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累了嗎?學著一個人好好吃飯,還給自己清爽的大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專心一個人吃頓飯,讓大腦好好喘息. 雖然說跟朋友一起聚餐小酌也可能有同樣的效果,但就現代人的互動模式,這種餐敘也 ... 0286文字分享友善列印繁|简0286科學傳播精神心理醫療健康你累了嗎?學著一個人好好吃飯,還給自己清爽的大腦異吐司想ToastyThoughts・2021/03/25・4002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SR值455・五年級+追蹤文/異吐司想ToastyThoughts身為一個稱職(?)的台灣人,我相信應該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喜歡」吃東西的。

看看我們到處都能買到東西吃的街頭巷尾,還有那個傳說中一言不合就會拿食物霸凌晚輩的外婆,「愛吃」這件事大概早就深深刻印在我們的集體無意識裡。

可惜的是,隨著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吃飯」這件事漸漸也失去了它原本可以帶來的附帶功能。

「吃飯」這件事漸漸也失去了它原本可以帶來的附帶功能。

圖/GIPHY認真回想一下,你上次「一個人好好吃一頓飯」是什麼時候的事了?不是酒酣耳熱的餐敘,也不是別有目的的應酬,就是自己一個人好好地、安安靜靜地吃一頓飯。

沒有任何東西打擾,就是一段只有你與食物的祥和時光。

有人說食物的美味程度,是取決於跟你一起用餐的對象。

跟能讓你心曠神怡的人坐在一起,再普通的粗茶淡飯也能吃得很香;相反的,就算是米其林三星的絕世美餚,也可能被不討喜的飯伴搞得索然無味。

然而,現在當我們一個人吃飯的時候,陪著一起的大多是手機或電腦,不管是在玩遊戲、看影片,甚至是繼續處理做不完的工作,總是會有事情確保我們不會「浪費」這段時間。

小時候這樣做肯定會被家裡人斥責,說這樣會「消化不良」,雖然並無其事,不過「好好吃一頓飯」這件事確實對我們大有好處,只是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樣。

現在當我們一個人吃飯的時候,陪著一起的大多是手機或電腦,不管是在玩遊戲、看影片,甚至是繼續處理做不完的工作。

圖/Pexels不習慣空下腦袋吃飯?小心精神耗竭為什麼我們獨自吃飯時,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找東西來「打發時間」?這其實是因為「吃飯」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太過簡單,簡單到幾乎「不用想」的程度。

就如同我們閉著眼睛都能摸到自己鼻子,或是可以一邊想事情一邊刷牙,「把食物送進嘴裡」這個動作已經在日積月累的生活經驗中變成「本能」,完全依靠意識外的自動導航就能完成,沒有太多「意識」介入的空間。

你可能會「知道」自己在吃什麼,或是在叉揀舀時知道要刻意避開某些食物,但是你不需要監控每個動作,通常只需要「啊,我不要吃那個」身體就自發完成整個流程、把你要的東西送進嘴裡。

「把食物送進嘴裡」這個動作已經在日積月累的生活經驗中變成「本能」。

圖/Pexels也因為吃東西用不著特地去思考,我們的大腦就暫時「空」下來,沒有事做。

對於習慣讓大腦不斷處理資訊、保持運轉的現代人來說,這樣無所事事反而會引發類似戒斷症狀的不適應,令人下意識地想找事情做。

然而不管是使用3C產品或是邊吃邊處理工作,這樣透過外在刺激讓意識維持忙碌的作法,其實正是讓我們越來越容易精神耗竭的元兇。

問題的癥結點,就在於吃飯時讓腦袋「放空」其實是有意義的。

當我們在說「注意力」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往往會是「注意到外界」的某樣事物,例如進行到一半的工作、正在台上講課的老師,或甚至是某隻從你眼角餘光走過的貓。

