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學行政與教學衝突困境及其因應之個案研究 - 碩博士論文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國民小學、組織衝突、衝突.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7.99.71.17)您好!臺灣時間:2022/08/1916:04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廖勇潭論文名稱:國民小學行政與教學衝突困境及其因應之個案研究指導教授:李安明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系所名稱: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學門:教育學門學類:教育行政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7畢業學年度:95語文別:中文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組織衝突、衝突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school、organizationalconflict、conflict相關次數: 被引用:10點閱:1425評分:下載:182書目收藏:2 摘 要和諧國小(化名)為一所新設國民小學,「新」是它無可置疑的優勢,由於校舍新、師資新、理念新,創校前幾年實施總量管制,每年都有學生進不了和諧國小就讀。

但「新」也是造成和諧國小制度不夠成熟、教師經驗不足、組織文化少了「情」的成份,以致於教師在表達意見時,採取直接批判方式,造成當事人心理受傷,更造成外界感覺衝突不斷。

本研究針對個案學校進行兩年的質性研究,採用參與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工具,進行資料蒐集,並透過質性研究輔助軟體Nvivo7進行編碼分析,獲致重要結論如下:壹、和諧國小衝突主要因素一、學校行政基於依法行政、面對上級壓力以及對行政倫理尊重的立場與教師基於教育專業自主的立場多所衝突。

二、新設學校剛開始的開放風氣與尚未健全的制度,與後來為了因應學生及班級人數的年年增加,制度調整的必要性,造成先鬆再緊的改革現象。

另外學校人事的變動頻繁,使得行政和教學間產生調適上的困難。

三、行政團隊和教學團隊經常在會議場合發生語言上及意識上不自覺的對立現象,使得和諧國小教師與行政之間的互信不足。

造成衝突誤解很容易發生。

四、部分教師具有強烈的自我主義,即使透過不斷的溝通,甚至動用表決決議,這些老師仍舊堅持己見,造成學校衝突。

貳、和諧國小衝突處理策略不同的主任對於衝突處理策略也有不同,整體而言,和諧國小的衝突處理策略仍屬各個主任單打獨鬥的狀況。

參、和諧國小衝突影響一、正面影響(一)和諧國小的衝突事件使得行政在推行措施時,能多了解不同教師的意見使制度改革日臻完善。

(二)和諧國小的衝突事件促使行政與教學間產生對話,對雙方意見表達和情緒的抒發,及對方立場的理解有正面幫助。

二、負面影響(一)和諧國小的衝突事件是造成行政和教學間的裂痕難以彌平,互信不足的主因。

也進一步造成外界對和諧國小負面觀感。

(二)和諧國小的教師面對無法對抗行政壓力時,採取消極抵制措施,造成組織能量的內耗,減緩和諧國小進步的動力。

針對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壹、對和諧國小行政人員的建議一、建議和諧國小行政人員參與各學年會議,了解教師心聲。

