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1 月– 18春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1-01-26. 20220126 如俊法師大課290, 291講 ... 如得法師:證人入罪,碰到時不是鄉愿,有沒有說自己沒看到的地方. 師姐:歐美的陪審團是?證人入罪的初發心是重點 ... MonthlyArchives1月2021 每周課摘,法師大課 20210126如俊法師大課290,291講 2021-01-26 20220126如俊法師大課290,291講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293-130290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365-130291 讚頌「般若法會頌」 心之勇士026則「堅持正念見光明] 當負面思路如狂風惡浪般襲來,我們應堅定地朝向正向的作意,將自己的正念分分延續、秒秒堅持。

只要堅守正念、絕不放棄,希望的日輪,一定會在心中升起。

遇到廣論、佛法是很幸運的,從學習才能了解負面思路,才會知道惡業正在發作,此時要憶念師長、三寶,用佛法正面思路,用正法衡量感受,而不要用感受衡量一切雖然想做,但負面思路排山倒海而來,此時祈求會很有價值要相應於法,而不是只想改變境界及現世安樂相應於法不一樣,要「堅定地朝向正向的作意,將自己的正念分分延續、秒秒堅持。

」「只要堅守正念、絕不放棄,希望的日輪,一定會在心中升起。

」為什麼日輪,一定會在心中升起?從十二緣起來看,感受起來時,要用正法衡量,而不是用感受衡量正法。

當下的正念,如陽光、空氣、水,會滋潤善業感果;反之,會滋潤惡業感果當不順利時,或有負面思路,要祈求,提善念、正念。

如提不起來,去聽音檔,因為好的思路從好的聽聞來,不會憑空來或者找善友、同行討論切磋,不要放任負面思路,以免惡念潤澤惡業感果負面思路越強越要覺察、警覺,要拜懺、祈求法師屢試不爽的經驗是,只要提起正念祈求,會馬上有加持;自己有負面情緒時,認真祈求,心裡可以放下一半上師有一位師長,拉卜楞寺聞思學院前院長,已圓寂的大阿克,每年都會帶心子小阿克對上師傳法。

有一次,上師去機場要送大阿克回程時,大阿克跟上師說「要讓心中善念恆常相續」這很重要農曆年快到,我們今年因疫情可能不會到處串門子,這有附帶好處中,不會太放逸先前,過年期間,上師跟法師坐車,上師要法師觀察街上的車子,車輪軌跡大多不在直線上。

一般不會開在不是直線上,但因快過年放逸,不提正念,要記得「要讓心中善念恆常相續」好處是潤澤善業種子,生命可以越來越好 希望新生026則「業果會增長廣大」 因果法則是隱蔽法,不容易理解和發現。

你看那橡樹種子就是這麼小,可是一顆大橡樹長出來時可以這麼大,舖地板、蓋房子都是用它。

業果也有增長廣大的特色,你種了一個小小的布施因,它就會隨著你的歡喜、隨著你心的清淨,不停地增長廣大。

思總業果中有業決定一切及業增上廣大等四業決定一切,是善業感樂果,惡業感苦果,連佛陀、聖者都不例外漢地禪宗公案,有狐狸見百丈禪師,說自己在上尊佛時答錯一個問題,所以墮狐狸身。

這問題是「修行高者,造惡業不感苦果?」狐狸說可以不落因果,答錯了所以五百世墮野狐身。

百丈禪師說正確答案是不昧因果,對因果了了分明,更重視因果,不因修行高,不受業果法則約束當然,運用業果可以改變命運關於業決定理,興起行經中提到十個公案,是佛成佛後,仍因過去惡業受苦,如金槍馬麥之報,亦即佛陀只能吃畜牲的麥子,而舍利佛、目犍連則去天宮吃天廚妙味。

這是因為多劫之前,佛前世曾是婆羅門,有五百門生。

當時大家對已成佛的佛很仰慕,有很多人供養,但外道婆羅門卻。

沒什麼供養。

之後佛陀僧團外出乞食,婆羅門看他們食物很好,很嫉妒,因此說佛陀壞話,怎麼可以吃這麼好?應該要吃麥。

其中兩位學生,知道佛陀、僧團的功德,勸他們不要講佛陀壞話,但大家不聽,繼續說。

因此,多生多劫後,要吃如馬麥的食物。

兩位未誹謗者就是舍利佛及目犍連尊者佛成佛,圓滿功德、斷所有過失佛,原可以懺所有罪業。

但在興起行經中,佛陀說是他故意留點惡業感果,用以說明業果道理,連佛陀都不例外。

野狐五百世就是理解錯誤業增長廣大「橡樹種子就是這麼小,可是一顆大橡樹長出來時可以這麼大」佛亦說類似的公案,芥子般種子可以長成蔭蔽五百台車的大樹。

因一點點小的善業感樂果,其間差距更大業增長廣大,從空性來看,心境不是各自獨立存在,心境不離。

起心動念對法界、宇宙都會有影響。

如對池塘丟小石頭,池塘多大,漣漪就有多大。

起心動念對整個法界都有影響,所以業會增長廣大每一念保持正念重要性在此「業果也有增長廣大的特色,你種了一個小小的布施因,它就會隨著你的歡喜、隨著你心的清淨,不停地增長廣大。

」學師父廣論錄音帶,會聽到小的善業也會不停增長如金貓因緣的公案https://www.blisswisdom.org/topic/monastery/1050-9035凡夫無法理解業果,如要深信業果,必須要相信有經驗的佛陀。

相信不是迷信,要經過仔細檢查其經驗、說法,看邏輯、事實上前後是否相違?要檢查,才能相信要先皈依佛陀再學,才能學到業果佛陀有全面完整的認識,一般人看不清。

如印度外道有牛狗戒,其在禪定中看到前世是牛、狗,就認為以前成牛是今世成人的因,所以要模仿牛、狗,下世才能成人。

這是從侷限的觀點,把不是因當因,把不是果當果 290 Q1:什麼叫犯戒?什麼是破戒?戒律很好,犯戒、破戒很可怕,覺得守不住就算了? A: 戒律是什麼?廣論皈依最後面P116LL3「設作是念,如是念死及思死後當生惡趣,而起怖畏,能從其中救拔歸處,是為三寶。

」皈依前要學兩道次,一是念死無常,死亡什麼時候來不知道,而在無限生命中轉世,只會去善趣或惡趣。

去惡趣如大地土,去善趣如爪上塵,因為在無限生命中,順著無限生命串習無明,惡業遠大於善業。

如能看清生命真相,起怖畏心,就會想要皈投依靠「若歸三寶不違學處,然其歸處,如何救拔?,如集法句云:「能斷有箭道,我教示爾等,如來是大師,爾等應須行。

」佛是皈依大師,僧是皈依正行助伴,故正皈依是為法寶。

若能得此,解脫畏故。

」死亡無常,去善惡趣一翻兩瞪眼,而兩者間比例懸殊如何救拔?要正皈依法,照著做,以脫離怖畏,以不墮惡趣,得到快樂師父說,皈依佛做我導師,有僧助伴,更要皈依正法,願意做就是皈依受戒是在上面基礎下,發誓要這樣做,且非如此做不可。

「這是戒律」為何要發誓?因有強大業力平常造善,會有善行,而發誓,讓善行業力變得更強大如早上提醒自己小心,不要傷害生命,整天下來當然造集了善業。

但如發誓不傷害有情,此誓言的善業增長無量無邊,因誓言的強大業力。

如戒賭、戒毒等,用發誓的方式,因誓言而有強大業力,除了當下煩惱習氣現起外,也會有發誓的業力現起而可能擋住如按承許誓言做,正確做可以增長誓言業力,違反則削弱誓言業力正式受戒時,居士受八戒、五戒等,出家人受沙彌戒、比丘戒等,發誓的內容不太一樣。

特點在於第一,誓言不是自己想的誓言,而是佛陀親自制定,十地菩薩也不能制戒第二,發誓的對象,是上師、三寶、十方諸佛,是最強福田門,其業力會被放大第三,正式受戒發誓時,心裡所緣非常廣寛,遍法界生命中各種狀況如八戒,正式發誓一天一夜,面對法界一切情況都要持守,此受戒誓言業力強大有正確發誓受戒,誓言強大,對境時有警覺力,如面對賭博時在皈依基礎上,要發誓做到即為受戒、持戒犯戒,違反誓言破戒,把誓言毀壞、放棄對重戒違犯是破戒對輕戒傷損是犯戒受戒的戒體,透過發誓形成強大業力的體受戒後,好好持戒,戒體業力越來越強,反之,越來越弱到沒了任何善行發誓去做,善業放大,反之,惡業也會被發大。

如坐飛機最快,但摔下來則死亡;走路最慢,但傷害較小。

然而走路慢,會慢到什麼程度?P133LL5所依門「《寶蘊經》亦說:「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於小燈燭塗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