這些「對外」(outward)的注意力是我們熟悉的日常認知功能,幫助我們每天順利與外界互動、完成工作,同時也是大腦額葉皮質正常運轉的證明。

但是我們其實還有另一種注意力,那就是「對內」(inward)的注意力,讓我們能夠掌握身體當下的各種生理以及情緒反應。

「對內」(inward)的注意力,讓我們能夠掌握身體當下的各種生理以及情緒反應。

圖/GIPHY你累了嗎?累到「以為自己不累」?如果說對外的注意力是平常用電腦時打開的各種程式與網頁,專門讓我們處理外來業務的工具,對內的注意力就是系統管理員,用來掌握自己的運轉狀況以及安全警訊。

對外與對內的注意力技術上來說是併行的,但是我們大腦分配的心理能量卻會依據當下情境而有所偏頗,特別是在網路世代每天海量的資訊狂潮中,對內注意力的配比自然會越來越低。

也因此,像吃飯、洗澡、走路甚至是搭車通勤這些難得的「發呆」時間,其實就是在回收對外注意力,給大腦重新開機、釋放記憶體的機會。

這時還用其他工作去填滿好不容易出現的空檔,不只會讓大腦無法良好休息,連「疲累的訊號」都接收不到。

我們大多都有過忙了一整天後,忽然在某個時刻意識到「自己其實很餓/很累」、「這裡痛那裡痛」,或是回家一碰到沙發就「連一根手指頭都動不了」的軟爛。

利用難得的「發呆」時間,回收對外注意力,給大腦重新開機、釋放記憶體的機會。

圖/GIPHY這些都不是突如其來的負面狀態(又不是踩到陷阱),而是整天不斷累積、卻因為注意力不曾回收而持續被忽略的「疲勞警報」一次湧現。

這個「以為自己不累」的錯覺會讓我們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操過頭,使得身體長期處在沒有得到充分休息的勞累狀態,最終導致可怕的精神疲乏與各種心理、生理健康問題。

為什麼(正常)工作會安排1到1.5小時的午休?就是要把「1天工作8小時」切成「早上工作4小時」跟「下午工作4小時」,讓你有機會在中間稍微回點血、不要過度耗損珍貴的體力。

當然我知道許多工作場所沒有這麼友善,但至少這個制度的原意是這樣。

我知道有些人這時會想說:「可是事情就只差一點點了,我ㄍㄧㄥ一下再去休息不行嗎?」如果你剩下的工作只是一些機械式、重複性高的工作,那確實是無傷大雅;但要是你需要動腦,這樣的「再ㄍㄧㄥ一下」反而是在自找麻煩。

放空時刻給靈感與創意空間你或許聽過所謂的「浴中哲思」(showerthoughts),就是那個讓阿基米德在泡澡時突然大叫「Eureka!」(我知道了)然後開始當眾裸奔的東西(咦)。

這並不是因為洗澡水有什麼神奇的魔力,而是因為在這個「放空」的時刻,我們開始回收過度集中在特定事物上的注意力,讓緊繃的神經得以紓緩、釋放出被佔用的記憶體。

持續投放對外注意力給同一件事,雖然能讓人「集中」,把所有心理能量都用在處理工作上;這同時也會限縮視野,使我們逐漸喪失「觸類旁通」的聯想能力。

「放空」的時刻,我們開始回收過度集中在特定事物上的注意力,使我們恢復「觸類旁通」的聯想能力。

圖/GIPHY說得直白一點,我們就像是被套上眼罩的賽馬,除了眼前的目標與腳下的道路之外什麼都看不到。

但是這樣的專注其實是與所謂的「創意」或「靈感」背道而馳,因為當我們只看得見框架內的事物,自然也就喪失了「跳出框架」的能力。

只有把那些被佔用的記憶體放出來,我們才會重新跟工作以外的世界接上線,讓看似毫無關聯的東西刺激出新的創意。

很多人在工作卡關時會想「出去走走」、「去抽根菸」、「去喝杯水」,這些小歇行為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問題在於,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專心休息」。

如果你在休息時還掛念著工作,那只是把過度狹隘的注意力延續下去,消耗了時間卻又沒有讓大腦重新開機的效果。

前陣子很風行的「番茄鐘工作法」其實就是運用了類似的原理,除了有專心工作的時段,也有設定特定的休息時間。

透過有規律的專注與休息,讓大腦不會陷入過度緊繃的狀態,保持認知上的彈性。

而越是緊繃、越是被限縮的注意力,往往會需要更長的放空期才能舒緩。

這也是為什麼每天工作結束後的「晚餐」特別重要,因為這段時間的放空會是很明確的「休息」訊號,把佔用記憶體的分頁通通Alt+F4(關閉所有程式)掉,還給自己一個清爽的大腦。

