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的另類翻譯之旅003 - 趣關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怎麼說呢,我認為英文原文對於人名、書名,是確定性的,而翻譯,由於譯者個人,或者是時代不同等原因,對於人名書名的翻譯會有一些差別.
首頁>
文化>
《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的另類翻譯之旅003《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的另類翻譯之旅003由 生猛老會計 發表于 文化2021-01-30《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的另類翻譯之旅00301《曾國藩日記》我很早以前就曾經想讀,但是,一想到厚厚的四大本,心裡就不免發怵。
後來,由於想寫有關曾國藩的系列文章,每寫一個階段,都會把《曾國藩日記》的對應時期的內容翻一遍,以瞭解曾國藩的想法,或為佐證,或為線索。
在這個時候,你知道我對於《曾國藩日記》的主要抱怨是什麼嗎?答案是他太不勤奮了,居然好多天都沒有寫,而且,最讓我沮喪的是,有一些日子那麼重要,他居然偷懶,這一天什麼都不寫,或者盡寫一些什麼與家裡的司機(車伕)吵架啊,老婆哼哼嘰嘰的讓他睡不著啊之類的無關緊要的事情。
還有就是鄱陽湖水戰時,丟失了很多日記,也讓我痛心不已。
因為那段時期的日記非常重要,當然,說的就是那段時期對於曾國藩一生來說,是重要時期。
嗯,我痛心的原因還有一個,我正要寫那個時期曾國藩的心路歷程。
當我興致勃勃地翻日記時,發現這段時間空白,這讓我情何以堪。
02我寫下上述感受,我是想說,當我們真正需要一本書的時候,我們總會發現,作者不是說得太多,而是說得太少。
回到《如何閱讀一本書》。
上一小節我們讀到最後,作者告訴我們,“這些都是作者揮舞著的訊號旗,以此讓你清楚風,向哪個方向吹。
假若你不因此而逗留,既不觀察,也不聆聽,那麼,你就不要責怪作者了,這不是他的錯”。
你們知道嗎?當我讀到這段文字時,我腦海裡的畫面,是在浩瀚的沙漠裡,遠處有一個人(就是那位倒黴的作者),拼命地揮舞旗幟,大聲地叫喊,走這邊,走這邊,就像在沙漠裡找到一片綠洲的旅人,恨不得與所有的人分享。
實際效果如何呢?在本小節的第一段文字,就揭示了答案。
在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發現這本書的行文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一小節的標題,可能是後來加上去的。
因為,如果把這些小標題去掉,行文反而更流暢。
這一節的小標題,是“WhatYouCanLearnfromtheTitleofaBook”。
如果翻譯成“你能夠從一本書的標題學到什麼?”大概沒有多少人會提出異議。
但我覺得,翻譯成“你能從書名中學到什麼?”可能會更合適。
小節的第一段,可以與上一小節的最後一段無縫連線:03【英文原文】Thenumbersofreaderswhopaynoattentiontothesignalsislargerthanyoumightexpect。
Wehavehadthisexperienceagainandagainwithstudents。
Wehaveaskedthemwhatabookwasabout。
Wehaveaskedthem,inmostgeneralterms,totelluswhatsortofbookitwas。
Thisagoodway,tobeginadiscussionofabook。
Nevertheless,itisoftenhardtogetanykindofanswertothequestion。
【翻譯】對一本書釋放的某些訊號熟視無睹,這樣的閱讀者,其數量之巨,要超乎你的想像。
我們從學員們那裡就曾一次又一次地遭遇這種情況。
我們也曾經向他們問過“一本書講的是什麼”之類的問題。
我們要求他們,用最簡潔的一兩句話,告訴我們某一本書屬於哪一型別。
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足以展開一次關於某一本書的討論。
遺憾的是,通常是難以得到關於這個問題任何型別的答案。
這段話,基本回應了上一小節,作者在茫茫沙漠中揮舞訊號旗的效果如何?答案就是閱讀者對其“熟視無睹”。
看上去,這段話是在陳述一種現象。
但是,這段話也蘊含了一個需要在後文中論證的觀點。
那就是,如果我們對此一本書釋放的訊號無感,我們將很難回答這本書講述的是什麼,以及它是屬於何種型別的書。
而且,在其中又隱含了一個前提,即我們很多人,確實容易對這些訊號熟視無睹,且不自知。
這裡面似乎又包含了一個假設,那就是人類的自戀,會不承認自己會忽略一本書釋放出來的訊號,更不相信自己根本看不到這些訊號。
因此,作者才會使用一半的篇幅,以證明,大多數時候,閱讀一本書時,我們以為接收到的訊號,比實際的要少得多,也會有很多誤差。
Tips:如果從忠實於原文來說,我這樣翻譯肯定會有不少人吐槽。
可是我覺得作者表達的意思與情緒就是如我所譯。
忠實原文,是在其表達的字面意義上忠實,還是需要同時兼顧字面意義與作者情感情緒呢?我個人認為,情緒一定不能少。
因此,在翻譯“Nevertheless”時,我思考了很久,這只是一個普通的語氣轉折或遞進詞彙,可以翻譯成“還是”、“仍然”,也可以翻譯成“不過”、“但是”。
我個人覺得翻譯成“遺憾的是”,可能更能烘托出作者那種失望的情緒。
04緊接著,作者列舉了兩個例子。
這兩個例子,都與書名有關,我想,這也許是這一節小標題的由來吧。
【英文原文】Letustakeacoupleofexamplesofthekindofconfusionthatcanoccur。
In1859,Darwinpublishedaveryfamousbook。
AcenturylatertheentireEnglish-speakingworldcelebratedthepublicationofthebook。
Itwasdiscussedendlessly,anditsinfluencewasassessedbylearnedandnot-so-learnedcommentators。
Thebookwasaboutthetheoryofevolution,andtheword“species”wasinthetitle。
Whatwasthetitle?【翻譯】讓我們略舉幾例,以說明稀裡糊塗的情況確有其事。
1859年,Darwin①出版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書。
一個世紀後,整個英語世界都在慶祝紀念這本書的出版發行100週年。
關於這本書的爭論無休無止,博學多才之士,徒呈口舌之輩,都煞有介事地對其影響力品頭論足。
這本書是關於進化論的,書名中含有“species②”這個詞。
請問,書名是啥?邊注:①Darwin,達爾文②species,種類,(物)種如果我是一位老師,或者是一位領讀者,我肯定會在這個時候停下來,指著教室後面一個玩手機的同學問:“你來說一下,書名是啥?”我相信,在中國大陸,能夠回答《物種起源》的同學肯定不會太少。
知道進化論的人們,肯定也多如牛毛。
但是,朋友,請你注意,這只是翻譯過來的書名。
我在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我最感興趣的是作者對於評價這本書民眾的態度。
顯然,我在這裡的翻譯又有一些演繹的成分,博學多才之士,徒逞口舌之輩,在文中只是“learnedandnot-so-learnedcommentators”而已。
但我覺得作者就是這個態度。
他認為,這只是一個熱點話題,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閱讀過這本書,甚至從來沒有打算認真地閱讀這本書。
基本上,90%的人吧,是憑藉自己在K12課堂裡學到的一點點關於進化論皮毛,就敢大放厥詞。
我再問一句,你真的知道這本書的書名嗎,在翻譯成簡體中文之前?Tips:我在翻譯中,保留了“species”這個英語單詞。
這也是我在翻譯的時候,才意識到的一個問題,或者說困惑——我們真的必須在翻譯文字中,不保留哪怕一個單獨的英文文字嗎?我的思考結論是,並不一定。
且不說我們在現代中國原創的大多數網路小說,網路文章中時不時地遇見英語單詞,比如Prada,Gucci,Armani之類。
就是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時不時從嘴裡跳出一兩個英語單詞的人,應該也不少見,比如,Shit,SonofBitch之類,文雅點的Excel,PowerPoint。
更別說在網路聊天時,各種稀奇古怪的文字符合滿天飛已是常態。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在翻譯的時候,死守不能出現一個英文單詞呢,對吧?05下一段,主要是說明人們對於一本書發出的訊號,是如何的熟視無睹,這是第一個例子。
【英文原文】ProbablyyousaidTheOriginofSpecies,inwhichcaseyouwerecorrect。
Butyoumightnothavesaidthat。
YoumightsaidthatthetitlewasTheOriginoftheSpecies。
Recently,weaskedsometwenty-fivereasonablywell-readpersonswhatthetitleofDarwin‘sbookwasandmorethanhalfsaidTheOriginoftheSpecies。
Thereasonforthemistakeisobvious;theysupposed,neverhavingreadthebook,thatithadsomethingtodowiththedevelopmentofthehumanspecies。
Infact,ithaslittleornothingtodowiththatsubject,whichDarwincoveredinalaterbook,TheDescentofMan。
TheOriginofSpeciesisAboutwhatitstitlesaysitisabout——namelytheproliferationinthenaturalworldofavastnumberofspeciesofplantsandanimalsfromanoriginallymuchsmallernumberofspecies,owingmainlytotheprincipleofnaturalselection。
Wementionthiscommonerrorbecausemanythinktheyknowthetitleofthebook,althoughfewhaveactuallyeverreadthetitlecarefullyandthoughtaboutwhatitmeans。
【翻譯】你很有可能說,書名是《TheOriginofSpecies》①,你說對了。
但是,你也許說的並不是這個書名。
你或許會說這本書的標題是《TheOriginoftheSpecies》②。
最近,我們詢問了大約二十五位具備相當閱讀水平及閱讀量的受訪者,達爾文所寫的書是什麼書名?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回答是《TheOriginoftheSpecies》。
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很明顯,他們從來沒有讀過這本書,他們是在猜,認為這本書和“theSpecies③”的發展階段有那麼一點點關係。
事實上,這本書與這個主題只有很少,甚至是完全沒有關聯,達爾文在後來的一本書中涉及了這一主題,書名是《TheDescentofMan》④。