」三千大千世界,意即須彌山外有南瞻部洲等四大洲,含此全部的一千倍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在家有情供燈如須彌山高,油如周圍的海的油燈,比不上出家菩薩拿小燈燭供燈的功德,不及百分之一,因出家人有受戒、持戒功德很大要注意比例,所有有情比不上一位出家人供爉燭八關齋戒一天一夜好好把握,供一盞小油燈,比一輩子不斷供須彌山大的油燈功德來得大僧團沙彌受十條戒比丘250條,沙彌為何要受比丘戒?因其拜一輩子大禮拜,比不上比丘一拜的功德受戒、淨罪集資速度非常快,才會容易成就,才能解決生死問題身上有戒沒戒有差異,兩種戒比一種戒功德大,三種戒比兩種戒差距很大。

靠淨罪集資一直增長受持勝利很大,不持過失大,因此要好好學。

受戒前要把經論學好。

經論不熟,戒持不好先學廣論,再學備覽、學戒律,持戒比較有把握。

正式持戒時,功德大於過夫不會難做到。

進而把功德回向,把過失懺悔,如此一生功德要超過過失不難。

但不學而受戒則很難眼前認真學,未來往上提升,是息息相關 Q2:有老婆婆一輩子行善而不懂戒,但持戒者的功德更大,對此二者要如何理解? A: 世界流行知識財產權,知道秘訣和不知道差很大,因此找對對象很重要如世間人喜歡錢,為何不讓孩子直接先去賺錢?為何先去受教育?佛法學的是無限生命中的離苦得樂跟佛陀學最佔便宜 Q3:其他宗教有類似模式? A: 有但力量不如佛法強種因得果,只有佛陀看得清從局部,很難做到位 Q4:從㹈牛愛尾談持戒,這個比喻在某一層面,尾巴和戒律是否差別很大? A: 喻是說自己也有此能力㹈牛太愛尾巴,就如同阿底峽尊者對最小的戒,寧捨生命也要護我們對平常最愛的東西,也不想傷損。

我們可以有此能力,所以也可以用在持戒上 Q5:法師說持戒有無限功德,但破戒賭很大,這樣真的要去賭嗎?會不會得不償失?要怎麼破除怯弱? A: CEO很會算,真的會算,不隨便賭所以要了解受戒次第,先把經論學清楚經律論先學,把重點學清楚,有業果的了解再學戒、戒體等,道理清楚再受戒,不能不清楚就受戒「有些人在受戒的時候是很勇敢的,也做了許多承諾,但是持戒的時候一條戒也守護不了,這樣的話利益就很小」先學廣論再學備覽做為基礎受戒有次第,從八關齋戒開始,因有法會好的環境保護。

持的可以了,認識也拓展了,再進一步受居士終身五戒,再受菩薩戒等,有其次第持戒功德大於犯戒過失不會太難,功德回向、過失懺悔 Q6:「最重要的是看有沒有正法毘奈耶的行持」?如何理解? A: 正法毘奈耶就是戒律 Q7:建立正法和戒律是等號如何理解? A: 建立正法,是佛法出現並且留下來,這主要要靠持戒不持戒正法無法在世界留下來為什麼?其中一個原因,師父常說「佛法二寶,賴僧弘傳,僧寶所存,唯依戒住」受戒有三點很重要,因發誓的善行業力被放大無量無邊誓言是佛制、對師長、三寶等最強福田門、心裡所緣非常廣寬,對所有有情、無情,並在任何情況都要持戒一般善行不足讓佛寶、法寶留在世間 Q8:建立正法和戒律是等號,戒有大小? A: 行持戒律,戒條有輕有重,不同戒律功德不同。

比丘戒大於沙彌戒、沙彌戒大於居士戒、居士戒大於不受戒。

菩薩戒大於比丘戒「在西藏有些上師,自許獲得很高的密法證量,就不重視別解脫律儀。

但是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在密法上的證量如此地崇高,對於守護別解脫律儀卻比自己的生命還要珍惜。

注意下面這幾個字——這就是極扼要處!」真正持戒,不能大大戒才認真持,小小戒卻馬虎佛世祇夜多尊者(商那和修尊者)時代,一湖中有毒龍,很多大阿羅漢想調伏卻無法做到,之後找到祇夜多尊者,尊者一彈指,毒龍就離開,其他阿羅漢不知其因。

祇夜多尊者說因為自己對佛陀小小戒當大大戒持守,如同阿底峽尊者㹈牛愛尾師父說戒是佛親制,祇夜多尊者對佛有特別強的清淨心、恭敬心,對小小戒認真持、大大戒則更認真持,如此可以得佛加持。

如此持戒得佛加持才能趕走毒龍,不是阿羅漢所能相比師父最後一次帶教師營,師父流露持戒功德,且師父承辦不可思議建立正法、利益眾生,都是因為師父持戒功德教師營在大仁大學,中午吃飯時,有一教育部一級主管,對師父很尊敬,跟師父鞠躬說,教育部沒做到的福智做到了。

師父也鞠躬說感謝教育部支持。

官員離開後,師父說:他對我無比尊重,我對他也是無比尊重,但我不是為了人的尊重、感激。

如此對境沒有迷失當天下午,在心靈對話時間,是師父跟教師們的對話。

當時有另一位教育部高官,先說了半小時,且超過半小時還不想停,此時有老師要義工舉時間到的牌子,此時官員看到牌子才下台,之後則是師父的心靈對話時間。

結束後,師父回到休息室,看到外面有人影,師父要人去看看,一直沒回來,其後法師也出去看,看到有一個人很激動,要抗議官員怎麼用時間超過半小時!法師們一起安撫、勸他,說明觀功念恩、代人著想等,再看事情怎麼做比較好。

這位想抗議稍微平靜下來後又激動起來。

此時師父出來,激動的男老師就雙手合十對著師父一直笑,一直目送師父,看到師父離開,其後就對法師鞠躬,轉身離開也可以從這體會戒德降龍的功德持戒,要把小小戒當大大戒持,不能有選擇性 Q9:在福智希望新生的廣播中,有位無期徒刑的受刑者,為了要假釋,六年間什麼都做得很好,但一假釋出來就去找當時陷害他的人,怎麼會為了假釋身口做的這麼好。

別解脫律儀以身口為主,但心仍舊要守護?身口上如理,怎麼知道是心上的如理? A: 別解脫律儀是以守護身口的律儀為主。

[01′08″]抉擇以身口決定是否違犯這有個好處,守身口比較容易,是往上跨的階梯。

因菩薩戒、密乘戒更高,其以心念為主反過來說,別解脫戒護身口,但持戒是否清淨圓滿,仍要把心念算進來關鍵在於,身口持的很好但心持不好?有可能。

所以要先學戒律的概念別解脫戒的動機,不是求後世安樂,至少是求解脫死生輪迴或成佛。

如只求後世安樂,受戒不合格。

如此,要有學戒的過程,才會比較圓滿經典裡有記載偏差的例子。

如比丘持戒升天,天人日子很好,便忘了自己是持戒比丘,忘了這不是持戒目的,亦即在無限生命中沒有得到持戒的目的要一生比一生好,要往成佛目的走。

如天人不修行,沒有提升,下輩子不是很好     Q10:學戒前要學到什麼程度? A: 廣論從前面道次到業果要很熟,下中上士道都要有概念對依止法要熟悉進一步學備覽從八關齋戒開始再到五戒,酒戒一定要受,殺盜淫妄可以選擇不要如仁波切說受戒時勇敢,持戒時郤不知如何,這樣不好 Q11:學業果到備覽,要清淨持戒但凡夫又有七情六欲,犯戒怎麼辦? A 可以懺悔懺悔是對想持戒,但不小心犯的人,不是明知故犯,不可以僥倖一開始認識勝利、過患。

不是有人欠債後還債,又說如果不欠債自己現在可以很有錢最好不要傷損戒,從八戒開始八戒持清淨,除五無間罪外,其他都可以懺 Q12:十二因緣裡的受,受和戒律,觸受愛取有,想持戒好一點,如何運用受愛,進而可以成佛或如何用功? A: 十二因緣是學戒前要有的認識要領在於一般眾生重感受,隨順感受起煩惱,樂貪、苦瞋、不苦不樂癡愛取是煩惱,要斷愛取,在感受現起時,用正法衡量感受,不要用感受衡量一切。

此時有機會在受支斷愛取,扭轉向上戒律在此起作用,因戒律有強大業力。

在感受現起時,對貪瞋癡,此時發誓業力現起,憶念善知識、教誡,如沒有受戒,沒有此力量,而順著感受貪瞋癡,造死生輪迴的業持戒的作用在此,這是受戒誓言的業力 Q13:夢想犯戒時,因夢裡是潛意識,當時犯戒不是身口,是意念生起而犯?此時意識為何?如夢中可守戒,醒時更容易守戒? A: 夢中犯戒比醒著犯戒,在判定上過失輕很多別解脫戒以身口為主,夢中犯,醒著身口沒犯,判定輕很多菩薩戒、密乘戒以心念為主,夢中違犯也很嚴重,但仍比醒著時輕夢中可以持戒,醒著更能持師父有一功德,師父在夢中碰到大船直直過來無法閃躲,此時師父觀修空性,在夢中和船對穿而過,師父和大船都不傷損。

之後法師跟如月格西說,格西很震驚。

因為醒著思惟空性,甚至在夢中也可以思空性,這是高位菩薩夢中可以憶念戒,醒著工夫更好 每周課摘 20210120修習軌理(六) 2021-01-20 20210120修習軌理(六) 供曼達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praise/3/433-7-29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 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 自己的心,化成戒律本身。