二、建議和諧國小行政人員能夠培養高度情緒智商,並能夠跳出衝突情境,站在更高的學生利益來看待衝突。

三、建議行政人員多加強橫向溝通。

並透過處室主任三年輪替制度,打破處室本位思考模式。

同時也建議建立行政團隊和教師團隊的輪替制度。

貳、對和諧國小教師團隊的建議1.建議教師們勇於接受行政工作的挑戰。

2.建議教師們能多參與校內外研習進修,踴躍報考研究所碩、博士學位。

3.建議教師能夠保持心理彈性空間,讓多元的意見在和諧國小都有實踐的機會。

參、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一、針對相同議題佐以量化調查。

二、針對教師團隊的形成進行質性研究。

三、針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進行行動研究。

AbstractHe-xieElementarySchool(alias)isanewlyestablishedelementaryschool.Undoubtedly,“newness”isitsadvantage.Becauseofthenewschoolhouse,newteachingstaff,newideaandthetotalcapacitycontrolthatimplementedinthepreviousyearssincethefoundationofthisschool,manystudentsareunabletoenterHe-xieElementarySchool.However,“newness”alsocausedHe-xieElementarySchooltohaveanimmatureschoolsystem,thestaffwithinsufficientexperiencesanditslackof“sentiment”onorganizationalculture.Asaresult,teachersusuallyusedthedirectcriticizingapproachtoexpresstheiropinions,whichmaycausethepsychologicaldamagetothepersonwhoinvolvedinsuchcritique,andfurthertoshowtheconstantlyinharmonic(conflic)impressiontotheoutsideworld.Thisstudyconducteda2-yearqualitativeresearchwithaimingatthecasestudyschools.Itadoptedthetoolsofparticipantobservation,interview,documentanalysisetc.,tocarryoutthedatacollection;inaddition,appliedNvivo7,theComputer-AssistedQualitativeDataAnalysisSoftware,toconductthecodinganalysis.Theimportantconclusionsthatobtainedfromthisstudyareasfollows:I.MajorconflictfactorsinHe-xieElementarySchool1.Itmayhavemanyconflictsbetweenthestandpointsofschooladministrationwhichisimplementedonthebasisoflaw,respondedtosuperior’spressureandrespectedtotheadministrativeethics,andthestandpointsofteacherswhichbasedontheprofessionalautonomyofeducation.2.Theinitiatedopeningtoneandthenotyetintegratedsystemforthenewlyestablishedschoolconflictedwiththelaternecessityofmakingsystemadjustmentinrespondingtotheincreasingnumberofstudentsandclassesyearafteryear,whichresultedintheinnovativephenomenonof“earlyloose,latertight.”Inaddition,thepersonnelmattersofthisschoolhavechangedfrequently,whichcausedthedifficultyinadjustmentbetweentheadministrationandteaching.3.Unrecognizedoppositephenomenafrequentlyoccurredinthemeetingsitesvocallyandconsciouslybetweentheadministrationtaskforceandteachertaskforce,whichhascausedtheinsufficientmutualtrustbetweenteachersandadministrativepersonnelinHe-xieElementarySchool.Misunderstandingthenmightoccurredeasilyduetotheconflict.4.Someteacherspossessedstrongeregoism,theymaystillpersistintheiropinionsevenunderwentcontinuouscommunicationsoremployedthevotingapproachtomakeresolution,whichwillcausetheconflictsinschool.II.CopingStrategyforConflictsinHe-xieElementarySchool.Differentdirectorsmayhavedifferentstrategiestocopewithconflicts;generallyspeaking,thecopingstrategyofconflictsinHe-xieElementarySchoolforeachdirectorisstillundertheindividualcopingcondition.III.ConflictingInfluenceinHe-xieElementarySchool1.PositiveInfluence(1)TheconflictingincidentsinHe-xieElementarySchoolmaymaketheadministrativetaskforcestounderstandmoreopinionsfromdifferentteacherswhilepromotingtheadministrativemeasuresinordertomakebetterandperfectsystemreform.(2)TheconflictingincidentsinHe-xieElementarySchoolhaveurgedthetalkandcommunicationbetweentheadministrativeandteachingsectors,whichmayhavethepositivehelpfortheopinionandemotionexpressionofbothsides,andtheunderstandingofmutualstandpoints.2.NegativeInfluence(1)TheconflictingincidentsinHe-xieElementarySchoolarethemainreasontocausethegapbetweentheadministrationandteachingwhichisdifficulttohealup,andtheinsufficientformutualtrust.ItfurthercausedthenegativeimpressiononHe-xieElementarySchoolfortheoutsideworld.(2)WhenteachersofHe-xieElementarySchoolencounteringtheadministrativepressurethattheywereunabletoresist,theymayadopttheapproachesofpassiveresistancethatwillcausetheinternaldissipationoftheorganizationalenergyandslowdownthemotivationofmakingprogressforHe-xieElementarySchool.Inresponsetotheabovementionedresearchconclusions,thisstudyhasproposedthefollowingsuggestions:I.SuggestionstoAdministrativePersonnelofHe-xieElementarySchool:1.SuggesttheadministrativepersonnelofHe-xieElementarySchooltoparticipateintheSchoolYearMeetingofeachGradetounderstandthethoughtsofteachers.2.SuggesttheadministrativepersonnelofHe-xieElementarySchooltobeabletocultivatehigheremotionquotient(EQ)andcanescapefromthesituationalconflicttotreatitfromtheviewpointofmakinghigherstudentsbenefits.3.Suggesttheadministrativepersonneltostrengthentheirhorizontalcommunication.Inaddition,byadoptingthe3-yearrotationsystemforthedirectorsofdepartmentsandofficestobreakthroughthedepartment/office-basethinkingpattern.Meanwhile,thisstudyalsosuggestsconstructingtherotationsystemfortheadministrationtaskforceandteachertaskforce.II.SuggestionstoTeacherTaskforceofHe-xieElementarySchool:1.Suggestteacherstohavethecouragetotakethechallengefortheadministrationwork.2.Suggestteacherstofrequentlyparticipateinthefurtherstudyingandlearningprogramsinsideandoutsidethecampus,andencouragingthemtoapplyGraduateSchoolsandpursuetheirMaster’sandPh.D.degrees.3.Suggestteacherstobeabletomaintainthe“space”oftheirmentalflexibilityandallowthediversifiedopinionshavingtheopportunityofimplementinginHe-xieElementarySchool.III.SuggestionstoFutureResearches1.Aidedwiththequantitativesurveywithaimingatthesameissue.2.Conductedthequalitativeresearchontheformationoftheteachertaskforce.3.Conductedactionresearchon“EvaluationofTeach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 目次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待答問題……………………………………………………3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4第四節名詞釋義……………………………………………………5第二章文獻探討………………………………………………………7第一節學校組織衝突管理的意涵…………………………………7第二節行政和教學的困境與人際衝突…………………………26第三節學校衝突管理相關研……………………………………36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49第一節研究方法及步……………………………………………49第二節研究對象…………………………………………………52第三節研究工具…………………………………………………67第四節 實施程序…………………………………………………72第五節 資料處理…………………………………………………75第六節 研究的信、效度…………………………………………77第七節 研究倫理…………………………………………………79第四章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81第一節模範生選拔衝突事件……………………………………81第二節強制教師研習事件……………………………………100第三節校外教學衝突事件……………………………………119第四節拒絕補寫綜合活動自編課程教案事件………………133第五節綜合分析………………………………………………153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57第一節結論……………………………………………………157第二節 建議……………………………………………………161參考文獻……………………………………………………………167中文部分…………………………………………………………167西文部分…………………………………………………………169附錄…………………………………………………………………173附錄一 研究同意書……………………………………………173附錄二 質性研究團體訪談約談通知單………………………174附錄三 基本資料調查表………………………………………175附錄四錄音檔案整理表…………………………………………177附錄五前導性研究會議紀錄整理………………………………180附件六和諧國民小學班級模範生選拔辦法……………………191附錄七 學校辦理校外教學活動租用車輛應行注意事項……192附錄八 車輛安全檢查表………………………………………194附錄九 和諧國小學校外教學活動辦理流程…………………195附錄十和諧國小校外教學活動計畫申請單…………………196 參考文獻中文部分王如哲等(1999)。