每天工作結束後的「晚餐」特別重要,因為這段時間的放空會是很明確的「休息」訊號。

圖/Pexels專心一個人吃頓飯,讓大腦好好喘息雖然說跟朋友一起聚餐小酌也可能有同樣的效果,但就現代人的互動模式,這種餐敘也很容易就變成另一種認知勞動的場合,大家聽一個人吐苦水聽著聽著就開始關心對方、想對策。

這些社交活動雖然有它的好處,但如果你是真的想好好休息,還是學著跟自己一起吃飯吧。

因為這時候你不需要思考別的東西,只要「專心吃飯」就好。

去認真咀嚼、體會每一口食物的味道,並且感受它們進到你身體後化做養分的滋補。

記得同時把注意力從外界拉回到自己體內,去審視這段時間自己的身心狀況。

當注意力的焦點被拉回體內,很多你以為感受不到的小細節自然會出現在意識之海等著被捕捉。

有沒有地方不舒服?有沒有特別讓你煩悶的事?剛剛如果遇到爛人搞事,現在心情平復了嗎?就算不是午餐或晚餐,你也可以給自己安排點心時間,讓大腦有「暫停」的機會。

多花點時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給吃飯時間它應得的尊重(?),或許你就會是下一個大叫「Eureka!」的人呢。

不過現在裸奔是會被警察逮捕的,記得要穿衣服啊(?)參考資料Cirillo,F.(2006).Thepomodorotechnique(thepomodoro). AgileProcessesinSoftwareEngineeringand, 54(2),35.Farb,N.A.,Segal,Z.V.,&Anderson,A.K.(2013).Attentionalmodulationofprimaryinteroceptiveandexteroceptivecortices. Cerebralcortex, 23(1),114-126.Khalsa,S.S.,Adolphs,R.,Cameron,O.G.,Critchley,H.D.,Davenport,P.W.,Feinstein,J.S.,…&Zucker,N.(2018).Interoceptionandmentalhealth:aroadmap. BiologicalPsychiatry:CognitiveNeuroscienceandNeuroimaging, 3(6),501-513.Sze,J.A.,Gyurak,A.,Yuan,J.W.,&Levenson,R.W.(2010).Coherencebetweenemotionalexperienceandphysiology:doesbodyawarenesstraininghaveanimpact?. Emotion, 10(6),803. 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相關標籤:大腦放空注意力生活節奏番茄鐘工作法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異吐司想ToastyThoughts22篇文章・ 119位粉絲+追蹤最初是想用心理學剖析日常事物,一方面「一吐思想」,另一方面借用吐司百變百搭的形象,讓心理學成為無處不在的有趣事物。

基於本人雜食屬性,最後什麼都寫、什麼都分享。

歡迎至臉書搜尋「異吐司想」。

RELATED相關文章早在80萬年前就已知用火?科學家用AI找到超古老人類用火證據!研究的樂趣來自於「不知道答案」——專訪林淑端除了發現量子力學,普朗克還有第二個重大發現是什麼?本土科普影視如何突破、創新?科技部邀6團隊談製作甘苦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117小時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11天前什麼是「可逆電轉氣儲能系統」?臺灣有機會發展嗎?21天前發電量增加25倍卻還是不夠用!再生能源是人類未來的救星嗎?──《牛津通識課|再生能源:尋找未來新動能》11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3天前一切都是時臣的錯?同情心讓你先把拳頭放下來──「私刑正義」的心理學22022/07/05如何選擇「基因交友軟體」?——影集《真愛基因》的現實22022/06/29021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21人體解析專欄生命奧祕編輯精選萬物之理醫療健康電影中的科學來自姊姊的愛:約兒力氣要多大,才能把弟弟的肋骨抱斷?linjunJR・2022/07/13・2833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追蹤話題新番SPYXFAMILY中的媽媽約兒,是武功高強的職業殺手。