《TheOriginofSpecies》正如它的標題所說的,所討論的內容,是將自然界中千姿百態的植物和動物,由數量少得多原始物種演化而來現象,歸因主要是自然選擇原理。
我們提到這種常見錯誤,是因為大多數人認為他們知道這本書的書名,雖然只是很少人真正認真仔細地閱讀過書名,並思考過書名的真正含義。
邊注:①《TheOriginofSpecies》,《物種起源》。
關於這本書,我簡直是有太多的話想說。
我為了瞭解這本書,查了一下維基,發現這本書的書名奇長:OntheOriginofSpeciesbyMeansofNaturalSelection,orthePreservationofFavouredRacesintheStruggleforLife。
翻譯過來,大概是《論處於生命競爭中,源於自然選擇,或儲存偏好種族的物種之起源》。
這本書先後出版過六個版本,均由達爾文自己親自修訂。
而且,這六個版本,並非我們一般所想像的,第六個版本最佳,第一個版本最粗陋,因為,這本書出版之後,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達爾文自己也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比如孔雀開屏,從自然選擇來講,這種拖著長長尾巴的動物簡直不可能存在。
達爾文自己就曾抱怨說:我一想到孔雀的尾巴,心裡就很煩躁。
在不斷的修訂中,達爾文根據人們的質疑,修改了很多內容,據說有975處變動。
但是,這些修訂,很多是錯誤的,甚至是把正確的改為錯誤的,這大概就是輿論的力量吧,我想,可能這也是本書的作者對那些評論者冷嘲熱諷的原因。
在我的印象中,這本書的翻譯,與嚴復老先生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沒有,嚴復翻譯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論》,關於天演論,唉,我也有好多想說,反正是老先生在翻譯的時候夾帶了不少私貨。
《天演論》的真正書名是《進化論與倫理學》。
這本書第一版中文翻譯是馬君武先生,剛開始時,翻譯了第三章《達爾文物競篇》,第四章《達爾文天擇篇》兩本單行本。
1920年才翻譯全本,書名翻譯成《達爾文物種原始》。
《物種起源》這個書名,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周建人,葉篤莊和方宗熙合譯時所用的書名,這也是簡體中文世界影響最大的一個版本。
這一版翻譯的底本是達爾文修訂的第六版。
②《TheOriginoftheSpecies》,《人種起源》,沒有這本書,作者自己杜撰的。
③theSpecies,人類種屬。
英語中加“the”往往是特指某樣東西。
④《TheDescentofMan》,《人類的由來》,這本書的商務印書館版本,由潘光旦先生耗費十年之功翻譯完成。
向潘先生致敬,或許這才是一個真正翻譯工作者。
當我聽到有人在談論讀書,說自己只關注這本書本身的內容,而不關心周邊相應資訊,我的心裡百味雜陳。
我不知道應該把這種態度,視為自負,還是應該看成愚蠢。
一本書,就是一座資訊庫,除了正文部分,封面,封二,扉頁,目錄,序言,跋,出版資訊,廣告文案,乃至標價,都透露了不同的資訊,有一些,是作者在那揮舞的旗幟,有一些,則是無意中反映出來的歷史資訊。
這一些資訊,還只是一個訊號,或者一種線索,我們一定要根據這些線索,去探究一些我們並不知道,但或許非常有意義或許有意思的東西。
其中,書名,就是非常重要的資訊。
我很難想像,一位作者在辛辛苦苦寫完一本書之後,會漫不經心地為這本書起一個馬馬虎虎的書名。
而且,不要說一本書,我們就是寫一份報告,標題也要斟酌半天吧。
比如,以賽亞·伯林的《自由論》,與約翰·密爾的《論自由》,請問,這兩本書的書名可以互換嗎?我的答案是不可以,《自由論》是關於自由的一些論述,實際上,這本還有一個副標題,叫“結合四篇關於自由的文章”;而《論自由》,則是論證自由是什麼,有什麼性質之類的,是一篇完整的論述,有觀點,有論據,也有論證方法,邏輯結構等等。
06接下來的一段,是另外一個例子,關於《羅馬帝國衰亡史》。
【英文原文】Hereisanotherexample。
Inthiscasewewillnotaskyoutorememberthetitle,buttothinkaboutwhatitmeans。
Gibbonwroteafamous,andfamouslylong,bookabouttheRomanEmpire。
Hecalledit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
Almosteverybodywhotakesupthebookrecognizesthattitle;andmostpeople,evenwithoutthebookintheirhand,knowthetitle。
Indeed,thephrase“declineandfall”hasbecomeproverbial。
Nevertheless,whenweaskedthesametwenty-fivewell-readpeoplewhythefirstchapteriscalled“TheExtentandMilitaryForceoftheEmpireintheAgeoftheAntonines,”theyhadnoidea。
TheydidnotseethatifthebookasawholewastitledDeclineandFall,thenitmightbeassumedthatthenarrativewouldbeginwiththehighpointoftheRomanEmpire,andcontinuethroughtotheend。
Unconsciously,theyhadtranslated“declineandfall”into“riseandfall。
”TheywerepuzzledbecausetherewasnodiscussionoftheRomanRepublic,whichendedacenturyandahalfbeforetheAgeoftheAntonines。
IftheyhadreadthetitlecarefullytheycouldhaveassumedthattheAgeoftheAntonineswasthehighpointoftheEmpire,eveniftheyhadnotknownitbefore。
Readingthetitle,inotherwords,couldhavegiventhemessentialinformationaboutthebookbeforetheystartedtoreadit;buttheyhadfailedtodothat,asmostpeoplefailtodoevenwithanunfamiliarbook。
【翻譯】這是另外一個例子。
在本例中,我們將不再要求你記住書名,但需要思考書名的含義。
Gibbon①寫了一本著名的,經久不衰的關於羅馬帝國的書。
他將這本書命名為《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②。
幾乎每一個拿到這本書的人都認識這個書名;而且,大多數人們,即使他們手中沒有這本書,也知道這個書名。
實際上,“衰亡”已經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詞彙。
不過,當我們詢問上一個例子中二十五個相同的閱讀愛好者,為什麼《羅馬帝國衰亡史》的第一章標題是“安東尼時代③的帝國疆域與軍事力量”,他們一臉懵逼。
他們的確沒有弄明白,如果這本書作為一個整體所取的標題是“衰亡史”,那麼,這本書也許應該從羅馬帝國的巔峰狀態開始,持續寫到其滅亡。
他們在無意識地狀態下,大腦中悄然將“衰亡”改成“興衰”。
他們稀裡糊塗是因為沒有關於羅馬共和國的論述,該共和國已在安東尼時代之前一個半世紀結束。
如果他們認真地讀過這本書的書名,他們就能夠大致猜到,安東尼時代的羅馬帝國處於興盛的頂點,即使他們之前並不清楚這一點。
換句話說,閱讀書名,能夠在他們開始閱讀之前,給予關於這本書的提示資訊;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因為大多數人們甚至是在閱讀一本並不熟悉的書籍時,也做不到仔細閱讀書名。
邊注:①Gibbon,一般翻譯成“吉本”。
EdwardGibon,愛德華·吉本,18世紀英國著名歷史學家。
②《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羅馬帝國衰亡史》。
簡體中文版只有席代嶽老先生譯本,豆瓣上多人的提到翻譯的問題,知乎上更是聽取罵聲一片。
吉本的英文水平很高,這本《羅馬帝國衰亡史》,雖不算“史家之絕唱”,但絕對是“無韻之離騷”。
據說吉本的寫作習慣是先打腹稿,把整段文章在心裡想好,用耳朵聽過,一句句順暢了滿意了,才落筆,故而氣勢磅礴,如大江奔流。
吉本這套書有8,000多條註腳,也是寫得妙趣橫生,有傳言說,細心的讀者甚至在註腳中,瞭解到了吉本的性生活。
③安東尼時代,TheAgeoftheAntonines。
又稱為Nerva-AntonineDynasty,涅爾瓦—安東尼王朝。
該王朝有六任,共八位皇帝,其中有兩位是共治皇帝。
安東尼王朝從涅爾瓦(仁帝)始,經圖拉真(勇帝)、哈德良(智帝)、安東尼(忠帝)、奧理略(哲帝),這五位皇帝就是羅馬歷史上有名的五賢帝,稱為羅馬盛世,或賢君時代。
說實話,《羅馬帝國衰亡史》之前我雖然沒有讀過,但也聽說過。
我就是作者提到過的那種人,把這本書想象成與羅馬帝國的興亡相關。
我甚至在想到這本書時,腦海裡會湧現出毛阿敏,在唱“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
而且,這個問題我肯定回答不出來,因為我對安東尼時代完全無感。
如果問我,《三國演義》為什麼從漢桓帝開始講起?我大概能夠叨叨幾句。
不過,這就是體現開卷有益的時候。
正因為無感,沒概念,所以才需要去查詢相應資料,也才能增長自己的知識。
如果一本書裡的東西,你全部都知道,那就沒有必要去閱讀了。
Tips:對於人名和書名的翻譯,我現在又有新的想法。
我覺得在正文中應該不翻譯,在邊註上註明其中文名會比較好。
怎麼說呢,我認為英文原文對於人名、書名,是確定性的,而翻譯,由於譯者個人,或者是時代不同等原因,對於人名書名的翻譯會有一些差別。
人名如前文說到的密爾,還有一個更為大眾所知道的名字,叫穆勒,翻譯的不同,可能會給人造成錯誤印象,以為是不同的人;書名也一樣,前文說過的,達爾文的書,有翻譯成《達爾文物種原始》,也有譯成《物種起源》的。
07【英文原文】Onereasonwhytitlesandprefacesareignoredbymanyreadersisthattheydonotthinkitimportanttoclassifythebooktheyarereading。
Theydonotfollowthisfirstruleofanalyticalreading。
Iftheytriedtofollowit,theywouldbegratefultotheauthorforhelpingthem。
Obviously,theauthorthinksitisimportantforthereadertoknowthekindofbookheisbeinggiven。
Thatiswhyhegoestothetroubleofmakingitplaininthepreface,andusuallytriestomakehistitle——oratleasthissubtitle——descriptive。
Thus,EinsteinandInfeld,intheirprefacetoTheEvolutionofPhysics,tellthereaderthattheyexpecthimtoknow“thatascientificbook,eventhoughpopular,mustnotbereadinthesamewayasanovel”。
Theyalsoconstructananalyticaltableofcontentstoadvisethereaderinadvanceofthedetailsoftheirtreatment。
