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100分,有什麼不可以?前清大校長評台灣教育的四大優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考試制度的正面特質我在教育圈裡打滾多年,曾經在澳門、臺灣以及美國受過教育,也在臺灣和美國教書多年。

常常有人問我,臺灣的學生和美國的學生有 ... 商周會員登入 ×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接收通知 下次再說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焦點 焦點首頁 時事分析 封面故事 今日最新 大家都在看 國際 國際首頁 全球話題 趨勢中國 財經 財經首頁 產業動態 商業趨勢 焦點人物 投資理財 地產風雲 管理 管理首頁 創新策略 數位轉型 行銷密技 領導馭人 職場 職場首頁 職場修練 創業心法 心靈成長 英文學習 教育趨勢 ESG 精選特輯 alive 良醫健康網 Smart自學網 商周財富網 特別企劃 名家專欄 影音 Podcast《商周Bar》 數位閱讀 商周知識庫 商周共學圈 商周陪你讀 百大顧問團 關鍵100天CEO作戰室 聲音商學院 商周Store 紙本雜誌 電子雜誌 數位訂閱 暢銷圖書 商周CEO學院 領導學程 CEO社群 職場技能 青少年學習 企訓&專班合作 圓桌趨勢論壇 服務 會員中心 訂閱商周 客服中心 常見問題 活動總覽 加入我們 序號兌換 商周紅包 追蹤商周 下載App抽好禮 訂閱電子報 現正閱讀 追求100分,有什麼不可以?前清大校長評台灣教育的四大優點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waita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 職場 職場修練 職場|職場修練 追求100分,有什麼不可以?前清大校長評台灣教育的四大優點 撰文者:劉炯朗 非讀BOOK 2016.03.27 2016/03/2723:35:17 台灣考試制度的正面特質 我在教育圈裡打滾多年,曾經在澳門、臺灣以及美國受過教育,也在臺灣和美國教書多年。

常常有人問我,臺灣的學生和美國的學生有何不同?我都回答:年輕人就是年輕人,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努力向上,充滿活力和熱情,我的確覺得每個地方的年輕學子都沒有太大不同。

那麼,臺灣和美國教育制度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在這個又小又平的世界裡,特別是臺灣、香港、澳門、中國、日本、韓國等地方,教育都相當普及,也受到非常高度的重視,而且有許多制度和做法都是受到歐洲和美國的影響,六三三的學年制,語文、數學、理化、社會、歷史、地理等科目的類別也是大同小異。

廣告 既然如此,同樣的學生、同樣的教育制度,為什麼訓練出來的學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呢?這真是大哉問!一個年輕人的成長受到學校、家庭、社會、傳統等種種因素的影響,能夠對這些因素一一分析,那也真是「大哉答」了。

其實,臺灣培養出來的學生特質有許多正面可取之處,也有負面應該改進的地方,我們不需要把臺灣的教育說得一文不值。

年輕人的特質當然大大受到教育過程的影響。

但是,家庭、社會、傳統等因素也有責任,不該把帳完全算在教育過程上。

到底臺灣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有什麼較為顯著的特質呢? 第一、他們大多數都是非常努力的學生,學校的課業是沉重的,他們花在讀書、寫作業和補習上的時間和精力是大量的,這培養了他們將來在工作上努力、盡力、打拚的精神。

我們常常聽到科學園區的工程師們加班、熬夜的故事,也聽到年輕人隻手創業、不休不眠、刻苦耐勞的故事。

雖然,過分辛勞是不應該被鼓勵的,但我們培養出來的年輕人是能吃苦耐勞的。

第二、他們大多數都是聽從老師、父母、長輩指導的年輕人,老師怎麼教就怎麼做,這也培養他們將來在社會上成為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在工作上恪守崗位,當然我們並不是要他們成為過分聽話的乖乖牌,但是,我認為臺灣一般年輕人的公民教育和職業道德是足以自豪的,從排隊、讓座、禮貌和容讓,或是服從、尊重等,都能看到教育的成果。

