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七成親子陪伴「質」不足!陪玩手機、看電視成互動最大殺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長期關注親子陪伴議題的知名蛋糕品牌業者,邀請兒少心理專家-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老師所做的「2022親子陪伴大調查」日前公布研究結果,特過這份調查期盼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 0% 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超過七成親子陪伴「質」不足!陪玩手機、看電視成互動最大殺手 作者: Editor|發表日期:2022-07-15 收藏 關鍵字: 親子陪伴 、 假性陪伴 、 手機 、 居家辦公 長期關注親子陪伴議題的知名蛋糕品牌業者,邀請兒少心理專家-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老師所做的「2022親子陪伴大調查」日前公布研究結果,特過這份調查期盼找出影響父母親陪伴質、量之相關原因,及發掘孩子可能受到的潛在影響,提供專業建議,希望喚起更多父母對親子陪伴的重視,讓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有逾七成的父母是和孩子看電視、看影片或玩手機。

(圖片提供/亞尼克)   這次的「2022親子陪伴大調查」分為「陪伴質量調查」、「疫情間陪伴變化」及「陪伴中斷後反應」等三大塊面向,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七成的父母親自評陪伴孩子的時間足夠,每週至少陪伴四天、每次至少超過一小時,但實際陪伴孩子的主要行為卻顯示為陪看電視、玩手機;疫情間,居家辦公的父母親,逾四成表示有高頻率的情況陪伴被中斷,更有高達七成父母因為公務中斷陪伴時,孩子的依賴感明顯增加。

此外,逾五成的父母親表示親子互動中斷時,會採取權威或溺愛等兩極方式處理。

當心陪伴成為假性陪伴,最近卻是最遙遠的距離! 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老師表示:「問卷調查顯示部分父母親較缺乏優質陪伴的觀念,現在已進入暑假親子陪伴高峰期,建議父母親親子陪伴除了每週至少四天以上、每天至少一小時外,可以帶孩子多從事可共同完成之親子活動,如繪畫、聊天或戶外活動,取代看電視、玩手機或單純學業等行為。

面對陪伴中斷時,耐心說明原因。

父母親若能與孩子互動相處時付出專注且好品質的陪伴,將有助於孩子奠定自主與心理韌性的重要基礎,對於心理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圖片提供/亞尼克)   陪玩手機遊戲、看電視成親子互動最大殺手 針對「陪伴質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針對父母每週、每天能專注陪伴孩子的時間,有近五成父母親自評達成,但進一步發現,有逾七成的父母是和孩子看電視、看影片或玩手機、電動遊戲(72.4%),或是做功課、完成學校的事務(71.4%),恐忽略陪伴品質的重要性。

陳品皓老師指出:「這樣的相處狀態,儘管雙方同處一個空間,卻受限於活動的形式。

父母親不僅未能與孩子深度交流、也沒有實際參與,僅有縱向的互動、未有橫向的連結,只能算是一種假性陪伴」。

  超過七成父母親子陪伴「質」不足 自我感覺良好的假性陪伴 此外,調查結果發現,不論是孩子的休閒時間或親子互動,皆有七成是以「看電視、看影片或玩手機、電動遊戲」為主,顯示部分父母親缺乏優質陪伴的觀念,即使在身邊,也恐只是「殺」時間,當心3C娛樂成為親子互動的主要殺手。

陳品皓老師提醒:「無論是孩子的課餘時間或親子相處的時間,若僅以3C娛樂做為主要互動,對於親子關係的品質或孩子心理成長,都會帶來較負面的影響,如親子關係疏離、缺乏溝通品質,以及因過度使用3C產品引發注意力缺失等問題」。

陳品皓老師進一步指出:「在親子關係中,雙向交流的活動有助於親子關係和互動的品質與厚度,然而3C娛樂或看電視缺少共同參與、交流的機會,並非理想的互動模式。

相處的品質指的是『專注』在當下的互動,而前提是父母親『願意』付出專注。

建議父母親可以練習以不帶批評的態度,傾聽孩子一天生活中的任何觀察、想法,這樣陪伴的質量,遠遠勝過共同相處但卻沒有交流的情況」。

  疫情間親子陪伴中斷比例攀高 居家辦公影響品質! 針對「疫情間陪伴變化」,調查結果顯示,疫情間親子互動有被中斷情況發生的父母親有超過九成二(幾乎每天10.6%、經常發生27.8%,偶而發生53.6%),發生高頻率親子互動有被中斷情況的父母親達38.4%(幾乎每天與經常發生),較非疫情間31%為高。

而居家辦公之父母親,被中斷比例更高達43.7%,父母亦表示居家辦公易孩子干擾,工作經常被打斷(59.0%);上下班時間模糊,無法專心與孩子相處(35.9%);更需要花時間管教、督促孩子,容易產生摩擦(18.5%)。

(圖片提供/亞尼克)   此外,疫情間親子互動最常受到中斷的外在因素影響,分別為公務50.5%與孩子或個人時間43.8%,較疫情前明顯增加(公務38.7%、孩子或個人時間37%),顯示父母親居家辦公或孩子線上教學可能中斷並影響親子互動。