Inanyevent,thechapterheadingslistedinthefrontservethepurposeofamplifyingthesignificanceofthemaintitle。
【翻譯】為什麼書名和序言會被許多閱讀者忽略呢?有一個原因是他們從未思考過為一本他們正在閱讀的書籍分類的重要性。
他們從不遵循解析閱讀的第一條規則。
如果他們試著去遵守這條規則,他們可能會非常感激作者的細心幫助。
顯然,作者認為對於一個閱讀者來說,弄清楚他正在閱讀的書屬於哪種型別很重要。
這就是他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在序言裡作出解釋,而且通常試圖讓他的書名——至少是他的摘要——清晰明瞭。
因此,Einstein①和Infeld②,在他們為《TheEvolutionofPhysics》③所寫的序言中,告訴讀者們,希望讀者們弄清楚“這是一本科普書籍,即便是很受歡迎,但一定不能以閱讀小說同樣的方法來閱讀這本書”。
他們甚至還構建了一個目錄分析,以提前告知閱讀者他們的書中論述的細節詳情。
無論如何,在正文之前列出章節標題,其目的都在於詳細論述主標題的重要意義。
邊注:①Einstein,AlbertEinstein,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這個姓如雷貫耳,應該不用多說。
說過小故事吧,愛因斯坦在參加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學考試的時候,由於文科部分沒有透過而被拒絕,當時他16歲。
②Infeld,LeopodInfeld,利奧波德·因費爾德。
波蘭物理學家,曾經做過愛因斯坦的助手。
③《TheEvolutionofPhysics》,還有一個副標題:FromEarlyConcepttoRelativityandQuanta。
合起來的書名是:《物理學的進化:從早期概念到相對論和量子理論》。
在波蘭被納粹佔領後,因費爾德逃往美國,一度成為愛因斯坦的助手。
愛因斯坦試圖為其在普林斯頓大學找到一個永久性職位,但沒有成功。
但不要因此認為因費爾德是等閒之輩,物理學上有一個電子經典結構模型,叫Born-Infeld模型,這個Born,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波恩,而Infeld,當然就是這個因費爾德。
能夠與物理學界兩位大神合作,他自己怎麼樣,你想想吧。
因費爾德想出了一個解決自己生活困境的辦法:與愛因斯坦合作一本科普著作,為大眾介紹物理學歷史,他認為一定能暢銷,並要求與愛因斯坦平分版權。
據說,他在向愛因斯坦提議的時候,舌頭嚴重打結,不過,愛因斯坦還是理解了他的意思,認為“這個主意一點也不壞”。
事實證明,這個主意確實不壞。
史蒂夫·霍金此書為一場“革命”,他說:“今天我們已經很習慣接受量子力學的概念,從而很容易忘記當初我們要從量子角度來思考時所需要的具有紀念意義的思想轉變。
”這本書可以說是最好的物理學科普書,我認為不需要加“之一”。
整本書愣是沒有一個公式,而又把物理學講得清新脫俗。
你甚至會發現,嚴謹的物理學語言,居然也可以說得如此生動帶感。
如果你只想閱讀一本物理學方面的書,這本《物理學的進化》絕對是首選。
還記得解析閱讀的第一條規則是什麼嗎?規則一:你必須知道你閱讀的書籍是哪一種型別,越早越好,最好是在你翻開這本書之前。
這一段有小結性質,分析導致上述情況出現的原因。
作者認為,原因就是沒有遵循解析閱讀的第一條規則,而不遵循規則一的原因,就是忽略了書籍分類的重要性。
規則一要求我們最好在翻開一本書之前,就知道這本書的型別,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書名分析這本書屬於哪一種型別,如果不夠,就加上前言或序文。
關於書名,或者給一本書命名這個話題,讓我想到了哲學上的“唯名論”與“唯實論”。
唯名論者與唯實論者,對於一本書的命名,其態度差別非常大。
我很願意在此解釋一下我對唯名論和唯實論的理解,沒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跳過。
在唯名論者眼裡,名,只是名而已。
比如對面一朵花,無論是叫“花”,還是叫“flower”,或者稱為“植物的生殖器”,都沒有關係,這只是為了方便人們交流而約定的一種叫法,讓別人知道你說的是什麼而已,其本身沒有任何意義。
而在唯實論者的眼裡,並非如此。
他們認為,花之所以是花,或者,我們能夠一眼就辨認出這是一朵花,或者一個人一講到花,我們就知道他在講什麼,雖然花的形態千姿,顏色各異,是因為,花這個名稱,代表了一種“共相”,universals。
這種共相,柏拉圖稱之為“ideas(理念)”或“forms(形式)”,合稱“理型”(這也是“理性主義”的由來,實際上應該翻譯成“理型主義”)。
也就是說,唯實論者相信有一個完美的“花”的模型,世間的花,都是這種模型的不完美複製品。
再打個比方可能更好理解。
我們知道,圓的定義是“一個平面上,到定點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到處可見到“圓”,如車輪,但是,生活中的圓,與數學定義上的圓相比,並不那麼完美,但我們一看就知道這是圓。
這是因為我們知道了數學中的圓的定義,在生活中看到類似的東西,我們就知道是圓。
這個數學上的嚴謹定義的完美的圓,就是理型,就是唯實論眼裡的實。
因此,如果一位作者是唯名論者,他可能對他的書如何命名,所採取的態度,是其辨識度,而無必要與內容相關。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看到一些稀奇古怪書名。
如今網路盛行的標題黨,其底層思想根源,正是唯名主義。
而一位作者如果奉行唯實論,他會把他想要表達的東西理型化。
也就是說,他認為他要表達的東西有一個完美表達模式,但是他不可能寫得那麼完美。
中國古代有一句形容好文章的話,叫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體現的就是這種思想。
因此他們為一本命名,會是他們腦海中那種理想模式的總概詞。
如歐幾里得的《elements》(《幾何原本》)就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享廷頓《文明的衝突》,全名叫TheClashofCivilizationsandtheRemakingofWorldOrder,即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這也是他理想中想要表達的東西,書中對此是否表達清楚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他想要表達的東西。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至少在寫文章這件事上,秉持的是唯實論。
以四大名著為例。
《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和《紅樓夢》。
分別有“演義”、“記”、“傳”三種體例,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也算“記”,這三種名稱,代表了三種小說體裁。
演義以歷史為脈,偏重王侯將相。
記為敘事寫人,一般以事件為脈,以敘事為主,如西遊記,主要是寫西遊取經這件事,西廂記,主要寫在西廂這幾天發生的事情,石頭記,則寫石頭下凡經歷紅塵這件事。
傳,主要是以人物為脈,記述人物事蹟。
《水滸傳》是很典型的傳記文學,基本上是一個人物一個人物寫過去,重要人物出現場景多,非重要人物給的鏡頭少,其實應該叫《水滸英雄傳》。
這就是典型的唯實論。
中國古人認為文章應該有固定體例,也就是說有一個完美的模型存在於天地間,你要寫什麼樣的文章,就要有什麼樣的體例,什麼詩、詞、歌、賦,前序,後跋,都是這樣。
甚至提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極端觀點。
所以,中國傳統的文字,分類其實很簡單,因為真的在書名裡都會有其種類名稱,如記,如傳,如演義,如詩賦。
而國外的書名,相對來說,以我的經驗,我認為限制相應要少一點,因此透過書名辨識類別,也更加困難。
當然,中國近現代的書,在命名上也逐漸隨意化。
比如魯迅的《藥》,看上去是一部醫學著作,實際上卻是一部政治小說。
總之,我們要遵循解析閱讀的第一條規則,我們就得從書名和前言中,努力搜尋作者揮舞的訊號旗。
事實上,作者也一直在揮舞訊號旗。
我甚至可以感受到,當我們漠然走過書名與前言的時候,作者那一臉的黑線。
08作者似乎對於閱讀者並沒有什麼信心,為了讓讀者真正體會到從書名和前言把握書籍分類的重要性,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在下一段開始威脅讀者們。
【英文原文】Thereaderwhoignoresallthesethingshasonlyhimselftoblameifheispuzzledbythequestion。
Whatkindofbookisthis?Heisgoingtobecomemoreperplexed。
Ifhecannotanswerthatquestion,andifheneverasksitofhimself,heisgoingtobeunabletoansweralotofotherquestionsaboutthebook。
【翻譯】假若閱讀者忽視了上述所有的資訊,那麼,他因為這個問題而困惑,只能說是他自己的責任了。
對於手中的這本書屬於哪一種型別?他將會變得更加無法把握。
而他如果不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甚至是從來不曾提出過此類問題,他必將無法回答關於這本書的其他大量問題。
作者良心啊,車軲轆話反覆說,目的就是一點,一定要認真研讀書名與前言,裡面有很多有用的資訊,以此你能夠對一本書正確分類,而正確分類,對於你是否能夠有效地閱讀,是否能夠真正的理解,至關重要。
09至此,有關書名和前言對於分類的重要性,已經闡述完畢。
但是,僅僅研讀書名就夠了嗎?不夠。
這就是下一段的轉折。
【英文原文】Importantasreadingtitlesis,itisnotenough。
Theclearesttitlesintheworld,themostexplicitfrontmatter,willnothelpyoutoclassifyabookunlessyouhavethebroadlinesofclassificationalreadyinyourmind。
【翻譯】閱讀書名是如此重要,但還不夠。
即便是這個世界上最清晰的書名,最醒目地放在正文之前,一樣是對你把一本書歸類無所助益,除非你在大腦裡已經擁有了關於書籍分類的明確思路。
我在前面的文章《我的另類翻譯之旅001》中提到過,書籍分類的方法,五花八門。
你如果手頭有一本書,可以翻到印有“圖書在版編目(CIP)資料”這一頁。
比如,我手頭有一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翻到這一頁,會發現Ⅰ、Ⅱ、Ⅲ、Ⅳ標明的東西,其中Ⅰ是“查…”,書名第一個字;Ⅱ是“尼…”,作者第一個字;Ⅲ是“錢…”,譯者第一個字,如果國內原創,則是內容的資訊,如羅永浩《我的奮鬥》,這裡的資訊是“成功心理學—通俗讀物”,不知道羅胖看到“通俗讀物”時,有沒有吐血;Ⅳ是“B516。
47”。
根據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B,代表哲學類;5,代表歐洲,B5,就是歐洲哲學;16,代表德國,B516,就是德國哲學;。
47,代表尼采。
也就是說,尼采的哲學書,都是這個編號。
所以,清楚知道一本書的分類,從這個編碼資訊,就能知道一個大概。
前提是,你要知道“B”代表的是哲學。
