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才是世上已知的事!心理學教你處理恐懼 - 女人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對未知感到恐懼的人,可能是由成長環境中安全感的缺失導致的。
最近的一則研究發現,那些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如家境貧窮、經常搬家、遭受過 ...
逛逛WomanyShop
主題分類
特色專題
熱門單元
關注興趣
女力職場
自我成長
人際關係
生活風格
美妝保養
時尚精品
身體康健
女子旅行
女子理財
最新文章
更多服務
女人迷課程
你值得擁有
名家專欄
試用體驗
活動講座
性別駭客松
WomanyShop
熱烈討論
官方App
吾思品牌
女人迷香港
性別力
回家吧
臉紅紅
產品
課程
女人迷
性別力
回家吧
臉紅紅
透可室
未知才是世上已知的事!心理學教你處理恐懼
25
2022.02
Friday
宜面對恐懼
越怕失去越會失去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安全,卻本末倒置的作法層出不窮,結果到頭來只是一場「贏過對方才安全」的感情遊戲。
了解更多
女人迷womany.net
2019/02/27
關係
未知才是世上已知的事!心理學教你處理恐懼
byKnowYourself
2019/02/27
現實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比如,和喜歡的人發短信,對方回覆比平時晚了一點,此時,那些確定性傾向高(即對不確定容忍度低)的人,會腦補出很多實際上可能並不存在的危險來,「對方不喜歡自己了」、「對方可能想保持距離」等等⋯⋯而這種對「不確定」容忍度低的情緒,會為生活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成熟就是一種對「未知」的接納。
Maturityhaseverythingtodowiththeacceptanceof“notknowing”.
——MarkZ.Danielewski,HouseofLeaves
什麽東西比「壞的結果」更可怕?對很多人來說,「不知道結果」比「壞的結果」要可怕得多。
等待著一場面試的結果,一個醫生的診斷,一條暗戀對象的短信,未知的、不在自己控制中的情景讓我們坐立難安,反覆檢查手機,或者關掉手機,甚至做出一些衝動的行為,只為了儘快從這種不確定、不舒服的感覺裡解脫。
星座、占星、塔羅、算卦等一切渴望預知未來的行動,其實都是我們想要擺脫不確定的方式。
其實,也不是對所有人來說,不確定都會帶來壞的感覺,有的人實際上會格外追求不確定的感覺。
每個人對不確定的容忍度(AmbiguityTolerance)是不同的。
有的人容忍度比較高,他們會將不確定的情境看作是挑戰,並對此充滿好奇心和興趣,他們是不確定性傾向(uncertainty-oriented)的人;有的人則容忍度比較低,他們喜歡熟悉和可預測的情境,認為不確定的情境是一種威脅,他們就是確定性傾向(certainty-oriented)的人。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要主要探討的,還是那些確定性傾向的人,也就是害怕不確定感的人,因為害怕不確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圖片|來源無法忍受不確定的危害:逃避?自毀?如果一個人對不確定的容忍度比較低,在一些會令人產生壓力、恐懼的情形下,就會產生高度的認知閉合(cognitiveclosure)的需要。
認知閉合是ArieKruglanski於1993年提出的概念,它表達的是「個體在應對不確定的情境時,對於確定性答案的強烈願望」。
研究顯示,當人們在感受到危險時,尤其是感受到外部威脅的存在時,認知閉合的需要會顯著上升。
並且,能夠引起我們認知閉合的,不僅僅是現實中可能發生的危險。
很多時候,僅僅是想像中的危險,也會引起人們強烈的情緒和認知閉合的需要。
2010年的實驗發現,當參與者僅僅是觀看了7分鐘討論911的幻燈片、回想起911的災難場景時,也會使他們在後來處理任務時,不願意承受等待,只想儘快取得一個結束。
現實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比如,和喜歡的人發短信,對方回覆比平時晚了一點,此時,那些確定性傾向高(即對不確定容忍度低)的人,會腦補出很多實際上可能並不存在的危險來,「對方不喜歡自己了」、「對方可能想保持距離」等等。
而這種想法會極大提高我們認知閉合的需要,即讓我們產生對確定性答案的強烈渴望。
而確定性的答案有兩種——「確定的喜歡」或「確定的不喜歡」。
當我們無法立刻獲得「確定的喜歡」作為答案時,我們可能會主動刪除對方的聯繫方式。
這個過程有理論和實證的基礎。
Kruglanski認為,認知閉合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抓住(seize):我們會拼命搜尋所有能夠獲得的信息,不惜一切地核實和確認,希望能夠獲得一個確定的答案。
第二個階段則是冷凍(freeze):如果客觀條件不允許我們獲得確定的答案,我們就開始刻意地不去想它,想要保護這種閉合的狀態。
在這個階段,我們往往僅憑直覺做出判斷。
最終,認知閉合容易使我們以簡單的認知結構去快速處理信息、做出決定。
我們往往會放棄理性的思考,做出那些自己最容易做到、最能預料到結果的選擇。
典型的兩種選擇就是回避和主動選擇壞的結果。
首先,面對不確定感,我們可能會選擇回避(avoidance),因為什麽都不做,意味著一切可能的後果都不會發生。
比如:
明明想要告訴對方一些事情,但害怕對方不會同意,寧願不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要求;
