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給你生個小弟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天一篇親子育兒實踐分享

彤媽育兒經(mama037)

爸媽身邊,最接地氣,

最實用的的育兒小幫手!

你媽正在醫院給你生小弟弟呢!

你爸說了,生了妹妹後,就不要你了!

你看,你媽懷裡抱著弟弟/妹妹,不抱你了,媽媽不愛你了

……

相信,對於我們80,90後的這批人,尤其是村裡娃來說,這些都不陌生吧!

當年,多少小夥伴們,在聽到 「熊」親戚鄰居們的這些話後,伸出小手默默抹眼淚了,有木有?

至於後來,那個家裡突然冒出來的,能哭會動的「洋娃娃」,有多少人曾一度恨得牙痒痒!

信不信,你再哭,再敢搶我玩具,趁爸媽不在,我打死你!

心裡曾經無數次這麼幻想過的,滿肚子怨恨委屈的親們,舉個小手!讓俺知道,當年內心黑暗的,可不止俺一個人啊!

一大早的勾出大家這些 「辛酸的童年往事」,起因於昨夜,和群里一位倆寶媽媽的深夜長談。

為啥老大們都這麼不待見老二的到來呢?

如今,翻身做了父母的咱們,又該如何平衡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儘量做到公平公正的對待倆娃,讓他們都不至於覺得委屈呢?

隨著如今二胎政策的大力推廣和普及,在排除了一系列生二孩可能帶來的經濟和生活困難後,讓爸媽們最頭疼的一個話題就是:

姐姐/哥哥能接受弟弟/妹妹的突然到來嗎?

為啥老大對老二的排斥反應這麼大?

為了解決這個疑惑,首先,請爸媽們務必理解一句話:

原本沒有,和擁有之後再失去,是完全不一樣的!

社會大環境影響

  1. 重男輕女,這點就不累述了,直接上圖。

一句話,如果你們村裡整天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個場面。

然後有一天,你家也要生二胎了,你跟閨女說:「有了弟弟後,爸媽還像從前一樣疼你!」

你說,她會信嗎?

2.逗娃成為一種樂趣, 對孩子不友好的生活環境。

和第一條基本類似,在你家老二還沒生之前,你家七大姑八大姨就天天在你家老大耳邊給他普及,逗他「開心」。

媽媽要生弟弟/妹妹了,有了弟弟/妹妹後,爸媽就不疼/要/愛……你了!

你說,換做是你,突然被提前告知,家裡很快會來一個新的成員。

而且一旦他出現了,你之前所擁有的一切,都將被他無情霸占,剝奪;更要命的是,這種剝奪和搶占是長期的,也永遠沒有再還回來的可能。

試問,你會怎麼想,你會不會哭鬧,委屈,甚至衝動起來,我要殺了他?

可能看到這裡,有爸媽要問了,我家一堆熊親戚,都喜歡這麼逗娃,請問,我能怎樣?

有關熊親戚的問題:

春節將近,如何應對逗娃的「熊」親戚們?

父母觀念

1. 很多父母生二胎,並不是為了「養第二個孩子」;而是為了養一個「和第一個性別不同的孩子」。

這是人之常情,第一個孩子是男孩,第二個就想要女孩。

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第二個就想要男孩。

這種情況下,第一個孩子得到的照顧減半都只是保守估計,更可能的是,今後父母明顯偏袒幼子幼女,長子長女自然要反對了。

尤其是在前文說的,重男輕女的家庭,在只有一個獨生女的情況下,父母生二胎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個男孩。

一夜之間,從公主變女僕,這種情況下,女兒們以死相逼也不奇怪。

2.傳統的「姐姐/哥哥必須讓著弟弟/妹妹」的錯誤觀念

本來,老二沒來的時候,自己是全家人手心的寶。

爺爺奶奶寵著,爸爸媽媽愛著,外公外婆哄著。

結果,某天,二胎來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之一堆的,家裡家外的親戚們都跑去抱小不點,親小不點了。

突然之間,自己從眾星捧月,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小透明了。

這還不算,偏偏這個時候,一向最疼愛自己的爸媽還告訴你:

「以後,你就是哥哥/姐姐了,要讓著弟弟/妹妹,要好好照顧弟弟/妹妹!」

憑什麼啊,憑什麼你來了,我就變成哥哥姐姐,就得承擔責任啊?