還有,這只是大陸的圖書館分類法,在五個基本部類上組合成A-Z二十二個大類。
臺版的分類又不一樣。
比如,我手邊這本《世界觀》,只有一個“309”。
按照《中文圖書分類法》(2007年版),300是科學類,309是科學史。
臺版只有0-9十個大類。
其實還應該考慮一點,這些資訊也是人為操作的,也會有不準確的地方,至少是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所以,有一些書,你會在一個莫名其妙的種類中找到。
010總之,你如果邊圖書有哪些類別你都搞不清,那麼,無論作者如何揮舞旗幟都沒有用,因為你根本就沒想過要進入這一片沙漠。
【英文原文】YouwillnotknowthesenseinwhichEuclid’sElementsofGeometryandwilliamJames‘PrinciplesofPsychologyarebooksofthesamesortifyoudonotknowthatpsychologyandgeometryarebothsciences——and,incidentally,ifyoudonotknowthat“elements”and“principles”meanmuchthesamethinginthesetwotitles(thoughnotingeneral),norwillyoufurtherbeabletodistinguishthemasdifferentunlessyouknowtherearedifferentkindsofscience。
Similarly,inthecaseofAristotle’sPoliticsandAdamSmith‘sTheWealthofNations,youcantellhowthesebooksarealikeanddifferentonlyifyouknowwhatapracticalproblemstheseare。
【翻譯】你將不會明白Euclid的《ElementsofGeometry》①和williamJames的《PrinciplesofPsychology》②屬於同一類書籍的原由,如果你確實不知道心理學和幾何學二者都是科學的話——而且,順便提一句,如果你對於“elements”和“principles”在這兩個書名中差不多是同一個意思(即使不太常見)並不清楚,那麼,你將同樣不能進一步分辨兩本書之間的差別,除非你清楚這是兩種不同的科學領域。
同樣,就Aristotle的《Politics》③和AdamSmith的《TheWealthofNations》④而言,只有在你瞭解這兩本書講述的是什麼樣的實際問題之後,你才能夠說出這兩本書有何異同。
邊注:①Euclid‘sElementsofGeometry,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
我如果說,《幾何原本》對於西方文化的重要性,無論怎麼說都不為過,估計會有不少人覺得很奇怪。
我之前也是同樣的想法,只不過是一本關於數學的一個分支幾何方面的書而已,用古人的話講,這叫“奇技淫巧”,無關國之根本——種田,也可以說是“吃飯”。
但實際並非如此,我們來看一看張卜天先生的譯後記摘抄: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幾何原本》一直被視為純粹數學的公理化演繹結構的典範,其邏輯公理化方法和嚴格的證明仍然是數學的基石。
它從幾個簡單的定義以及幾條看起來自明的公理、公設出發,竟然能夠推匯出大量根本無法直觀且不可錯的複雜結論。
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數學演繹也因此成為西方思想中最能體現理性的清晰性和確定性的思維方式。
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和牛頓等許多科學家都曾受到《幾何原本》的影響,並把他們對《幾何原本》的理解運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霍布斯、斯賓諾莎、懷特海和羅素等哲學家也都嘗試在自己的作品中採用《幾何原本》所引入的公理化演繹結構。
愛因斯坦回憶說,《幾何原本》曾使兒時的他大為震撼,並把《幾何原本》稱為“那本神聖的幾何學小書”。
《幾何原本》在思想史上有雙重意義。
首先,它把新的嚴格性標準引入了數學推理,這種邏輯嚴格性直到19世紀才被超越;其次,它朝著數學的幾何化邁出了決定性一步。
歐幾里得之前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和阿基米德,以及歐幾里得之後的丟番圖都表明,希臘數學也可以沿著其他方向發展。
正是《幾何原本》確保了數學應當由幾何形式的證明來主導。
歐幾里得的幾何數學觀的這種決定性影響反映在思想史上最偉大的兩部名著——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和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中:牛頓的作品是以歐幾里得的幾何證明的形式寫成的,康德則因為相信歐幾里得幾何的普遍有效性而提出了一種支配其整個知識理論的先驗感性論。
直到19世紀,歐幾里得幾何的魔咒才開始被打破,不僅不同的“平行公理”引出了非歐幾何理論,而且開始出現一種對“數學的算術化”的渴望。
20世紀初,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我們在物理學中看到了一種新畢達哥拉斯主義觀點的迴歸,認為數才是萬物的秘密。
②williamJames’PrinciplesofPsychology,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
這是心理學的奠基之作,簡體中文翻譯有十三個版本,但是,豆瓣上有一篇書評,標題就是“殺了那翻譯”。
看來,翻譯也是高風險行業。
“我們對每一事物的心理反應,實在都是我們到那個剎那止,對於全世界的經驗的總結果。
”WilliamJames如是說。
也許,這是他對心理學原理最簡潔的概括。
③Aristotle‘sPolitics,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
我們很多人對這種書敬而遠之,我摘抄幾段,看是不是會讓你產生閱讀的興趣:只要苦難的壓迫不是過於沉重,單單是生活本身之中就存在著美好的東西。
許許多多的人經歷重重厄難,依然一心眷戀生存,這便是一個絕好的證明;因為生活之中本來就有一分自然的怡悅和甜蜜。
(《政治學》第三卷)幸福的生活在於無憂無慮的德行,而德行又在於中庸,那麼中庸的生活必然就是最優良的生活——人人都有可能達到這種中庸。
(《政治學》第四卷P137)人們訴諸陶片放逐法,並不是為了其政體的固有利益,而是為了徇其私利。
對於各種蛻變的整體來說,公正即是私利之所在……但是,以最優秀的整體而論,這種說法就大有疑問……(《政治學》第三卷P102)④AdamSmith’sTheWealthofNations,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這本書不用多說,有條件的人,都應該買來讀一下,因為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以下介紹相應的版本,供大家選擇(摘自豆瓣書評):國富論目前比較多見的有8種譯本。
一是較早的商務印書館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亞南譯(王亞南曾任廈門大學校長),1972年再版。
因為總理說自己喜歡《道德情操論》,引得出版界熱捧亞當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聯書店於2009年初乘勢將這個版本再版推出。
二是陝西人民出版社,楊敬年譯本。
譯者是百歲高齡的南開大學教授,書中引用了熊彼特的註釋和導讀,內容比較豐富,受到不少讀者追捧。
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謝祖鈞譯,譯者似乎對經濟學的專業詞彙知之甚少,翻譯也比較拗口。
四是華夏出版社,唐日松譯,作者是北大經濟學院的,此譯本總體來說乏善可陳。
五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陳星譯,圖文刪節版。
資料是豐富了,原文的翻譯卻打了折扣。
六是北京出版社,張興,田要武,龔雙紅編譯,刪減版。
編譯和翻譯,專業水準顯然不一樣的。
七是萬卷出版公司,孫善春,李春長譯。
明顯是拼湊版。
八是人民日報出版社,胡長明譯,語言精煉生動,通俗易懂,最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的版本。
譯到此時,感覺《如何閱讀一本書》在現在來說,有一些觀點是過時了的。
比如這一段話,就是明顯沒有考慮到現在手機移動網際網路的情況。
我們現在想要知道一本書是什麼型別,什麼地位,語言風格如何?基本上在手機上一查便知。
而且,大部分書籍都會同時出版電子版,也提供閱讀選段。
給一本書分類,已經沒有作者當時的那種麻煩了。
011【英文原文】Titlessometimesmakethegroupingofbookseasy。
AnyonewouldknowthatEuclid‘sElements,Descartes’Geometry,andHilbert‘sFoundationsofGeometryarethreemathematicalbooks,moreorlesscloselyrelatedinsubjectmatter。
Thisisnotalwaysthecase。
ItmightnotbesoeasytotellfromthetitlethatAugustine’sTheCityofGod,Hobbes‘Leviathan,andRousseau’sSocialContractarepoliticaltreatises,althoughacarefulperusaloftheirchapterheadingswouldrevealtheproblemsthatarecommontothesethreebooks。
【翻譯】書名在有些時候讓書籍分組變得容易。
每一個人都應當知道,Euclid的《Elements》,Descartes的《Geometry》①,和Hilbert的《FoundationsofGeometry》②是三本數學書籍,在內容主題上或多或少有著密切聯絡。
但並非總是如此。
比如,從標題來看,也許不太容易辨認出來,Augustine的《TheCityofGod》③,Hobbes的《Leviathan》④,和Rousseau的《SocialContract》⑤都是政治著述,儘管仔細研讀這三本書的章節標題的話,可以發現它們探討了共同的問題。
邊注:①Descartes‘Geometry,笛卡爾的《幾何》。
據說笛卡爾自小體弱多病,但就因為躺在病床上無聊,觀看一隻蜘蛛在天花板上打滑,掉下來又升上去,他發現,用牆角的三條直線,就可以確定蜘蛛的任何位置,於是發明了“解析幾何”。
笛卡爾的這本《幾何》,有相當的篇幅,是在談論思維方法,把這種思維方法,波利亞,也就是寫《如何解題:數學解題新思維》的那位,稱之為“探索法”。
有一本北京大學的譯本,譯者是袁向東等人。
這本書還附錄了《方法談》,以及《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附錄更是思維方法的經驗與體會,非常難得。
感受一下他的思維方法:第一條,凡是我沒有明確的認識到的東西,我決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
也就是說,要小心避免輕率的判斷和先入之見,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現在我心裡、使我根本無法懷疑的東西以外,不要多做一點別的東西到我的判斷裡。