力大無窮的她曾因為不小心抱得太用力,導致弟弟的肋骨不幸斷裂。

約兒的力量究竟要多大,才能靠抱抱折斷別人的肋骨呢?約兒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才能靠抱抱折斷別人的肋骨呢?圖/IMDb肋骨雖然是保護軀幹內重要器官的鎧甲,但比起粗壯的大腿骨等等其實是相對容易發生骨折的區域。

除了一些激烈的競技運動可能會導致肋骨出事之外,CPR過程中的壓胸動作也有一定機率會造成胸骨或肋骨骨折。

這樣看來,單靠人力要把肋骨折斷好像並非不可能。

除了安妮亞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之外,清楚地知道「東西什麼時候會斷掉」也是許多工程師每天會遇到的挑戰。

然而這類實驗每做一次就要毀掉一塊材料,大多時候更完全沒有做實驗的可能(例如大型建築結構,或是無辜人類的肋骨)。

接下來我們便可以用一些簡單的估計,來探討人類肋骨究竟會不會在擁抱過程中意外斷裂。

安妮亞擔心跟媽媽抱抱時,肋骨可能會斷掉的這個問題。

圖/IMDb關心安妮亞的肋骨之前,我們先了解什麼是斷裂力學一般而言,固態材料受到外力時首先會產生正比於外力大小的彈性形變,外力停止之後便能恢復原狀。

硬度(Stiffness)描述的是彈性形變和外力的正比關係,也就是「外力=硬度*形變量」。

在相同的外力之下,硬度越大的材料形變越小。

外力大到某個程度時,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塑性形變,此時材料內部的微觀結構通常已經遭到破壞;外力再大一些便會造成巨觀的斷裂。

材料在斷裂前能承受的最大應力就是其強度(Strength)。

玻璃這類硬而脆的材料硬度大但強度小,也就是說它不容易形變,但應力一大就裂開;金屬類則通常有較好的強度和較大的彈性範圍,因此彈簧通常以金屬製成。

硬度跟強度是相關但獨立的概念,下面關於斷裂的討論會著重在強度的部分。

作為複雜的有機結構,骨骼的力學性質並不如上述的如此簡單。

骨骼遭受外力衝擊時可以透過局部的塑性形變來分散能量,使裂痕不易蔓延。

也就是說,是否骨折不只和力的大小有關,也和施力的速度有關。

瞬間的重擊會讓能量來不及耗散,材料因此更容易斷裂。

用吸管插手搖杯封膜時一定要快狠準便是這個道理,如果慢慢加壓只會讓塑膠封膜凹一個洞(也就是塑性形變),那不是因為力氣不夠,而是因為施力不夠快。

用吸管插手搖杯封膜,如果慢慢加壓只會讓塑膠封膜凹一個洞。

那不是因為力氣不夠,而是因為施力不夠快。

圖/Pexels但骨骼的塑性性質實在不好估計,所以先別管那麼多。

一般在實驗室中若要測量骨骼的斷裂強度,應該就是緩慢地對材料加壓直到斷裂,這樣才能獲得完整的「彈性─塑性─斷裂」過程的資料。

我們暫且假設內心溫柔的約兒擁抱親人的動作(相較於出拳攻擊)是緩慢的,只是力氣的高峰值出奇地大,所以肋骨在經歷了充分的塑性形變後才最終斷裂。

對於這類相對緩慢的擁抱,我們便可以安心地套用現有的一些測量數據。

一般人擁抱的力量和約兒有什麼不同?骨頭的部分接下來只要交給谷歌就可以了,那擁抱的力量該有多大呢?一般人抱的動作大概不會把雙臂交疊在一起,而是分別放在對方的肋骨上。