疫情間更有超過六成四的父母親認為孩子的依賴感有增加;超過七成的父母親表示當居家辦公時因公務中斷親子相處,孩子的依賴感有增加。

面對疫期間居家辦公模糊工作與生活界線,長時間易造成親子互動中斷,父母親若缺少正確處理方式,當心恐影響親子陪伴品質與孩子心理不安全感。

陳品皓老師表示:「孩子的依賴感增加,在親子關係中是相當合理的關係需求,父母親不用太過擔心,尤其年紀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相反的,若是責備或詆毀孩子對關係的依賴,容易破壞孩子的自信心,建議父母親可以把握孩子對此依賴關係的階段,給予好品質的陪伴,更能奠定孩子日後安全感的心理基礎,這也是孩子獨立自主與心理韌性的重要核心」。

所謂好品質的陪伴,有以下三個指標: 有品質的愛:指親身陪伴、而非著重物質的給予。

玩十分鐘的兩人傳球,更勝過讓孩子獨自玩一小時的電腦。

規則清楚一致: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行為與產生後果之間的連結,不會有任何縫隙可鑽,這也是責任養成的基礎。

可預測的生活:家庭生活作息規律、結構化,減少生活中的變動,讓孩子能夠身心穩定。

  過與不及!超過五成父母採消極、溺愛處理方式 針對「陪伴中斷後反應」面向,調查結果發現,當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遭外在因素中斷時,逾三成父母親表示孩子的首要反應通常較負面,如哭鬧、發脾氣,或要求給予補償。

陳品皓老師建議:「父母親可以告知孩子原因並表達彌補的可能,孩子將從中理解事物總有變化,不會事事順心,但也因此學習將自己的需求延宕或是找到其他滿足的方法,這些經驗對孩子的適應性會有所幫助」。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也有近三成父母親表示孩子當下並無特別反應,陳品皓老師進一步說明:「這代表孩子可能已經習慣這樣的相處模式,且孩子自我調適的能力有所成長,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沒有將心中的失落表現出來,父母親應更加注意」。

而面對陪伴中斷時,調查也顯示超過五成的父母親採取較負面處理作法;其中,近三成父母親採消極、權威的方式,如命令式溝通(15.7%)、不理會(11.4%)或大聲威嚇(2.3%),逾兩成父母親則採過度溺愛,如立刻結束手邊工作前往陪伴(6.8%)、哄孩子(14.3%)。

陳品皓老師提醒:「對孩子來說,大聲威嚇不僅是一種關係中的衝突與壓力,同時也否定孩子對於陪伴的需求;而過度溺愛、缺乏原則的滿足孩子,容易讓孩子傾向以自己的需求優先,無視環境中其他人的狀態或規則,反而削弱了孩子養成自我延宕的調適能力,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在社會上適應的受挫力低,甚至透過暴力行為引發關注」。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資料及圖片來源/亞尼克   熱門影音 防疫不可不知,兒科醫師分享全家抗菌重點 【影音】5種NG點心,寶寶想吃要控制 趙小僑X劉亮佐,當恩「典」降臨|7月號封面人物|嬰兒與母親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看更多 健康百寶箱 女性頻尿影響生活品質中醫師... 寶貝健康 海鮮惹爭議!寶寶何時可以吃... 學習當爸媽 如何擺脫嬰幼兒挑食焦慮?讓... 健康百寶箱 免治馬桶會傳染性病?醫師列4... 學習當爸媽 8個常聽到但其實不正確的育兒... 孕期知識 一位媽媽的自白:「最後一次... 家庭關係 父母偏心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閡... 寶貝健康 颱風來了!家有嬰幼兒該如何... 名人家庭 海裕芬|親手織就夢想 擁抱...  看更多 1 爸爸帶孩子如何不崩潰?神隊... 2 孩子放電好去處!台中親子餐... 3 小心寶寶「熱」過頭!3種過... 4 益敏養護從初生開始 5 守護寶寶的健康,7歲以下幼兒... 6 1~3歲孩子學說話的8個實用技... 7 先了解、再糾正!用4個原則... 8 孕期健康養胎餐+產後營養元... 9 【父親節專題】金鐘視帝莊凱... 當期雜誌 看更多 ●親手織就夢想 海裕芬擁抱專屬親情 ●迎接寶寶來臨!新手媽咪嬰幼兒用品採購心法 ●首部「爸爸手冊」上線 幫準爸爸成為神隊友 ●黃子佼嘆女兒花了50年才找到我 ●胎兒過輕或過重怎麼辦? 專家教戰飲食原則 ● 產後肚子大?一次搞懂抽脂、拉皮手術怎麼做   雜誌訂閱 駐站醫生看更多 黃碧桃 專長:兒科、兒童心臟科、新生兒科、兒童重症、心臟超音波及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治療... 阿包醫生 專長:兒童生長評估、嬰幼兒飲食建議、過敏氣喘、氣管鏡及胸腔超音波操作、一般兒科... 黑眼圈奶爸 專長:兒童內科、兒童胸腔科 加入駐站醫生&專家 部落客看更多 N.T.mom 我是媽媽,自從緹緹來到地球的每一天,日常分享,寶寶用品穿搭服飾分享,媽媽... 單親奶爸BLUE流 插畫、動漫藝術家,以單幅插畫繪本呈現的單親奶爸帶孩子甘苦談引起世界爸媽共... 畫說女人&寶寶來了2.0 這是愛畫畫的單親媽媽小雪抒發育兒壓力的隨興漫畫創作粉專,歡迎各路媽媽捧油... 加入駐站部落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