對現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不滿意,但想到辭職可能面對的風險,依然選擇不改變;
在親密關系中被虐待、長期感到痛苦,但你不知道提出分手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所以一直待在這段關系裡;
我們所說的「拖延症」,有時候也源於對不確定感的回避,因為害怕自己做不好,所以一直拖延著不去做它。
此外,另一個經常出現的極端情形就是,為了追求一個確定的答案,我們寧願提前選擇一個壞的答案,而不是繼續痛苦地等待下去。
比如:
給暗戀的人發出短信後,不知道對方會不會回應,幹脆拉黑了對方;
一場比賽進行到最後,因為不堪壓力而選擇提前退出;
永遠只能主動追求對方,要求對方第一時間給出確定的答案,而無法接受慢慢發展,若即若離的過程。
造成你無法忍受不確定的不良思維模式是什麽使我們如此害怕不確定感,以至於不肯作為,或者做出過激的舉動呢?為什麽有的人可以在不確定的狀態裡仍然內心平穩,不覺得不安,但你卻會覺得百爪撓心,幾乎不可忍耐?以下這些認知扭曲的模式可能發揮了不少影響。
認知歪曲的概念是由CBT的創始人、心理學家貝克首先提出的,指的是我們執著於一些並不存在或者完全錯誤的認知,它們往往會導致負面的思考、情緒和行為。
當我們因為不確定性感到恐懼時,可能是受下面這些認知模式影響:
過濾/選擇性注意(filtering):你主動過濾掉了所有可能是好的信息,只留下並放大了壞的細節。
這樣,你就總是只能想到那些壞的可能。
極端思維/全或無(‘BlackandWhite’Thinking):你覺得一件事只可能有兩種結果——要馬成功、要馬失敗,而忽略了人和事物的複雜性和連續性。
過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僅僅根據一個不好的細節,或者一件事的微小的缺陷,就概括得出這件事一定會失敗。
情緒化推理(emotionalreasoning)——因為你對某件事情有著強烈的情緒反應,就認為這件事是符合現實的,而忽視其他的證據;
災難化(Catastrophizing):你可能很愛用假設的句子來問自己,比如,「如果對方真的拒絕了我會怎麽樣?」「如果我真的得了癌症怎麽辦?」然後,就沈浸在對災難性結果的設想中,誇大一切可能的後果,認為情況一定會糟糕到你完全無法忍受。
不公平的比較(unfaircomparisons):根據完全不符合實際的標準來解釋和推斷,並且只和比自己好的人比較,得出自己很差的結論。
度人之心(mindreading):堅信自己懂得他人的心思,而不考慮其他的可能性,比如無端地揣測「他一定覺得我很差」。
個性化(personalization):你認為所有的失敗都是因為自己的過失和缺點造成的,而看不到他人的因素。
例如,“我們離婚,是因為我一無是處”。
「應該」式的陳述(ShouldStatements):認為自己和別人「應該」怎麽做,並且認為,一旦沒有這麽做,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對照以上那些歪曲的認知,再檢查自己的思維和陳述,你也許就能發現,當你處於不確定中時,你是不是有一些自動化的思維,你幾乎意識不到自己已經陷入了這樣的想法中,而正是這些錯誤的認知在使你恐懼。
什麽樣的人容易害怕不確定?「其實,不確定的情形就像一個放大器,它起到的作用只是對你已有情緒的放大。
」ThePowerofNotKnowing(不知道的力量)一書的作者JamieHolmes說。
那麽,什麽樣的人會比較害怕不確定性?安全感缺失對未知感到恐懼的人,可能是由成長環境中安全感的缺失導致的。
最近的一則研究發現,那些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如家境貧窮、經常搬家、遭受過外部威脅、創傷),在面對未知的恐懼(比如讀到報紙上有關災難來臨的消息)時,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比較差。
因為他們有過比較多經歷不幸的經驗,對於這個世界危險程度的預測會比較高。
有趣的是,實驗還發現,當不可預測的困難真正來臨時,他們實際上會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比如懂得如何處理複雜的任務和轉換目標。
研究者推測,這是由於他們從小習得了一些應對的技能。
控制欲強有時,你對未知的恐懼,實際上是對失控的恐懼。
你希望讓所有事情都在你的控制範圍內,而一旦事情有超出你控制的可能出現,你就會產生恐慌。
有研究稱,納粹黨人希特勒、戈培爾、戈林都是典型的控制欲極強的自戀型人格,在面對不確定性(失敗)時,因為不能接受而會選擇極端方式(如自殺)。
而必須指出的是,往往正是那些在成長過程中有過比較多失控感的人,才會對控制有著非同一般的執念。
低自尊水平從根本上,你的焦慮和恐懼可能來源於你的低自尊,即自我評價過低。
你之所以不願意面對未來,是因為你對自己的不信任:你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總是不願意相信好的事情會在自己身上發生。
如果你覺得你符合我們今天的文章描述的情況,你需要做以下幾件事:
1.面對那些歪曲的認知,你可以試著改變它們,進行認知重建(cognitiverestructuring)。
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原理,就是通過改變歪曲認知,繼而改變情緒和行為。
你可以試著檢驗自己那些負面的自我陳述和想象,用一種新的方式和自己開展內部對話。
