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孟子第四十講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 ... 市隱精舍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

《摘自光明覺品》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205011334略說孟子第四十講?晚晴集略說孟子第四十講 一、原文: 離婁章句上(一):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

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

    「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

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

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

』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     「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     「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泄泄,猶沓沓也。

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

故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   二、背景說明以及字詞義註釋:  離婁:人名,即離朱,古時眼力最好者。

莊子天地篇:「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遺其玄珠(失其黑珠),使離朱索之。

」可見,孟子在這裡是引用莊子天地篇之說法,說離朱這個黃帝時之人,能於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公輸子:趙注:「公輸子,魯班;魯之巧人也。

或以為魯昭公之子。

」  規矩:規,俗稱圓規,為圓之器。

矩,俗稱曲尺,為方之尺器。

 員:今圓字。

 師曠:春秋晉平公的太師名曠,故名師曠。

字子野,能辨音,以知吉凶。

太師,樂官之長。

 六律:謂十二律中揚聲之律,即黃鍾、大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按再加林鍾、南呂、應鍾、大呂、夾鍾、仲呂六陰律,即謂之十二律;陽六稱律,陰六稱呂,是謂律呂,即古時正樂律之器。

 五音:即宮、商、角、徵(音止)、羽,亦名五聲。

 仁心仁聞:朱注:「仁心,愛人之心也。

仁聞者,有愛人之聲聞於人也。

」  被其澤:受其恩德。

 先王之道:指仁政。

 徒善……自行:朱注:「徒,猶空也。

有其心無其政,是謂徒善;有其政無其心,是謂徒法。

」自行,自己行使,自己發生作用。

 詩:詩經大雅假樂篇。

 不愆……舊章:愆音ㄑ|ㄢ,過失、罪過。

舊章,從前的典章制度等。

 準繩:準是水準器,所以量平的工具。

繩是木工用的墨線,所以為直的工具。

 勝:盡。

 仁覆天下:仁德廣被天下。

 為高……川澤:朱注:「丘陵本高,川澤本下,為高下者因之,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矣。

」因,憑藉、依賴、借重。

 惟仁者:朱注:「有仁心仁聞,而能擴而充之,以行先王之道者也。

」  播惡於眾:惡是禍害。

播揚其惡,貽患於眾人。

  上無道揆:上,國君。

道揆,以義理度量事物而制其宜。

 下無法守:下,臣民。

法,制度。

法守,謂以法度自守。

朝不信道:在朝之臣,不信義理、道德。

 工不信度:朱注:「工,官也。

度,即法也。

」指百官不守法度。

 君子犯義:君子,在位者。

犯義,觸犯義理的行為。

 小人犯刑:小人,不在位者,即平民。

趙注:「小人觸刑,愚人罹於密網也。

」  所存:或存、若存。

 城郭不完:城是內城,郭是外城。

不完,不堅固。

 辟:今作闢。

 上無禮……喪無日矣:朱注:「上(君)不知禮,則無以教民,下(臣)不知學,則易與為亂。

」喪,滅亡。

無日,不久。

 詩:詩經大雅板篇。

 天之……泄泄:蹶音ㄐㄩㄝˊ,顛仆、跌倒。

泄音|ˋ,怠惰渙散的樣子。

朱注:「蹶,顛覆之意。

泄泄,怠緩悅從之貌。

言天欲顛覆周室,舊臣無得泄泄然不急救正之。

」  泄泄猶沓沓:詩大雅板疏:「泄泄猶沓沓,競進之意,謂見王將為惡政,競隨從而為之制法也。

」說文或作呭、詍,均訓多言,故孟子引之申言如此,蓋因多言而制法,因制法而競進,流異源同。

事本一貫。

又說文:「沓,語多沓沓也。

」按沓沓,朱注說是孟子時的俗語。

 非:朱注:「詆毀也。

」  責難於君謂之恭:趙注:「人臣之道,當進君於善,責難為之事,使君為敬,謂行堯、舜之仁,是為恭臣。

」  陳善閉邪謂之敬:趙注:「陳善法,以禁閉君之邪心,是勉之君。

」  吾君不能謂之賊:趙注:「言吾君不肖,不能行善,因不諫正,此為賊其君也。

」賊即害。

  三、簡要翻譯:   孟子說:「只憑離婁目力之好,公輸子手藝之巧,若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製成正方和正圓形的器物;只憑師曠聽覺之敏銳,若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宮商之五音;只憑堯舜的善心仁道,如不行仁政,也不能平治天下。