第二條,把我所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為解決。
第三條,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物件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知道認識最複雜的物件;就連那些本來沒有先後關係的東西,也給它們設定一個次序。
第四條,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儘量全面地考察,儘量普遍地複查,做到確信毫無遺漏。
②Hilbert’sFoundationsofGeometry》,希爾伯特的《幾何基礎》。
在網路上查找了一下希爾伯特的相關資料,發現這是一位很牛逼的人物,號稱數學界的亞歷山大。
曾經提出數學的23個問題,據說這23個問題為整個20世紀的數學指明瞭研究方向。
現在我的問題是,如果《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樣大眾化的書籍裡,隨處可見這樣的人物,說明他們在西方世界裡知名度很高,那麼,我想問一下,我們的小學、中學、大學裡,到底教給了我們一些什麼東西,為什麼我對這些統統不知道?③Augustine‘sTheCityofGod,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我不知道作者為什麼把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歸入到政治著作這一類。
在我看來,這是一本妥妥的神學著作,同時也是一部哲學思辨的著作,目的在於證明羅馬的衰亡,並非基督教傳播導致的。
當然,書中對於與上帝之城對應的地上之城,即羅馬城的建立,發展,和結局的探尋,論述了人類歷史的不同階段,從而開啟了“歷史哲學”的西方傳統。
從這一點來看,與城邦的起源發展相關,也許就必然牽涉政治,要知道,英語政治political這個單詞,與城邦的單詞polis也是相關的。
④Hobbes‘Leviathan,霍布斯的《利維坦》。
霍布斯用利維坦這樣一個海上巨怪,來形容國家機器這個怪物,我覺得真是貼切。
關於這本書,知道的人一定不少,在豆瓣上,書評就有106篇。
喜歡討論時政的朋友,應該都不會錯過這本書。
⑤Rousseau’sSocialContract,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豆瓣上302篇書評,膜拜ing。
012我發現分類不但對於理解一本書有用,對於我們想要專題閱讀的人來說,對於查詢書籍,也有很重要的線索作用。
【英文原文】Again,however,togroupbooksasbeingofthesamekindisnotenough;tofollowthisfirstruleofreadingyoumustknowwhatthatkindofis。
Thetitlewillnottellyou,noralltherestofthefrontmatter,noreventhewholebookitselfsometimes,unlessyouhavesomecategoriesyoucanapplytoclassifybooksintelligently。
Inotherwords,thisrulehastobemakealittlemoreintelligibleifyouaretofollowitintelligently。
Itcanonlybemadeintelligiblebydrawingdistinctionsandthuscreatingcategoriesthatmakesenseandwillstanduptothetestoftime。
Wehavealreadydiscussedaroughclassificationofbooks。
Themaindistinction,wesaid,wasbetweenworksoffiction,ontheonehand,andworksconveyingknowledge,orexpositoryworks,ontheotherhand。
Amongexpositoryworks,wecanfurtherdistinguishhistoryfromphilosophy,andbothfromscienceandmathematics。
Nowthisisallverywellasfarasitgoes。
Thisisaclassificationschemewithfairlyperspicuouscategories,andmostpeoplecouldprobablyplacemostbooksintherightcategoryiftheythoughtaboutit。
Butnotallthebooksinallcategories。
Thetroubleisthatasyetwehavenoprinciplesofclassification。
Wewillhavemoretosayabouttheseprinciplesasweproceedinourdiscussionofthehigherlevelsofreading。
Forthemoment,wewanttoconfineourselvestoonebasicdistinction,adistinctionthatappliesacrosstheboardtoallexpositoryworks。
Itisthedistinctionbetweentheoreticalandpracticalworks。
【翻譯】然而,再說一次,作為相同類別而將書籍歸為一組還不夠;你必須清楚明瞭種類本身是什麼,才能夠遵循閱讀的第一條規則。
書名並不會告訴你太多資訊,既不會告訴你所有接下來需要面對的麻煩,有些時候,甚至不會告訴你這一整本書本身的相關資訊,除非你已經擁有一些讓你能夠熟練明確地給書籍分類的類別。
換句話說,這條規則必須能做到更加智慧,如果你要熟練地遵循它的話。
只有透過劃定差異界線,從而構建有意義的,而且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類別體系,才能使得分類這件事具備可操作性。
我們已經討論了書籍的大致類別。
主要的品類,我們說過,有兩種,一方面是虛構類作品,另一方面則是用以傳播知識,或論述類的作品。
而論述類作品之中,我們又可以進一步區分歷史類和哲學類著作,以及再進一步區分為科學類和數學類。
目前,就現狀來說,一切進展都還不錯。
有一個具備清晰明瞭類別體系的分類方案,大多數人們,如果他們稍加思索,或許能夠將大多數的書籍歸類到正確的類別。
當然,並非所有的書籍,都可以明確地歸類所有類別中。
問題是我們還沒有一個分類原則。
我們在進行到更高層級的閱讀討論時,將會更多地提到這些分類原則。
而此時此刻,我們希望將我們自己限定在一個基本區別上,這一區別全面適用於所有的論述類著作。
即理論型著作與實用型著作的區別。
這幾段終於不需要長篇的註釋了,我不禁鬆了一口氣。
因為在註釋裡,我經常要非常剋制自己想要說話的衝動,將註釋儘量縮短一些。
但是,大家應該看出來了,效果並不明顯。
我懷疑這也是閱讀的方法之一。
如果耐心地將一本書中所有自己不夠了解,或不夠理解的地方,一一查資料,請教群友朋友,然後終於清晰明瞭,應該會收穫不少。
我不知道時間過久了之後會怎麼樣,以現在我的認知來看,我認真查詢過的這些內容,基本是自然而然地記在腦海中,我甚至相信被火車撞了都不會忘記。
我這次的另類翻譯之旅,寫得跟之前的還是有一點差別。
我希望朋友們能夠留言,提出你們的批評意見。
如果我見到大家的留言,相信我會非常高興而且致以感謝。
【附一:翻譯全文】對一本書釋放的某些訊號熟視無睹,這樣的閱讀者,其數量之巨,要超乎你的想像。
我們從學員們那裡就曾一次又一次地遭遇這種情況。
我們也曾經向他們問過“一本書講的是什麼”之類的問題。
我們要求他們,用最簡潔的一兩句話,告訴我們某一本書屬於哪一型別。
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足以展開一次關於某一本書的討論。
遺憾的是,通常是難以得到關於這個問題任何型別的答案。
讓我們略舉幾例,以說明稀裡糊塗的情況確有其事。
1859年,Darwin①出版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書。
一個世紀後,整個英語世界都在慶祝紀念這本書的出版發行100週年。
關於這本書的爭論無休無止,博學多才之士,徒呈口舌之輩,都煞有介事地對其影響力品頭論足。
這本書是關於進化論的,書名中含有“species②”這個詞。
請問,書名是啥?邊注:①Darwin,達爾文②species,種類,(物)種你很有可能說,書名是《TheOriginofSpecies》①,你說對了。
但是,你也許說的並不是這個書名。
你或許會說這本書的標題是《TheOriginoftheSpecies》②。
最近,我們詢問了大約二十五位具備相當閱讀水平及閱讀量的受訪者,達爾文所寫的書是什麼書名?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回答是《TheOriginoftheSpecies》。
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很明顯,他們從來沒有讀過這本書,他們是在猜,認為這本書和“theSpecies③”的發展階段有那麼一點點關係。
事實上,這本書與這個主題只有很少,甚至是完全沒有關聯,達爾文在後來的一本書中涉及了這一主題,書名是《TheDescentofMan》④。
《TheOriginofSpecies》正如它的標題所說的,所討論的內容,是將自然界中千姿百態的植物和動物,由數量少得多原始物種演化而來現象,歸因主要是自然選擇原理。
我們提到這種常見錯誤,是因為大多數人認為他們知道這本書的書名,雖然只是很少人真正認真仔細地閱讀過書名,並思考過書名的真正含義。
邊注:①《TheOriginofSpecies》,《物種起源》。
關於這本書,我簡直是有太多的話想說。
我為了瞭解這本書,查了一下維基,發現這本書的書名奇長:OntheOriginofSpeciesbyMeansofNaturalSelection,orthePreservationofFavouredRacesintheStruggleforLife。
翻譯過來,大概是《論處於生命競爭中,源於自然選擇,或儲存偏好種族的物種之起源》。
這本書先後出版過六個版本,均由達爾文自己親自修訂。
而且,這六個版本,並非我們一般所想像的,第六個版本最佳,第一個版本最粗陋,因為,這本書出版之後,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達爾文自己也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比如孔雀開屏,從自然選擇來講,這種拖著長長尾巴的動物簡直不可能存在。
達爾文自己就曾抱怨說:我一想到孔雀的尾巴,心裡就很煩躁。
在不斷的修訂中,達爾文根據人們的質疑,修改了很多內容,據說有975處變動。
但是,這些修訂,很多是錯誤的,甚至是把正確的改為錯誤的,這大概就是輿論的力量吧,我想,可能這也是本書的作者對那些評論者冷嘲熱諷的原因。
在我的印象中,這本書的翻譯,與嚴復老先生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沒有,嚴復翻譯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論》,關於天演論,唉,我也有好多想說,反正是老先生在翻譯的時候夾帶了不少私貨。
《天演論》的真正書名是《進化論與倫理學》。
這本書第一版中文翻譯是馬君武先生,剛開始時,翻譯了第三章《達爾文物競篇》,第四章《達爾文天擇篇》兩本單行本。
1920年才翻譯全本,書名翻譯成《達爾文物種原始》。
《物種起源》這個書名,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周建人,葉篤莊和方宗熙合譯時所用的書名,這也是簡體中文世界影響最大的一個版本。