廣告 第三、考試要考一百分、以第一名畢業,這當然不應該是教育的目標。

我們的教育制度難免有過分強調一百分、第一名的缺失,但是,追求卓越是一股值得培養的原動力,不輕易接受第二名,也是值得培養的心態。

選舉排第二就是落選,科學發現排第二就只是驗證而已。

只要對第一名、一百分有健康正確的定義和觀點,考第一名、考一百分不是一件壞事。

第四、考試制度讓公平公正這個觀念得到認同,大家都會同意我們的考試制度的確是一個公平競爭的制度,也因此讓眾人體會到公平競爭的重要性,養成杜絕旁門左道、相信只有正門沒有後門的做事態度和方法。

努力、奉公守法、力爭上游和重視公平公正,是我們的教育制度為年輕人所培養出的優良特質。

小心!考試制度的負面影響 關於現行考試制度及其導引而形成的教育方法所培養出的年輕人特質,我已經講過幾個正面的特質,接下來也看看有哪些不盡理想的地方。

第一、目前的考試制度將學生的知識視野局限成非常片面和狹窄,知識是相通、相關連的,但是,不考不教的做法硬是切斷了這些關連。

我聽過一個例子,國中教三角函數時,老師只教sine(sin)、cosine(cos)和tangent(tan)這三個函數,另外三個函數cotangent(cot)、secant(sec)、cosecant(csc),因為不考,所以就不教了。

片面和狹窄的知識不但大大減低了功用,更大大減少了追求新知的樂趣,甚至是危險的。

一綱一本的原則只能應用在高中生的學測,到了大學、進了研究所是多綱多本,踏進了社會是無綱無本,而且考試是隨時抽考沒有預警的。

在浩瀚的知識裡,只看到孤立的「點」,就容易困陷在微枝末節上,看不到大方向,無法建立開天闢地的格局,套一個功利的說法,也就成不了大名、拿不到諾貝爾獎了。

推而廣之,做人做事也難免缺乏宏觀、做大事、立大功的氣魄了。

「坐井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其所見小也。

」這正是孟子說的「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了。

第二、目前的考試制度養成了學生「任何題目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心態,是非題和選擇題都沒有任何討論空間,在廣大的學術領域裡,不單是哲學、文學和社會學這些領域,即使在精準的科學裡,許多問題或者根本沒有答案,或者會有好幾個答案,不能迷信單一的標準答案。

幾百年以前,物理學家就一直在探討到底是應該先用波動還是用粒子的模型來描述?目前的答案是光波和光粒子兩個模型是並存的。

更何況推廣到社會上,在企業經營裡,更不可能有絕對正確、唯一的標準答案。

過分相信單一的標準答案,因而不去尋找其他可能的答案,也會形成不容許或否定別人、別的答案可能存在的偏頗心理,做學問也好,做人做事也好,都必須有廣闊的胸襟。

第三、目前的考試制度養成了學生只追求短期結果的心態,反而忘記、甚至不知道長遠的目標是什麼。

許多學生將學習的過程看成只不過是一連串的考試,學習的目標只是把下一次考試考好,只在學測和基測前好好衝刺。

我遇過幾個書讀得很好的學生,他們努力的目標似乎就是進建中、進臺大醫學系,也有幾位因為幾分之差,沒有進入醫學系而沮喪。

他們沒有詳細思考過進建中、進臺大的目的,甚至覺得沒有思考這個問題的必要,這的確和古代科舉制度裡狀元是唯一的目標相似。

我在報紙看到一則報導:有一位基測分數可以進建中的學生選擇不到建中報到,報導強調錄取建中而放棄報到是四年來的首例,甚至被認為有點可惜。

我查了一下當時的北北基聯合基測結果,建國中學、北一女、師大附中、中山女中、板橋高中、大安高工的最低錄取分數,在400多分裡相差最多只有20分,那是5%的差別而已;對一個學生受教育的長遠目標來看,這怎麼可能有何分別? 美國教育制度的重大優點是在教育的過程裡有許多第二次機會,更重要的是學生和家長也相信第二次機會存在,進不了最好的國中,還是有可能進非常好的高中,進不了明星高中,大學還是有可能進名校,大學進不了名校,還是可以進頂尖的研究所。