所以我們只要考慮一隻手的力氣就好,兩隻手就只是斷掉的肋骨數量乘以二而已。

如果健身房有一台以擁抱動作為發想的訓練器材,一般人用一隻手能拉起的槓片數量應該不多,可能最多十五公斤。

約兒提到她當時抱斷了弟弟的三根肋骨,意即兩隻手的力量差不多由三根肋骨扛起,也就是一根肋骨要承擔十公斤重的力。

換成物理學家用的單位,就是差不多100牛頓。

有這樣的姐姐,尤利還能順利活下來也絕非凡人。

圖/IMDb但是知道力的大小還不夠。

直覺會認為,較薄的材料比較容易折斷,同樣的材料在斷裂前能承受的力應該跟截面積呈正比。

換句話說,真正衡量斷裂強度的是單位截面積所受的力,也就是應力(壓力)的概念。

把一根肋骨的截面簡單當成一公分見方的正方形,壓力便等於:100牛頓/1公分2=106牛頓/公尺2=1百萬帕(最右邊的百萬帕是材料力學常用的應力單位。

)不過彎曲應力不只和截面積有關,還得考慮材料受力的整體結構。

肋骨下方的胸腔相對沒有什麼支撐力,所以肋骨比較像是一根兩端固定,中間懸空的橋樑,如下圖所示。

從日常經驗可以知道,這種結構中間懸空的部分L越長,或是厚度d越薄,彎曲的越嚴重。

肋骨下方的胸腔相對沒有什麼支撐力,所以肋骨比較像是一根兩端固定,中間懸空的橋樑。

圖/作者所以剛剛的應力還要再乘上一個長度對厚度的比值,才是肋骨在結構中承受的彎曲應力。

假設肋骨大約10公分長,最後的答案就是10百萬帕。

約兒有「全力」擁抱弟弟嗎?人類骨骼的彎曲強度取決於年齡、性別、個體發展差異等等,但是普遍的值落在100到200百萬帕的範圍,一比下來差了十倍以上。

雖然我們在計算中做了很多誇張的簡化,可是過程中不太可能有估計的失誤會讓最後結果差到十倍。

因此可以放心地說,一般人的擁抱不太可能將你的肋骨折斷。

可以放心地說,一般人的擁抱不太可能將你的肋骨折斷。

圖/IMDb根據維基百科上沒有來源的資料:「第1到3根肋骨斷裂前能承受大約180KG的重量,第4根到第9根相對脆弱些」。

這和我們的粗略估計大致相符,也就是每根肋骨10公斤重的擁抱力道距離肋骨骨折大約有十倍的差距。

不過別忘了,上面講的都是一般人的情況。

約兒可不是一般人。

想要對她的怪力有些概念,我們發現第十集躲避球大戰的特訓畫面中,約兒丟出的躲避球發出了明顯的音爆,表示她的球速至少來到音速340m/s。

一般人的躲避球速最快不過120km/h,也就是33m/s左右。

考慮到手臂長度差不多,手臂力量大致和球的動能成正比,也就是和球速平方成正比。

約兒的球速大約是常人的十倍,代表她的力量是驚人的百倍以上。

由此可知,約兒對親愛的弟弟已經相當手下留情了。

參考資料MartinGrigorAbrahamyan.(2017). OnthePhysicsoftheBoneFracture.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alSciences,3(36):74-77.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1489340_On_the_Physics_of_the_Bone_Fracture 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相關標籤:SPYXFAMILY力學擁抱間諜家家酒骨折骨頭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linjunJR28篇文章・ 437位粉絲+追蹤清大理工男。

不喜歡算數學。

喜歡電影、龐克、和翻譯小說。

不知道該把科普當興趣還是專長,但總之先做再說。

RELATED相關文章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一見如故,其實是一「聞」如故?「氣味」相投有科學根據,原來我們會用嗅覺交朋友!無敵星星並非真的無敵!關鍵在於:有沒有接種疫苗國殤之後:集體哀慟的調適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117小時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11天前什麼是「可逆電轉氣儲能系統」?臺灣有機會發展嗎?21天前發電量增加25倍卻還是不夠用!再生能源是人類未來的救星嗎?──《牛津通識課|再生能源:尋找未來新動能》11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3天前一切都是時臣的錯?同情心讓你先把拳頭放下來──「私刑正義」的心理學22022/07/05如何選擇「基因交友軟體」?——影集《真愛基因》的現實22022/06/29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文明足跡科學傳播編輯精選萬物之理早在80萬年前就已知用火?科學家用AI找到超古老人類用火證據!PeggySha・2022/07/19・2024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追蹤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你之所以能夠在螢幕上閱讀這篇文章、享受著文明的生活,都還得多虧了遠古時代那群「已知用火」的老祖宗。