分析你對自己說的那些話語的結構,比如「我一定會失敗」,主語「我」指代的是什麽?你是一個整體,是你的呼吸、洗臉、吃飯都會失敗,還是什麽會失敗?「一定會失敗」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有什麽依據?你還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去檢驗你得出的結論,結果可能會發現,那些不好的結果並沒有如你害怕的那樣發生。
2.學習正念(Mindfulness)相關的技術和聯繫來控制情緒,學習「專注此時此刻」的能力。
3.最後,如果對不確定性的焦慮和恐懼極大地困擾著你,影響到了你的生活,可以考慮尋求諮詢師的專業幫助。
其實,不確定性才是唯一確定的事情。
只有那些能夠容忍不確定的人,才會願意不斷走出舒適區域,不斷探索更大的世界。
也只有能夠容忍不確定的人,才能和其他人好好得建立起聯繫。
而那些能夠享受不確定的人,往往是充滿好奇心和活力的,他們不會自我束縛,也不會過度限制他人。
他們往往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因為生活就是關於未知的,關於不得不改變,關於在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的情況下,把握住眼前這一刻,並盡可能地享受它。
里爾克說,要對你心裡所有還未解決的事有耐心。
要去愛問題本身,愛上鎖的房間和用不熟悉的語調寫成的書本。
不要急於尋找那些此刻你無法獲得的答案,因為(此時就算你得到了)你也無法活出他們。
最重要的是,要去嘗試所有事情。
此時你要先帶著問題去生活,而生活會逐漸地、不知不覺地,在一段時間後越來越接近你要的答案。
以上。
參考資料|[1]Feather,-N.-T.Subjectiveprobabilityanddecisionunderuncertainty.Psychological-Review.1959;66:150-164
[2] Tversky,-Amos;Kahneman,-Daniel.Extensionalversusintuitivereasoning:Theconjunctionfallacyinprobabilityjudgment.Psychological-Review.1983Oct;Vol90(4):293-315
[3] Lindstrøm,T.C.,&Røsvik,A.(2003).Ambiguityleadstouncertainty:ambiguousdemandstoblooddonors.Scandinavianjournalofcaringsciences,17(1),74-77.
[4] Mittal,C.,Griskevicius,V.,Simpson,J.,Sung,S.,&Young,E.(2015).Cognitiveadaptationstostressfulenvironments:Whenchildhoodadversityenhancesadultexecutivefunct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09(4),604-621
學會面對恐懼
學習與恐懼共處
雪柔・桑德伯格的畢業演說:踏實的希望,讓你戰勝恐懼
一個記者的旅行意義:丟掉恐懼,生活才會來
總是看另一半不順眼?你真正該看的,是你內心的深層恐懼
關係
給自己的
恐懼
不安
面對
恐怖
執行編輯 JadeJhuang
核稿編輯 女人迷編輯Yuting
吾思傳媒致力提供公開平台,提供多元與共融視角,本文代表創作者觀點,幫助更多人成為自己,歡迎你投稿。
作者
KnowYourself
帮每个人学会幸福生活
看更多留言
如果你也相信文字的力量,邀請你以知識為支點,撐起世界。
本網站中所有內容均由女人迷womany.net與其他權利人依法擁有其智慧財產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或發現女人迷文章有侵權疑慮,請來信與本公司相關部門人員接洽,我們會儘快回覆。
womany貼心客服
02-2377-5999
[email protected]
文章列表
延伸文章資訊
- 1怎样克服对未知事物、不确定性的焦虑和恐惧感? - 知乎
怎样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当一个内心不安全的人其恐惧与敌意等情绪被充分的呈现、理解与表达,或者当这个人能够发展出一段安全的亲密关系,那么正性的情感,如爱、宽容、 ...
- 2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并从生活中获得更多乐趣的7 种方法
你是否让恐惧接管了你的人生决定?这7 种策略将帮助您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从而使您的生活更加充实。
- 3未知才是世上已知的事!心理學教你處理恐懼 - 女人迷
對未知感到恐懼的人,可能是由成長環境中安全感的缺失導致的。最近的一則研究發現,那些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如家境貧窮、經常搬家、遭受過 ...
- 4《別讓恐懼控制你一生》:強大的內心從克服恐懼開始!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假如你願意去嘗試,你便會意識到,大多數時候這種恐懼是毫無依據的。 其實,所有的恐懼都是你的大腦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而產生的,也就是說未知所帶 ...
- 5怎樣克服對未知的事物、不確定性的恐懼感? - GetIt01
怎樣克服對未知的事物、不確定性的恐懼感? 12-05. 我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害怕事情的不確定性,想到就覺得非常恐懼。比如想到大學畢業後可能跟男朋友不能在一個地方會 ...