我們要將目標看得遠,要相信在求學和事業的過程裡,是充滿了第二次機會的。

第四、目前的考試制度側重強記而輕忽理解,考試題目往往缺乏深入理解的必要,更缺少導引、申論的空間。

在70至100分鐘的考試時間裡,做五、六十道選擇題,把標準答案塞在腦子裡,考試時再從腦子裡複製出來,是必勝的祕訣。

我認為理化、數學的結果不需要死背,可是大家偏偏努力去背,因為考試要考;我認為文學詩詞應該背誦,可是大家偏偏都不背,因為考試不會考。

有個同學用下列這種方法牢記三角恆定式:「一塊三毛錢等於四塊三毛錢減去三塊錢」(cos3x=4cos3x-3cosx)。

這個方法的確很俏皮、有趣,可是千萬不能當真!我在中學念三角時,老師從來沒有要求我們背這種三角恆定式,我試著動手把恆等式再導一次,幾分鐘就導出來了,很簡單;但是,補習老師會告訴同學在考試的時候不能浪費這幾分鐘時間。

而英文「sentimental」這個字常讀成「山東饅頭」來幫助記憶,更只能當成笑話,否則不就成了不折不扣的中式英語了! 第五、由於競爭非常激烈,學測要得滿級分,基測要得PR值99,根本沒有錯誤的空間。

一般的說法是,要想進入建中或者北一女,基測每科五、六十道題裡,最多只能答錯一題。

用這樣的考試結果來判斷學生的能力,最後培養出來的往往是小心翼翼、四平八穩、不輕易犯錯的學生,但也培養出不敢犯錯、不敢冒險的學生。

我常聽在科學園區高科技公司任職的朋友說,我們教育出來的工程師可靠、認真,但創新不足,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敢犯錯誤。

還有,在激烈競爭的考試制度下,形成了斤斤計較、錙銖必較的心態。

很多同學在準備學測時會背到「六銖為一錙,四錙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斤斤計較的心態也會反映在做人做事的態度上,就是拿不起、放不下。

第六、補習制度會嚴重剝奪學生的獨立學習。

很多同學缺少獨自鑽研的經驗和訓練,覺得不懂時請教補習老師就好了。

我曾聽到有些進入臺、清、交名校的學生,念大一物理和大一微積分時,還回去找補習老師,也許這是特殊情形之下的個案,但也顯示出培養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說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當我們強調創新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時,必須知道創新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主要是來自獨立學習的能力。

臺灣教育制度下的學生,從讀書的方法到做研究的能力,甚至到做事處世的態度和方式,都可能受到考試制度的影響。

不過,平心而論,年輕人的特質是受到整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和社會大環境的整體影響,若把帳都算在考試制度上,無論是把考試看成能治百病的良方,或者是一切過失的源頭,都是不必要的。

看完這些歸納,倒不如將它看成無論在什麼考試制度和教育方法之下,年輕人應該擁有的優點以及應該避免的習慣和特質,用來提醒我們自己,那就可以了! 書籍簡介 書名: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作者:劉炯朗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16/02/16 劉炯朗 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

曾當選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院士、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傑出會員。

2011年榮獲卡夫曼獎(PhilKaufmanAward),該獎項被認為是電子設計自動化界的諾貝爾獎。

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1998年回臺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才無數;並以資訊工程之國際學術聲望,於200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國際上聲譽卓著的科學家、教育家。

近年悠遊於寫作、廣播、演講等領域,以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談科學、文學、歷史、科技發展等各領域的知識學問,深得大眾喜愛。

延伸閱讀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台灣教育優點 台灣教育制度優點 非讀BOOK 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 全校學測考不到40級分,不是學生跟老師的錯!補教老師告訴你台灣教育最荒謬的兩大怪象 只想炫耀孩子念明星高中,難怪家長要抗議 讓孩子崩潰的是分數?比序?還是媽? 名校情結不是打嘴砲就能解決!朱立倫天天通勤3小時念建中,現卻說「孩子讀家旁邊的高中就好」 廣告 大家都在看 被抨擊不得體,哈利梅根為什麼還在女王喪禮上時刻緊緊牽手?肢體語言專家專業解讀 別落入二選一!丁菱娟:我不贊同「安靜的辭職」,但也別感慨年輕人不努力 比台積搶人更狠!歐美大廠挖角採購、客服 我感染「BA.5」了嗎?咳嗽、喉嚨痛...重複感染是特徵!BA.5「潛伏期、10大症狀、預防方法」這篇一次看 廣告 熱門快訊 廣告 立即註冊 獲得免費閱讀點數 付費訂閱 訂閱商周數位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