
2、乖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
長大後普遍心理問題較多。
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認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這些「乖孩子」長大以後,通常只會循規蹈矩,抗挫折能力低。
通常成為毫無特色的路人甲,或是只會服從領導、被壓榨也不敢掙脫的員工,又或是思想性格矛盾怪異,不斷自我掙扎的人。
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
「乖孩子」像蘋果,「熊孩子」像草莓。
草莓出了問題在表面,
容易及時發現,
而蘋果出了問題,
外表依然可以很漂亮,
藏在裡面的問題不容易發現。
我見過很多小時候特別懂事乖巧、成績很好的「別人家孩子」,到了中學、大學突然開始了「遲到的叛逆期」,逃學曠課、打架上網,把小時候沒做過的壞事全都做一遍。
甚至還有些人是畢業後,照常乖乖聽父母話回老家工作,突然在某一刻自我意識覺醒,不願意再聽父母的話,拒絕他們的控制,行為表現反常而激烈。
這些,其實都是小時候種下的苦果。
因為是"乖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常常被大人忽視。
3、乖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和關心
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被人看見、被父母關注。
有時候孩子感覺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得不到回應,就換一種方式,如變得乖巧、聽話、懂事,來尋求父母的關注和重視。
乖孩子比一般同齡孩子更加敏感、脆弱,更懂得觀察別人的情緒,比如家長不開心了,常常害怕是自己的問題,就表現得更好來讓媽媽高興起來。
父母要多給孩子
無條件的愛和情感上的回應。
允許犯錯,讓孩子明白
不論怎樣爸媽都是愛他的,
這樣孩子內心才會充滿安全感,
從而卸下心理防備。
還有很多父母喜歡夸孩子「寶寶乖,聽話媽媽就給你買好吃的」、「你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孩子為了別人眼中的「好」,而隱藏起自己的真實訴求;為了保持加在自己身上的標籤,而隱藏起自己真正的感受和渴望,成為乖孩子。
所以家長要注意,不隨便用「乖孩子」「真聽話」「你要懂事」這種標籤化的語言來評論孩子,不讓「乖孩子」成為孩子的負擔。
4、尊重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見
教育的最終目的,從來不是培養出一個乖孩子。
過度壓抑內心需求、兩面派、喪失自我的「乖孩子」,身心發展是不健康的。
《舊唐書》里有一句話說:「父有諍子不敗家。
」
諍,敢言直諫也。
一個敢於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孩子,是可貴的;而一個努力給孩子自由表達空間的父母,是可敬的。
隨著孩子的成長、時代的進步、觀念的不斷更新,我們應該接受孩子與我們思想的出入、言行上的不同。
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做決定、或是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期望時,再到種種小事上,要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抒發自己的情緒。
告訴孩子他可以說「不」,他有拒絕的權利,只要是真實的情緒和想法,都可以表達出來。
此外,時常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各種事項的討論中來,鼓勵孩子多思考,多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才能幫助他成長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否則,孩子的感受大多被忽視,他們的意見得不到重視,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就不敢隨便表達自己真實的態度,變得畏畏縮縮,不斷壓抑自己。
5、不過度控制,給孩子自主成長的空間
一般來說,0-6歲是孩子個性發展的第一個關鍵時期,他們活潑好動,奇思妙想,甚至愛調皮搗蛋,和大人唱反調。
其實,這正是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
有專家認為:3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幼兒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可是生活中就是有很多父母,喜歡替孩子做主、事事包辦、控制孩子,這個不行那個禁止,破壞了孩子身心發展規律。
久而久之,孩子的天性被壓抑,很容易變得膽小、懦弱、順從。
我們並不是說鼓勵孩子離經叛道,孩子的「聽話」應該更多體現在生活規矩、行為道德這些原則性問題上。
而孩子天性好動、調皮搗蛋、鬼主意多的特點,父母應作出正確的引導。
相信孩子,父母做好自己分內的事,給孩子自主發揮的空間。
多鼓勵孩子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從中增強自信和勇氣,犯錯、失敗並不可怕。
只有孩子不斷地去選擇、嘗試、應對和改變,並且因此發展出屬於他自己待人處事的智慧,才能最終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不隨波逐流。
別對你身邊的「乖孩子」太過放心,或許他才是最需要被了解、被關注的。
*版權說明: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
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
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圖片轉自網絡,由茁琳文化綜合整理編輯,最終解釋權歸茁琳文化所有。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為你的幸福,溫暖守護。
這3種「乖孩子」最招人喜歡,可長大後往往沒什麼出息!
「你看看別人誰誰誰,多聽話,從來不需要他爸媽操心,再看看你,你自己說給你報了多少補習班,一點用都沒有!」「你看看人家某某某,從來不用家長管,多聽話,你看看你!這麼大個人了,每天都在為你瞎操心!」...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 長大後越痛苦?引無數家長深思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因為窮人家的孩子比那些家庭條件富裕的孩子早吃苦,早懂事,有錢家的孩子還在吃奶的時候,窮人家的孩子已經開始啃饅頭吃鹹菜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懂事」和「乖」是不一樣的,雖...
「乖乖孩」變成了「爛好人」?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內,乖孩子往往更容易得到老師的關照、父母的歡心,殊不知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擁有健全人格和創新意識的人,而不是聽話、順從。「我家孩子特乖,從來不惹大人生氣。」「真是個聽話的孩子...
這類「招人喜歡」的孩子,長大往往沒出息!
生活中我們總能見到一些孩子,特別的乖巧可愛,父母讓做什麼就做什麼,非常省心。再看一些孩子調皮搗蛋,一會看不住就不定捅個什麼簍子,讓父母操碎了心。於是就會特別喜歡那些乖巧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2招教你防微杜漸!
第191篇原創文章全文約1500字|耗時約4分鐘在國慶這個假期,我也走訪了不少親戚。然後在親戚家中,總能夠發現一類型的小孩:他們很「乖」很「懂事」,爸爸媽媽說什麼他
人人誇獎的「乖孩子」,父母要注意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誇獎一個孩子「聽話」、「懂事」、「乖孩子」,而又有多少父母知道所謂的乖孩子絕對不是判斷好孩子的標準,迫使或誘使孩子聽話不吵鬧,會使孩子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嚴重的是如果孩子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