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諦十六行相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苦諦四相:有害、有為、煩熱、變壞; 2.集諦四相:存續、因緣、合、障礙; 3.滅諦四相:出離、離、無為 ... 四諦十六行相 四諦十六行相,佛學術語,名數,觀四諦一諦各有四種之行相,合為十六行相。

見十六行相條。

四諦又雲四聖諦,四真諦。

基本信息“諦”原義是事物的內在含義或者意義,在佛教中用來翻譯梵語“Satya”,意思是真實無謬的道理。

佛教不管支派如何分化,必根本依據四諦,否則將難免流變。

四諦概括了兩重因果關係: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滅是果,是悟界的因果。

這是從表面現象到深層原因的逆推過程。

反過來說,就是修道除惡、滅貪嗔痴,就可以避免痛苦,脫離輪迴。

北傳《集異門論》:1.苦諦四相:非常、苦、空、非我;2.集諦四相:因、集、緣、生;3.滅諦四相:滅、靜、妙、離;4.道諦四相:道、如、行、出。

南傳《小部·無礙解道》:1.苦諦四相:有害、有為、煩熱、變壞;2.集諦四相:存續、因緣、合、障礙;3.滅諦四相:出離、離、無為、不死;4.道諦四相:出離、因、見、增上。

瑜伽三十四卷一頁雲由四種行,了苦諦相。

謂無常行,苦行,空行,無我行。

由四種行,了集諦相。

謂因行,集行,起行。

緣行。

由四種行,了滅諦相。

謂滅行,靜行,妙行,離行。

由四種行,了道諦相。

謂道行,如行,行行,出行。

如是名為了相作意。

如彼卷一頁至十六頁廣釋。

《法相辭典》朱芾煌編佛學術語,名數,觀四諦一諦各有四種之行相,合為十六行相。

見十六行相條。

 四諦又雲四聖諦,四真諦。

聖者所見之真理也。

梵語Catv&amacron;ri-&Amacron;ryasaty&amacron;ni,巴利語Catt&amacron;ri-Ariyasacc&amacron;ni。