憑什麼你搶走了我的所有還不算,還得讓我來哄著你,讓著你啊?

兒童心理發展

事實上,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多一位家庭成員,一定意味著家庭資源的重新再分配。

而3-12歲的孩子,在道德認知體系上,大多數還處於「唯利是圖」階段。

或者用兒童道德發展理論的學術名詞來說,叫「前道德階段」和「他律道德階段」。

前道德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世界上所有東西都要圍著自己轉,如果出現一個弟弟妹妹搶東西,會本能的抵制和反抗。

這是基本的生物求生反應,而你也很難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說「理性點!」——他們是不講理的。

他律道德階段的孩子,服從權威,權威認為好就是好,權威認為壞就是壞。

而弟弟妹妹的(準備)出生,一般都會導致對一胎的冷落,從而使他們誤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才被父母拋棄,這也最令父母頭疼的。

因為這種想法更為複雜、矛盾,無理取鬧也會發生在這個階段。

具體表現

第一、感覺之前自己獨占的資源被分享了,甚至被老二獨占了。

最明顯的,在很多二胎家庭,之前大寶都是媽媽親自撫養照顧的。

可二寶一來,媽媽就被弟弟妹妹獨占了。

大寶要麼交給爸爸帶,要麼送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了,尤其是二寶剛出生的那段時間。

自然而然的,大寶感受到了這種強烈的,心理和生活上的,雙重的巨大落差和不同。

於是,本能的,他會哭鬧,會說出一些「我恨死弟弟/妹妹了,我要殺了他」之類的,詛咒發泄性言辭。

甚至會發展到動手打人,打二寶;不讓爸媽,爺爺奶奶抱二寶等等,其他更加激烈的反抗行為。

總之,強烈要求把一切還原到最初狀態,幻想著自己能重新變回全家的中心。

第二、要求無論領域的公平性。

也就是說,老二有的,我必須都得有。

不論這個東西,我是否喜歡,是否需要,是否適合,哪怕是我從前最討厭的。

如果孩子發現,她已經改變不了爸媽照顧弟妹,甚至媽媽更多的時候,會抱著弟弟而不是她的客觀事實後,那麼,她也只好妥協,改變策略。

既然我無法回到從前,我有的都已經被你剝奪了,那麼,我就必須要跟你一模一樣。

你有什麼,我也必須要有。

你喝媽媽的奶,我也要喝。

你有嬰兒小推車,也必須給我買一個。

至於我喜不喜歡,我能不能坐,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都要要體現出「我也有」,「我也一樣重要」的這個形式和觀念。

第三、強調優先性

如果兩個人都有的東西,我作為姐姐/哥哥能否拿到相對好的那一個。

如果大寶認為自己被欺負了,爸爸媽媽能夠在給予自己充分保護的同時,如果能再收拾一下弟妹就更好了,否則,就是不疼我。

解決辦法

二胎的最好時機,是在孩子沒有明確獨立意識的時候——3歲之前!

要麼就是明顯成熟以後,比如12歲之後,兩個人明顯的年齡差距在那裡,差個10來歲的,差不多算是叔叔輩了,各自需求完全不一樣,哪還打得起來,嫉妒得起來。

可如果明確了要生二胎,或者說已經有了兩寶了,如何解決老大對於老二的這種強烈的排斥?

或者說,父母如何平衡對兩個孩子的照顧,儘量減少爭吵呢?

