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四類食物腸子不作怪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永發指出,腸躁症沒有明確的病因,所以也沒有明確的藥物,治療上以減輕症狀為目標,比如腹瀉型病人就開止瀉藥,便秘型的就用軟便劑或緩瀉劑,會腹痛就給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癌症 大腸癌 少吃四類食物 腸子不作怪 收藏 圖片來源/陳德信 瀏覽數428,420 2012/09/01· 作者/張靜慧 ·出處/康健雜誌 第166期 放大字體 有人千呼萬喚還是拉不出來,有人卻一吃就拉,如何拯救鬧情緒的大腸? ●李太太一跟婆婆相處久了,就有便秘困擾,常覺得腹脹,三、四天才上一次大號,要費好大的勁才拉出一點點。

婆婆如果不在,狀況就好多了。

●吳經理在科技業工作,最近負責研發新產品,業績壓力大,排便變得不正常,一吃完東西就急著跑廁所,他擔心這會不會是大腸癌的症狀?●讀國中的陳同學,課業壓力大,拉肚子拉到臉色蒼白,媽媽陪著來就醫。

排便,這生活中的「大」事,困擾著很多人。

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是很常見的腸道功能障礙,盛行率約20%,差不多每5人就有1人有,好發在青春期到中年,雖不危及生命,也不致惡化成癌症等嚴重疾病,卻讓人不舒服、生活不便。

腸躁症並不是大腸本身發生病變,而是因為不明原因造成腸道功能異常,較新的研究推測它可能跟腦-腸神經迴路有關,也就是中樞神經影響了大腸。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永發說,人體眾多器官中,消化道與腦關係特別密切,腸壁上有神經細胞(腸間神經叢),被稱為「腸道的大腦」,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與腦部中樞神經分泌的傳導物質類似,會互相連通、影響,當遭遇壓力、緊張、食物或藥物刺激,大腦接受到訊號,神經快速反射,接著馬上影響消化道蠕動,有人會胃痙攣,有人便秘或腹瀉等。

廣告 腸躁症患者以女性較多,推測可能跟女性較細心、敏感、要求完美、容易感受到壓力有關。

「心理狀態反應在生理問題上,」台北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正心解釋。

其他可能造成腸躁症的原因還包括︰●胃腸蠕動不規律︰一般人胃腸蠕動有一定規律,但腸躁症患者的胃腸蠕動得太快或太慢,造成腹瀉或便秘。

●腸道特別敏感︰研究發現,在直腸或乙狀結腸放入氣球,然後充氣,腸躁症患者在較小的打氣量或壓力下就會感到不適或疼痛,表示腸道比較敏感,容易感到不適。

●食物的影響︰例如乳製品、植物及動物性脂肪,都可能誘發或加劇腸躁症。

引起不適的食物因人而異,有人喝了牛奶會脹氣、腹瀉,有人吃了豆類肚子特別不舒服。

朱正心提醒,便秘或腹瀉也可能是藥物造成的,比如一些降血糖藥可能引起腹瀉、治療巴金森症的藥及麻醉性止痛藥會抑制腸胃蠕動,造成便秘;部份治療心律不整的藥也會引起便秘。

還有些腸躁症發生在病毒性感冒或細菌性腸胃炎後,可能跟吃過抗生素有關。

抗生素改變了腸道中原本各種細菌共生的平衡狀態,腸道微生物失衡,發生功能障礙,於是產生脹氣、便秘或腹瀉。

建議患者告知醫生最近吃過哪些藥,幫助釐清排便異常的真正原因。

廣告 排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朱正心說,要診斷腸躁症,最重要的是問病史和症狀表現,常見症狀包括︰●糞便中可能有黏液。

●腹脹、腹痛,合併排便習慣改變,但排便後腹脹、腹痛症狀就會改善。

排便習慣改變可分為:●便秘型︰女性居多,每三、四天,甚至一週才排便一次。

糞便較乾硬,解便時很費力,一粒一粒,量少,有解不乾淨的感覺。

●腹瀉型︰男性居多,常在飯後想拉,嚴重時三餐飯後都想上;便意來得很急,急到來不及跑廁所。

糞便很軟,糞便量或多或少。

●交替型︰一陣子便秘,一陣子腹瀉,沒有一定規律。

這些症狀如果持續超過3個月、每個月超過3天,就可能是腸躁症。

除了了解症狀,也會做些基本檢查,如糞便潛血、照X光看大腸有無糞便堆積、抽血看有無貧血。

排便習慣改變讓人聯想到大腸癌的症狀。

不過朱正心提醒,大腸癌通常還有體重減輕、血便、貧血、腹脹痛等症狀,如果再加上年齡超過50歲、有家族癌症病史、有腸道息肉、很少吃蔬果、很少運動、過重,確實提高大腸癌的風險,建議做大腸鏡,確定是不是癌變。