 一苦諦Du&hdotblw;kha-&amacron;ryasatya,三界六趣之苦報也。

是為迷之果。

二集諦Samudya-&amacron;ryasatya,貪嗔等煩惱,及善惡之諸業也。

此二者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報,故名集諦。

三滅諦Nirodha-&amacron;ryasatya,涅槃也。

涅槃滅惑業而離生死之苦,真空寂滅,故名滅。

是為悟之果。

四道諦M&amacron;rga-&amacron;ryasatya,八正道也,此能通於涅槃故名道。

是為悟之因。

其中前二者流轉之因果也,故又曰世間因果。

後二者還滅之因果也,又曰出世間因果。

此四者皆雲諦者,言其真理實為至極也。

佛起菩提樹下至鹿野苑,為五比丘始說此法。

是為佛轉法輪之初。

依之而修道證滅者,稱為聲聞人。

法華經譬喻品曰:‘昔于波羅奈,轉四諦法輪。

’四十二章經曰:‘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

’涅槃經十二曰:‘苦集滅道,是名四聖諦。

’涅槃經十五曰:‘我昔與汝等不見四真諦,是故久流轉生死大苦海。

若能見四諦,則得斷生死。

’止持會集音義曰:‘苦諦者,苦以痛惱為義。

一切有為心,行,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故名為苦。

大論云:無量眾生有三種身苦:老病死。

三種心苦:貪嗔痴。

三種後世苦:地獄餓鬼畜生。

總而言之有三苦八苦等,皆三界生死之患。

諦審生死實是苦者,故名苦諦也。

三苦,謂苦苦壞苦行苦,八苦可知。

集諦者,集以招聚為義。

若心與結業相應,未來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名為集。

審一切煩惱惑業於未來,實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故名集諦也。

盡諦者,亦名滅諦。

滅即寂滅,滅以滅無為義。

結業既盡,則無生死之患累,故名為滅。

以諸煩惱結使滅故,三界業亦滅。

若三界業煩惱滅者,即是滅諦有餘涅槃。

因滅故果滅,舍此報身時,後世苦果,永不相續,名入無餘涅槃。

諦審涅槃實為寂滅,故名滅諦也。

道諦者,道以能通為義。

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至涅槃,故名為道諦。

審此二道相扶,實能通至涅槃不虛,故名道諦也。

正道者,實觀三十七品三解脫門緣理慧行名為正道。

助道者,得解觀中種種諸對治法及諸禪定,是名助道。

’十六行相無常:待眾緣故(觀因緣成,故生滅無常。

苦:逼迫性故(觀此身是苦)空:違我所見故(觀因緣所生故空。

)無我:違我見故(觀因緣假成,故無我體。

)因:如種理故(觀苦果之因。

)集:等觀理故(觀招集苦果。

)生:相續理故(觀苦果生,相繼存在。

)緣:成辦理故(觀諸緣成就苦果。

)滅:諸蘊盡故(觀諸漏已盡,生死斷滅。

)靜:三毒息故(觀三毒皆無,此心不亂,有明照作用,故靜。

)妙:無眾患故(觀出離三界,無諸憂患,故妙。

)離:脫眾災故(觀一切災害,皆已遠離。

)道:通行義故(觀八正道,可至涅盤。

)如:契正理故(道契正理,故如。

)行:正趣向涅槃故(由此萬行,以趣涅盤。

)出:能永出生死故(由此聖道,以出生死。

)相關詞條 十六行相 部派佛教的修證理論。

指觀四諦之境時所產生的十六種行相。

又稱十六行、十六行觀、十六行相觀、十六聖行、十六諦、四諦十六行相。

謂行者在觀四諦時,內心於四諦各具... 概述   十六行相之實體   其他相關   四諦十六相行 四諦 四諦:梵文Catursatya的音譯。

佛教基本教義之一。

指苦、集、滅、道四諦。

“諦”為佛經中所指的“真理”。

佛教認為,人世間一切皆苦,叫“苦諦”;欲望... 版本零   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行相 緣集諦有四行相。

緣滅諦有四行相。

緣道諦有四行相。

行相   擴展閱讀 四諦十六行禪觀:佛陀初轉法輪的殊勝法門 佛陀最先宣講的苦、集、滅、道是佛教的四聖諦,是佛法的基礎共學與根本禪觀。

在《涅槃經》卷十四中佛陀說:“我昔與汝等,不見四真諦,是故久流轉,生死大苦海。

若... 前言   本書目錄   作者簡介 十六行 四諦的十六行相,簡稱十六行,又叫做十六諦觀,即苦法智忍等十六種觀法。

見八忍八智條。

... 減緣減行 行相,而觀四諦之理。

小乘修道階位上,忍位共分上、中、下三個階段,在中忍位以十六行相觀四諦,依此次第縮觀之觀法,稱為減緣減行。

緣,為所緣之義,指...中各觀四諦,合為八諦,即八緣。

行,為行相之義,即觀四諦之狀態;四諦各具有... 彰所知論 青白極大堅實。

深十六洛叉由旬。

廣量無數。

由暖生雲名曰金藏。

降澍大雨。

依風...山下。

東有五峰。

文殊菩薩居止其上。

有十六大國千數小國。

又有三百六十種人。

有... 作者介紹   本書節選 四善根位 勝者。

恰如人之頂,故稱頂法。

此位亦具觀四諦及能具修十六行相。

以上暖、頂二法...四諦之境及能具修十六行相。

中品則漸次減略其行相與所緣(此稱減緣減行...十六行相時,有此四種善根位。

茲分述如下︰(1)暖法︰又稱暖位,指能具觀察... 佛教名詞   分述 雜阿毗曇心論 有漏智、法智、類智三智包括四諦智等十智,又從十智觀四諦十六行相上或具緣...七分,而依四諦次第,提要解釋。

即〈界〉、〈行〉二品解釋苦諦,〈業...,直說構成有情和世間的諸法由緣生而有自性的共同法相,相當於四諦的苦諦(按... 簡介   各品的主要內容如次︰   發展歷   《雜阿毗曇心》解釋   補充說明 熱門詞條DwyaneWadefirefoxitgirlLinux作業系統wentworthmillerwin7旗艦版冰淇淋蛋糕大溪花海農場天天想你封神英雄小資女孩向前衝心臟病李開復楊煥白金酒矢澤愛石斑魚禮貌網路簡訊胡連蘇打餅乾辛金·貝辛格魁男塾w七十二層奇樓問鼎天下大盜五右衛門大目仔孩子的天空富士拍立得已婚愛哭鬼拜託了機長桃太郎終結者2:審判日緋聞計劃芹菜炒豆乾茅侃侃蛇皮鑰匙雪莉·麥克雷恩餡餅齊柏林CPUID樂天瑪特超市人生第一次哈密瓜靈魂獻祭系統管理員金山毒霸陳韻如四諦十六行相@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