全廣二292講  02:09-05:57 https://lamrim.xyz/player/gPlayer.html?&tch=ggl2&af1=292&st1=129&et1=357 我想表達的是:對於別解脫戒乃至所有律儀的守護是可以練成的,透過辛苦的操練是可以練成的。

因為這就是一條路,就是心路!你一直訓練它不要趣向於惡法,守住身口、守住身口,以後你的身體就習慣守住身口了。

然後到了那個不守身口的地方,你就會覺得非常地不適應,甚至說:「這怎麼可能變成這樣?」就變成了一種痛苦的事情、不悅意的事情。

甚至你覺得:「這不是我的世界!這不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豈能和戒律分開呢?我豈能不這樣活著呢?」就是自己的心續化成了戒律本身。

就像你就化成了那支舞、那個傑作!本身就是傑作 –你的手一伸出來、腳一伸出來,飛上去、落下來等等就是傑作! 一舉手投足就是一個精美的傑作,如果世人知道的話就是令人震撼;那如果世人不知道的話,那你自己持戒清淨,我們自己能把戒律守持清淨,對後世、對求解脫、對成佛,都是不可思議的,對正法的住世就在此! [03′23″]   所以我會覺得我們受了戒律的人,可以像那些舞蹈家練舞那樣,有的人一天跳七、八個小時,不管是坐車多少個小時、坐飛機幾個小時、也沒有地方,他說一天不練功夫就退了,一天都不能停的!要一直壓腿、一直練,他那個身體才能夠那個柔軟度,才能把那個動作做出來。

舞蹈家為了奉獻出一支傑作的舞蹈,他能夠做出這麼辛苦的努力,那麼我們為了令法住世,對於戒律的這種訓練豈能懈怠呢!或者練一練沒練成就放棄掉,甚至是忘了,這是很奇怪的事情![04′06″] 這裡邊我認為非常值得我們自己期待的就是,因為心是無自性的,當你朝著這樣的方向去串習,一直串習的時候,它就會有一種條件反射。

我們不會一直都像一開始學戒,每條持起來那麼地辛苦,久了之後就如同行雲流水了,就是非常自主的、自由的,甚至我們在戒律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涼和自由!甚至你會覺得好像只有在這裡邊才是安全的,確實在這裡邊是安全的! [04′41″] 所以戒律不是一條繩索,如果你非得要把它形容成一條繩索的話,那你快要掉到深淵的時候,這個繩索會把你絆住,別讓你掉深淵,這是很美好的一個繩索!可是你要飛向快樂的虛空的時候,它絕對不是一個繩索,它像風一樣助你飛翔,甚至就是根本,根本就像翅膀一樣,沒有翅膀是飛不了的。

 [05′04″] 所以在學習到阿底峽尊者他對一條微細的律儀都如犛牛愛尾一般,這到底是一個什麼境界?我覺得我們現在只是聽到,然後去想像。

那麼善知識的這種示現、傳承祖師的這種示現,就是要我們也能夠做到如犛牛愛尾一般的這種持戒,能夠成為我們佛弟子的榜樣和效學的一個標準。

大家不要覺得那是大師級的持律上座,既然我們受了戒律,我們為什麼不好好持呢?因為對自己和他人有如此深的饒益,為什麼不去千百次地訓練它呢?訓練到全部就是化成戒律本身,完美地合一,何樂而不為呢?[05′57″] 這是心路要成戒律本身,不能和戒律分開如研討班,來上課,依著持戒,才能在正法久住上,盡一分心力條件反射,制約反應,如行雲流水,享受戒的清涼、自由我們還沒有得到自由,沒有戒善,但可以想像,是串習其因。

也要有榜樣掉了信用卡會掛失,失了戒律,會入深淵,怎麼會不著急? 老師的叮嚀 透過辛苦的操練是可以練成的。

這就是一條路,就是心路!一天都不能停。

化成戒律本身,完美地合一。

自己的心,化成戒律本身。

戒真正的特質,就是你能斷除的這個決心。

手抄:#4P4LL3-LL1 不是立刻做到,但要對治。

從此刻開始做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跟真如老師一起虔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

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

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讚頌「花之夢」 優波離花是戒花,可以陪伴我們到天涯 温故知新 有了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

這是個爬坡,爬坡是不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也沒命了。

師父說:讓那個修行做你的朋友,不要讓修行做你的冤家。

我們現在就是這樣,讓修行做我們的冤家,真是好可惜!  【手抄:#4P4LL3-LL1】  回家功課 正修加起來才兩個小時不到, 抵擋得了正修之外的22個小時嗎? 手抄#4P06L8-P07L5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 正明修法                       丁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廣論原文(P46L8-P46LL2) 未修中間應如何~於眠息時應如何。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未修中間如何行者。

總之雖有禮拜旋繞及讀誦等,多可行事,然今此中正主要者,謂於正修時勵力修已,未修之間,若於所修行相所緣,不依念知,任其逸散,則所生德,極其微尠。

故於中間應閱顯說此法經論,數數憶持。

應由多門修集資糧生德順緣,亦由多門淨治所有違緣罪障。

一切之根本,應如所知,勵力守護所受律儀。

故亦有於所緣行相淨修其心,及律儀戒,積集資糧三法之上,名為三合而引導者。

正修完下了座,到要修下一座之前,這中間應該要如何做。

總的來說,雖然有禮拜、繞佛和誦讀經論等很多事情可做,但這裡最主要講的是指在正修的時候,雖然非常精進的修習,然而在未修中間,如果對正修時所緣的行相,沒有繼續依正念、正知力來攝持,而任由自心放逸、散亂,那麼之前修習所產生的功德是非常微少的。

所以在正修以外的時間,應該閱讀和正修相關的經論,當然這個包括善知識的教授,自己作的筆記等等,並且要反覆地去思惟、觀察和行持。

同時應該從各種法門,修習積集資糧和產生功德的善緣,也應該從各種法門,修習淨除所有的修法違緣和罪障。

事實上,一切修行的根本就是我們所受的戒,應該依照我們所知道的,努力守護律儀。

所以也有這樣的說法,專注於我們所緣的行相淨修其心、守護戒律、以及積集資糧這三種方法,統稱為「三合」,來引導修行。

復應學習四種資糧,是易引發奢摩他道,毘缽舍那道之正因,所謂密護根門,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修習悎寤瑜伽,於眠息時應如何行。

        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學習,最易引發定(止)和慧(觀)正因的四種資糧。

哪四種資糧?第一是密護根門,第二正知而行,第三飲食知量,第四是修習悎寤瑜伽,也就是在睡覺的時候應如何修。

正修:看醫生未修中間:照醫生講的服藥。

更重要。

三合:淨修其心、守護戒律、以及積集資糧這三種方法,統稱為「三合」 四種資糧(引發止觀之因) 1.密護根門 2.正知而行 3.飲食知量 4.精勤修習悎寤瑜伽,於眠息時應如何行 廣論P46L12–P47L1 1,2依著而做;3,4淨除障礙吃東西:液體三分之一、固體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空下來 廣論:P46L8音檔:25A 08:25- 12:09            總之,這個兩個座之間,…。

手抄:#4P7LL6– P9L4 未修中間如何行者。

總之雖有禮拜旋繞及讀誦等,多可行事,然今此中正主要者,謂於正修時勵力修已,未修之間,若於所修行相所緣,不依念知,任其逸散,則所生德,極其微尠。

總之,這個兩個座之間,就是前面一座跟後面一座之間。

換句話說,我們離開了這個修行,譬如說:離開了早晚殿,或者你自己做的功課以外,那麼其他的時候,當然你還是可以,個人有個人的安排。

現在這個地方是舉說禮拜啊,然後呢繞佛啊、讀誦經典哪,有很多的。

那麼最主要的是什麼,下面告訴我們,先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所謂正修的時候,那麼當然那個正修的時候,一定是努力去修;等到下了座,「勵力修已」那麼下了座完結了,下面一座還沒有來的時候,那個中間哪,假定你就這樣不管它了,「哎呀,辛辛苦苦弄了半天了。

然後休息一下,聊聊天,玩一玩再來。

」這個時候就是把「所修行相所緣」散失掉了,這個是不行的。

應該怎麼辦啊?應該正念、正知保持著,不要讓它放逸。

所以他說如果說你「不依念知」,這個「依」就是憶念正知,換句話說還是正念正知,你不保持著這個正念正知,就讓它放逸。

這樣的話,你真正產生的功效,非常少、非常少!所以他真正修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條件,全部精神擺在這裡修,下了座還在修。

不過這個地方是不同的在哪裡呢?我們要曉得,你全部精神坐在這個地方的話,那時精力很貫注,我們的的確確要鬆、緊互相調配,所以你下了座以後,使得你那個身心鬆弛一下,並不是叫你放散掉。

       那個鬆弛跟放逸這個地方要說明一下:譬如說,我現在去拜佛、念佛,那麼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裡,這個在大殿上面,站在那裡全部精神挺起來。

