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現自己使用言語暴力:那些傷害自己與他人的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但對於長年累月遭到剝削、被要求自我傷害與自我設限的人來說,這一切卻如此難以指認。
我經歷了許多挫折、嚴厲的自我譴責,然後逐步學會辨識言語暴力, ...
獨評讀好書
如果你發現自己使用言語暴力:那些傷害自己與他人的話,讓它們一點一點離開
作者
陳亭亘
2021-09-16
我們很難期待這個世界一夕之間變得不暴力,然而我們能試著從自己開始,修改使用語言的方式,試著對言語暴力更加敏感。
圖片來源:Unsplash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言語暴力,在於為人際溝通畫下一條「合適的界線」。
不是為了責怪言語暴力的施暴者,而是理解他們可能也曾受過傷。
我們很難期待這個世界一夕之間變得不暴力,然而我們能試著從自己開始,修改使用語言的方式;試著對言語暴力更加敏感;試著讓說出「我想尊重你」的句子時,的確帶著這樣的平等、這樣的尊重,尊重對方有自己的情緒、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然後也試著以這樣的新語言對待自己,能透過區辨言語暴力,遠離那些會持續帶給我們傷害的人。
進一步逐漸移動到一個比較友善、支持彼此的群體,並且允許自己成為一個有情緒、有獨特需求與表達方式、值得被尊重、肯定與善待的人。
從覺察心裡的聲音開始
言語暴力對於人的傷害是無痕卻巨大的。
我時常遇到困擾的人們帶著各種期待前來,希望我能幫助他們「不再痛苦」,例如「希望不要有情緒」、「希望自己不要那麼敏感」、「希望自己不要有感覺」、「希望自己不要惹人生氣」等等。
常常在探問以後,我總會發現那後面是一系列言語暴力留下的傷痕:期待自己是個好工具,期待自己能順利工作且沒有低潮跟負面情況,甚至期待自己能「適應暴力」。
我也曾經懷抱著這樣的念頭,而且不斷自我責備太敏感。
直到接觸言語暴力的概念,也學習了非暴力溝通,我才一點一滴地理解「權力」這個概念是如此具體又幽微,每一句話都彰顯著彼此的權力互動關係。
但對於長年累月遭到剝削、被要求自我傷害與自我設限的人來說,這一切卻如此難以指認。
我經歷了許多挫折、嚴厲的自我譴責,然後逐步學會辨識言語暴力,離開那些總是在言語上對我們施暴,然後又說「我只是跟你開開玩笑」的人。
同時,我也漸漸找到了新的社群。
我們很不一樣,但是都願意支持彼此的情緒需求,願意以平等尊重的語言跟彼此互動,幫助彼此療癒。
如果你發現自己曾經使用許多言語暴力,無論是對誰,可能都會跟我一樣覺得非常羞愧、覺得臉上辣辣的、覺得很哀傷、覺得很想找一個洞躲起來,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許多非常不舒服的感覺,很想停下來,不要再想了。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希望你能給自己幾個深呼吸,允許自己以舒服的方式閱讀、暫停跟前進。
為了幫助我們能夠從「暴力的語言」轉向「不暴力的語言」,需要的通常不是自我譴責,或是讓自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找到解方。
我們需要的是試著深呼吸,知道此刻不需要急著做什麼。
我們正在學習、我們已經在努力、我們可以給自己更多時間,一點一點地幫助自己,讓自己漸漸地少播放一點從父母跟環境繼承來的「言語暴力錄音帶」,然後一點一滴地以新錄製的語言取代它。
不必急著一天就做到,我們都不可能一天就達成,沒有人能這樣馬上就完成。
但我們可以試著靜下心,更仔細地好好看清這些「言語暴力」跟它背後隱藏著的權力不平衡,好幫助我們能好好認出它們、遠離它們,然後停止它們。
你過往的經驗,是否也為自己錄下一卷「暴力錄音帶」?