一個孩子在準備迎接作為兄/姐這一新身份之前,需要至少具備如下特質。

安全感

安全感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也是核心所在。

爸媽需要讓孩子明白,無論生二胎與否,自己在家裡的地位,尤其是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沒有任何變動的。

安全感其實是一種狀態,而不是能力。

一個孩子,在生命中的前三年,媽媽無時無刻的陪伴,關心與呵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已經奠定了她未來人生的基調。

安全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基石,是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礎。

有了這個基礎,才能讓孩子真正從心裡相信,二胎的到來不會影響,甚至改變他接下來的生活。

和睦的家庭氛圍,有明確的生活作息規律則是安全感形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

爸媽們注意觀察的話,會發現在平常的生活中、和在假日或旅遊狀態中,孩子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

當在日常作息時,孩子很清楚接下來一天的流程是什麼,雖然孩子對時間的認知概念比起成人仍不清晰。

但他們是有一個內在的生理流程,在體驗一日作息的。

換句話說,孩子是很清楚這一過程的:

起床後要刷牙,刷牙後吃早餐,吃完早餐後去幼兒園,在幼兒園待到太陽下山後媽媽就會來接我,然後就回家吃晚飯睡到我美美的小床上。

你家有從小培養孩子這樣規律的作息習慣嗎?

為孩子建立安全感,一個非常小,卻經常被無視的訣竅,就是建立起規律的一日作息。

有初步的自我照顧能力。

簡單而言,以3歲的孩子為例。

你的孩子會做這些事情麼?

疊衣服(或者卷襪子、疊內褲)

自己收拾玩具到一個箱子裡

穿脫衣服/鞋子/襪子

自己洗手,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

基本上就是這些,日常的生活自理,你確定你家老大能自己做到嗎?

自信與成就感—體驗過分享的喜悅

自信與成就感,是基於自我照顧能力,再進一步提升的一個特質。

簡單概述一下,當一個孩子能夠自己滿足自己的大部分需求時,他對自己也就有了信心。

當一個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時,他自然也就有了安全感。

你說畫畫一等獎、書法小紅花、或者舞蹈比賽冠軍?對6歲前的孩子來說還太早。

對孩子來說,最棒的成就感,不是獎狀或獎勵,而是自己動手從頭到尾,完成一件事情後的喜悅。

沒錯,如果從這個定義出發,你會發現那些自我照顧的事情,很多都符合這個定義。

你家孩子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呢?

邀請別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在客人來家之前,與爸媽一起準備待客的零食、玩具等等。

旅遊回來後,孩子帶著某地的特產零食,到班上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成人很容易誤解孩子對分享的看法。

孩子的分享,實際上是基於1人1個的原則的。

沒錯,這也包括了他自己!

從這個角度,你會發現,家長很多時候的做法常常與此相悖。

比如,「你是哥哥就讓著弟弟吃吧!」

「人家來家裡玩,就讓客人吃吧!」

所以實際上,這其實不是考驗孩子,而是考驗家長有沒有,把自己孩子那份考慮進去。

即便是要孩子禮讓自己的那一份,整個過程是否有尊重孩子的意願?

也就是說,在很多時候,兄弟或姐妹兩個,你都要遵循:

他們能自己做的事情,你絕對不插手的原則。

並且不去偏袒或偏向任何一方,就事論事,單論是非。

如何尊重一個孩子?

第一,先思考一個問題,有哪些事情,是現階段你的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做的?

第二,那些孩子能夠自己做決定,自己做的事情,你絕對不去干涉。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尊重孩子的同時,也要尊重你自己,你的愛人以及所有與孩子一起生活的人。

如果孩子的某些決定與行為,已經明確的對你和周圍的人產生干擾時,明確而嚴肅的制止。

一個充滿自信、作息規律、獨立自主、願意分享、不會嬌生慣養、懂得尊重,因此內心充滿了安全感的孩子,很顯然已經做好準備,迎接作為兄長的新挑戰了。

父母及時的溝通與鼓勵

當一個新的生命降臨時,父母和大寶之間的隨時溝通了解。

尤其是,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及時鼓勵引導,非常重要。

溝通可以有各種方式,針對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

比如,對顯現出成就取向的孩子:

「帶領弟弟妹妹會鍛鍊你的領導能力,爸媽很高興,看到你已經長成大人了,會照顧弟弟妹妹了!」

對依賴性強的孩子:

「以後有個弟弟妹妹陪你玩,你就再也不會孤單了」

對好奇心強的、是非觀念強的、講道理的,溝通方式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必須根據自家孩子的性格特點,因地制宜。

父母要增加母愛和父愛的投入,尤其要更重視大寶的心情(反正小的目前的需求僅限於吃喝拉撒),消除他的被拋棄感。

對老大提供更周全、更有安全感的關注。

同時,孩子也可以從這個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中,慢慢學會與弟弟妹妹共存。

一胎對二胎的牴觸,無論出生前後,極有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父母要對一胎產生的負面情緒做出及時、合理、因人制宜的反應。

tips

二胎的到來,一定會再次打亂原本井然有序的家庭生活,讓二胎爸媽們一時間壓力增大。

怕奶粉錢不夠,怕兩個孩子自己帶不過來,更怕無法均衡好自己的精力時間,不能平等的對待兩個孩子。

這些最初的混亂,是所有二胎家庭都會面對的。

同時,大寶在一段時間內,尤其是小寶剛降生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受到冷落,承受巨大的生活落差。

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必然會發生的,所有家庭都一樣。

所以,爸媽們切勿因此而太過焦慮,更不必因此而覺得對不起老大,冷落了他。

最重要的一點,別幻想著做完美父母!這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我們都是普通人。

是普通人就意味著我們做父母的時候,也會是一個缺點多多,犯錯多多的真實父母。

別想著要做一個完美無缺的媽媽,偶爾冷落了孩子,偶爾吼了大寶幾句,也是正常的。

至於心理陰影麼,可能會有,但絕對沒有大到,就此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地步。

讓自己努力放鬆,以一顆平和的心態去養育兩個娃,這是處理好老大和老二矛盾的根本,也是先決條件。

第二層,重新定義「公平」。

公平的定義並非是你白天花了3個小時照顧小寶的吃喝拉撒,那麼為了公平起見,晚上你也必須再花3個小時陪大寶一起玩。

不是這樣的,記住,每個孩子的個性,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那也意味著,你愛他們的方式,也應該是不一樣的。

比如,你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去遊樂園玩。

這個過程中,你全程把小寶抱在懷裡,陪她說話,抱著她四處散步。

與此同時,你任由大寶一個人在遊樂園玩滑滑梯,或是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飛車遊戲。

在這個過程中,你給了兩個孩子各自需要的愛。

你在抱著小寶的同時,全程也在陪著大寶玩。

所以,你並沒有冷落大寶,也並沒有對他不公平。

對於大寶來說,你今天帶他去遊樂園玩了一天,他很開心,覺得媽媽對他很好,並沒有任何不公平的感受。

所以,看到了嗎?

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

所謂的公平,也應該是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的公平,而不是父母以為的公平。

轉載聲明:部分資料及整理自知乎問答: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48755/answer/40465212

來源:知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二胎駕到,大寶有情緒,且看妙招搞定!

喜大普奔,從國家正式放寬二胎政策後,雖然能光明正大的生二寶,但大多數爸媽都喜憂參半。喜的是家中可又添一丁,憂則是二胎畢竟不像買東西那麼簡單,需要考慮許多問題:例如經濟、時間、精力等問題,而爸媽們...

二胎家庭如何處理孩子關係

<生二胎時如何照顧大寶情緒>1、和大寶分享媽媽的懷孕經歷生二胎懷孕期間媽媽身體出現的任何變化都要喝大寶分享,不妨告訴大寶,你也是這樣在媽媽肚子裡面長大的,而在媽媽肚子裡面的弟弟或妹妹,已經想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