那時候身體是全部精神挺得直直的,然後呢眼睛瞪得大大的,然後全部的精神貫注在這裡念,喔,這個念了半小時,念得很累!以後那個時候我們就應該下來輕鬆一下。

輕鬆,輕鬆什麼?輕鬆這個身體,身體要輕鬆一下,那時候心裡面也放得輕鬆一點,但是你不要忘掉你所緣念的,這個很重要!你可以跑得去躺在那個床上,然後呢很輕鬆的這種方式,身體在這兒休息,可是這個心哪還是跟它相應的,跟它相應的,這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乃至於你可以想前面那一座有什麼缺點,有什麼錯誤,那麼後面一座怎麼去改善,這樣。

鬆弛和放逸的差異要辨別師父說法,會說明步驟身體可以放鬆,心情不可以。

可以想前面修的有什麼可以改善的 回家功課 淨行品 第一偈:「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 淨行品 第二偈:「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 淨行品 第三偈:「妻子集會,當願眾生,怨親平等,永離貪著。

」淨行品 第四偈:「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隱。

」淨行品 第五偈:「妓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了妓非實。

」 淨行品1~5偈 我可以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討論題 淨行品1~5偈 我可以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淨行品要背,也要用得上不同情境,如何思惟、行持,都包涵在裡頭孝事父母,每周陪媽媽,幫媽媽淨罪集資,唱讚頌,聽月光共學等。

妓樂聚會,一早聽讚頌,讓大家都聽。

一開始小朋友不歡喜,要自己關掉。

之後善巧地跟小朋友講這是媽媽的精神糧食。

怨親平等,會在外面時去幫助別人,也希望家人可以得到同樣的協助回來台灣要多看父母、公婆。

先生每周六接媽媽來住,會多陪媽媽。

彼此都一樣。

若得五欲,今天的好,是過去的善而來。

欲會迷失,剛好就好,用戒拉住照顧婆婆一直是自己的責任。

婆婆受過教育,出身良好,對媳婦要求比較高。

會順著婆婆。

十年前公公往生,變得憂鬱,也有點失智。

婆婆很慷慨,雖然很嚴格。

現在中度失智,外勞很辛苦。

現在每天一起吃飯,要協助她移動,也要陪她講話。

會看婆婆的情,並適時鼓勵。

僵化走不動時,要多哄她。

自己可以做到,因為歡喜受,甘願做。

自己的媽媽身體虛弱,躺躺睡睡,每天打電話給她,聽她一天的生活。

有時會生氣,但會告訴自己不要生氣,讓媽媽發洩。

慢慢有了歡喜心。

班長:學到業果,父母是我們的具力業門,大福田。

父母的示現,讓我們累積資糧,苦他們在受。

讓自己多學習如何對待父母。

對待父母,要當做佛。

串習菩提心,資糧自己在賺 有同學做總結,在工作上很辛苦,被主管記三大過,班長和同班同學一起為他打氣,這位同學也非常安忍。

其後,大老板為他說項,且最後考績被打特優。

主要是心轉了,業就轉了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01/14–01/20: 【後時如何行者。

應將所集眾多福善,    以猛利欲由普賢行願,及七十願等,    迴向現時畢竟諸可願處。

】  (廣論P46L3-L4) 每週一句01/21–02/03: 【復應學習四種資糧,是易引發奢摩他道,    毘缽舍那道之正因,所謂密護根門,    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於眠息時應如何行。

】  (廣論P46LL1-P47L1) 淨行品第六偈: 「若在宮室,當願眾生,入於聖地,永除穢欲。

」 宣化上人開示 若在宮室:皇帝所住的叫宮,一般人所住的房子叫室。

無論               你是在宮殿裏邊,是在一般人的家庭裏邊,這時               菩薩就要發願了, 當願眾生, 入於聖地:現在我願意一切眾生,都到聖人的地位,聖人               所住的清淨宮殿。

永除穢欲:永遠除去不清淨的思想和一切的欲念。

  這麼冷的天,你的心也冷冷的嗎? 時常感恩表達感謝常常隨喜 廣論原文(P47L2-P47LL4) 初中有五~非是持心住善緣時。

初中有五。

一以何防護者,謂遍護正念及於正念起常委行。

其中初者,謂於防護根門諸法,數數修習令不忘失。

二者謂於正念,常恆委重而修習之。

二何所防護者,謂六種根。

三從何防護者,謂從可愛及非可愛,六種境界。

四以何防護者,謂遍護正念及於正念起常委行。

其中初者,謂於防護根門諸法,數數修習令不忘失。

二者謂於正念,常恆委重而修習之。

二何所防護者,謂六種根。

三從何防護者,謂從可愛及如何防護,其中有二,守護根者,謂根境合,起六識後,意識便於六可愛境六非愛境,發生貪瞋,應當勵力,從彼諸境護令不生。

即以六根而防護者,若於何境,由瞻視等,能起煩惱,即於此境,不縱諸根而正止息。

其守護根者,是於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隨好。

若由忘念煩惱熾盛,起罪惡心,亦由防護而能止息。

取行相者,謂於非應觀視色等,正為境界,或現在前,即便作意彼等行相,現前往觀。

取隨好者,謂於六識起後,能引貪瞋癡三之境,意識執持,或其境界,雖未現前,由從他聞,分別彼等。

五防護為何者,謂從雜染守護其意,令住善性,或無記性。

此中所住無覆無記者,謂威儀等時,非是持心住善緣時。

第一種資糧是密護根門,由五方面來做說明:一、用什麼來防護自己的根門?要以正念來防護。

以正念防護,又分為兩點: (一)是「遍護正念」,指一切時處要牢記防護根門的方法,時時串習,令自己不忘失正念。

(二)是「於正念起常委行」,指對於正念的內涵,起經常不斷且殷重的修行。

二、防護什麼?護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三、從哪裡防護?從六根接觸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境界後,對於順心的覺得可愛,不順心的覺得不愛,所以要從這六種境界去防護六根。

四、如何防護?可分為二項, (一)守護根。

當六根緣到六境時,六識就跟著生起來,緊接著意識就會對六種可愛境界生貪,於六種非可愛境界生瞋。

所以在這當下,應當努力不要讓根對境界生起貪、瞋相應的煩惱。

(二)從六根面對的境去防護。

譬如說對這個境界我們看見或聽見了,因此會引發我們貪、瞋,那就擋住它,盡量少接觸這個境界,不放縱自己的根,而且要用正念止息煩惱。

守護根,就是在根對境時,對於這個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隨好(後面解釋)。

若是因為一時忘失正念或因煩惱熾盛,而起了罪惡心,也能由於平常努力守護六根而得到止息。

所謂「取行相」者,就是在不應該看的境界現起時,內心覺得這東西很好,然後就去看。

所謂「取隨好」者,就是一旦接受了六境的行相後,六識升起而引發貪、瞋、痴,然後起了種種執著;或是這些境界並沒有現前,只是聽別人說起,意識也會生起貪、瞋、痴的分別念頭。

五、防護什麼呢?就是要防護我們的心不受雜染,使它能安住在善性,或是在不是善也不是惡的無記性當中。

這裡所說使心安住在無記性當中,指的是無覆無記性。

所謂無覆無記,如行、住、坐、臥威儀動作本身,是沒有善惡分別的,亦即在行、住、坐、臥時沒有把心安住在善法和惡法上,所以是無覆無記的。

(若是心有染汙就是有覆無記) 密護根門 1.以何防護者:恆常正知正念 2.何所防護者:六根 3.從何防護者: 4.如何防護 守護根者以六根而防護者 5.防護為何者:不要染污 廣論P46L11–L12 廣論:P47L10音檔:25B 05:32– 09:32            他特別說明這個無記是什麼?…。

手抄:#4P24LL4–P26LL2 【謂從雜染守護其意,令住善性,或無記性。

】 那這個就是我們防的目標,這是宗旨。

那平常我們這個意根一縱,對這個境的時候,一定是雜染的,一定是雜染的,不是貪、就是瞋、就是癡,就是這樣。

那麼在這個時候,你經過了這個努力地防護的話,不讓它雜染,不讓它雜染,使它住在善性當中,最起碼的善成無記性,無記性;無記性就是不是惡的,但是也不是善的。

這個時候這是我們要防護的,那麼【此中所住無覆無記者,謂威儀等時,非是持心住善緣時。

】 他特別說明這個無記是什麼?無覆無記。

哪些是無覆無記呢?就是威儀,就是你行走啊、坐在那地方、做一點什麼事情啊,那個時候談不到是善是惡。

因為你那時候的的確確,你不是全心貫注在上面,譬如說我禮佛,當然禮拜佛,你要走路,那個時候是另外一件事情。

無記有兩種:一種有覆無記,一種無覆無記;這染污的,那是有覆,不染污的,無覆,簡單地說一下。

那麼這個五條文字解釋了,我現在離開了這文字來從頭說一下。

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平常一般狀態,我們這個心念做些什麼,我們心念做些什麼?我們的心念就是自然而然的,我們的六根,眼睛去看,耳朵去聽,嘴巴不是講話就是吃東西,這個,那一定是這樣;身上的感觸,這個歡喜的,軟軟舒服的,涼快一點、熱的等等,就是這樣。