如果腸躁症治療一段時間後不見改善,或合併發燒、解黑便,應做大腸鏡或相關檢查。

廣告 陳永發指出,腸躁症沒有明確的病因,所以也沒有明確的藥物,治療上以減輕症狀為目標,比如腹瀉型病人就開止瀉藥,便秘型的就用軟便劑或緩瀉劑,會腹痛就給減輕腸胃痙攣的藥,有脹氣就用消脹氣的藥,也可能用一些抗焦慮、鎮靜藥物幫助患者放鬆。

吃對了,腸子不作怪為了減少腸道「鬧情緒」的頻率,患者得稍微忌口,包括:(一)少吃刺激腸胃的食物:過甜、過辣、過油的食物、濃茶及咖啡都不宜多吃。

(二)少吃易產氣的食物:各種豆類、地瓜、芋頭、甘藍菜、包心菜、青椒、洋蔥、花椰菜、堅果、碳酸飲料。

(三)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製品。

(四)腹瀉型患者少吃高纖、有潤腸效果的食物及寒涼瓜果:如筍、黑白木耳、秋葵、鳳梨、木瓜、火龍果、奇異果;反之便秘型患者可以多吃點這些食物。

不過朱正心提醒,不論便秘或腹瀉病人,都應適量吃蔬菜,蔬菜中的纖維質可促進便秘者腸胃蠕動、幫助排便,也可吸附過多水分,讓腹瀉者的糞便不會過軟、過稀。

另外,要留意:●飲食定時定量、速度放慢,不要暴飲暴食。

「胃、小腸、大腸像兄弟姊妹,上面吃得不節制、吃得太快,會刺激下面的大腸反射,想馬上排掉,」朱正心說。

●如果已知某些食物會加劇腸躁症,就要避免食用。

運動也是治療腸躁症的處方。

「身體動,腸胃才會動,」陳永發說。

如果是壓力造成腸道「激動」,找到並減輕壓力源,就很重要了。

每個人的壓力源不同,朱正心笑說,有位患者抱怨老公的鼾聲吵得她睡不著,她想跟老公分房睡,但又不好意思說;還有位家長擔心孩子成績不好,送孩子趕補習時造成脹氣、拉肚子,這些壓力都可能是腸躁症的「推手」。

陳永發說,腸躁症可說是慢性病,可能跟著人一輩子,但可藉由調整飲食、減輕壓力、運動及藥物改善大部份症狀,與它和平共處是可能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編按:此文為2012年發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調整、變動,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關於大腸激躁症,你需要知道的都在康健知識庫!推薦閱讀:5個習慣好好伺候你的腸3式瑜伽通腸解毒除壞菌許多疾病的救星可能是糞便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便秘 大腸癌 排便習慣 腸躁症 腹脹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166期 宜蘭行健村:憨憨老農的有機美夢 吃有機菱角,救水雉 拆穿大腦的騙局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2022康健癌症趨勢線上論壇:癌症精準醫療,智慧醫院創新服務 熱門文章 1. 病毒難防!染疫前10招自我保養 有效降低確診後不適 4. 日曬+按摩4穴道+補氣中藥 打造抵禦病毒的正氣體質 2. 全家確診 我如何靠香藥草挺過Omicron 不留後遺症 5. 83歲母親選擇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陪伴母親自然臨終,維護生命尊嚴 3. 確診新冠怎麼吃加速康復?掌握4大原則復原快、後遺症少 6. 檸檬水,這樣喝才對!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確診可以吃什麼?必備5大營養素,感染新冠肺炎這樣吃 最新專題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散光?老花?徵的就是你?|博士倫隱形眼鏡一副解決,幫你找回清晰好視力 只動不吃比只吃不動,肌肉流失更快!吃對營養,運動增肌更有效 當青春遇上癌症,依舊勇敢前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