圖/memes.tw不過,已知用火是一回事,已知「何時」用火又是另一回事,雖然過去的學者們已從各種考古據點找到了部分線索,同時也有各種推論,但這對他們來說遠遠不夠!最近,來自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的團隊採用了新的方法,透過AI的協助,找到了人類在80萬年用火的證據。

何時用火為什麼這麼重要?人類演化的重要節點!為什麼用火的時間點這麼重要?這就得先來說說人類演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說——「烹飪假說」(cookinghypothesis),這種理論認為,得廚神者得天下(誤),180萬年前,當我們學會用火後,不僅可以保暖、照明、嚇跑虎視眈眈的野獸,還因此獲得了「烹飪」的能力。

可以用火做很多事情。

圖/GIPHY烹飪可不單單是為了滿足祖宗們的口腹之慾,肉類經過烹飪後,不僅可以消毒殺菌,還能有效改變食物結構、促進消化與吸收的效率。

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更快地獲得更多能量,而這些能量,就能拿來貢獻給大腦這個好東西,讓大腦功能UpUp!而這個時期,似乎也恰恰對應了巧人(Homohabilis)過渡到直立人(Homoerectus)的階段。

這假設聽起來挺合理的吧?唯一的缺點呢,就是咱們沒有證據啊!火這種東西燒完了就沒了,我們頂多可以從一些變色啦、焦痕啦這種肉眼可見的部分進行研究,而這種傳統方法能找到的用火證據通常不超過20萬年,只有很少部分可以追溯至50萬年前,而擁有這些證據的考古遺址,放眼全世界還不超過5個,想拿來支持假說,似乎還是缺了一點什麼。

請來AI幫忙!到底是如何進行分析?那既然眼睛不管用,就試試看用機器吧!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FilipeNatalio、IdoAzuri和團隊想的方式是這樣的:用AI來判斷出土的文物到底有沒有經過火焰的考驗。

他們首先找來了一些古人類們常常拿來做成工具的燧石,然後呢……「來人啊!放火!」,被火烤過的燧石會產生一些不可逆的結構變化,而這正是要交給AI分析判斷的資料。

研究團隊嘗試了傳統的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等方法,最終開發出了一個深度學習模型,讓AI能夠將材料分析到分子水平的精確程度,然後去學習燧石經過火烤的各種變化。

接下來,AI便能透過這個模型,去判斷真正出土的文物上頭,究竟有沒有被火燒過的痕跡。

分析大成功!在埃夫隆採石場找到火烤證據!模型建成了,接下來就是考驗功力的時刻了!研究團隊將目標訂在以色列加利利西部一處名叫「埃夫隆採石場」(EvronQuarry)的露天考古遺址。

這個遺址是以色力最古老的遺址之一,最初在1970年代中期被發掘,其中埋藏了大量80~100萬年前的動物化石和舊石器時代的工具。

埃夫隆採石場(EvronQuarry)位於以色列加利利西部沿海平原。

圖/參考資料1在過去,這個遺址中找不到任何肉眼可見的燃燒遺跡,但現在,我們有新工具啦!有了新的人工智慧,研究團隊分別在26件燧石工具上找到了燃燒的痕跡,有些甚至曾被加熱至高達600°C!不只如此,他們還分析了87個動物遺骸,結果發現,其中一頭大象的象牙上也出現了因為加熱所導致的結構變化。

在埃夫隆採石場中具有代表性的石器文物。

圖/參考資料1研究團隊對埃夫隆採石場中的動物遺骸進行分群分析。

圖/參考資料1雖然這些證據非常讓人興奮,但研究團隊也十分保守,認為現階段很難說這些火一定是人類生起來的(畢竟也是有可能天降雷火之類的),但由於出現燃燒痕跡的範圍跟人類活動的範圍高度重疊,所以這火呢,的確蠻有可能是人類所生的。

無論如何,這次的研究打破了學科的限制,結合了量子化學、人文考古等不同領域,開創出了新的技術與工具,為遺址研究帶來了截然不同的可能性,讓我們能夠看到那些原本肉眼不可見的部分,未來,若是應用在其他考古遺址中,或許也能帶來一些全新發現。