言語暴力遍布在我們的生活中,電視媒體上、報章雜誌裡,也在長官對下屬說的話、家長對孩子說的話、一般人對犯罪者說的話、正常人對身心障礙者說的話、網路鄉民們彼此說的話裡。
言語暴力如此常見,要學會不暴力地說話,反而需要很多運氣跟善意,無法唾手可得。
健康的孩子就像一卷空白錄音帶。
他們會從各種環境資訊、家人朋友互動、閱讀吸收裡錄製自己的那卷錄音帶。
裡面有許多關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誰是好的、誰是不好的、誰可以不必當人看、誰可以當人看、犯錯是誰的責任等等的語言。
當環境充滿暴力,要錄製一卷非暴力的錄音帶談何容易?雞生蛋,蛋生雞,沒有人努力試著改變,就永遠只能停留在暴力的語言裡。
要憐憫、疼惜自己,對言語暴力的受害者來說非常困難,因為得先抵抗這一卷充滿暴力的錄音帶。
當你受苦、受委屈、受挫折,腦海中快速閃過的那卷錄音帶播放著什麼?「誰像你這麼沒用」、「就叫妳不要假𠢕(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誰叫你要自討苦吃,人家說不要你還討,活該」、「死好,跟你說話都沒有在聽」、「自己想辦法啊,我才沒那麼倒霉,一直幫你收拾」、「都是你的錯啦」……
以上每句話,都是暴力的語言,推開了自己與他人。
發現一直對著自己跟別人使用言語暴力時,就會明白:「原來,我有一卷充滿暴力語言的錄音帶。
」這不是你的錯,這是因為環境裡還沒有那麼多善意讓你學習;這不是你的錯,請不要責怪自己;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大家都共同面對的難題。
覺察「這裡有一卷暴力的錄音帶」就好,覺察「這不是我的錯,我也因此受傷」就好,覺察「我有暴力的錄音帶,但我總是可以重錄」,這樣就已經很多。
而且,能做到這樣的你,已經很努力了。
對言語暴力的受害者而言,要他們停下暴力,開始試著原諒自己、自我悲憫、自我疼惜,實在是一件非常恐怖的苦差事,而且有點像是喚起非常強烈情緒的過程。
像是別人緩緩將善意語言放進你的錄音帶:「其實你不用這麼想,你已經很盡力了,真的。
」但你內在的錄音帶咆哮著:「哪有,我就是做不好,我沒有用。
」「我就是個廢物,才會需要你來安慰我。
」「我就是垃圾,你不用說了。
」「夠了!我知道自己多沒用。
」「我知道自己多麼讓人失望。
」讓我們情不自禁怪罪起那個釋放善意的人:「你不要再說了!我這樣很好!」這一切都是因為停留在言語暴力裡的時候,比較不痛、比較不吵、也比較習慣。
被吸收進心裡的言語暴力,可能轉換成對自己的暴力,或是對別人的暴力。
像是「早知道就不要跟他一起做事,跟他合作就沒好事」、「就是他搞壞我的事」、「如果我自己做就會很順利」、「那個廢物」。
暴力語言暴衝的背後,是不知所措的情緒:那些曾經因為羞辱、詆毀、侮蔑、批判、比較、忽視、否認自己而產生的情感。
像從小到大被養育的經驗那樣:「哭什麼哭!哭能解決問題嗎!」「男孩子哭什麼,像女孩子一樣!」「女孩子只會一直哭,惹人心煩!」「有什麼好鬧脾氣的,我脾氣才大咧!輪到你耍脾氣了嗎!」「你連這一點事都不能忍耐,之後能有什麼用!」「我這是為你好!出了社會,這麼情緒化沒有用!」都反覆地讓我們學習到「不容許有自己的情緒」,而自己需要妥善地切割、排除這些情緒,假使無法做到,就以更多暴力的語言攻擊自己。
改寫自動播放的暴力語言
自我悲憫,對言語暴力的受害者而言,就像是情緒的戰場,非常恐怖。
每一句試圖傳達「你可以對自己好一點」的善意語言,都會召喚過去的錄音帶,讓肉做的心捲入情緒的翻攪裡。
明明渴望被好好對待、渴望被友善對待,卻不相信自己值得、不相信善意的語言能幫助自己,而緊抓著暴力的語言來「砥礪自己」,抗拒著放下暴力語言的一切邏輯。
「只有強者才能活!」聽著很熟悉、很痛苦,但習慣了;「你已經夠好了!」聽著很陌生、很可疑,像場騙局,不太可能是真的,一定是惡意的。
於是在這樣的過程裡,洗著心的三溫暖,充斥非常多羞恥、憤怒、痛苦、恐懼、無助等情緒,然後再湧現更多的暴力語言。
克服這個歷程,需要滴水穿石的耐性,也需要陪伴。
讓我們試著一點一點地改寫那卷暴力的錄音帶,一次又一次地反覆對自己說:「沒事的」、「你已經夠好了」、「真的沒有問題的,你可以有情緒」、「你受傷了,可以好好哭沒有關係的」、「這些年你受委屈了,你能好好對待自己的」、「你可以不必再對自己這麼嚴苛了」、「我會在一旁陪著你的」、「沒關係的,你是安全的,我在這裡,沒有人會傷害你的」、「這感覺真的很恐怖吧,沒事的,一切都會過去的,沒事了」。
一開始像99.99%的暴力語言對0.01%的善意,但反覆地重新錄製,有一天它能變成49.99%的暴力語言對50.01%的非暴力語言。
這個時候,我們便開始有能力自我撫慰、自我悲憫;能在困難、有情緒的時候,不只是讓暴力的語言暴衝,而是能安撫自己「沒事的」、「沒關係的」、「不管多恐怖,一切都會過去的」、「我可以對自己好一點」、「我可以有情緒,我是安全的」。
成為改變漣漪的核心
台灣也正經歷著這樣的轉型,從集權戒嚴的時代,轉向多元民主的時代。