然後呢,當這個五根對了境以後的話,它一定順著緊跟著意識就來了,然後你在這個地方就做種種的邪妄分別,這樣。

這種邪妄分別都是什麼?增長雜染、染污的,都是這個染污的。

那麼那個時候我們就要想辦法去防護它。

拿什麼東西防護呢?靠前面的正知正念。

一定要曉得說哪個是對的,有了這個對的,那個時候才對比出來,原來我習性當中的那個不對的,那個才可以防嘛!否則的話,你混沌一片,你什麼是哪個好、哪個不好不知道,當然無從防起,所以一定要正知正念。

那麼這個正知正念就是防護的最佳的武器。

關於這一點呢,第一個,所以你在正式學習之前哪,先要數數練習這個東西;平常我們呢真正修行的第一步,真正說起來,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聽,聽這個,然後呢思,思這個。

等到你經過了思,思實際上是一個什麼樣的?行心所。

等到你思惟成了習慣了,它隨時隨地這個念頭就起來了,你不提它也起來,一提隨時就起來了。

就等於說你使用的武器一樣,你在任何情況之下你要拿,掏出來就是,而且你利用得很熟。

那個武器防什麼呢?就防我們的這個六根。

這個六根的情況是什麼?對了境以後就生染污。

那個武器防什麼呢?就防我們的這個六根。

這個六根的情況是什麼?對了境以後就生染污。

這個染污有兩種:一種呢對行相的染污,一種是隨好的染污。

行相的染污就說,欸,這個好看的,你去看,看了以後:啊,歡喜!隨好呢,看完了以後你心裡想:嗯,這東西這滿有味道的。

啊!你心裡想明天該怎麼辦,或者你想動腦筋要去獲得它;反過來,對不歡喜的東西,那就是引發另外的瞋。

現在清楚了沒有? 所以這個底下密護根門,譬如說我們現在講《遺教經》,一開頭就是告訴我們這個,說「此五根者,心為其主」啊!就是這樣,從這地方防起,處處地方,所以最開始第一步我們要學這個。

請問假定我們真正在這一點上做到了,修行有沒有困難哪?的的確確沒有困難,的的確確沒有困難。

所以這個說起來很容易啊!喔,但是呢做起來是不大容易;做起來雖然不大容易,這個功效不得了地大!我們所要求的東西,全部在這個裡面,你只要這點做到了,其他什麼都不怕。

四種資糧是止觀正因密護根門,心為其主 回家功課 我們要時時密護根門,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對種種的境,該如何?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有一條心路,是我們的心續,可以操練心不要散亂四種資糧:密護根門、正知而行、飲食知量、精勤修習悎寤瑜伽,於眠息時應如何行。

大家可以多背誦淨行品,也可以防失智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或居兜率或極樂任住何處勝淨土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中現經教皆教授後盡日夜遍薰修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潔淨事業遍十方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課程安排及行事曆 20210120修習軌理(六) 2021-01-20 20210120修習軌理六下載 每周課摘 20210113修習軌理(五) 2021-01-13 20210113修習軌理(五) 日後晚上氣温如果低於12度,就連線上課學習很不容易,但當願力夠強,想要邀約的學長、法師都可以來關懷發願要點燃眾生的心燈 供曼達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praise/3/433-7-29 觀想廣大、勝妙、清淨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 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 《廣論》南普陀版音檔 9B23′08″-24′25″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master-jihchang/3250-3132 總是希望這次聽了以後,大家能夠跟著轉。

那麼要想轉的話,就是整個的我們生活必須要配合,這個是它的一個原因之一。

那時候你能夠轉了,就可以照著去修,否則我們談不到修!實際上這三個次第就是–聞、思、修。

這個「隨轉」,就是真正關鍵就在思惟,等到你思惟觀察這樣的話,那你就轉過來了,轉過來了。

平常我們所以轉不過來的原因就在這裡。

關於這一點,講到後面業那一部分會特別說明。

這業從那裡起?業的行相是什麼?我們講了半天都不知道,實際上主要的關鍵,就是我們這個思惟心所。

你能夠這樣做的話,「少力」-不要花多少氣力,「即脫生死城」  現在我們花好大的氣力哦,唉,花了很大的氣力,還到地獄裡去受苦,冤枉,非常冤枉!如果說你拿這個法門來念佛的話,的的確確萬修萬人去,這個祖師絕不騙我們的,絕不騙我們的,是千真萬確的!乃至於根本不要出家,你在家的話,照著去做也能夠去,這有這麼大的好處啊!關鍵就在這裡。

師父的叮嚀 聽了以後,跟著轉!要想轉的話,整個生活必須要配合。

「隨轉」真正關鍵就在思惟!沒有動轉,就只有知識、文字而已「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

」 祖師絕不騙我們的,絕不騙我們的》信為能入,才能隨轉困難不應退,心裡有力量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跟真如老師一起虔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

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

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不是我們用多少力,而是用多少心祈求道總地圖對我們無比重要,每一步都很重要,要踩好發心要到最高佛果,只上不下不要得少為足現在是「共」的學習 温故知新 有了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

這是個爬坡,爬坡是不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也沒命了。

所依、能依》能依學者之相更重要 總共修法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P45 此處修法 1.思惟勝利、過患  2.藉由思惟功德修信 3.隨念深恩修敬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 正明修法                       丁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廣論原文(P46L3-P46L7) 後時如何行者~亦當消滅。

已三、完結 後時如何行者。

應將所集眾多福善,以猛利欲由普賢行願,及七十願等,迴向現時畢竟諸可願處。

如是應於晨起,午前,午後,初夜,四次修習。

此復初修,若時長久,易隨掉沈自在而轉。

此若串習,極難醫改,故應時短,次數增多。

如云,「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則於後次心欲趣入。

若不爾者,見座位時,即覺發嘔。

」若待稍固,時漸延長,於一切中,應離太急太緩加行過失。

由此能令障礙減少,疲倦昏沈等亦當消滅。

至於正修完了以後要如何做。

應該把修行所積集的所有福德善根,用很強盛猛利的意樂,依照《普賢行願》(十大願王)以及《七十願》等儀軌,迴向到現世也就是眼前增上生和將來究竟決定勝的利益之上,這些利益才是我們真正所應該希求的。

一般正修,應該在早晨起來、上午、下午和晚上剛入夜等四個時段修習。

(在印度,將一天的時間,分為晝夜六時。

白天三時,是晨起、午前、 午後;夜間三時,是初夜、中夜、後夜,每一時是四個鐘頭。

) 此外,如果是初學者,剛開始起修時,修的時間不宜太長,如果時間過長,心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當中跟著「掉」、「沈」而轉。

(「掉」是跟貪相應的這種心攀緣相,想東想西的心向上揚,「沈」是等到你想累了以後心就向下昏沈,乃至於到後來睡著了。

)如果串習久了,一旦養成這種「掉」、「沈」的習慣,就很難改正過來。

所以剛開始修的時候,時間應該短,次數應該多。

就如同經論上所說的:「當修習有了初步的相應,會覺得修得好歡喜,就有持續想修的心,這個時候就應該暫停下來,如此意猶未盡的心裡才會一直想要再去修。

如果不這樣的話,等到熱度過了或心不相應才下座,那麼下次上座,心裡會生反感,一見到修習的座位,甚至會覺得不舒服。

」如此需待修的功夫慢慢純熟穩固了,心能安住所緣不為外境所轉時,再漸漸延長修的時間。

還有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應該遠離急躁或散慢的過失。

若能這樣如法的修習,就能夠使得障礙減少,而且疲倦、掉舉、昏沉等現象也會消除。

四次修習 晨起,02-06 午前,06-10 午時,10-14 午後,14-18 初夜,18-22 中夜,22-02 金剛經 後夜分,02-06 初日分,06-10 中日分,10-14 後日分,14-18 初夜分,18-22 中夜分,22-02 大家很會觀功念恩?還是有時會有時不會?其實可以一直觀功念恩。

如果坐公車、上課,都要有很多人的恩德廣論修心,數數於善所緣修習之後,要有存款。

》以猛利欲由普賢行願,及七十願等,迴向現時畢竟諸可願處。

普賢菩薩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完成時,告知童子要殷勤修習普賢十大願王掉》和貪相應,此時要想三惡趣苦沈》心裡沈時要讀祖師傳,提升自己,想到學習的好處曾有一堂很有名的催眠者開的催眠課,有學生慕名而來,但一上課就睡覺。

講者覺得奇怪,一問之下,才知同學之前買了講師的CD安眠,因此只要聽到老師的聲音就會睡著,這也是串習 師父開示 如云:「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則於後次心欲趣入。

若不爾者,見座位時,即覺發嘔。

」 廣論:P46L5音檔:24B 27:21- 25A03:08            這個文字先不解釋,我把那個內容            說一下,…。

手抄:#3P285LL5-#4P4LL1 如云:「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則於後次心欲趣入。