參考資料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123439119https://www.adventure-journal.com/2022/07/looks-like-humans-were-able-to-harness-fire-800000-years-ago/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6/220627100154.htm?fbclid=IwAR2sFx07jwnfZCFRWVuGNxXjMZ3ZtaA9vnayCsy35W4lySRhcCPPS3WgGk0https://pansci.asia/archives/336825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20e2604a-2b63-4b5e-ade0-6a4507bdf7a0 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相關標籤:EvronQuarry埃夫隆採石場已知用火考古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PeggySha64篇文章・ 381位粉絲+追蹤曾經是泛科的S編,來自可愛的教育系,是一位正努力成為科青的女子,永遠都想要知道更多新的事情,好奇心怎樣都不嫌多。

RELATED相關文章早在80萬年前就已知用火?科學家用AI找到超古老人類用火證據!一見如故,其實是一「聞」如故?「氣味」相投有科學根據,原來我們會用嗅覺交朋友!洗澡時突然浮現:八叛徒的諾貝爾獎級專利,半導體的「平面製程」——《掀起晶片革命的天才怪咖:蕭克利與八叛徒》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117小時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11天前什麼是「可逆電轉氣儲能系統」?臺灣有機會發展嗎?21天前發電量增加25倍卻還是不夠用!再生能源是人類未來的救星嗎?──《牛津通識課|再生能源:尋找未來新動能》11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3天前一切都是時臣的錯?同情心讓你先把拳頭放下來──「私刑正義」的心理學22022/07/05如何選擇「基因交友軟體」?——影集《真愛基因》的現實22022/06/2911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110人體解析活得科學醫療健康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careonline・2022/07/19・2340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追蹤作者/劉育志醫師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要追求腸道黏膜癒合,別讓發炎持續危害,專科醫師圖文解說》,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林醫師好!」老先生中氣十足地打招呼。

「你是…」醫師回過頭,愣了一會兒才認出來,「哇!你變好多啊!」「是啊,我現在都吃得下,身體狀況好很多了。

」那是一位克隆氏症的病患,常常因為腹瀉、腹痛而住院,體重也減輕很多。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胃腸科林毅軒醫師分享,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他的白血球一度降到只剩100顆/ul,遠低於正常值,狀況不甚樂觀。

由於腸道有狹窄的狀況,建議手術治療,林毅軒醫師說,為了控制病情,當時有使用生物製劑治療,讓腸道更加穩定。

經過半年多,患者的體重回升了20公斤,整體狀況大幅改善,讓人非常開心!什麼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腸道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林毅軒醫師指出,可能是因為環境、感染而誘發身體免疫反應,使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腸道組織,甚至全身器官,而造成一連串併發症。

發炎性腸道疾病大致分為兩大類,潰瘍性大腸炎以及克隆氏症。

林毅軒醫師解釋,潰瘍性大腸炎病患主要會有腹瀉、血便等狀況,可能因為裡急後重而坐立難安。

在腸道慢性發炎下,患者可能有貧血的情形,容易感到倦怠,恐影響學業、工作及生活品質。

克隆氏症可能對所有消化道造成影響,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等,林毅軒醫師說,克隆氏症會產生腹痛、腹瀉,並使吸收功能變差,導致體重減輕,由於整層腸壁發炎,病患可能出現瘻管、穿孔、腸道狹窄等嚴重併發症。

綜合評估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嚴重程度我們可以從病患的主觀症狀,包含腹瀉腹痛次數、嚴重程度,以及病患生活品質做評估。

林毅軒醫師說,從客觀的角度,可以抽血觀察發炎指數、檢驗糞便鈣衛蛋白(Fecalcalprotectin),另外也可藉由內視鏡,包含大腸鏡、小腸鏡以及膠囊內視鏡,觀察腸道黏膜紅腫、出血、潰瘍的分布範圍及嚴重程度。

除此之外,還能運用影像檢查,如小腸攝影、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等,綜合各項資訊可以評估發炎性腸道的嚴重程度。