教育行政。

高雄:復文。

王春展(1994)。

國民小學組織溝通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淑俐(1994)。

有話好說─邁向圓融的人際溝通。

台北:南宏。

朱元發(1993)。

韋伯思想概論。

臺北:遠流。

朱金池(1991)。

組織衝突之研究。

警專學報,113-126。

池榮尉(2004)。

國民小學教師團隊發展歷程之研究—以啄木鳥教師團隊為例。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宗立(1997)。

學校行政研究。

高雄:復文。

吳明清(民80)。

教育研究。

台北:五南。

吳金香(2000)。

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

台北:五南。

吳秉恩(1991)。

組織行為學。

台北:華泰。

申章政(1999)。

國小校長管理溝通類型、衝突管理風格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辛武男(2003)。

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未出版。

李茂興、李慕華、林宗鴻譯(1994)。

Robbins,S.P.著。

組織行為。

台北:揚智。

周春美、沈建華(1995)。

如何建立學校組織衝突管理模式。

技職教育雙月刊,25,49-53。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

Owens,R.G.著。

教育組織行為。

台北:揚智。

林逸青(2003)。

國中校長權力運作策略、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微觀政治分析。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姿君(2004)。

國小學童對「模範生」及「模範生選舉活動」經驗之敘說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

林振春(民82),衝突管理理論及其在團體中的應用。

社會教育學刊,第22期,73–106頁。

尚榮安譯(2001)。

個案研究。

譯自Yin,R.K.:Casestudy.台北:弘智文化。

簡麗賢(2004)。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洪福財(1995)。

學校組織衝突成因及其因應策略。

教育資料文摘,214,171-192。

胡湲青(1998)。

由韋伯的權威理念型比較中華民國與新加坡的領袖與繼承。

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連俊智(2004)。

學校知識管理與衝突管理模式之相關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秦夢群(1997)。

教育行政-理論部分。

台北:五南。

國民教育法(2004)。

2006年12日1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頁:http://law.moj.gov.tw/fl1.asp。

陳慶安(2000)。

談學校衝突管理。

學校行政雙月刊,10,50-53。

張金鑑(1985)。

管理心理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鈿富總校閱,王如哲等譯(2004)JosephMurphy&KarenSeashoreLouis.教育行政研究手冊(Handbookofresearchon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aprojectoftheAmericaneducationalAssociation,2nded.)。