這一版翻譯的底本是達爾文修訂的第六版。
②《TheOriginoftheSpecies》,《人種起源》,沒有這本書,作者自己杜撰的。
③theSpecies,人類種屬。
英語中加“the”往往是特指某樣東西。
④《TheDescentofMan》,《人類的由來》,這本書的商務印書館版本,由潘光旦先生耗費十年之功翻譯完成。
向潘先生致敬,或許這才是一個真正翻譯工作者。
這是另外一個例子。
在本例中,我們將不再要求你記住書名,但需要思考書名的含義。
Gibbon①寫了一本著名的,經久不衰的關於羅馬帝國的書。
他將這本書命名為《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②。
幾乎每一個拿到這本書的人都認識這個書名;而且,大多數人們,即使他們手中沒有這本書,也知道這個書名。
實際上,“衰亡”已經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詞彙。
不過,當我們詢問上一個例子中二十五個相同的閱讀愛好者,為什麼《羅馬帝國衰亡史》的第一章標題是“安東尼時代③的帝國疆域與軍事力量”,他們一臉懵逼。
他們的確沒有弄明白,如果這本書作為一個整體所取的標題是“衰亡史”,那麼,這本書也許應該從羅馬帝國的巔峰狀態開始,持續寫到其滅亡。
他們在無意識地狀態下,大腦中悄然將“衰亡”改成“興衰”。
他們稀裡糊塗是因為沒有關於羅馬共和國的論述,該共和國已在安東尼時代之前一個半世紀結束。
如果他們認真地讀過這本書的書名,他們就能夠大致猜到,安東尼時代的羅馬帝國處於興盛的頂點,即使他們之前並不清楚這一點。
換句話說,閱讀書名,能夠在他們開始閱讀之前,給予關於這本書的提示資訊;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因為大多數人們甚至是在閱讀一本並不熟悉的書籍時,也做不到仔細閱讀書名。
邊注:①Gibbon,一般翻譯成“吉本”。
EdwardGibon,愛德華·吉本,18世紀英國著名歷史學家。
②《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羅馬帝國衰亡史》。
簡體中文版只有席代嶽老先生譯本,豆瓣上多人的提到翻譯的問題,知乎上更是聽取罵聲一片。
吉本的英文水平很高,這本《羅馬帝國衰亡史》,雖不算“史家之絕唱”,但絕對是“無韻之離騷”。
據說吉本的寫作習慣是先打腹稿,把整段文章在心裡想好,用耳朵聽過,一句句順暢了滿意了,才落筆,故而氣勢磅礴,如大江奔流。
吉本這套書有8,000多條註腳,也是寫得妙趣橫生,有傳言說,細心的讀者甚至在註腳中,瞭解到了吉本的性生活。
③安東尼時代,TheAgeoftheAntonines。
又稱為Nerva-AntonineDynasty,涅爾瓦—安東尼王朝。
該王朝有六任,共八位皇帝,其中有兩位是共治皇帝。
安東尼王朝從涅爾瓦(仁帝)始,經圖拉真(勇帝)、哈德良(智帝)、安東尼(忠帝)、奧理略(哲帝),這五位皇帝就是羅馬歷史上有名的五賢帝,稱為羅馬盛世,或賢君時代。
為什麼書名和序言會被許多閱讀者忽略呢?有一個原因是他們從未思考過為一本他們正在閱讀的書籍分類的重要性。
他們從不遵循解析閱讀的第一條規則。
如果他們試著去遵守這條規則,他們可能會非常感激作者的細心幫助。
顯然,作者認為對於一個閱讀者來說,弄清楚他正在閱讀的書屬於哪種型別很重要。
這就是他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在序言裡作出解釋,而且通常試圖讓他的書名——至少是他的摘要——清晰明瞭。
因此,Einstein①和Infeld②,在他們為《TheEvolutionofPhysics》③所寫的序言中,告訴讀者們,希望讀者們弄清楚“這是一本科普書籍,即便是很受歡迎,但一定不能以閱讀小說同樣的方法來閱讀這本書”。
他們甚至還構建了一個目錄分析,以提前告知閱讀者他們的書中論述的細節詳情。
無論如何,在正文之前列出章節標題,其目的都在於詳細論述主標題的重要意義。
邊注:①Einstein,AlbertEinstein,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這個姓如雷貫耳,應該不用多說。
說過小故事吧,愛因斯坦在參加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學考試的時候,由於文科部分沒有透過而被拒絕,當時他16歲。
②Infeld,LeopodInfeld,利奧波德·因費爾德。
波蘭物理學家,曾經做過愛因斯坦的助手。
③《TheEvolutionofPhysics》,還有一個副標題:FromEarlyConcepttoRelativityandQuanta。
合起來的書名是:《物理學的進化:從早期概念到相對論和量子理論》。
在波蘭被納粹佔領後,因費爾德逃往美國,一度成為愛因斯坦的助手。
愛因斯坦試圖為其在普林斯頓大學找到一個永久性職位,但沒有成功。
但不要因此認為因費爾德是等閒之輩,物理學上有一個電子經典結構模型,叫Born-Infeld模型,這個Born,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波恩,而Infeld,當然就是這個因費爾德。
能夠與物理學界兩位大神合作,他自己怎麼樣,你想想吧。
因費爾德想出了一個解決自己生活困境的辦法:與愛因斯坦合作一本科普著作,為大眾介紹物理學歷史,他認為一定能暢銷,並要求與愛因斯坦平分版權。
據說,他在向愛因斯坦提議的時候,舌頭嚴重打結,不過,愛因斯坦還是理解了他的意思,認為“這個主意一點也不壞”。
事實證明,這個主意確實不壞。
史蒂夫·霍金此書為一場“革命”,他說:“今天我們已經很習慣接受量子力學的概念,從而很容易忘記當初我們要從量子角度來思考時所需要的具有紀念意義的思想轉變。
”這本書可以說是最好的物理學科普書,我認為不需要加“之一”。
整本書愣是沒有一個公式,而又把物理學講得清新脫俗。
你甚至會發現,嚴謹的物理學語言,居然也可以說得如此生動帶感。
如果你只想閱讀一本物理學方面的書,這本《物理學的進化》絕對是首選。
假若閱讀者忽視了上述所有的資訊,那麼,他因為這個問題而困惑,只能說是他自己的責任了。
對於手中的這本書屬於哪一種型別?他將會變得更加無法把握。
而他如果不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甚至是從來不曾提出過此類問題,他必將無法回答關於這本書的其他大量問題。
閱讀書名是如此重要,但還不夠。
即便是這個世界上最清晰的書名,最醒目地放在正文之前,一樣是對你把一本書歸類無所助益,除非你在大腦裡已經擁有了關於書籍分類的明確思路。
你將不會明白Euclid的《ElementsofGeometry》①和williamJames的《PrinciplesofPsychology》②屬於同一類書籍的原由,如果你確實不知道心理學和幾何學二者都是科學的話——而且,順便提一句,如果你對於“elements”和“principles”在這兩個書名中差不多是同一個意思(即使不太常見)並不清楚,那麼,你將同樣不能進一步分辨兩本書之間的差別,除非你清楚這是兩種不同的科學領域。
同樣,就Aristotle的《Politics》③和AdamSmith的《TheWealthofNations》④而言,只有在你瞭解這兩本書講述的是什麼樣的實際問題之後,你才能夠說出這兩本書有何異同。
邊注:①Euclid‘sElementsofGeometry,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
我如果說,《幾何原本》對於西方文化的重要性,無論怎麼說都不為過,估計會有不少人覺得很奇怪。
我之前也是同樣的想法,只不過是一本關於數學的一個分支幾何方面的書而已,用古人的話講,這叫“奇技淫巧”,無關國之根本——種田,也可以說是“吃飯”。
但實際並非如此,我們來看一看張卜天先生的譯後記摘抄: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幾何原本》一直被視為純粹數學的公理化演繹結構的典範,其邏輯公理化方法和嚴格的證明仍然是數學的基石。
它從幾個簡單的定義以及幾條看起來自明的公理、公設出發,竟然能夠推匯出大量根本無法直觀且不可錯的複雜結論。
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數學演繹也因此成為西方思想中最能體現理性的清晰性和確定性的思維方式。
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和牛頓等許多科學家都曾受到《幾何原本》的影響,並把他們對《幾何原本》的理解運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霍布斯、斯賓諾莎、懷特海和羅素等哲學家也都嘗試在自己的作品中採用《幾何原本》所引入的公理化演繹結構。
愛因斯坦回憶說,《幾何原本》曾使兒時的他大為震撼,並把《幾何原本》稱為“那本神聖的幾何學小書”。
《幾何原本》在思想史上有雙重意義。
首先,它把新的嚴格性標準引入了數學推理,這種邏輯嚴格性直到19世紀才被超越;其次,它朝著數學的幾何化邁出了決定性一步。
歐幾里得之前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和阿基米德,以及歐幾里得之後的丟番圖都表明,希臘數學也可以沿著其他方向發展。
正是《幾何原本》確保了數學應當由幾何形式的證明來主導。
歐幾里得的幾何數學觀的這種決定性影響反映在思想史上最偉大的兩部名著——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和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中:牛頓的作品是以歐幾里得的幾何證明的形式寫成的,康德則因為相信歐幾里得幾何的普遍有效性而提出了一種支配其整個知識理論的先驗感性論。
直到19世紀,歐幾里得幾何的魔咒才開始被打破,不僅不同的“平行公理”引出了非歐幾何理論,而且開始出現一種對“數學的算術化”的渴望。
20世紀初,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我們在物理學中看到了一種新畢達哥拉斯主義觀點的迴歸,認為數才是萬物的秘密。
②williamJames‘PrinciplesofPsychology,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
這是心理學的奠基之作,簡體中文翻譯有十三個版本,但是,豆瓣上有一篇書評,標題就是“殺了那翻譯”。
看來,翻譯也是高風險行業。
“我們對每一事物的心理反應,實在都是我們到那個剎那止,對於全世界的經驗的總結果。
”WilliamJames如是說。
也許,這是他對心理學原理最簡潔的概括。
③Aristotle’sPolitics,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
我們很多人對這種書敬而遠之,我摘抄幾段,看是不是會讓你產生閱讀的興趣:只要苦難的壓迫不是過於沉重,單單是生活本身之中就存在著美好的東西。
許許多多的人經歷重重厄難,依然一心眷戀生存,這便是一個絕好的證明;因為生活之中本來就有一分自然的怡悅和甜蜜。
(《政治學》第三卷)幸福的生活在於無憂無慮的德行,而德行又在於中庸,那麼中庸的生活必然就是最優良的生活——人人都有可能達到這種中庸。
(《政治學》第四卷P137)人們訴諸陶片放逐法,並不是為了其政體的固有利益,而是為了徇其私利。
對於各種蛻變的整體來說,公正即是私利之所在……但是,以最優秀的整體而論,這種說法就大有疑問……(《政治學》第三卷P102)④AdamSmith‘sTheWealthofNations,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這本書不用多說,有條件的人,都應該買來讀一下,因為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以下介紹相應的版本,供大家選擇(摘自豆瓣書評):國富論目前比較多見的有8種譯本。