若不爾者,見座位時,即覺發嘔。

」 這個文字先不解釋,我把那個內容說一下,你們自己一看那個文字就懂了。

說你假定得到了正確的指導以後,你上去坐的時侯,這個行相就很清楚,哦,你曉得做些什麼。

然後呢因為行相很清楚,做對了你會很歡喜。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你去跟他學,它做對了你覺得很歡喜,對不對?然後呢,開始摸的時候,唉呀,你摸來摸去,就是摸不到這個竅門,到後來你摸到了,哎呀!心裡好歡喜呀!那個時候你就歡喜地覺得:「啊,對了,對了!」譬如說你念佛,平常你就是胡思亂想,到那個時候一下這個佛號提起了,哎呀,你覺得歡喜呀!如果修過行的人,認真過的,都有這個經驗。

或者你拜佛,平常的時候胡思亂想,到那時候你拜你那個心裡非常寧靜,哎呀,覺得那個時候,或者有一種不知不覺的感恩心,或者不知不覺的歡喜心。

乃至於有的時候拜的時候,不知不覺得這個會痛哭流涕, 雖然痛哭心裡卻是歡喜的,樣樣東西都是這樣。

  他結果,我們碰到這種情況之下,哎呀,那好了,繼續下去,他不是!等到你發現了這個歡喜,你會覺得:「哎呀,這下對了!這下要修了。

」這個叫「欲修心」。

欸,妙咧!我們碰到這種歡喜的情況繼續下去,他告訴我們怎麼?停下來。

那我們想想看,這個碰對了為什麼會停下來?大善知識的大善巧,真美!你碰對了叫你停下來,停下來是什麼狀態啊?你下來了以後你心裡想:「這麼好啊!」你雖然下來了,你一心一意一直想再去做那件事情,你相信不相信? 容或我們沒有這個經驗,我告訴你,今天跑到廚房裡面去,那最好的東西讓你嚐一下,也許你以前沒有嚐過,他勸你,你不想去吃,最後你想不妨去嚐,然後你跑到廚房裡面一嚐─這麼美!告訴你停下來,對不起,明天再來吃!你回去了一天到晚想:唉,等到明天,實在等不到,最好今天中午就吃!我想我們有這個心情吧! 就這麼善巧,就這麼好法,欸,它就是這樣!這也是我親身的經驗。

我曾經跟你們說過,二十幾年我這個念佛的經驗,欸,但是到了第二天晚上就不來了。

嗯?昨天晚上怎麼這麼好,今天晚上為什麼不來呀?怎麼找也找不到。

以後經過若干年以後,我這個了解以後,那時候我在另外一個地方,也是一個人在那兒閉,然後那時候,以前每次得到了好處就不行了,啊,原來毛病在這裡啊!那時我也這樣坐,坐了沒幾分鐘,欸,境界現起,啊,非常好!我就忽然一個念頭想到:哎呀,善知識告訴我馬上下來。

我就那時候下了絕大的決心欸!把那腿硬是拿掉,然後下來了。

下來了以後我就發覺了:真美啊!雖然下來了,我一想:哎,這個時間怎麼過得這麼慢,我要趕快回去再坐第二座!不管做什麼事情它那個心就拉著你,那時我感覺得到。

以後的確這樣,你只要做得好了以後,到那時候你停下來的話,它就會拉著你。

現在我們是不是啊?不是。

我們不要說在那兒摸不到,就是你摸到了,也是苦苦地在那兒硬撐撐下去,撐了很長。

撐了很長,結果什麼啊?味道嘛是沒有,哎呀,坐得嘛腳又痛、腰嘛又酸,所以結果啊,下一次還沒有看見座位啊,發嘔!叫你去,心裡想說:唉,最好慢一點!所以我們真正用功的時候,你了解了這個,就巴急不得,不能,要早去。

你如果把握不住這一點的話,最好希望拖得晚一點,所以才我們會拖拖拉拉的。

假定說你對這上早晚殿嚐到了味道的話,叫你到七點鐘去,你一定六點五十五分早就去了,先坐起來,他不坐我要坐。

毛病就在這裡!所以我這黑板上面告訴,特別寫,拿現在的話:讓那個修行做你的朋友,不要讓修行做你的冤家。

我們現在就是這樣,讓修行做我們的冤家,真是好可惜! 不要把學廣論變成寃家要當朋友,因為珍貴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II第288講(02:41–03:59) 三寶、三藏、三學猶如珍寶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291-130288 https://lamrim.xyz/player/gPlayer.html?&tch=ggl2&af1=288&st1=161&et1=239 那麼下面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把三藏還有三學取名為寶呢?因為「猶如珍寶」,所以稱為寶,就是說像珍寶一樣。

那麼怎麼像珍寶一樣呢?是如何相似呢?下面就舉了六個功德:一、難得;二、稀有;三、貴重;四、饒益;五、救護損害;六、引生喜樂。

提到了六個珍寶的功德,它是和珍寶相順的,所以稱為寶。

 [03′23″] 「珍寶」很顯然是很難得、很稀有的;就像以前在斯里蘭卡一個佛塔上,有一個國王供了一顆特別大的藍寶石,非常大,那是很稀有的。

還有一些很罕見的大鑽石等等,都是很稀有的。

「難得、稀有」這兩點形容珍寶。

那麼三藏和三學難得嗎?稀有嗎?也是很難得、也是非常地稀有! [03′59″]   難得稀有世間比較容易聯想 討論題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沒有哪些人、事或物,讓我們真的感覺這是「寶」?為什麼? 對自己而言,寶是老婆,路不會走錯。

師父指的路也是寶。

之前在温哥華,有一級駕照,開始開遊覽車,在路途上看到很多交通事故,也出了很多事,在11年前碰到廣論,一開始只知道觀功念恩,也上了觀功念恩的課,才能讓自己扭轉乾坤,開始可以代人著想。

師父的觀功念恩就是自己的寶不是物質,而是人。

人與人的情。

有親情、友情、貴人等。

大學見到教會的牧師言行一致,沒有做到的會懺悔。

碰到年輕的長輩做為典範,也是寶。

遇到公司的負責人是自己的寶,會鼓勵大家,把自己過不去、煩惱,能被感染。

所有碰到的人都是自己的寶,可以饒益自己。

生命陪伴自己最長的就是自己的寶。

27歲結婚時已經成功八成以上,現在覺得更高,很感恩自己有可以陪伴自己的伴侶,目標也很接近。

此外,法寶、教法,是自己心中覺得很珍惜的。

稱呼一個人影響自己的去向,現在尊稱先生為大寶石。

原本意想不到,能夠到團體學習,也是自己的珍寶媽媽是自己的寶,很慈悲,帶著媽媽去看自己供養的寺院,自己很節儉。

自己會帶媽媽去看展覽,在孩子長大後可以繼續陪伴母親。

母親慈悲的身教很寶貴如果不是人的話,就遇不到佛法,無法學習。

生命如此寶貴,是寶》暇滿人身是寶寶跟自己有關,和自己有連結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II第288講(03:59–07:04) 三寶、三藏、三學猶如珍寶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291-130288 https://lamrim.xyz/player/gPlayer.html?&tch=ggl2&af1=288&st1=239&et1=-1 由於具足了不可思議的功德與利益,所以它像珍寶一般「貴重」。

如果自己能夠修持三藏與三學,就會得到解脫及一切智的果位,所以對自己是非常有「饒益」的。

對他人由於能救護從煩惱所出生的一切輪迴的痛苦,所以也是「救護損害」。

由於能獲得人天果位的增上生及解脫,還有一切智果位的決定勝,所以它「引生喜樂」。

就是這些三藏和三學,它能夠給我們生命帶來增上生,增上生很顯然是人天勝道,就是人天道,它會有很多學習佛法的殊勝條件;解脫就解脫輪迴了;一切智的果位就更不要談了,那是所有的有情夢寐以求的。

一切智的果位就是一絲絲的痛苦都沒有、所有的快樂都圓滿,所以說三藏、三學是「引生喜樂」的。

由於有六種功德與珍寶相順,故稱為寶。

 [05′14″]   學了這一小段,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常常說皈依三寶,皈依三寶的時候會不會去思考一下:為什麼佛、法、僧三寶,三藏和三學都稱為寶?這裡邊解釋了這幾點。

比如說拜佛的時候,或者自己念皈依的時候,或者學法、學教典的時候,如果心思稍稍有點模糊和麻木的話,可以想一想它猶如珍寶的這幾種特色。

讓我們的心從那種取捨模糊的狀態變得很清晰,就會知道我們為什麼會皈依三寶,為什麼會學習三藏,乃至為什麼會修行戒定慧三學。

因為所有的教典都是為了指示內心的一條路,像燈一樣,讓我們知道哪裡是快樂、哪裡是光明、哪裡是溫暖,所以猶如珍寶。

說有一種寶石晚上會發光,在輪迴的黑夜裡可以發出光芒的有很多啊,律儀是可以的,還有菩提心寶也是可以的,那空性就更不用說了,它完全是照破輪迴的黑暗。

 [06′37″]  所以看這字數是很小一段,但是如果能夠對三藏、 三學–我們是增上三學–生起難得、稀有、貴重、饒益、救護損害,還有引生喜樂,跟它的本質相應的一種覺受的話,那無疑對我們的現世和來生都是非常有饒益的。

這是其中的一個饒益。

[07′04″] 貴重》不可思議,想像不出來饒益》一切智的果位救護損害》救護從煩惱所出生的一切輪迴的痛苦引生喜樂》得決定勝 停一下,想一想 我們剛才討論的「寶」有沒有具備這六種特性? 有的不完整所以有更大的珍寶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01/07–01/13: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相。

