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依附型父母的六大徵兆你有幾個? @ 教養不思議實驗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共依附型的人會用自己被養大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 · 「『共依附性』其實是人們的生存之道,是為了在一段關係中感受保障。
」 · 父母的天性就是照顧孩子, ...
教養不思議實驗室
跳到主文
教小孩腦壓升高?養小孩胃酸逆流?
就算主修教育、就算已在大學教書超過10年,
身為媽媽的我,
仍天天在「教養」這個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實驗室,
慢慢摸索中。
你做過比產出200頁論文更燒腦的事嗎?
妳遇過比跨國合作案更椎心的感覺嗎?
養個小孩就知道,這些矮矮的小人,
絕對是你想過、遇過、夢過、做過的各種挑戰,
加上N次方符號。
教育政策千奇百怪、教學方法日新月異,
讓我來為各位爸媽,篩選國內外優質教養文章。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教養這條路,我們一起找出路。
部落格全站分類:婚姻育兒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Nov12Thu202011:35
共依附型父母的六大徵兆你有幾個?
文章來源:PureWow
原文網址:https://www.purewow.com/family/codependent-parent
什麼是「共依附型」家長?他們黏小孩黏到近乎病態,強烈渴望小孩的愛。
這種家長,可能在自己的成長時期缺乏關愛,以致想在孩子身上做補償,這樣的親子關係,其實不太健康。
「共依附型的人會用自己被養大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婚姻與家庭治療師SheilaTucker如是說。
「共依附型的親子關係,會阻撓父母理智思考。
他們傳達給孩子的訊息是:『如果你過得不好,我也不會過得好。
』或是『如果你沒告訴我,我可以過得好,就代表我過得不好。
』這種思考方式,嚴重模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獨立界線。
」
「『共依附性』其實是人們的生存之道,是為了在一段關係中感受保障。
」有共依附性質的人,好像總是裝有雷達,時時保持警覺,隨時隨地提醒自己不讓他人失望,每天小心翼翼地過日子。
父母的天性就是照顧孩子,所以親子間的共依附型關係,遠比男女之間的共依附型關係,更難被發現與解決。
想檢視自己是不是「共依附型父母」,請看看自己有沒有以下六大徵兆。
1.你讓孩子的情緒影響自己
「共依附型家長很難從孩子的情緒抽離,當孩子生氣、難過、冷漠,父母也深受其害。
這就是所謂的「『你不好,我就不好』心態」。
共依附型父母也很會改寫劇本,把孩子說出口的話歸罪到自己身上,把一切當成自己的錯。
2.你總想掌控一切
共依附型父母沒有自我,把自我價值建構在親子關係上,總是試著控制孩子的一切。
「如果在孩子在生活中遭受任何不愉快,共依附型父母會立刻試圖掌控干涉。
利用取得主導權,來紓發不安情緒。
」
3.你會扮演受害者
「共依附型家長會跟孩子談起自己的童年,用同理心來控制孩子。
」父母會「不經意地」告訴孩子,「我希望你擁有我以前沒有的東西。
」鞭策孩子學跳舞、打棒球,來完成自己小時候的夢想,這種「補償自己」、利用孩子為自己「重新活一次」的心理作用,把自己的想法凌駕於孩子的想法之上,危及親子關係。
4.你忽略其他的人際關係
你太過注重親子關係。
對你而言,家庭是由親子構成,不是由婚姻構成。
你常忽略另一半,也不敢放太多注意力在其他人身上,因為你不願意把目光從孩子身上移開一分一秒。
5.你永遠是對的
共依附型的父母做錯事也不會道歉,就算道歉,聽來也很勉強。
共依附型的人,想法不動如山,不容許權威受到挑戰。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常會用「跟磚牆對話」,來形容與父母的溝通不良問題。
6.你用情緒勒索
共依附型父母會用沉默當武器,或用「以退為進」的言論,來達到目的。
「當情緒多到無法處理時,人們會去否認自己的感受,或是歸罪到他人身上。
」共依附型父母常常不自覺自己有這些行為。
情緒勒索的目的是為了要控制孩子,特別是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
舉例來說,共依附型媽媽會對孩子發脾氣,「你都很少回來看我!」除非孩子答應會常回家,但這樣不夠,想扮受害者的媽媽還會繼續演,「不用勉強,除非你真的想回來再回來。
」這樣一來,她就不會感到罪惡,因為罪惡感已轉移到孩子身上。
共依附型的親子關係,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共依附型的親子關係,會對孩子的人生觀造成影響。
被共依附型父母養大的孩子,可能會用同樣的方式養育自己的孩子,養出把父母想法凌駕在自己感受之上的孩子,養出只懂取悅父母、沒有自我的孩子。
共依附型父母能改變嗎?