台北:心理。

張德銳(1994)。

淺談學校衝突管理。

教師天地,64,49-53。

張德銳(2000)。

教育行政研究(三版)。

台北:五南。

張鐸嚴(1985)。

國民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衝突管理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嘉皇(1996)。

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衝突管理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傑瑞.理查森(1998)。

神奇的人際關係-如何成為溝通贏家。

台北:世茂。

曾淑敏(2002)。

女性參與教育事務歷程之研究—以和諧國小(化名)社區造校運動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燦金(1994)。

衝突係助力乎?抑阻力乎?-論組織衝突之正反功能及其在學校行政管理之啟示。

教育資料文摘,200,150-158。

黃昆輝(1984)。

教育行政溝通原理及其應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26期,23—59頁。

黃昆輝(1993)。

教育行政學。

台北:東華。

黃哲彬(2003)。

以鬆散結合理論分析學校科層體制與教師專業自主之衝突與調適。

學校行政雙月刊,28。

頁16-28。

黃瑞琴(1991)。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

台北:心理教育部(2006)。

推展學校體育績優團體及個人頒奬典禮網頁。

2006年11月27日,取自http://140.122.72.29/summary/list.html。

新竹市高峰國民小學(無日期)。

高峰國小設校芻議。

2005年11月27日,取自http://www.gfps.hc.edu.tw/WebMaster/。

新竹市政府(2004年1010日)。

光武、陽光、和諧等團隊榮列標竿一百學校名單。

新竹市教育電子報。

第一期。

2005年11月27日,取自http://www.hceb.edu.tw/epaper/200410/school/school2.htm蔡培村(主編)(1998)。

