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也是「天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關於「熊孩子」的討論十分的激烈,特別是前一段時間,網絡上流傳很火爆的視頻,一個女大學生因為受不了一個熊孩子的吵鬧和不守規矩,踢了孩子一腳。

這一事件,讓本來就是社會熱點的話題更加火了。

我看網上的觀點出現了很嚴重的兩極分化,支持女孩子的人認為,現在有的家長太不會教育孩子了,孩子都被慣得無法無天,家長不教育孩子,那就只能等著社會狠狠的替你們教育;而反對女孩子的人認為,孩子再怎麼鬧都是個孩子,誰小時候沒哭鬧過呢?對待孩子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社會責任感,不然如果孩子換成你的孩子,你還會這樣接受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虐待?難道還會感謝別人幫我教育了孩子?

當然今天不是要和夥伴們討論孰是孰非,而是想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個事件。

許多人喜歡孩子,是因為孩子是「天使」,天使的笑聲,天使的容顏。

但是我們必須明白孩子也有熊的一面。

這個世上沒有永遠的天使,也沒有天生的熊孩子。

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是我的孩子,我該怎麼做呢?我想很有可能會及時的把孩子帶離現場,什麼也不說,就是帶離,待到回家或者和他單獨相處的時候,告訴他我的失望以及他的錯誤。

不過類似的事情還未發生,孩子還小不至於讓大人們難堪。

但是總有一天和許多家長一樣,我終究會面對孩子的「熊」色(shai),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少「熊」,或者不熊呢?實在是傷腦筋。

昨天在魏坤琳(北大心理學副教授,《最強大腦》評委)博士的家庭教育寶典中讀到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三招搞定公共場合的「熊」孩子》,感覺受益頗豐,值得分享。

魏博士引用了美國杜克大學的一項研究,說其實孩子在3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明白承諾和合作的意義了,已經可以發展合作精神了。

所以教育孩子懂規矩有禮貌,至少就要從3歲開始教他們不要熊了,這個時候孩子已經能夠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已經存在了社會意識和規則意識

如果此時加以引導和教育,孩子就會發展出兩種社會規則意識:「社會禮節」和「同情心」。

反之,如果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就只會發脾氣不知所措,在父母的打罵和嚴厲批評中,越來越不懂規矩。

事實上,小孩子一般是從2歲半開始會減少發脾氣的頻率,但是會一直到8歲才能真正意識到禮貌和規則的重要性。

所以不論怎樣教育,熊孩子的熊色總是會表現出來的,特別是在公共場合。

魏博士指出,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那不是孩子不懂事情,或者你是一個很糟糕的家長,那充其量只不過是你家孩子太小罷了。

但是,具體到教育的細節,又該如果來引導和教育孩子呢?這裡魏博士為我們列出了清晰的操作方法,接下來我總結和大家分享。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家裡家外要一致,不能在外邊要求孩子這也遵守,那也遵守,不能大聲喧譁,不能胡吃海塞,但是一回到家來,自己就胡吃海塞,大聲呵斥。

必須牢記,神教大於言傳!孩子不做熊孩子的首要條件是,家長不是「熊」大人。

要知道孩子的認知是不成熟的,他們分不清不同場合人際交往的細微差別,他們只會覺得大人們「說一套,做一套」,當然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其次是要「設定期望,提醒行為」。

這就是要給孩子輸送具體的行為目標,提醒他該怎麼做,要怎麼做。

比如馬上要去朋友家裡做客了,在出發之前就可以和孩子商量:「我們今晚是去做客的,你可以好好的享受吃飯,但是今晚不是去玩兒的,所以你不能亂跑或者大聲喧譁。

要知道別人和你一樣,都是要吃飯的,不希望被別人打擾。

」再比如在酒店吃飯,你可以和孩子事先約定:「你可以選擇各種好吃的,但是要記住不要大聲喧譁,在點完菜後要跟服務員說『謝謝』,如果你碰到了別人,要說『對不起』,請別人幫忙要懂得說『請』。

」在孩子表現出色的時候,一定不雅吝嗇誇獎,而且誇獎一定要儘量的細緻,比如:不要夸孩子「你真棒」這麼簡單籠統,而是要夸孩子「今天在餐桌上吃飯不鬧,真是棒」、「今天碰到了別人說了『對不起』,真是個好孩子」等等。

多次的強化,孩子就會養成禮貌的習慣。

家長們千萬不能一聲厲吼,再鬧我就「打死你!」或者,再鬧我就「不要你了!」等等。

因為孩子並不知道該怎麼做,你的激烈反應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沒面子,更加的不聽話,不配合。

再次,在公共場合如果孩子真的發生了不聽話,大哭大鬧,那麼最好的做法就是馬上帶著孩子離開

這一點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

相信許多的家長也是這樣想的。

但我們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這麼做的道理是,在現場眾目睽睽之下,你很難做到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孩子也不可能聽得進去你所有的教育。

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批評很容易就會升級為更大的尷尬,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帶著孩子離開,在離開的過程中,孩子和父母都有足夠的時間冷靜下來,才會有理智的思維和正確的行動。

這個時候再想孩子解釋離開的理由和自己的不高興,教育孩子就會有比較不錯的效果。

最後,「早培養,從點滴基礎做起」。

孩子的社會規則意識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想讓孩子在公共場合表現的好,其實是在壓制孩子的「天性」。

大多數孩子在2歲的時候,坐在一個位置上最多也就5分鐘。

所以要想讓孩子慢慢養成好的社會規則意識,就需要在平常下功夫,比如和孩子做遊戲,看誰坐的久,或者給孩子弄一個時間漏斗,從五分鐘開始練,逐級遞增,一步步的訓練。

對於寶寶的禮貌用語,可以從剛剛不會說話時,就不斷教他說「謝謝」、「你好」、「再見」等用語,這將對以後的學習禮節奠定基礎。

以上就是魏博士教給家長們的比較容易操作的方法了。

具體實施我還要幾年,有相應年齡段孩子的父母不妨嘗試一下吧,至少不比在糾結於該不該教訓熊孩子上,浪費時間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每天一篇文章,我們明天繼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人在這個社會生存,很多時候要講一定的規則,有規則一切才不會亂套,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小建立規則,對孩子的將來是有好處的。那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家長又應該如何引導孩子來建立規則呢。經...

孩子在公共場合不聽話,你知道怎樣搞定嗎

不要老拿孩子小,還不懂事來說事了,其實孩子3歲就可以明白,承諾和合作的的意義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孩子會逐漸發展出兩種社會規則意識:一種是「社會禮節」,比如禮貌、合作、團隊精神,這些社會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