一是較早的商務印書館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亞南譯(王亞南曾任廈門大學校長),1972年再版。
因為總理說自己喜歡《道德情操論》,引得出版界熱捧亞當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聯書店於2009年初乘勢將這個版本再版推出。
二是陝西人民出版社,楊敬年譯本。
譯者是百歲高齡的南開大學教授,書中引用了熊彼特的註釋和導讀,內容比較豐富,受到不少讀者追捧。
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謝祖鈞譯,譯者似乎對經濟學的專業詞彙知之甚少,翻譯也比較拗口。
四是華夏出版社,唐日松譯,作者是北大經濟學院的,此譯本總體來說乏善可陳。
五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陳星譯,圖文刪節版。
資料是豐富了,原文的翻譯卻打了折扣。
六是北京出版社,張興,田要武,龔雙紅編譯,刪減版。
編譯和翻譯,專業水準顯然不一樣的。
七是萬卷出版公司,孫善春,李春長譯。
明顯是拼湊版。
八是人民日報出版社,胡長明譯,語言精煉生動,通俗易懂,最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的版本。
書名在有些時候讓書籍分組變得容易。
每一個人都應當知道,Euclid的《Elements》,Descartes的《Geometry》①,和Hilbert的《FoundationsofGeometry》②是三本數學書籍,在內容主題上或多或少有著密切聯絡。
但並非總是如此。
比如,從標題來看,也許不太容易辨認出來,Augustine的《TheCityofGod》③,Hobbes的《Leviathan》④,和Rousseau的《SocialContract》⑤都是政治著述,儘管仔細研讀這三本書的章節標題的話,可以發現它們探討了共同的問題。
邊注:①Descartes’Geometry,笛卡爾的《幾何》。
據說笛卡爾自小體弱多病,但就因為躺在病床上無聊,觀看一隻蜘蛛在天花板上打滑,掉下來又升上去,他發現,用牆角的三條直線,就可以確定蜘蛛的任何位置,於是發明了“解析幾何”。
笛卡爾的這本《幾何》,有相當的篇幅,是在談論思維方法,把這種思維方法,波利亞,也就是寫《如何解題:數學解題新思維》的那位,稱之為“探索法”。
有一本北京大學的譯本,譯者是袁向東等人。
這本書還附錄了《方法談》,以及《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附錄更是思維方法的經驗與體會,非常難得。
感受一下他的思維方法:第一條,凡是我沒有明確的認識到的東西,我決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
也就是說,要小心避免輕率的判斷和先入之見,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現在我心裡、使我根本無法懷疑的東西以外,不要多做一點別的東西到我的判斷裡。
第二條,把我所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為解決。
第三條,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物件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知道認識最複雜的物件;就連那些本來沒有先後關係的東西,也給它們設定一個次序。
第四條,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儘量全面地考察,儘量普遍地複查,做到確信毫無遺漏。
②Hilbert‘sFoundationsofGeometry》,希爾伯特的《幾何基礎》。
在網路上查找了一下希爾伯特的相關資料,發現這是一位很牛逼的人物,號稱數學界的亞歷山大。
曾經提出數學的23個問題,據說這23個問題為整個20世紀的數學指明瞭研究方向。
現在我的問題是,如果《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樣大眾化的書籍裡,隨處可見這樣的人物,說明他們在西方世界裡知名度很高,那麼,我想問一下,我們的小學、中學、大學裡,到底教給了我們一些什麼東西,為什麼我對這些統統不知道?③Augustine‘sTheCityofGod,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我不知道作者為什麼把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歸入到政治著作這一類。
在我看來,這是一本妥妥的神學著作,同時也是一部哲學思辨的著作,目的在於證明羅馬的衰亡,並非基督教傳播導致的。
當然,書中對於與上帝之城對應的地上之城,即羅馬城的建立,發展,和結局的探尋,論述了人類歷史的不同階段,從而開啟了“歷史哲學”的西方傳統。
從這一點來看,與城邦的起源發展相關,也許就必然牽涉政治,要知道,英語政治political這個單詞,與城邦的單詞polis也是相關的。
④Hobbes’Leviathan,霍布斯的《利維坦》。
霍布斯用利維坦這樣一個海上巨怪,來形容國家機器這個怪物,我覺得真是貼切。
關於這本書,知道的人一定不少,在豆瓣上,書評就有106篇。
喜歡討論時政的朋友,應該都不會錯過這本書。
⑤Rousseau‘sSocialContract,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豆瓣上302篇書評,膜拜ing。
然而,再說一次,作為相同類別而將書籍歸為一組還不夠;你必須清楚明瞭種類本身是什麼,才能夠遵循閱讀的第一條規則。
書名並不會告訴你太多資訊,既不會告訴你所有接下來需要面對的麻煩,有些時候,甚至不會告訴你這一整本書本身的相關資訊,除非你已經擁有一些讓你能夠熟練明確地給書籍分類的類別。
換句話說,這條規則必須能做到更加智慧,如果你要熟練地遵循它的話。
只有透過劃定差異界線,從而構建有意義的,而且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類別體系,才能使得分類這件事具備可操作性。
我們已經討論了書籍的大致類別。
主要的品類,我們說過,有兩種,一方面是虛構類作品,另一方面則是用以傳播知識,或論述類的作品。
而論述類作品之中,我們又可以進一步區分歷史類和哲學類著作,以及再進一步區分為科學類和數學類。
目前,就現狀來說,一切進展都還不錯。
有一個具備清晰明瞭類別體系的分類方案,大多數人們,如果他們稍加思索,或許能夠將大多數的書籍歸類到正確的類別。
當然,並非所有的書籍,都可以明確地歸類所有類別中。
問題是我們還沒有一個分類原則。
我們在進行到更高層級的閱讀討論時,將會更多地提到這些分類原則。
而此時此刻,我們希望將我們自己限定在一個基本區別上,這一區別全面適用於所有的論述類著作。
即理論型著作與實用型著作的區別。
【附二:英文原文】WhatYouCanLearnfromtheTitleofaBookThenumbersofreaderswhopaynoattentiontothesignalsislargerthanyoumightexpect。
Wehavehadthisexperienceagainandagainwithstudents。
Wehaveaskedthemwhatabookwasabout。
Wehaveaskedthem,inmostgeneralterms,totelluswhatsortofbookitwas。
Thisagoodway,tobeginadiscussionofabook。
Nevertheless,itisoftenhardtogetanykindofanswertothequestion。
Letustakeacoupleofexamplesofthekindofconfusionthatcanoccur。
In1895,Darwinpublishedaveryfamousbook。
AcenturylatertheentireEnglish-speakingworldcelebratedthepublicationofthebook。
Itwasdiscussedendlessly,anditsinfluencewasassessedbylearnedandnot-so-learnedcommentators。
Thebookwasaboutthetheoryofevolution,andtheword“species”wasinthetitle。
Whatwasthetitle?ProbablyyousaidTheOriginofSpecies,inwhichcaseyouwerecorrect。
Butyoumightnothavesaidthat。
YoumightsaidthatthetitlewasTheOriginoftheSpecies。
Recently,weaskedsometwenty-fivereasonablywell-readpersonswhatthetitleofDarwin’sbookwasandmorethanhalfsaidTheOriginoftheSpecies。
Thereasonforthemistakeisobvious;theysupposed,neverhavingreadthebook,thatithadsomethingtodowiththedevelopmentofthehumanspecies。
Infact,ithaslittleornothingtodowiththatsubject,whichDarwincoveredinalaterbook,TheDescentofMan。
TheOriginofSpeciesisAboutwhatitstitlesaysitisabout——namelytheproliferationinthenaturalworldofavastnumberofspeciesofplantsandanimalsfromanoriginallymuchsmallernumberofspecies,owingmainlytotheprincipleofnaturalselection。
Wementionthiscommonerrorbecausemanythinktheyknowthetitleofthebook,althoughfewhaveactuallyeverreadthetitlecarefullyandthoughtaboutwhatitmeans。
Hereisanotherexample。
Inthiscasewewillnotaskyoutorememberthetitle,buttothinkaboutwhatitmeans。
Gibbonwroteafamous,andfamouslylong,bookabouttheRomanEmpire。
Hecalledit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
Almosteverybodywhotakesupthebookrecognizesthattitle;andmostpeople,evenwithoutthebookintheirhand,knowthetitle。
Indeed,thephrase“declineandfall”hasbecomeproverbial。
Nevertheless,whenweaskedthesametwenty-fivewell-readpeoplewhythefirstchapteriscalled“TheExtentandMilitaryForceoftheEmpireintheAgeoftheAntonines,”theyhadnoidea。