「有共依附問題的人,須好好正視自己的情緒與感受,先把心裡的結解開,才能改變親子關係。
」在改變的過程中如果遭遇困難,治療師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要打破共依存模式,治療師有些小建議:
1. 開始關注自己:好好愛自己,以身做則,讓孩子知道,人要正視自己的感受,用合理的方式,讓自己感到開心。
2. 在孩子面前,練習說針對自己的正能量話語:不只內容要正向,語調也要正面積極。
3. 讓孩子根據與年齡相對應的能力解決問題,不要老是出手先幫他們做好。
4. 人都有情緒,找個能信任的朋友或治療師好好談談,不要讓情緒累積到無法負荷。
5. 以身做則,讓孩子知道,不用靠取悅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6. 告訴孩子,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而這些想法與意見值得被聽到、看到。
文章標籤
共依附型
依賴
教養
教養不思議實驗室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小矮人研究生
教養不思議實驗室
小矮人研究生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親子育兒上一篇:錯誤讓人學得更快更好
下一篇:未來工作必備技能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2022/09/02相簿、部落格功能維護公告[公告]2022/08/22、08/23應用市集部分功能維護公告[公告]痞客邦APP全新服務上線-美食優惠券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2九月(1)
2022八月(1)
2022七月(1)
2022六月(1)
2022五月(1)
2022四月(1)
2022三月(1)
2022二月(1)
2022一月(1)
2021十二月(1)
2021十一月(1)
2021十月(1)
2021九月(1)
2021八月(1)
2021七月(1)
2021六月(1)
2021五月(1)
2021四月(1)
2021三月(1)
2021二月(1)
2021一月(1)
2020十二月(1)
2020十一月(1)
2020十月(1)
2020九月(1)
2020八月(1)
2020七月(1)
2020六月(1)
2020五月(1)
2020四月(1)
2020三月(1)
2020二月(1)
2020一月(1)
2019十二月(1)
2019十一月(1)
2019十月(1)
2019九月(1)
2019八月(1)
2019七月(1)
2019六月(1)
2019五月(1)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分類
未分類文章(41)
文章搜尋
QRCode
最新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誰來我家
動態訂閱
活動快報
痞客邦來吧!旅遊趣
【痞客邦來吧!旅遊趣】需要網友們一起來分享你部...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新聞交換(RSS)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共依附特質成年女性親密關係主觀經驗之研究
本研究之目的主在探究共依附特質成年女性在親密關係中的整體主觀經驗。本研究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邀請兩位「中文共依評估量表」得分位於233-290分範圍之高度共依附特質 ...
- 2大學生的共依附特質、自我感受與愛情關係品質之相關研究
這也成為研究者在探討共依附特質的研究方向之一。 根據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大學生屬為成年前期,其關鍵問題為同性與異性間情感. 交流的 ...
- 3並定義與研究相關之重要名詞。內容共分為三節:第一 ... - ntcuir
共依附(codependency)的概念,源起於1940年代的酒癮家庭治療,諮商師從 ... 故不同的性別和父母婚姻狀況在依附風格、共依附特質和親密關係上是否真得存. 在差異性?
- 4共依附伴侶的互動型態發展之對偶研究:心理動力取向
本研究旨在以敘事研究方法搜集伴侶的對偶資料,並且以客體關係學派為理論基礎,瞭解共依附伴侶在親密關係中的發展經驗,以及互動型態轉變的內在心理歷程。
- 5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共依附」的親子關係吳麗娟 ... - Facebook
所謂「共依附」關係是指一個人失去自我, 忽略真實自我與需求, 依賴外在某些事物以求生存,不能做自己的主宰;例如:個體過度依賴他人的肯定以建立自我價值;父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