學校經營與管理。

高雄市:麗文。

廖炳雄(2001)。

政府採購法實施對採購人員運作影響之研究。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

蔡進雄(2001)。

學校行政領導。

臺北:師大書苑。

葉菁華(1994)。

有衝突才有活力─衝突管理面面觀。

管理雜誌,237,90-94。

潘正德(1995)。

團體動力學。

台北:心理。

謝文全(1987)。

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

台北:文景。

劉世閔(2006)。

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與文獻格式之運用:以QSRN6與EndNote8為例。

台北:心理。

韓經綸(1994)。

組織行為學導論。

臺北:五南。

瞿立鶴(1987),教育行政溝通理論之分析。

教育資料文摘,20(3),4-48。

西文部分Adams,P.E.(1997).Beginningscienceteachercognitionanditsoriginsinthepreservicesecondaryscienceteacherprogram.JournalofResearchinScienceTeaching,34(6),p.633-653.Barnard,C.I.(1968).Thefunctionsoftheexecutive.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DeDreu,C.K.W.(1997).Conflictmanagementandperformance.InDeDreu,C.K.W.&VandeVliertE.(eds.)Usingconflictinorganizations.Etzioni,A.(1964).Modernorganization.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Hellriegel,D.,Slocum,J.W.,&Woodman,R.W.(1989).Organizationalbehavior(5thed.).NewYork:West.Johnson,D.W.(1985).Socialpsychologyofeducation.WashingtonD.C.:Hemisphere.Katz,D.,&Kahn,R.L.(1978).Thesocialpsychologyoforganizations(2nded.).NewYork:Johnwiley&Sons.Laue,J.(1987).Theemergenceandinstitutionalizationofthirdpartyrolesinconflict.InD.J.D.Sandole,&I.San-dole-Staroste(Eds.).Conflictmanagementandproblemsolving.London:FrancesPrinter.Lewis,P.V.(1975).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Theessenceofeffectivemanagement.Columbus,Ohio:Grid.Lysaught,J.P.(1984).Towardacomprehensivetheoryofcommunications.:Areviewofselectedcontributions.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Quarterly,20(3),101-127.March,J.G.&Olsen,J.P.(1976).Ambiguityandchoiceinorganizations.Bergen,Norway:Universitetsforlaget.March,J.G.,&Simon,H.A.(1958).Organizations.NewYork:JohnWiley&Sons.McCloskey,G.(1976).Educationandpublicunderstanding(2nded.).N.Y.:Harper&Row,Publishers.Pondy,L.R.(1967).OrganizationalConflict:ConceptsandModels.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2(2).Rahim,M.A.(1983).Measurementoforganizationalconflict.TheJournalofGeneralPsychology,109,189-199.Rasberry,R.W.&Lemoine,L.F.(1986).Effectivemanagerialcommunication.Boston,Massachusetts:KentPublishingCompany.Robbins,S.P.(1989).Organizationbehavior:Concepts,controversies,andapplications(4thed.).NewJersey:Prentice-Hall.Robbins,S.P.(1983).OrganizationalBehavior.N.J.:PrenticeHallInc.Robbins(2001).Essentialsoforganizationalbehavior.p.171.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Roesthlisberger,F.J.&Dickson,W.J.(1952).Formalandinformalstatus.InR.K.Merton,A.P.Gran,B.Hockey&H.C.Selvin(Eds.).Readerinbureaucracy(pp.255-264).NewYork:FreePress.Schramm,W.andRoberts,D.F.(1971).Theprocessandeffectsofmasscommunication.Revisededition.Illinois:TheBoardofTrustees,UniversityofIllinois.Schultz,B.G.(1989).Communicatinginthesmallgroup:Theoryandpractice.NewYork:Harper&Row.Thomas,K.W.(1976).Conflictandconflictmanagement.InM.Dunnette(ed),Handbookofindustrialandorganizationpsychology(p.90).Chicago:RandMcNaiiyThomasK.(1983).“ConflictandNegotiationProcessesinOrganizations,”inM.D.DunnetteandL.M,Hough(eds.),Handbookofindustri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2nded.,Vol.3(PaloAlto,CA:ConsultingPsychologistsPress,inpress).Withpermission.Tyack,D.&Tobin,W.(1994).The“grammar”ofschooling:Whyhasitbeensohardtochange?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31,453-479.Weber,M.(1947).Thetheoryofsocialandeconomicorganizations.(A.M.Henderson&T.Parsons,tran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Wheeless,L.R.&Reichel,L.S.(1990).Areinforcementmodeloftherelationshipsofsupervisors’generalcommunicationstylesandconflictmanagementstylestotaskattraction.CommunicationQuarterly,38(4)Fall.Williams,F.(1989).Thenewcommunications.(2nded.)Belmont,California: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小校長管理溝通類型﹑衝突管理風格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 2. 國民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間衝突管理之研究 3. 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4. 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衝突管理之研究 5. 國中校長權力運作策略、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微觀政治分析 6. 國民小學教師團隊發展歷程之研究—以啄木鳥教師團隊為例— 7. 政府採購法實施對採購人員運作影響之研究 8. 學校知識管理與衝突管理模式之相關研究 9. 女性參與教育事務歷程之研究─以舊社國小社區造校運動為例 10. 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之研究 11. 由韋伯的權威理念型比較中華民國與新加坡的領袖與繼承 12. 國小學童對「模範生」及「模範生選舉活動」經驗之敘說研究 13. 國民中學校長衝突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14. 國民小學校長之衝突管理策略及其成效 15. 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衝突及其管理策略之研究   1. 陳慶安(2000)。

談學校衝突管理。

學校行政雙月刊,10,50-53。

2. 洪福財(1995)。

學校組織衝突成因及其因應策略。

教育資料文摘,214,171-192。

3. 林振春(民82),衝突管理理論及其在團體中的應用。

社會教育學刊,第 4. 朱金池(1991)。

組織衝突之研究。

警專學報,113-126。

5. 張德銳(1994)。

淺談學校衝突管理。

教師天地,64,49-53。

6. 曾燦金(1994)。

衝突係助力乎?抑阻力乎?-論組織衝突之正反功能及其在學校行政管理之啟示。

教育資料文摘,200,150-158。

7. 黃哲彬(2003)。

以鬆散結合理論分析學校科層體制與教師專業自主之衝突與調適。

學校行政雙月刊,28。

頁16-28。

8. 葉菁華(1994)。

有衝突才有活力─衝突管理面面觀。

管理雜誌,237,90-94。

9. 瞿立鶴(1987),教育行政溝通理論之分析。

教育資料文摘,20(3),4-48。

  1. 國民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間衝突管理之研究 2. 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3. 國民小學組織衝突與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 4. 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 5. 國小校長管理溝通類型﹑衝突管理風格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 6. 非營利組織辦理國小課後照顧服務之個案研究 7. 職務輪調制度對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及其工作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教師為例 8. 臺中市國小教師兼任行政工作與備課情形關係之研究 9. 桃園市幼兒園園長道德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 10. 新北市國民小學輔導教師知覺行政支持與感受工作困境現況研究 11. 臺中市國小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12. 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因應行政倫理兩難困境之現況及策略探討 13. 學校公共關係對國小校長所產生的學校行政倫理困境-以訪談四位高雄市國小校長為例 14. 高雄市偏遠地區國小初任校長的行政困境與倫理兩難問題之研究 15. 國民小學初任總務主任工作壓力之探究-以奇奇國小之個案研究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