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飯局上,孩子們的表現,卻讓我們做父母的深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表姐從外地回來,相約我們幾個姊妹小聚。

因為我們都已結婚生子,不免會帶上孩子赴約。

我們陸續來到預訂好的飯店,簡單的寒暄之後點菜吃飯。

開始,幾個孩子還算聽話,坐在那裡安靜地吃飯,可是沒多久幾個孩子就坐不住了,開始鬧騰起來。

大人勸說幾句,會消停一會兒。

畢竟,都是三四歲的孩子,一會兒就又開始玩耍起來。

我們怕吵到別的客人,索性把包間的門關了起來,只好任他們在裡面鬧騰。

最後,我們商量著吃過飯帶孩子們去廣場上去玩,孩子們這才安靜了下來,好好吃飯。

這一頓飯讓我們吃的很累!我們帶孩子離開時,飯店大廳里還有好幾個孩子在那裡追逐嬉戲,也沒有家長制止。

作為家長,帶孩子去公共場合,遇到這種尷尬是很正常的。

因為孩子天生好動,對新環境和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強。

若要不想讓孩子打擾到別人,我們作為家長帶孩子去公共場合前就應該做到提前準備。

首先,給孩子設定規則,提醒孩子的行為。

比如,我們去餐廳的時候,提前告訴孩子:我們今天要去與誰一起吃飯,你可以享受吃飯,但我們不是去玩的,所以你不能到處亂跑或者大聲喧譁。

因為這樣會打擾到周圍的人,他們和你一樣是來享受吃飯的,不希望被打擾到。

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好,我們家長就應該表揚一番,讓他們知道自己做的很棒,以鼓勵孩子。

其次,在公共場合遇到孩子吵鬧不要教導孩子,最好帶孩子短暫地離開。

如果在公共場合孩子沒有遵守約定,而開始吵鬧,我們不要急於教訓孩子,而是帶孩子短暫地離開;也使我們自己能平靜一下情緒,平和地與孩子交流,告訴他為什麼會離開,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而加以改正,同時也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再次,要做到早培養,從一點一滴做起。

有人會說孩子還小,根本不適用這些規則。

但是,你若不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等孩子長大了就很難再適用這些規則。

對於孩子來說,社會規則意識越早培養就越能讓孩子避免成為公共場合的熊孩子,而成為一個在外面表現出色的有教養的孩子。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讓孩子儘早養成有社會規則意識。

比如我們在家裡吃飯,一定要讓孩子坐在那裡吃,而不能邊吃邊玩。

家長在用餐的過程中也要做到不說話、不走動,做孩子的榜樣,培養孩子基本的餐桌禮儀。

孩子對於規則的認知是有個過程的,認識規則後,還需要讓他們使用規則、反覆練習,形成規則意識,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的。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家長做到以身示教,耐心的引導和規範孩子的行為,培養孩子的社會規則意識。

若能做到這樣,我們家長帶孩子去公共場合就不用再擔心孩子的表現會為別人帶來困擾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在公共場合不聽話,你知道怎樣搞定嗎

不要老拿孩子小,還不懂事來說事了,其實孩子3歲就可以明白,承諾和合作的的意義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孩子會逐漸發展出兩種社會規則意識:一種是「社會禮節」,比如禮貌、合作、團隊精神,這些社會化技能...

「熊孩子」也是「天使」

最近關於「熊孩子」的討論十分的激烈,特別是前一段時間,網絡上流傳很火爆的視頻,一個女大學生因為受不了一個熊孩子的吵鬧和不守規矩,踢了孩子一腳。這一事件,讓本來就是社會熱點的話題更加火了。我看網...

如果孩子被踹,你一定要踹回去嗎?

5月12日晚,大連的宋女士帶4歲的女兒辰辰在飯店吃飯,女兒和朋友的孩子玩捉迷藏時突然大叫一聲,聲音確實有點大,宋女士當時也批評了孩子,隨後辰辰玩得太開心了又尖叫了一聲,沒想到,鄰座的女大學生突然...

九歲孩子影院吵鬧遭掌摑背後的教育缺失

大年初二這天,本是合家歡的日子。但淄博的穆女士和她的九歲兒子卻並不開心,原來他們在影院看電影時遭到了陌生人的掌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筆者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了解。根據對影院工作人員的採訪,了解到原...

別讓孩子的餐桌素養 出賣了父母的素質

或許你認為吃飯,吃飽就好,我家吃飯都不好好吃飯,更別說要求那麼多。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的父母生活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