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孔子的「直在其中」說起--- 中一二級戲劇教育計劃觀課後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 同學首先要掌握的,是孔子並非從道德價值 ...
由孔子的「直在其中」說起---中一二級戲劇教育計劃觀課後感
學校參加了香港戲劇教師協會向優質教育基金申請資助的戲劇教育計劃,在中文科課程內用話劇形式演繹《論語》的小故事,教授戲劇技巧之餘,亦培養學生品德。
我到中二級某班觀課,課題是「子證父攘」的故事,看到同學大多很投入,相當欣慰,不過戲劇導師著重傳授表達技巧,很少從文化思想層面闡釋,我寫下此短文,希望同學更正確地理解這小故事的意義。
事實上,《論語》這一節,歷來受到很多人的批評,說孔子不重視法治精神,包小護短,對中國文化或無知、或心存魍魎的人,自然多作指劃,我怕同學只停留在此膚淺的認知,所以略作析說。
故事在《論語》的原文是這樣的﹕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
同學首先要掌握的,是孔子並非從道德價值的是非對錯角度說出這句話。
孔子沒有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是正確的行為,他的總結是「異於是」(做法不同),「直在其中矣」(也是一種直)。
「直」是最關鍵的詞語。
他沒有說葉公不對,更沒有責罵,只是要指出還有另一種解讀「直」的方法。
在《論語》書中,很常見孔子嚴厲批評他不認同的言和事﹕「鳴鼓攻之」、「朽木不可雕」,都是他很生氣的罵人話,反映他對該人和事的道德判斷。
但在這一節,因為他不比較兩種做法的對錯,也不強調是品格高低的不同,而只是人倫關係的兩種不同處理﹕葉公的鄉黨和孔子的鄉黨–選擇「證」和選擇「隱」。
他重視倫理親情,所以強調「隱」也是一種「直」,因為父子親情在人性中,是自然而重要的,所以「父子相隱」,雖然不合法治公義,但卻合乎倫理親情的自然。
那究竟在其中的「直」是甚麼呢?台灣學者王邦雄解釋說﹕
父子兄弟的親情,是仁心顯發最直接的對象,正直就是義,父子相互隱藏是親情仁心不容已的自覺要求,故就是義的表現,也是直的表現。
……儒家的「直」,就是義,父子相隱,是出乎親情的自然。
《論語義理疏解》P.310
儒家思想重視人性的自然情感,所以「父子相隱」就有它的「正常性」。
我們必須知道,孔子對中國文化的最重要貢獻,就是為「禮」注入相應的情感意義,令這些本來客觀的條文,背後都有人倫間的情感內容。
孔子在《陽貨》篇教導子路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楊伯峻將「絞」譯作「說話尖刻,刺痛人心」,就正好說明從今天法治的角度看,「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當然傷了公義,但內裡的倫理情感,既真實也必須。
如果選擇了「子證父攘」,公義受到捍衛,可是一己的傷心自嘆,還是應該和合乎人性的。
孔子說的「直」,就是這人性自然的部分。
今天,香港社會在炒賣所謂的普世價值,但基本的倫常親情義理,卻一點一滴地在人心和民族間流失﹔不少人自詡站在公義真理的一邊,就可以「遇佛殺佛」,父母兄弟家國師友,全不念心上,親情倫理,文化情感皆可肆意踐踏,無所不為,且洋洋得意,正是「其蔽也絞」的時代集體展現,為人師人父者,如我,寧不痛心欷歔﹗且引我在十多年前,曾很用心寫下的一段文字作結﹕
還有另外的故事……
一對父子在廟宇前欣賞水池的金魚,一人捧著大束香匆匆步向廟中,望了這對父子一眼,露出不屑的眼神。
孩子問爸爸,爸爸說:「可能他以為我們不尊重神靈,不入廟進香,只在這裡嬉戲。
」孩子嘀咕著:「尊重菩薩,就一定要入廟進香的嗎?」
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
莊周惠施最不懂情趣,硬要用邏輯哲學云云來把情感定格。
一柱香和一個孩子天真的微笑,菩薩動心的方向在哪。
難怪西方有米蘭昆德拉感嘆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東方也有其心若悟,眾生是佛的壇經。
進香時,不要以為只有自己站在佛前,人間良善既不可炒賣,也沒有專利權,雖然誰也不用盜誰的版權。
(見《如此星辰如此良夜何.代序》)
潘步釗
18/05/2014
延伸文章資訊
- 1孔子的思想(七) - 「直」的觀念與價值判斷 - 草山無為- 痞客邦
「直」觀念與價值判--「義」觀念的引申. 無為: 「上次提到孔子談『正名』,實際上是就『名分』上說的. 孔子雖然沒有提出『分』字, 但其實已經發現這個 ...
- 2由孔子的「直在其中」說起--- 中一二級戲劇教育計劃觀課後感
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同學首先要掌握的,是孔子並非從道德價值 ...
- 3《論語》的學與教
《論語》所見:孔子何許人也? 敏感、感性、具有同理心:「己所不欲 ... 《禮記•檀弓上》:「孔子哭子路於中庭。 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 ... 孔子曰:「吾黨之直者.
- 4儒家給人一種溫文儒雅的感覺,為何孔子會主張以直報怨
那麼此時,我們可以將「以直報怨」之「直」,理解為「公平,公正」的意思。也就是說,孔子認為,應該讓惡行獲得其「應有」的懲罰,這裡的「應有」,就有「 ...
- 5論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學意蘊 - 壹讀
而我們認為孔子說的「直」,是指人的「直性」,即人的天性、人之常情。這裡的「直」不僅是一個德性修養的概念,而且是一個比葉公所說的「直」更高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