臨床上會依據主觀和客觀的證據,將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林毅軒醫師解釋,如果以廚師做料理來比喻腸道的發炎程度,輕度是小火燉煮,中度到重度則是大火快炒。

輕度到中度發炎性腸道疾病可以使用傳統的5-ASA藥物、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把小火控制住。

林毅軒醫師說,若是中度到重度發炎性腸道疾病,使用傳統藥物可能緩不濟急,因此除了使用類固醇,也會盡快以生物製劑介入,減少月亮臉、水牛肩、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的發生。

生物製劑屬於單株抗體藥物,作用機轉較精準,治療成效優於傳統藥物。

林毅軒醫師分析,若有皮膚、關節、眼睛等腸道外症狀,可以選擇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若以腸道表現為主,可以使用淋巴球遷徙阻斷劑,因為專門作用於腸道,所以安全性較高,有較少感染風險、較少癌症風險。

「生物製劑能夠改善臨床症狀,有助達到腸道黏膜癒合,」林毅軒醫師說,「腸道黏膜癒合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降低後續需要手術治療的機會。

若是病患出現腸道狹窄需要開刀,使用生物製劑也可以讓腸道在手術前後維持在較穩定的狀態。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重點是腸道黏膜癒合經過治療後,腹瀉、血便等主觀症狀改善,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逐漸受到控制,但不代表腸道沒有發炎反應,林毅軒醫師提醒,我們需要透過各種客觀證據來評估,包含抽血、糞便鈣衛蛋白、內視鏡檢查等。

「腸黏膜癒合」是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時非常重要的目標,林毅軒醫師強調,在治療前我們會用大腸鏡、小腸鏡觀察腸道黏膜狀況,看看是否有紅腫、潰瘍;而在治療期間,更需要用內視鏡檢查,觀察腸道黏膜紅腫是否改善,黏膜的血管紋路是否明顯。

如果可以達到腸黏膜癒合,看起來跟一般人無異的狀態,可以減少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持續接受治療,維持在腸道黏膜癒合的狀態,能夠減少病情反覆發作的機會,降低使用類固醇的機會,生活品質能獲得顯著改善,未來較不會因為嚴重併發症而開刀,罹患腸胃道腫瘤的風險也能夠下降。

貼心小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會讓人出現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等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炎,往往需要至腸胃科就診,進行完整的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經過治療,症狀改善後,患者仍要定期追蹤治療,林毅軒醫師叮嚀,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目標是腸黏膜癒合,保持腸黏膜癒合,能有較好的預後,對於課業、工作、生活品質都有正面的幫助!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 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相關標籤: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腸道黏膜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所有討論 1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1fierycloud2022/07/19回覆自從疫情期間突然發覺,除了早期有納入一些腸胃症狀也是範圍內,以及其實相關介紹的可用受體,ACE2跟TMPRSS2,其實在小腸,都比在肺,表達多?就突然覺得,那,究竟目前常見的,比如說每周全國呼吸道病毒分離情形會關注的Adenovirus Parainfluenza HSV CMV RSV Influenza SARS-CoV-2,那些其實也能感染腸道等?有可能各種腸躁症之類的,其實是一堆不同的、其實很常見、也會感染腸道受體的、只是其他部位,比如說呼吸道更明顯的病原體的可能?https://www.ncbi.nlm.nih.gov/gene/7113https://http://www.ncbi.nlm.nih.gov/gene/59272https://nidss.cdc.gov.tw/careonline300篇文章・ 249位粉絲+追蹤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相關文章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一見如故,其實是一「聞」如故?「氣味」相投有科學根據,原來我們會用嗅覺交朋友!無敵星星並非真的無敵!關鍵在於:有沒有接種疫苗國殤之後:集體哀慟的調適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117小時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11天前什麼是「可逆電轉氣儲能系統」?臺灣有機會發展嗎?21天前發電量增加25倍卻還是不夠用!再生能源是人類未來的救星嗎?──《牛津通識課|再生能源:尋找未來新動能》11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3天前一切都是時臣的錯?同情心讓你先把拳頭放下來──「私刑正義」的心理學22022/07/05如何選擇「基因交友軟體」?——影集《真愛基因》的現實22022/06/29繁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