】                     (廣論P45L6) 每週一句01/14–01/20: 【後時如何行者。

應將所集眾多福善,以猛利欲由普賢行願,及七十願等,迴向現時畢竟諸可願處。

】                   (廣論P46L3-L4) 法師釋疑 正修加起來才兩個小時不到, 抵擋得了正修之外的22個小時嗎? 手抄#4P06L8-P07L5 廣論原文(P46L8-P46LL2) 未修中間應如何~名為三合而引導者。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未修中間如何行者。

總之雖有禮拜旋繞及讀誦等,多可行事,然今此中正主要者,謂於正修時勵力修已,未修之間,若於所修行相所緣,不依念知,任其逸散,則所生德,極其微尠。

故於中間應閱顯說此法經論,數數憶持。

應由多門修集資糧生德順緣,亦由多門淨治所有違緣罪障。

一切之根本,應如所知,勵力守護所受律儀。

故亦有於所緣行相淨修其心,及律儀戒,積集資糧三法之上,名為三合而引導者。

正修完下了座,到要修下一座之前,這中間應該要如何做。

總的來說,雖然有禮拜、繞佛和誦讀經論等很多事情可做,但這裡最主要講的是指在正修的時候,雖然非常精進的修習,然而在未修中間,如果對正修時所緣的行相,沒有繼續依正念、正知力來攝持,而任由自心放逸、散亂,那麼之前修習所產生的功德是非常微少的。

所以在正修以外的時間,應該閱讀和正修相關的經論,當然這個包括善知識的教授,自己作的筆記等等,並且要反覆地去思惟、觀察和行持。

同時應該從各種法門,修習積集資糧和產生功德的善緣,也應該從各種法門,修習淨除所有的修法違緣和罪障。

事實上,一切修行的根本就是我們所受的戒,應該依照我們所知道的,努力守護律儀。

所以也有這樣的說法,專注於我們所緣的行相淨修其心、守護戒律、以及積集資糧這三種方法,統稱為「三合」,來引導修行。

師父開示 廣論:P46L8音檔:25A 08:25- 12:09            總之,這個兩個座之間,…。

手抄:#4P7LL6– P9L4 未修中間如何行者。

總之雖有禮拜旋繞及讀誦等,多可行事,然今此中正主要者,謂於正修時勵力修已,未修之間,若於所修行相所緣,不依念知,任其逸散,則所生德,極其微尠。

總之,這個兩個座之間,就是前面一座跟後面一座之間。

換句話說,我們離開了這個修行,譬如說:離開了早晚殿,或者你自己做的功課以外,那麼其他的時候,當然你還是可以,個人有個人的安排。

現在這個地方是舉說禮拜啊,然後呢繞佛啊、讀誦經典哪,有很多的。

那麼最主要的是什麼,下面告訴我們,先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所謂正修的時候,那麼當然那個正修的時候,一定是努力去修;等到下了座,「勵力修已」那麼下了座完結了,下面一座還沒有來的時候,那個中間哪,假定你就這樣不管它了,「哎呀,辛辛苦苦弄了半天了。

然後休息一下,聊聊天,玩一玩再來。

」這個時候就是把「所修行相所緣」散失掉了,這個是不行的。

應該怎麼辦啊?應該正念、正知保持著,不要讓它放逸。

所以他說如果說你「不依念知」,這個「依」就是憶念正知,換句話說還是正念正知,你不保持著這個正念正知,就讓它放逸。

這樣的話,你真正產生的功效,非常少、非常少!所以他真正修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條件,全部精神擺在這裡修,下了座還在修。

不過這個地方是不同的在哪裡呢?我們要曉得,你全部精神坐在這個地方的話,那時精力很貫注,我們的的確確要鬆、緊互相調配,所以你下了座以後,使得你那個身心鬆弛一下,並不是叫你放散掉。

那個鬆弛跟放逸這個地方要說明一下:譬如說,我現在去拜佛、念佛,那麼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裡,這個在大殿上面,站在那裡全部精神挺起來。

那時候身體是全部精神挺得直直的,然後呢眼睛瞪得大大的,然後全部的精神貫注在這裡念,喔,這個念了半小時,念得很累!以後那個時候我們就應該下來輕鬆一下。

輕鬆,輕鬆什麼?輕鬆這個身體,身體要輕鬆一下,那時候心裡面也放得輕鬆一點,但是你不要忘掉你所緣念的,這個很重要!你可以跑得去躺在那個床上,然後呢很輕鬆的這種方式,身體在這兒休息,可是這個心哪還是跟它相應的,跟它相應的,這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乃至於你可以想前面那一座有什麼缺點,有什麼錯誤,那麼後面一座怎麼去改善,這樣。

恭敬法寶—焚毀法寶之咒語及儀軌 金剛力咒           『唵   班紮  北嘎瑪   阿雜瑪吽!』 『唵 !尊已成辦眾生利   賜與相順諸悉地                 現雖已至佛境地   祈願再度降來臨』 再恭敬地焚燒,或者用極細的碎紙機封碎。

               進洗手間前也可以頌 淨法界真言 唵、喇、梭哈 回家功課 淨行品 第一偈:「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 淨行品 第二偈:「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 淨行品 第三偈:「妻子集會,當願眾生,怨親平等,永離貪著。

」淨行品 第四偈:「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隱。

」淨行品 第五偈:「妓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了妓非實。

」 淨行品1~5偈 我可以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每天用零碎時間背誦愛因斯坦說複利的威力大於原子彈;每天0.01的進步要默寫,但寫完不能亂丟;可以在電子載具上寫,寫完可以刪除141偈要背,不用貪快。

背完終究會忘。

如何運用是重要的不用太在意順序,要記得該偈的內容每一偈背下來後,會補上情境每一偈第二句是當願眾生,就是菩提心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思惟結行,要猛力回向上座,時短次數多,有歡喜心要先暫停三寶、三藏、三學做為珍寶生活中的寶和法寶的差異慈善音樂會的善行淨行品的背誦與運用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或居兜率或極樂任住何處勝淨土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中現經教皆教授後盡日夜遍薰修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潔淨事業遍十方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課程安排及行事曆 20210113修習軌理(五) 2021-01-13 20210113修習軌理五下載 每周課摘 20210106修習軌理(四) 2021-01-06 20210106修習軌理(四) 班長兒子在國外很擔心,今天安然回來。

很感恩在台灣可以好好學法 隨喜大家上儲訓班,也要發願未來護持同學可以上儲訓班 供曼達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praise/3/433-7-29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 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 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成,先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

」 手抄#13P23L597B10′10″-12′22″ 這四句話,常常記在心裡邊,不要遇見困難就退心,不可以!要曉得一切事情,都是由於修行才成功的。

皆由修力生,你千萬不要退啊!這一點千萬注意、千萬注意!現在我們太多大毛病都在這個上頭,所以記住,所以記住,很多地方的你一定要策勵自己:「我一定要努力,我一定要努力,我一定要努力!」 所以在這個地方,有很多同修們常常說:「哎呀,我太笨哪!我太差呀!那我程度太低啊!」這樣。

欸,這一點,我一點都不在乎,因為我自己曉得,我也是非常笨、非常差、非常那個……。

佛也告訴我們,他乃至於以前墮落畜生,墮落地獄。

只有一樣東西重要的,就是你自己說:「因為我差,所以我努力!」這個最重要的。

你只要肯努力,沒有一件事情轉不過來,而且唯一的只有靠這個力量!否則的話,就算你絕頂聰明也沒有用。

所以任何困難當中,心裡面不要退。

師父的叮嚀 不要遇見困難就退心,不可以! 一切事情,都是由於修行才成功的。

因為我差,所以我努力! 「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成,先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

」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跟真如老師一起虔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

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

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成,    先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

」 櫻花雪 揭開今生最美的序幕》共同學習,揭開無限生命的序幕 永不離別,握著彼此的手往前走 温故知新 道前有沒有成佛的一分?有,所以叫「共」 事在無用,從用無作 事在無用:在根本一起供養等,只要根本道場在,功德就在 從用無作:如供養法語給法師,法師又轉贈給別人,當收到者串習的功德,法師和致贈者也可以得到功德 如法師開示,也是從用無作 此是無作戒體的八種之二 沒受戒,是否沒功德?受戒是戒善,未受是善 開始做善行點滴,布施、供養,在戒善的路上,可以稱為「共戒善」? 受戒後倍倍增長。

受戒後功德倍倍增長,犯戒也是倍倍 我們現在皈依,就是如戒有一個同一樣的方向 受戒是必須要做,要先準備好,慢慢適應 修習軌理也是上士道的重要基礎之一 三士道中,依止法貫穿所有 有了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 這是個爬坡,爬坡是不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也沒命了。

全廣二265講  03:41-04:39 https://lamrim.xyz/player/gPlayer.html?&tch=ggl2&af1=265&st1=221&et1=279 回家功課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