在這樣的過程裡,制度的轉型步伐總是快於人心,讓我們的習慣、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思考模式,可能都還帶著許多「不平等的權力」,並透過語言持續地鞏固著這些失衡狀態、歧視、彼此剝削與偏見,導致某些人就是比較沒有資格說話或被聽見。
這一切的背後是「語言」。
言語暴力遍布的成長環境裡,必然帶來相關的習慣、思維模式及實踐。
當我們哀嘆著這個社會不如預期,我們能夠選擇繼續當鍵盤名嘴,也能選擇開始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與習慣。
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漣漪的核心,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語言使用習慣,就會隨著關係互動將平等、支持、友善的互動傳遞出去。
於是,聆聽時,我們就能開始謹慎地分辨對方是否運用「暴力溝通」。
因此,我們能知道是否需要遠離這樣的人以保護自己,或是避免自己持續性地受到傷害。
我們也能透過「暴力溝通」的概念,區分出那些善意對待我們、支持我們有自己情緒需求跟堅持的人,與那些一直說著「我是為你好」卻總是傷害我們的人。
於是,說話時,我們就能開始謹慎地分辨自己是否想使用「暴力語言」。
究竟是什麼理由讓我們想使用言語暴力?我們願意承認自己就是想使用言語暴力嗎?我們願意承認自己就是想使用暴力且不想尊重對方,只想對方服從自己嗎?還是我們其實有能力阻止最想脫口而出的那句話,試著找到更貼近心意、更能尊重對方獨特與自主選擇的表達方式?
願每顆飽受言語暴力所傷的心,都能逐漸找到區辨言語暴力、展開療癒之路的方法。
好書推薦:
書名:你說的是愛還是傷害:坦率擁抱真心的20個非暴力溝通練習
作者:陳亭亘
繪者:邱思華
出版: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1/09
瀏覽次數:3095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投書】你是不是在對孩子使用「暴力語言」?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語言的可能性
打臉,不會讓溝通更順暢
延伸閱讀
關鍵字:
暴力語言
溝通
人際關係
情緒
心理
獨評讀好書
書摘
獨評讀好書
獨評讀好書
做為一個關注文教、擁抱多元、力挺公平正義的評論網站,「獨立評論@天下」在此為您選書精讀。
除了書摘,也刊載各方書評觀點。
聯絡請洽:[email protected]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獨評讀好書
獨評讀好書
做為一個關注文教、擁抱多元、力挺公平正義的評論網站,「獨立評論@天下」在此為您選書精讀。
除了書摘,也刊載各方書評觀點。
聯絡請洽:[email protected]
熱門文章
1
《我的出走日記》:時間能渡的,都是願意自渡的人
2
確診以後怎麼辦?保險理賠要準備什麼?完整走過10+7的確診心得
3
王心凌的長征:一曲〈愛你〉,橫跨漫漫18年
4
孤獨死現場:所有的鬼魂,在生前都是曾經被人所愛的人
5
在異鄉,打造一個永遠的家:南方澳印尼漁工籌建清真寺的故事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延伸文章資訊
- 1家庭暴力防治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
二、家庭暴力罪:指家庭成員間故意實施家庭暴力行為而成立其他法律所規定之犯罪。 ... 一、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暴力行為已造成被害人身體或精神上傷害或騷擾,不立即 ...
- 2「他/她不是故意傷害我,只是失控了。」當暴力「偽裝」了
「他/她曾經威脅要傷害你嗎?」 如果有任何一個答案是肯定的,很有可能就是在暴力的關係當中。 誰是《家庭暴力防治法》 ...
- 3長期遭語言暴力的小孩,腦部損傷與被撞擊一樣嚴重 - 親子天下
將這此狀況聚焦於親子關係上,有些父母的理解認知中,對語言暴力並無太 ... 趙舒禾博士提到,語言暴力的範疇相當廣泛,特別有以下幾項會傷害到孩子的 ...
- 4面對語言暴力,你可以選擇在傷害裡停下來 - 奇摩新聞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或性騷擾的困擾,或是您知道有兒童、少年、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受到身心虐待、疏忽或其他嚴重傷害其身心發展的行為, ...
- 5攻擊行為與暴力 - 高危險群學生輔導
此外,教育部(民84)之校園傷害案例調查亦顯示,從民國八十三年九. 月起至八十四年八月三十一日止,各級學校校園傷害案例(較嚴重之暴力事件)計702件,受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