」   「現在有些國君,雖有仁愛的心,和仁愛的聲名;可是人民得不到君王的恩澤,這些國君也不能做為後世的榜樣,就是因為不推行先王之『道』的緣故。

所以說:空有仁心,而無仁政,也不足以治理國家;空有仁政,而無仁心,仁政也不能自動施行。

詩經上說:『不要有過錯,也不要遺忘了,必須遵從著舊日的典章。

』這是因為遵從先王的典章制度,而會做錯的,從來沒有過啊。

」     「古時的聖人,既用上所有的目力,又加之以規矩準繩,這樣,來作方圓平直,就可以用之無窮,而沒有難處了;既已用上所有的耳力,又加之以六律的標準,這樣來校正五音,就可以用之無窮,而沒有難處了;既已用盡所有的心思,又繼之以不忍人的法度,這樣的仁德,就遍布天下後世了。

所以說:堆高,一定要憑藉本來就突起的丘陵;掘深,一定要憑藉著本來就低陷的川澤,如此,則費力少而成功多。

所以治理國家,如不憑藉先王的法度,還可以說是聰明嗎?因而只有仁人,才適合位居國家高位;倘若,沒有仁心而居高位,是把他的禍害播揚到眾人身上啊。

」     「在上位的,不以義理來度量事物之是否相宜,在下位的,也就沒有法度可以守職奉命了;朝廷裡的大臣,不信服義理,地方上的百官,也便不信服國家的法度了。

作官的人觸犯道義,小民也便處犯刑律;國家到了這個地步,而還能存在,完全是僥倖罷了。

所以說:城郭不堅固,軍備不充足,並不是國家的大患;田野沒有開闢,物資沒有聚積,也不是國家的禍害。

但是,當在上的國君不知道禮義,在下的臣子不學習法度,亂民乘機興起,則亡國即在目前了!」     「詩經上說:『天意將要顛覆這個國家,不要這樣泄泄多言了!』(應振作奮發,急起救正之意)──泄泄如同沓沓;都是怠緩隨和,自圓其說,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現在作官的人,事奉國君沒有道義,進退周旋沒有禮度,一說話就背棄詆毀先王的道理,這就是怠惰苟且,隨聲附和啊。

所以說:「對於國君,求全責備,纔算是恭順國君;向國君陳說善事,閉塞其偏邪不正之心,纔算是尊敬國君呢。

如果推說我的國君不能為善,根本不去諫正他,那就是賊害國君了。

」   四、結語: 本篇已經進入孟子第四篇,為離婁篇,共計六十一章,分成上、下篇,上篇有二十八章,下篇有三十三章;全部的篇章都在強調為政者當具仁心、行仁政,仁者千秋萬世之英名永存,不仁者則必然遺臭萬年;至於君子於個人修持上,當時常反省,切忌好高騖遠,更不可自滿,本乎誠,行善自孝悌開始,信道必堅守其一,因道為德之本,如水之有源,道統不息,才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

  的確的,有獨特能力的人,還是要有工具為依據,才能成方圓;同理,具堯舜之道,雖有悲濟天下之心,然如若不依照舊有的典章制度,實行仁政,也不能平治天下。

同時,在上者沒有崇尚正道之念,則下無立身行己之大節,國家法紀自然蕩然無存,如此上無禮以風下,下無學以修善,以致賊仁害義,國豈有不敗之理;想想過去,看看今日的台灣,能不心有戚戚焉?永慶/Xuite日誌/回應(2)/引用(0)略說華嚴經第一四講|日誌首頁|泰國的華宗之傳戒以及僧衣簡介....上一篇略說華嚴經第一四講下一篇泰國的華宗之傳戒以及僧衣簡介...回應 姓名:楊永慶 yanggille'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加我為好友我是糟老,一無長處,現在將部落格遷到這新的地方。

歡迎舊雨與新知來坐。

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yanggille's新文章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第二五二講第三會六品經是:『明法品』簡說。

第三會五品經是:『初發心功德品』簡說。

第三會四品經是:『梵行品』簡說。

第三會三品經是:『十住品』簡說。

華嚴宗簡說第五講第三會二品經是:『須彌山頂上偈讚品』簡說。

(一)第三會第一品經是:『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第三會『修因契果生解分』要旨簡說:『賢首品』簡說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