」證人入罪,是對還是不對?」 敬信佛語才是長久快樂之計 –如何理解佛所說,不能證人入罪這句話? 正義魔王就是證人入罪 要先反求諸己,對善知識不疑 我有全面完整的角度 不能惡心入罪 破壞業果法則,是要更注意 倫常可能更甚於偷羊 師姐:孔子以人治國。

現在社會的公義要在人性上,如人性的孝做不到,公義如何談起 如得法師:證人入罪,碰到時不是鄉愿,有沒有說自己沒看到的地方 師姐:歐美的陪審團是?證人入罪的初發心是重點?如律師的發心? 重點是不惡心入罪 要理解這對自己修行的要點為何? 律師也要在其中進行取捨 聖經裡說:若有人愛父母甚過愛我,就不值得做我的門徒。

其實是訂最高的標準,下面的事項才去做。

如孔子,先以倫常,才考慮父子相隱。

這是最高的標準和非最高標準的順位抉擇 師父說:        所謂,「隱惡揚善」以佛法來說,自己的惡要發露,別人的惡要遮蓋。

【日常師父法語】 我真的看到事實嗎?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 正明修法                       丁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廣論原文(P45L5-P46L2) 正行分二~乃至未發誠敬而修。

已二、正行 正行分二,一、總共修法,二、此處修法。

今初 庚一、總共修法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

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

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此復若隨,任遇所緣,即便修者,則於所欲如是次第,修習爾許善所緣境,定不隨轉。

反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礙。

所謂修行,就是將原本不安定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安住在善所緣境上,並且不斷地練習,就叫做修。

因為從無始以來,我們一直被自己的心識所操控,完全做不了主;而我們的心識又一天到晚跟著種種煩惱障礙所轉,以致造了種種的惡業,使我們輪迴生死苦海之中。

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能夠如自己所希望的,安住在善行、善念之上。

其次,修的時候,若碰到什麼覺得相應的就修什麼,那麼對善知識所告訴我們修行的次第,與修行的內涵,包含一切善法,我們一定修不起來。

不但修不起來,由於碰到什麼就修什麼的惡習,對於想要安住在應修行的善法上,反而會形成極大的障礙。

若從最初令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

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

次應發起猛利誓願,謂如所定,不令修餘。

即應具足憶念正知,而正修習,如所決定,令無增減。

若是一開始修行,就養成這種任意所緣就去修的壞習慣,那麼即使修行了一輩子所有的善行,也將成為過失。

所以,我們對所要修行的種種法門,包括它的數量、先後順序,都須事先確定。

其次,還要發起勇猛的誓願,說我一定要依照先前所決定的內容、數量和次第去修行,絕對不為外面的境緣影響而改變去修其它的法門。

正修的時候,應該具足正念、正知來修習如前面所決定的各項法類,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庚二、此處修法 此處修法者。

先應思惟依止勝利速成佛等,及不親近所有過患,謂能引發現法後世諸大苦等。

次應多起防護之心。

謂不容蓄,分別尊長過失之心。

隨自所知,應當思惟,戒定智慧聞等諸德。

乃至自心未起清淨行相信時,應恆修習。

次應思惟如前經說,於自已作當作諸恩,乃至未發誠敬而修。

此處特別以觀修依止善知識這個法類來說明。

首先應該反覆思惟依止善知識的殊勝利益,譬如能快速成佛等,以及不親近善知識的所有過患,也就是能引發現世和後世的種種大苦等。

其次,應該多生起防護之心,避免去觀察師長的過失。

然後盡自已所了解的,去思惟師長的戒、定、慧、多聞等所有功德,應該如此不停的修習,直到能夠對自己的師長生起清淨的信心之前,都要恆常勵力的修習。

再其次,就像前面經文所說,應該時時憶念師長對自己已經做的、現在做的、以及將來要做的所有恩德,直到自己對師長能夠真實生起至誠、恭敬的心為止。

犯戒,就從小地方開始。

所以,戒律,從小地方持守起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廣論:P45L5 •音檔:24A 02:44-06:32             這個總共修法,就是把整個修行                的這個大綱都攝在這個地方。

…。

•手抄:#3P256L9-P258L9 那麼我們現在看,這個修是怎麼一回事情。

正行分二:一總共修法,二此處修法。

這個總共修法,就是把整個修行的這個大綱都攝在這個地方。

短短的一段,把我們整個以後要走的路子的原則,統統在那個地方提出來了,統統提出來。

但是也不要把它單單看成這一段,前面那個準備如果沒有的話,這一段話沒有用。

還有呢,就是這一段話,跟後面那個話連接不起來的話不圓滿,這彼此間必定有關連的,這個我們要了解。

現在看目前, 今初     就是現在呢,對修這一件事情,怎麼一回事情?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就這麼一句話。

說「修」是什麼呀?「數數」就是不斷地,不斷地、不斷地。

不斷地幹什麼啊?「將護」–保護我們的所緣的行相。

什麼是「緣」,緣的相是什麼?「緣」就是平常我們說猴子攀那個東西,那個手就緣樹,古來人說,文言叫「緣」,現在我們就「抓住」,就是這樣。

那個手去抓住的是外面的;現在呢,我們心也抓住一樣東西,叫這樣。

那個心抓住這樣東西的這個狀態,那個就是心理的行相,就是你的心理行為,那個相狀就是這樣,那文字很清楚。

然後呢,我們內心上那個狀態也應該很清楚。

平常我們理論上面都是說:「唉呀!我們現在所以眾生為什麼啊?兩種執。

」執的意思什麼?就是攀緣的你把它牢牢把住。

緣什麼啊?緣我、緣法兩樣東西。

所以現在我們修的是去掉它;欸,對不起啊!他並不是叫我們去掉,還是要緣─緣善所緣的,不過,以前我們緣的是惡的。

所以它這個修習一定的次第,一定的次第。

       就是說,以前緣的是惡的,這個惡的特質是什麼─遭到自他惡果的;善的是自他的善果的,那麼這個善是一步一步慢慢地上去, 從增上生然後決定勝。

把我們現在的心裡所緣,心裡所緣這個就是我們心裡的行,受想行識的「行」,那個行的時候這個樣子,這個就叫作「行相」。

文字是這樣,然後呢我們的概念,然後最後實際的狀態,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

我們現在的心理行相是什麼?慢慢、慢慢地了解,在癡相當中,癡相當中的特徵,你說不上來是好是壞,就這麼糊裡糊塗、癡癡呆呆。

當它生起比較猛利的狀態當中,那有兩種,有一種呢,就是歡喜的方面,這個貪的現象;有一種方面呢,不歡喜的排拒,瞋的現象。

如果說諸位,仔細地一檢查,馬上檢查得出來,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他會感覺到這個東西。

而這個能夠感覺到的這個特質就是人,三界當中、六道當中,「人」最強烈、最有力。

所以只有人道當中能修的原因就在這個地方,這個我們要了解。

學佛不是消極,沒有是非。

而是依師長引導而向上 次第很重要,沒有前面就沒有後面 沒有前面是虛的,沒有後面不圓滿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12/17–01/16: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  (七支行願悔罪支) 每週一句12/17–12/23: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                    (四弘誓願) 每週一句01/07–01/13: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    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                     妻淨行品 第五偈 「妓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了伎妓非實。

」 宣化上人開示  妓樂聚會:妓就是妓女,或者一種音樂。

大家聚在一起開party                  (宴會)、奏音樂,以為這很好玩的,在這時你要明白,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這時候你要發覺悟的心,當願眾生,應該好樂佛法,                    以法做為自己的娛樂。

你看你天天讀讀經,這有多快樂                   !我念念佛、誦誦經,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了妓非實:知道伎妓樂這暫時間的快樂,不是實在的,不是真的                   ,不是究竟的。

https://book.bfnn.org/books2/1502.htm#a04 在我的法袍下的不是徽章,而是一顆心Undermyrobe,thereisnobadge,onlyaheart 回家功課 正修加起來才兩個小時不到, 抵擋得了正修之外的22個小時嗎? 手抄#4P06L8-P07L5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 困難不應退 衡量自己,努力地爬上去 未修中間要如何 所言修者是數數於善所緣,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或居兜率或極樂任住何處勝淨土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中現經教皆教授後盡日夜遍薰修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潔淨事業遍十方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課程安排及行事曆 20210106修習軌理(四) 2021-01-06 20210106修習軌理四-下載 2021年1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月   2月» 分類 1899練功房 經論分享 課程安排及行事曆 HOME 全廣共學 團體活動/行政事項 每周課程錄影連結 每周課摘 法師大課 活動剪影 消文平台 彙整 2022年8月 2022年7月 2022年6月 2022年5月 2022年4月 2022年3月 2022年2月 2022年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9月 2021年8月 2021年7月 2021年6月 2021年5月 2021年4月 2021年3月 2021年2月 2021年1月 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0月 2020年9月 2020年8月 2020年7月 2020年6月 2020年5月 2020年4月 2020年3月 2020年2月 2020年1月 2019年12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0月 2019年9月 2019年8月 2019年7月 2019年6月 2019年5月 2019年4月 2019年3月 2019年2月 2019年1月 2018年12月 2018年11月 2018年10月 2018年9月 2018年8月 2018年7月 2018年6月 2018年5月 2018年4月 2018年3月 2018年2月 2018年1月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