TheydidnotseethatifthebookasawholewastitledDeclineandFall,thenitmightbeassumedthatthenarrativewouldbeginwiththehighpointoftheRomanEmpire,andcontinuethroughtotheend。
Unconsciously,theyhadtranslated“declineandfall”into“riseandfall。
”TheywerepuzzledbecausetherewasnodiscussionoftheRomanRepublic,whichendedacenturyandahalfbeforetheAgeoftheAntonines。
IftheyhadreadthetitlecarefullytheycouldhaveassumedthattheAgeoftheAntonineswasthehighpointoftheEmpire,eveniftheyhadnotknownitbefore。
Readingthetitle,inotherwords,couldhavegiventhemessentialinformationaboutthebookbeforetheystartedtoreadit;buttheyhadfailedtodothat,asmostpeoplefailtodoevenwithanunfamiliarbook。
Onereasonwhytitlesandprefacesareignoredbymanyreadersisthattheydonotthinkitimportanttoclassifythebooktheyarereading。
Theydonotfollowthisfirstruleofanalyticalreading。
Iftheytriedtofollowit,theywouldbegratefultotheauthorforhelpingthem。
Obviously,theauthorthinksitisimportantforthereadertoknowthekindofbookheisbeinggiven。
Thatiswhyhegoestothetroubleofmakingitplaininthepreface,andusuallytriestomakehistitle——oratleasthissubtitle——descriptive。
Thus,EinsteinandInfeld,intheirprefacetoTheEvolutionofPhysics,tellthereaderthattheyexpecthimtoknow“thatascientificbook,eventhoughpopular,mustnotbereadinthesamewayasanovel”。
Theyalsoconstructananalyticaltableofcontentstoadvisethereaderinadvanceofthedetailsoftheirtreatment。
Inanyevent,thechapterheadingslistedinthefrontservethepurposeofamplifyingthesignificanceofthemaintitle。
Thereaderwhoignoresallthesethingshasonlyhimselftoblameifheispuzzledbythequestion。
Whatkindofbookisthis?Heisgoingtobecomemoreperplexed。
Ifhecannotanswerthatquestion,andifheneverasksitofhimself,heisgoingtobeunabletoansweralotofotherquestionsaboutthebook。
Importantasreadingtitlesis,itisnotenough。
Theclearesttitlesintheworld,themostexplicitfrontmatter,willnothelpyoutoclassifyabookunlessyouhavethebroadlinesofclassificationalreadyinyourmind。
YouwillnotknowthesenseinwhichEuclid‘sElementsofGeometryandwilliamJames’PrinciplesofPsychologyarebooksofthesamesortifyoudonotknowthatpsychologyandgeometryarebothsciences——and,incidentally,ifyoudonotknowthat“elements”and“principles”meanmuchthesamethinginthesetwotitles(thoughnotingeneral),norwillyoufurtherbeabletodistinguishthemasdifferentunlessyouknowtherearedifferentkindsofscience。
Similarly,inthecaseofAristotle‘sPoliticsandAdamSmith’sTheWealthofNations,youcantellhowthesebooksarealikeanddifferentonlyifyouknowwhatapracticalproblemstheseare。
Titlessometimesmakethegroupingofbookseasy。
AnyonewouldknowthatEuclid‘sElements,Descartes’Geometry,andHilbert‘sFoundationsofGeometryarethreemathematicalbooks,moreorlesscloselyrelatedinsubjectmatter。
Thisisnotalwaysthecase。
ItmightnotbesoeasytotellfromthetitlethatAugustine’sTheCityofGod,Hobbes‘Leviathan,andRousseau’sSocialContractarepoliticaltreatises,althoughacarefulperusaloftheirchapterheadingswouldrevealtheproblemsthatarecommontothesethreebooks。
Again,however,togroupbooksasbeingofthesamekindisnotenough;tofollowthisfirstruleofreadingyoumustknowwhatthatkindofis。
Thetitlewillnottellyou,noralltherestofthefrontmatter,noreventhewholebookitselfsometimes,unlessyouhavesomecategoriesyoucanapplytoclassifybooksintelligently。
Inotherwords,thisrulehastobemakealittlemoreintelligibleifyouaretofollowitintelligently。
Itcanonlybemadeintelligiblebydrawingdistinctionsandthuscreatingcategoriesthatmakesenseandwillstanduptothetestoftime。
Wehavealreadydiscussedaroughclassificationofbooks。
Themaindistinction,wesaid,wasbetweenworksoffiction,ontheonehand,andworksconveyingknowledge,orexpositoryworks,ontheotherhand。
Amongexpositoryworks,wecanfurtherdistinguishhistoryfromphilosophy,andbothfromscienceandmathematics。
Nowthisisallverywellasfarasitgoes。
Thisisaclassificationschemewithfairlyperspicuouscategories,andmostpeoplecouldprobablyplacemostbooksintherightcategoryiftheythoughtaboutit。
Butnotallthebooksinallcategories。
Thetroubleisthatasyetwehavenoprinciplesofclassification。
Wewillhavemoretosayabouttheseprinciplesasweproceedinourdiscussionofthehigherlevelsofreading。
Forthemoment,wewanttoconfineourselvestoonebasicdistinction,adistinctionthatappliesacrosstheboardtoallexpositoryworks。
Itisthedistinctionbetweentheoreticalandpracticalworks。
TAG:本書書名Book翻譯Title上一篇:<>相關文章實用小功能!按住螢幕就能直接翻譯外文,蘋果和國產手機都有網友們對縮減英語教學的看法新機:蘋果電腦或支援手寫筆;防沉迷學生手機;vivoX70最新爆料大熱穿書文中,你一定不要錯過這個!腹黑郡主你愛了嗎?搜索推薦文章我的少女時代票房過億王大陸兌現裸泳諾言王大陸個人資料曝光“一週一萬”的高價夏令營,值嗎?熬到9月,財源亨通,憂慮不再,有你嗎?生活中不要有太強的“代入感”,否則你會很失望!營造濃郁愛老助老氛圍,一起來看這對百歲老夫妻的幸福生活顶部
延伸文章資訊
- 1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英文翻譯 - 海词词典
HOW TO READ A BOOK A Guide to Reading the Great Books by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相關資料:. 臨近單詞. ...
- 2《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的另類翻譯之旅003 - 趣關注
怎麼說呢,我認為英文原文對於人名、書名,是確定性的,而翻譯,由於譯者個人,或者是時代不同等原因,對於人名書名的翻譯會有一些差別.
- 3如何閱讀一本書(修訂新版) - 博客來
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修訂新版),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0517989,頁數:448,出版社:臺灣商務,作者:艾德勒,范多倫,出版日期:2003/07/01,類別:人文社 ...
- 4如何閱讀一本書英文- 英語翻譯
如何閱讀一本書英文翻譯: how to read a book…,點擊查查綫上辭典詳細解釋如何閱讀一本書英文 ... 怎麽用英語翻譯如何閱讀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英語例句用法和解釋。
- 5[翻譯] How to read a book v5.0 如何閱讀一本書v5.0
[翻譯] How to read a book v5.0 如何閱讀一本書v5.0 原文: How to read a book v5.0 作者: Paul N. Edwards pne.pe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